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中语文阶段的阅读长久以来都是学生心中的拦路虎,其实并不是阅读内容太难,而是学生未能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致使学生对于阅读缺乏兴趣,望而生畏。纵观古今中外,诸多学者、专家都提除了思维导图在辅助思考方面的重要积极作用,基于此,本文详尽细致地阐述了应用思维导图,来进行整本书阅读的教学模式,对于提升学生的阅读热忱和进行卓有成效的阅读思考都大有裨益。
关键词:思维导图;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应用
引言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可视化、发散性的思考模式的外在表现,可以有效应用于高中语文整本书的阅读教学实践活动中,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文思维与阅读习惯。同时,科学地应用思维导图,既能够提升课堂教学活动的效率和质量,还可以激发出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延长和拓展学生的知识储备,实现师生良性积极互动的课堂教学,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沉浸在阅读的美好世界中。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思维导图与传统的单向性直接的文字引导模式相比较,更加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产生较为强烈的阅读渴望,并且促进自主学习欲望的产生。思维导图中的图形、文字与线条根据规律和思维逻辑而结合迸发出丰富的视觉冲击,为学生带来前所未有的学习感受。
新课标中明确建议高中语文教师在为学生指定阅读作品的时候,可以从教材节选部分的原文著作中选择。譬如,《雷雨》这篇课文,在传统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往往被选为学生自主阅读的内容,教师通常会运用提出问题的方式来对课文进行有效的解读和阅读的引导。然而《雷雨》实质上属于话剧文本,有其独具一格的艺术特色及文字表现魅力,教师在梳理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可以创设具体的情境,组织学生通过排练话剧的方式来加深对于课文的理解。但是如何运用有效而又不失生动的方法来梳理情节、分析人物、故事的走向等,是教师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此时便可以适时地引入思维导图,首先分配人物角色,挑选一名学生作为导演,而其他的学生作为演员,导演根据所需的情景进行描绘,而演员们围绕人物角色的心理活动等细节进行描绘,将学习任务抽丝剥茧,梳理出清晰的条理和框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吸引学生关注,并通过表演的环节大大调动了学生对于文本阅读的热忱。而作为导演的同学能够更加全面地掌握书籍中作者的行文思路和语言风格,还可以在创作过程中激发出全新的思维灵感;作为演员的同学则更加细腻地诠释人物的性格,在构建出复杂的人物关系脉络,推动剧情的下一步发展。思维导图可以使学生的感性认知与理性思考融合起来,饱满的精神内涵与隽秀的文字美感相互辉映,在兴趣的引领下进行发自内心地阅读和任务驱动下的探究共读整本书籍的阅读与对话空间。
二、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尽享读书的愉悦
思维导图是可以将抽象知识变为可视化思维的一种科学方法,能够以简单的线条图形拉动思维,呈现出逻辑层次关系,继而利用发散与归纳的特点来帮助学生梳理阅读文章的结构,提炼出关键的中心思想,形成知识点与思维之间的融会贯通,从而搭建思维的空间层次。高中阶段语文教学的整本书的阅读计划通常是四周左右,如果让学生在完成整本书阅读后再归纳书籍的主要内容,很多学生的回答都会比较模糊笼统而缺乏条理性。然而思维导图则可以帮助学生在阅读长篇小说或者是深奥的学术著作的时候,提炼出文章中的关键点、中心概念,并且梳理各个要素之间的层进关系,优化章节与段落之间的联结能力。针对没有具体情节,缺乏趣味性和可读性的学术著作,学生更是容易因为缺乏科学的阅读方法而丧失兴趣,譬如,在学习《乡土中国》导读课的时候,便可以通过引入思维导图的绘制而使其贯穿于整个导读教学过程。教师在第一节课时,可以应用软件绘制出“如何阅读学术著作”的思维导图,作为引导学生自主阅读的基础,随后采用小组模式让学生绘制出 第1—3 章的思维导图,小组合作可以提升学生的参与性,有助于课堂效率和质量的提升。教师在后三节课的导读教学中,还会让学生自主绘制出第 4—8 章的思维导图、以及一些专用术语“横暴权力、同意权力”等等理论概念的思维导图。通过这几节课程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学会鉴赏语言风格特点、理解相关的学术概念、联系实际等等,而学生在多次的思想探讨中,逐渐掌握阅读的方法。其次,学生对于同一文本的多元化解读,实质上也可以运用思维导图得以实现。阅读不仅是学生的个体行为,通过构建自我的阅读体验,进而形成适合自己的阅读习惯,沉浸在阅读的快乐之中,是高中阶段整本书阅读教学的重要教学目标,学生依据自身的阅读感受绘制出代表个人风格的思维导图,可以在反映他们独特的感悟的基础上,更加充分地显示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结束语
总之,在学业压力较大而时间又尤为珍贵的高中阶段,在整本書阅读教学中引入思维导图的,能够极大地提升学生的阅读效率。在增加学生阅读量的基础上,优化学生的阅读习惯,同时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的合理性。然而同时应该注意到,在整本书阅读的教学过程中,思维导图的作用是辅助。因此,教师应该注重给予学生一定的空间进行独立的思考和创造,不要将自己的思想强加于学生身上,否则效果只会与预期背道而驰。当前,我国对于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活动中思维导图的积极作用还需要深入摸索和实践,以求更好地提升学生的阅读效率和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 刘旭梅.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之“变与不变”的实施——以《堂吉诃德》整本书阅读教学为例[J].基础教育论坛,2019(17):55-57.
[2] 韩璐. 思维导图在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9.
[3] 柯晓珊.让思辨读写点亮整本书阅读的星空[J].名师在线,2019(02):6-7.
[4] 闫玏. 思维导图应用于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实践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8.
关键词:思维导图;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应用
引言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可视化、发散性的思考模式的外在表现,可以有效应用于高中语文整本书的阅读教学实践活动中,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文思维与阅读习惯。同时,科学地应用思维导图,既能够提升课堂教学活动的效率和质量,还可以激发出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延长和拓展学生的知识储备,实现师生良性积极互动的课堂教学,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沉浸在阅读的美好世界中。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思维导图与传统的单向性直接的文字引导模式相比较,更加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产生较为强烈的阅读渴望,并且促进自主学习欲望的产生。思维导图中的图形、文字与线条根据规律和思维逻辑而结合迸发出丰富的视觉冲击,为学生带来前所未有的学习感受。
新课标中明确建议高中语文教师在为学生指定阅读作品的时候,可以从教材节选部分的原文著作中选择。譬如,《雷雨》这篇课文,在传统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往往被选为学生自主阅读的内容,教师通常会运用提出问题的方式来对课文进行有效的解读和阅读的引导。然而《雷雨》实质上属于话剧文本,有其独具一格的艺术特色及文字表现魅力,教师在梳理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可以创设具体的情境,组织学生通过排练话剧的方式来加深对于课文的理解。但是如何运用有效而又不失生动的方法来梳理情节、分析人物、故事的走向等,是教师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此时便可以适时地引入思维导图,首先分配人物角色,挑选一名学生作为导演,而其他的学生作为演员,导演根据所需的情景进行描绘,而演员们围绕人物角色的心理活动等细节进行描绘,将学习任务抽丝剥茧,梳理出清晰的条理和框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吸引学生关注,并通过表演的环节大大调动了学生对于文本阅读的热忱。而作为导演的同学能够更加全面地掌握书籍中作者的行文思路和语言风格,还可以在创作过程中激发出全新的思维灵感;作为演员的同学则更加细腻地诠释人物的性格,在构建出复杂的人物关系脉络,推动剧情的下一步发展。思维导图可以使学生的感性认知与理性思考融合起来,饱满的精神内涵与隽秀的文字美感相互辉映,在兴趣的引领下进行发自内心地阅读和任务驱动下的探究共读整本书籍的阅读与对话空间。
二、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尽享读书的愉悦
思维导图是可以将抽象知识变为可视化思维的一种科学方法,能够以简单的线条图形拉动思维,呈现出逻辑层次关系,继而利用发散与归纳的特点来帮助学生梳理阅读文章的结构,提炼出关键的中心思想,形成知识点与思维之间的融会贯通,从而搭建思维的空间层次。高中阶段语文教学的整本书的阅读计划通常是四周左右,如果让学生在完成整本书阅读后再归纳书籍的主要内容,很多学生的回答都会比较模糊笼统而缺乏条理性。然而思维导图则可以帮助学生在阅读长篇小说或者是深奥的学术著作的时候,提炼出文章中的关键点、中心概念,并且梳理各个要素之间的层进关系,优化章节与段落之间的联结能力。针对没有具体情节,缺乏趣味性和可读性的学术著作,学生更是容易因为缺乏科学的阅读方法而丧失兴趣,譬如,在学习《乡土中国》导读课的时候,便可以通过引入思维导图的绘制而使其贯穿于整个导读教学过程。教师在第一节课时,可以应用软件绘制出“如何阅读学术著作”的思维导图,作为引导学生自主阅读的基础,随后采用小组模式让学生绘制出 第1—3 章的思维导图,小组合作可以提升学生的参与性,有助于课堂效率和质量的提升。教师在后三节课的导读教学中,还会让学生自主绘制出第 4—8 章的思维导图、以及一些专用术语“横暴权力、同意权力”等等理论概念的思维导图。通过这几节课程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学会鉴赏语言风格特点、理解相关的学术概念、联系实际等等,而学生在多次的思想探讨中,逐渐掌握阅读的方法。其次,学生对于同一文本的多元化解读,实质上也可以运用思维导图得以实现。阅读不仅是学生的个体行为,通过构建自我的阅读体验,进而形成适合自己的阅读习惯,沉浸在阅读的快乐之中,是高中阶段整本书阅读教学的重要教学目标,学生依据自身的阅读感受绘制出代表个人风格的思维导图,可以在反映他们独特的感悟的基础上,更加充分地显示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结束语
总之,在学业压力较大而时间又尤为珍贵的高中阶段,在整本書阅读教学中引入思维导图的,能够极大地提升学生的阅读效率。在增加学生阅读量的基础上,优化学生的阅读习惯,同时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的合理性。然而同时应该注意到,在整本书阅读的教学过程中,思维导图的作用是辅助。因此,教师应该注重给予学生一定的空间进行独立的思考和创造,不要将自己的思想强加于学生身上,否则效果只会与预期背道而驰。当前,我国对于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活动中思维导图的积极作用还需要深入摸索和实践,以求更好地提升学生的阅读效率和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 刘旭梅.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之“变与不变”的实施——以《堂吉诃德》整本书阅读教学为例[J].基础教育论坛,2019(17):55-57.
[2] 韩璐. 思维导图在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9.
[3] 柯晓珊.让思辨读写点亮整本书阅读的星空[J].名师在线,2019(02):6-7.
[4] 闫玏. 思维导图应用于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实践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