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年,江宁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086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56.4亿元,进入江苏县域前三;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分别达38290元和16790元。在“科教兴区”的战略引领下,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职成教育发展,全面构建“高标准、现代化、全覆盖”的职成教育体系,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履行政府职责,不断加大职成教育保障力度
1.加强领导,实现职成教育全覆盖
区委、区政府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为指导,把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纳入江宁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制定了全区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全区构建了以江宁中专(江宁社区培训学院)为龙头、街道社区教育中心为骨干、社区居民学校为基础的三级职成教育网络。截至目前,全区有职业学校3所,街道社区教育中心10所(内含成人学校22所),社区居民学校197所。完善的三级职成教育网络使全区的职成教育工作得以全面铺开,落实到位。
2.加大投入,力求阵地建设高标准
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职成教育,设立职成教育专项经费,统筹用于职成教育发展。城市教育费附加用于职业教育比例不低于30%,职业教育免学费和助学金政策在我区配套经费足额到位。2007年区政府投资3亿多元易地新建占地384亩、 面积13.46万平方米的江宁中专校。目前该校实训设备总额达6729万元,生均8895元。区、街道分别按人均2元标准把成教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区教育局与街道按2:1的资金配比进行技装投入。2010年起,每年安排1000万元专项建设经费,在全市率先创建“高标准、现代化”社区教育中心。现已建成两所建筑面积4000多平方米的新学校,今年还将完成4所。从2012年起,每年投入100万元,推动居民学校达省标创建。目前,全区居民学校达省标率为94.4%。
3.多元整合,确保职成教育队伍优质化
为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职成教育管理队伍和教师队伍,我区通过组织调配、人才引进、社会招聘等方式,优先保证职业教育需求,合理安排成人教育师资。目前,全区职业学校专职教师394名,大专以上学历占98%,高级职称占31%,生师比为19.2︰1,“双师型”教师占教师总数比例达到81.2%。全区成人学校有专职教师104名,兼职教师310名,社区教育志愿者近9000名。
4.创新机制,强力推动职成教育新发展
区委、区政府为发展职成教育,一方面,制定下发了一系列文件,对职成教育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明确责任,完善了职成教育的各项规章制度;另一方面,加大考核评估力度,区、街道把职成教育发展情况纳入年度考核,区教育局也对职业学校和成人学校办学效能进行年度考核评估。此外,我区每年均开展先进居民学校、学习标兵、学习型社区、学习型家庭、社区教育优秀志愿者的评选。
围绕社会需求,积极推进职成教育内涵发展
1.优化专业设置、创新办学模式、培养实用人才
全区职业学校按照“学校围绕市场转、专业围绕产业转、人才培养围绕需求转”的要求,紧贴地区产业结构和产业发展对人才培养规模、结构和质量的需求,面向市场、面向就业一线设置专业。机电技术应用等11个专业建成省示范专业或品牌专业。建有国家和省级数控实训基地、省级电子实训基地。职业学校与驻区高校组建职教联合体,通过多种形式开展校企合作,与江宁开发区、江宁科学园的100多家企业达成合作协议,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近3年来,对口高考本专科升学率已达到97%,在国家、省、市各类大赛中获奖300多项,其中一等奖50多项。2013年,毕业生中级工证书获得率达到98%,就业率达到98%,对口就业率达到88%。
2.以培训为抓手、以活动为载体、开展成人教育
江宁成人教育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的中心工作,开展各类社会培训,全年达17万人次;开展各类社会教育,全年达30多万人次。
第一,切实抓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我区以职业学校为龙头,认真做好劳动力转移和企业岗位培训,结合本地实际,不断探索、积极创新,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劳动力转移培训模式。全区劳动力转移和企业岗位培训34000多人次。全年有4000多人次取得各类证书。
第二,积极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根据省委和省教育厅提出的“5112富民工程”,我区成人学校积极邀请市农科教“讲师团”专家到街道成人学校、社区居民学校讲课50期,参训4200多人次;开展职业农民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31000多人次。
第三,不断开设丰富多彩的市民讲坛。通过开办各类“讲坛”,提升党员干部执政能力,提升居民综合素养。谷里街道社区教育中心开办了“谷里讲坛”;禄口街道社区教育中心开办了“禄口市民学堂”;江宁街道社区教育中心推出了“宁井郎康和堂”。
第四,大力开展老年教育。目前我区有区老年大学一所,开设了57个班和18个专业,在籍学员1123人;有集镇老年学校20所,开设101个班级,有3338名学员;有社区老年学校193所,学员18673人,社区办学率达到97%,老年人入学率达到18%。
第五,深入开展新市民教育和弱势群体培训。我区把新市民教育作为加强城乡统筹、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东山、湖熟、汤山、禄口4所街道成人学校被市教育局列为新市民教学试点学校。大力开展外来务工人员和残疾人教育,方山成人学校每年对外来务工人员举办10期培训班,年培训300余人。各成人学校年培训残疾人1000余人次。
第六,不断加强学习型江宁建设。2013年,开展“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专题特色学习活动近80场次,参与群众达4万多人次。
提升办学品质,不断推动职成教育持续发展
江宁中专校为“全国首批重点中等职业学校”、省首批四星级中等职业学校、省高水平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先后荣获“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等20多项荣誉称号;江宁技工学校为国家级和省级重点技工学校,江苏省技工院校教学管理示范院校和南京市高水平特色职业学校;江宁电大荣获 “全国示范性基层电大”的光荣称号。
2013年,我区创建成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现有国家级社区教育示范街道和学习型社区示范街道各1个,省级社区教育示范街道2个,省级社区教育中心8个,省级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和农科教结合示范基地各2个,社区培训学院创建成省级社区培训学院、拥有市级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8个,市级农科教结合示范基地1个,市级社区教育示范街道4个。
我区还在职成教育科研上“下功夫、做文章”,力求借助教科研的不竭之力推动职成教育的持续发展。我们为职成教育配备了区级专职的教研员,组建了由区职成教育骨干参加的职成教育中心教研组。全区建立了2个在线学习平台、14个职成教育网站,远程教育覆盖全区三级网络中的每个学校。创办了《江宁职业教育》和《江宁社区教育》简报,为职成教育宣传、交流和科研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为让职成教育更好地适应江宁经济的发展,增强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编写校本教材140多本。目前,全区有国家级实验项目5个,国家级课题5个,省级课题12个,市级社区教育实验项目4个,市级农村成人教育优秀培训项目7个,市级课题25个,市、区级个人课题91个,教师论文在市级以上获奖300多篇,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200多篇。 (责任编辑:王有月)
履行政府职责,不断加大职成教育保障力度
1.加强领导,实现职成教育全覆盖
区委、区政府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为指导,把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纳入江宁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制定了全区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全区构建了以江宁中专(江宁社区培训学院)为龙头、街道社区教育中心为骨干、社区居民学校为基础的三级职成教育网络。截至目前,全区有职业学校3所,街道社区教育中心10所(内含成人学校22所),社区居民学校197所。完善的三级职成教育网络使全区的职成教育工作得以全面铺开,落实到位。
2.加大投入,力求阵地建设高标准
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职成教育,设立职成教育专项经费,统筹用于职成教育发展。城市教育费附加用于职业教育比例不低于30%,职业教育免学费和助学金政策在我区配套经费足额到位。2007年区政府投资3亿多元易地新建占地384亩、 面积13.46万平方米的江宁中专校。目前该校实训设备总额达6729万元,生均8895元。区、街道分别按人均2元标准把成教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区教育局与街道按2:1的资金配比进行技装投入。2010年起,每年安排1000万元专项建设经费,在全市率先创建“高标准、现代化”社区教育中心。现已建成两所建筑面积4000多平方米的新学校,今年还将完成4所。从2012年起,每年投入100万元,推动居民学校达省标创建。目前,全区居民学校达省标率为94.4%。
3.多元整合,确保职成教育队伍优质化
为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职成教育管理队伍和教师队伍,我区通过组织调配、人才引进、社会招聘等方式,优先保证职业教育需求,合理安排成人教育师资。目前,全区职业学校专职教师394名,大专以上学历占98%,高级职称占31%,生师比为19.2︰1,“双师型”教师占教师总数比例达到81.2%。全区成人学校有专职教师104名,兼职教师310名,社区教育志愿者近9000名。
4.创新机制,强力推动职成教育新发展
区委、区政府为发展职成教育,一方面,制定下发了一系列文件,对职成教育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明确责任,完善了职成教育的各项规章制度;另一方面,加大考核评估力度,区、街道把职成教育发展情况纳入年度考核,区教育局也对职业学校和成人学校办学效能进行年度考核评估。此外,我区每年均开展先进居民学校、学习标兵、学习型社区、学习型家庭、社区教育优秀志愿者的评选。
围绕社会需求,积极推进职成教育内涵发展
1.优化专业设置、创新办学模式、培养实用人才
全区职业学校按照“学校围绕市场转、专业围绕产业转、人才培养围绕需求转”的要求,紧贴地区产业结构和产业发展对人才培养规模、结构和质量的需求,面向市场、面向就业一线设置专业。机电技术应用等11个专业建成省示范专业或品牌专业。建有国家和省级数控实训基地、省级电子实训基地。职业学校与驻区高校组建职教联合体,通过多种形式开展校企合作,与江宁开发区、江宁科学园的100多家企业达成合作协议,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近3年来,对口高考本专科升学率已达到97%,在国家、省、市各类大赛中获奖300多项,其中一等奖50多项。2013年,毕业生中级工证书获得率达到98%,就业率达到98%,对口就业率达到88%。
2.以培训为抓手、以活动为载体、开展成人教育
江宁成人教育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的中心工作,开展各类社会培训,全年达17万人次;开展各类社会教育,全年达30多万人次。
第一,切实抓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我区以职业学校为龙头,认真做好劳动力转移和企业岗位培训,结合本地实际,不断探索、积极创新,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劳动力转移培训模式。全区劳动力转移和企业岗位培训34000多人次。全年有4000多人次取得各类证书。
第二,积极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根据省委和省教育厅提出的“5112富民工程”,我区成人学校积极邀请市农科教“讲师团”专家到街道成人学校、社区居民学校讲课50期,参训4200多人次;开展职业农民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31000多人次。
第三,不断开设丰富多彩的市民讲坛。通过开办各类“讲坛”,提升党员干部执政能力,提升居民综合素养。谷里街道社区教育中心开办了“谷里讲坛”;禄口街道社区教育中心开办了“禄口市民学堂”;江宁街道社区教育中心推出了“宁井郎康和堂”。
第四,大力开展老年教育。目前我区有区老年大学一所,开设了57个班和18个专业,在籍学员1123人;有集镇老年学校20所,开设101个班级,有3338名学员;有社区老年学校193所,学员18673人,社区办学率达到97%,老年人入学率达到18%。
第五,深入开展新市民教育和弱势群体培训。我区把新市民教育作为加强城乡统筹、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东山、湖熟、汤山、禄口4所街道成人学校被市教育局列为新市民教学试点学校。大力开展外来务工人员和残疾人教育,方山成人学校每年对外来务工人员举办10期培训班,年培训300余人。各成人学校年培训残疾人1000余人次。
第六,不断加强学习型江宁建设。2013年,开展“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专题特色学习活动近80场次,参与群众达4万多人次。
提升办学品质,不断推动职成教育持续发展
江宁中专校为“全国首批重点中等职业学校”、省首批四星级中等职业学校、省高水平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先后荣获“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等20多项荣誉称号;江宁技工学校为国家级和省级重点技工学校,江苏省技工院校教学管理示范院校和南京市高水平特色职业学校;江宁电大荣获 “全国示范性基层电大”的光荣称号。
2013年,我区创建成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现有国家级社区教育示范街道和学习型社区示范街道各1个,省级社区教育示范街道2个,省级社区教育中心8个,省级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和农科教结合示范基地各2个,社区培训学院创建成省级社区培训学院、拥有市级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8个,市级农科教结合示范基地1个,市级社区教育示范街道4个。
我区还在职成教育科研上“下功夫、做文章”,力求借助教科研的不竭之力推动职成教育的持续发展。我们为职成教育配备了区级专职的教研员,组建了由区职成教育骨干参加的职成教育中心教研组。全区建立了2个在线学习平台、14个职成教育网站,远程教育覆盖全区三级网络中的每个学校。创办了《江宁职业教育》和《江宁社区教育》简报,为职成教育宣传、交流和科研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为让职成教育更好地适应江宁经济的发展,增强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编写校本教材140多本。目前,全区有国家级实验项目5个,国家级课题5个,省级课题12个,市级社区教育实验项目4个,市级农村成人教育优秀培训项目7个,市级课题25个,市、区级个人课题91个,教师论文在市级以上获奖300多篇,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200多篇。 (责任编辑:王有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