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感的培养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crc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朗读,品词析句,想象参与,联系生活,切实加强语感的训练,让学生在教师的启发、诱导和鼓励下,自己用心思考语言文字的内涵,咀嚼语言文字的滋味,领悟语言文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这样学生的语感就一定能得到培养。
  关键词: 小学语文 语感培养 重视朗读 品词析句 想象参与
  叶圣陶先生指出:“语言文字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堂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培养语感,是语文训练最重要的目标,是提高语文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呢?我结合教学实践谈谈体会。
  一、重视朗读,领悟语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良好语感的形成最直接地来源于朗读训练。那么,如何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呢?一是诵读。所谓诵读,就是以读通、读顺文本为目的,反复地读,逐步加深理解,直到能够背诵。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在琅琅的读书声中,感悟课文的优美意境、情感思想。诵读是感受和理解的过程,是语感培养的开始,也是培养语感的主要途径。二是美读。美读,就是对文本的内容和情感有充分的感悟之后,通过抑扬顿挫的感情朗读,再现文本描绘的情景或情感,使人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反复美读,就是为培养语感能力。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语言精美、内涵丰富的课文,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它们作为培养语感的材料,通过目视、口诵、耳闻、心思,多种感官加工,使语言文字表述的人、事物、现象融合成完整、连续的生活画卷,在学生的头脑中活起来、动起来。这样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力增强了,语感的培养就落到了实处。比如在教学《葡萄沟》一课时,让学生口中读着描写葡萄的词句,脑中浮现五颜六色的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绿叶底下的景象,同时在心中回味着葡萄酸甜可口的滋味。这样,学生边联想边美美地读,真正领略葡萄的外形美、内在美,也领略作者对葡萄沟的赞美之情。
  二、品析词句,深化语感
  语感是感性与理性相统一的,是一种对语言进行再加工和再创造的心理行为。通过“读”所获的语感多具有“感性”的因素,因此,语感的训练必须在“理性”上下工夫,指导学生深入推敲词语,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教师在教学中可抓住课文中最能突出文章中心的关键词、重点段,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对其反复推敲、揣摩、品味,使学生通过语言文字这座桥梁,与作者会面,和作者共享其中的情,认识其间的理,从而感悟语言文字表达的深层内容及表达方式的精妙之处,进而准确地把握它,长此以往,学生的语感能力就会不断提高。如《美丽的小兴安岭》描写了小兴安岭春、夏、秋、冬的四季的美景,字里行间流露出了作者对小兴安岭的热爱之情,文中优美的语言是学生阅读的载体,于是我巧妙地将学生引入与文本的更深入的对话:课文是怎样描述这样的美景的呢?孩子们在有滋有味的个性化的朗读中领悟语言文字的优美,琢磨词语的精妙,从而实现与作者的心灵对话。比如对“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枝叶”一句中的“抽出”一词,让学生通过换词法,引导学生比较“抽出”和“长出”的不同效果。通过比较,学生体会到“抽出”比“长出”有“速度快,一不留神新枝已经长成”之意,从而感受到一个“抽出”把树木发芽写活了。
  三、想象参与,升华语感
  别林斯基曾说:“阅读时,你到处感觉到他的存在,但却看不见他本人;你读到他的语言,却听不到他的声音,你得用自己的幻想去补足这个缺点。”想象是语感的发酵剂。教学中我们可以依据课文中的语言文字,指导学生用已有的语文知识和生活经验展开合理的想象,把文中描写的人、事、景、物变成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进入一个看得见,摸得着,能闻到气味,能听到声响能辨出色彩的世界,学生的想象思维发展了,语感能力增强了。比如在教学《瀑布》一课时,抓住课文中所采用的比喻手法,既理解课文,又培养学生的语感。文中描写瀑布的声音“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让学生想象浪涌上岸滩和风吹过松林的景象,发现它们的共同点是声音响亮且连绵不断。描写瀑布风吹过时“如烟。如雾,如尘”,让学生想象烟、雾、尘,比较它们的共同点是白茫茫、轻飘飘、雾蒙蒙,这样的想象使文中的瀑布在学生的头脑中成为听得见、看得着、感受得到的美好意境。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联想参与感知活动,让学生由被动地接受情景的熏陶转变为积极地创设情境,在潜移默化中得到语感训练。
  四、联系生活,增强语感
  叶圣陶先生说:“要求语感敏锐,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中去揣摩,而要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中去。”可见生活是培养语感的摇篮。语感的培养与生活经验的积累息息相关。脱离生活体验的“语感培养”是苍白的。语感的丰富、深刻、敏锐、美妙,必须建立在开启个人体验的基石之上。语文教师要善于在学生对言语的感悟中进行多方引导、点拨,将其隐藏于内心深处的各种体验调入前台。这样学生对言语的理解就会变得更容易,感悟就会更深刻。比如我在教学《钓鱼的启示》课文中有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如:“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这句话比较难懂,我联系实际生活引导学生理解。诱惑人的“鱼”,是指吸引人的﹑让人心动的事,诸如金钱﹑地位﹑荣誉……包括那些暂时带来一点好处的事。买东西时,售货员多找了钱,是去归还,还是将错就错;过马路时,红灯亮了,但周围没有民警叔叔,是冲过去,还是等;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在我们的生活中的确会经常碰到。教学时通过列举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例子,难点就迎刃而解。把生活体验与语感培养结合起来,只要我们在教学中,潜心摸索,就一定会有所发现。
  培养语感是深化语文教学改革、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只要教师正确认识语感在教学中的核心地位,把握语感的内涵,切实加强语感的训练,让学生在教师的启发、诱导和鼓励下,用心思考语言文字的内涵,咀嚼语言文字的滋味,领悟语言文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学生的语感就一定能得到培养。
其他文献
摘 要: 小学语文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有着重要的帮助作用,因为语文教材中会包含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其中人物形象比较生动,所以作品的感染力较强。特别是其中意蕴深邃,能够促使学生开展有效的联想和想象。当然,学生的想象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加强对于学生想象能力的开发和培养,通过有计划有意识的训练,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想象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想象力 培养方
摘 要: 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和逐步落实,让教育工作者认识到,课堂教学应当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对本节课所学内容有更深入的理解,并逐渐提高运用所学知识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留白艺术即将古典艺术创造手法与日常教学相结合,在教学中留给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时间,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小学语文教师可以从研读教材、课堂提问、课后练习等方面入手,运用留白艺术,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和思考的兴趣,培养学
摘 要: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互联网日益走入人们的生活。互联网的普及使得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各种微事物的出现顺应社会的发展趋势。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传统的教学方式越来越不能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因此,创新教学模式成为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中之重。微课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应用不失为一种积极的探索。  关键词: 微课 小学语文 教学应用  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改善传统的小学语文的教学模式,使之适应学生
摘 要: 人文素养的培养是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教学目标之一,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不仅是为完成语文教学任务,更是为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品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本文分析了小学语文教育中学生人文素养培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小学语文教育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措施。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育 人文素养 存在问题 培养措施  人文素养不仅包括人的品格及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还包括正确处理人与人关系和人与社会关系的能
摘 要: 有效开展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而且可以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培养认知事物的能力。因此,学生不仅要熟读课本上的文本,而且要阅读一些课外书籍,以便增强思维能力。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拓展阅读 教学思考  新课改标准下的“大语文观”,使得拓展阅读教学手段进入语文教学的重要领域,如何进行有效的拓展阅读,需要教师和相关教育行业人员共同探讨和思索。本文以新课标为依据,结合教学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