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吃”上瘾是种病

来源 :心理与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eyupiaol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早年间的香港影片《饮食男女》中,郑秀文被初恋情人黑川抛弃,自暴自弃终日暴饮暴食,由一个窈窕淑女变成超级肥妹。有不少女性,在失恋后或情感受挫后会通过大吃大喝来缓解自己的失落和痛苦。
  研究表明:三分之一的人情绪低落时,时常会转向食物寻找安慰。想一下,你是不是也这样?哪些时候最容易作出暴饮暴食的选择,即使吃到自己想吐?
  食物是我们生存的必需物质,“吃”本是一种积极的行为,但是,当我们进食的目的不是为了满足每日能量需求,对食物的渴求和依赖程度超出了正常水平,就像药物成瘾者对药物剂量的阈限不断提高,当过量进食成为一种难以打破的模式时,就成为对食物的成瘾行为。
  有些人不管是否饥饿,拼命贪婪地往自己嘴里塞入食物,这就是一种病态的进食,他们往往通过胃部的满足感来转移对情感欲求不满的心理状态。有些人,当精神或情感空虚时,就拼命进食,似乎通过把胃部填满,就能象征性地获得安慰,严重时,甚至可发展为进食障碍的暴食症。该病最可能出现在青春期和年轻女性中,表面上看来,此病症和过度在乎个人外表形象有关,但根源是个人在压力和情绪问题面前,用进食来作为调节与控制情绪的一种替代,这样的个体在生活中容易产生压力感。
  暴饮暴食的强迫性行为只是抑郁、焦虑等情绪的自我慰藉。这时候的进食不再是为了填饱肚子,而是为了“填饱”精神。
  当然,在生活压力面前,我们不能忽略美食有它积极的作用,只是不能滥用。
  心理学家证实,零食的确能调节人的不良情绪。手拿零食时,零食会通过触觉与视觉,将一种美好松弛的感受传递到大脑的感觉中枢,产生一种难以替代的慰藉感,有利于减轻内心的焦虑和紧张,消减内心冲突。当咀嚼零食时,零食的美味会在人的大脑的摄食中枢形成一个强烈的兴奋灶,从而使原来紧张和焦虑的兴奋灶抑制和转移,使心身得到放松。经常变换零食的品种,使视觉、触觉、味觉不断更新,对个体心理调节的作用更明显。
  我们之所以会“上瘾”,如对食物或烟酒等,是因為它们让大脑的奖赏区域变得活跃。如果你不想贪吃上瘾,应尝试进行体育锻炼,如快走、打球及练习太极拳等,因为锻炼会使大脑内部的化学物质发生变化,可以让大脑对食物的过度刺激反应迟钝下来,这有助于调节我们的情绪和对食物的渴望,从而起到抑制病态食欲的作用。
  人的胃和心是连在一起的,这两个部位都要在相对空灵的状态下才有益心身,才能自在自然地像花叶一样舒展开来。当人的胃部保持相对虚空,没有被乱七八糟的食物堆满,身体则轻灵舒泰,内心也没有淤阻;当心中不被那么多的琐事羁绊,自然会心静体安。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