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一位74岁的老者得知女儿被拘押,心中的感情该是怎样的?如果一家国际知名公司的副董事长、首席财务官被他国以未知罪名拘押,公司员工的感情该是怎样的?以人之常情来说,这当然是任正非的苦难、华为的苦难。甚至有媒体称之为华为的“至暗时刻”。但任正非和华为公司的应对是理智平和的——在法律和规则下谋求解决。华为甚至以另一种形式继续进击——2月24日晚,华为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发布了全球首款5G折叠屏手机HUAWEI MateX,叩响了5G的时代之门。
HUAWEI MateX手机最显眼之处莫过于它的折叠屏。华为消费者业务CEO(首席执行官)余承东说,华为花费3年时间攻克了“铰链”技术,最终用100多个组件实现了屏幕的无缝折叠。许多业内人士评价这款手机是“用工业设计和顶尖制造技术实现了变形”“无论是设计还是完成度,都堪称目前最完美的产品”“这是手机发展史上的一次飞跃”。此外,手机还启用了华为最强的5G多模终端芯片,它的速度比4G芯片快10倍。有媒体评价,这意味着“华为弯道超车”,而苹果“从3G时代的领导者变为5G新技术的追赶者”。
这场发布会在公众心中激起了更大的回响,人们仿佛看见,华为凭借其无法替代的核心技术吹响了突围的号角,从两个月前的“至暗时刻”走到了一个新的高光时刻。
这样的突围,对任正非和华为来说,过去的32年里有过太多次。
1987年,任正非失业、离婚,在“人生路窄”的时刻决心创辦华为。1992年,为突破国外技术的限制,华为自主研发交换机,他倾尽所有,还借了外债,他说如果研发失败,“只有从楼上跳下去”。 2003年,华为应战美国电信巨头思科的诉讼,任正非说,“敢打才能和,小输就是赢”。此后,任正非下决心把华为推向世界,即便是在国外一些地区持续亏损,他仍然坚持。如今,在世界上170多个国家,在偏僻乡镇、非洲大漠、南美丛林都有华为人忙碌工作的身影。2009年,华为下定决心研究极化码,任正非坚持一条通往5G时代的“与众不同”的道路。2016年,在世界各大电信商云集的5G领域,华为拔得头筹……
这一路走来,蹚的都是硬坎,啃的都是硬骨头。任正非是一个硬朗的人。公众在他身上,能够看到遇事不回避,不绕行,甚至不太愿意变通处理;而中庸的态度、圆融的哲学、迂回的方式,在他这儿几乎看不到。一个硬朗的任正非造就了一个硬核的华为,这个硬核是硬啃核心技术,也是精神之核坚硬。这就很好理解,在“至暗时刻”来临时,华为的应对方式为什么会如此清晰简洁:一面遵守法律和规则,一面实打实地推出折叠屏核心技术。没有花式和繁笔,大道至简,却有力。
提“危机”二字,他依旧微笑
2019年1月17日,孟晚舟被拘押的第四十七天,任正非首次接受国内电视媒体采访,并与国内数家媒体见面。此前的1月15日,他接受了《金融时报》、美联社、《华尔街日报》等多家外媒采访;此后的2月18日,他又接受了英国广播公司(BBC)的采访。这样密集地抛头露面,从1987年创办华为以来,还是头一次。见国内媒体那天,镜头前,74岁的任正非是坦然的,身穿蓝西装、白衬衣,全程面带笑容,没有表现出焦虑。谈到某些问题,他甚至哈哈大笑。“见媒体是公共关系部逼的。他们说,这段时间我们处在危机转活的阶段,一定要让客户理解我们,一定要让18万员工理解我们。团结起来奋斗,渡过这个难关。他们说,还是我讲话有权威,那我就来讲话了。”说到“危机”二字时,他依然在微笑。
“您担心她(孟晚舟)吗?”
“我觉得不应该有多大的担心,我估计她需要很长的时间解决这个问题(而已)。”“这件事我们通过法律解决,我们是有信心解决的。”
“您作为父亲,想为女儿做些什么,又能为她做些什么?”
“我们首先感谢党和国家对一个公民权利的保护,但是我们能做的,还是要依靠法律的力量。”任正非回答。
任正非说,面对现在的问题,华为并没有猝不及防,“应该说,我们今天可能要碰到的问题,在十多年前就有预计,我们已经准备了十几年,我们不是完全仓促、没有准备的来应对这个局面。这些困难对我们会有影响,但影响不会很大,不会出现重大问题。”
1月18日一早,任正非接受采访的万字长文刷屏,国内外网友燃起一股对华为的深厚情感。中国通信业知名观察家项立刚对《环球人物》记者分析说:“第一,任正非确实是华为的精神领袖。他极少接受采访,他一出来说话,大家肯定会关注。第二,他讲得非常实在,不讲官话、不讲套话。如果仔细想一下,他的话很有思想性、哲学性,大家对华为有了更特别的认识。”
一个月后,《金融时报》称英国政府已得出结论,5G网络使用华为的通信设备所产生的风险可以得到有效控制。土耳其表示将继续使用华为的设备,德国也表态未来5G网络建设不排除使用华为的设备。2月18日,面对BBC的采访,任正非更有信心了,表示孟晚舟事件“对华为的生意没有影响,事实上我们发展的更快了”。他说,“美国不会摧毁华为……美国不能代表世界”,如果英国信任华为而美国不信任,那么“我们将更大规模地把投资从美国转移到英国”。 越是危机时刻,任正非作为“精神领袖”的意义就越发突显。在华为的成长史上,这样的艰难时刻有过多次。
2003年1月24日,思科在美国得克萨斯州东区联邦法庭对华为的软件和专利侵权提起诉讼。对这场官司,思科精心准备。诉讼前,他们有计划地在全球投放了1.5亿美元的广告,以良好的公众形象获得优势。美国几家最著名的财经媒体认定华为侵权,对华为进行舆论审判。而第三方专家、斯坦福大学教授、数据通信专家丹尼斯·阿利森对思科IOS和华为的VRP平台新旧两个版本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是:华为的VRP平台有200万行源代码,而思科的IOS则有2000万行,华为的VRP旧平台中仅有1.9%与思科的私有协议有关,“200万的软件怎么可能去抄袭一个比自己大10倍的软件?”
项立刚回忆说:“当时华为还是一个小公司,面对这个官司,他们缺乏专业经验,没有专业能力,出现了一些混乱。”“外界也有不少人觉得,华为是不是真的有问题?整个社会的舆论环境对华为非常不利。”
“在这种时刻,任正非却看到另一面。”项立刚记忆犹新的是, “任正非说,思科这么大的公司来告我们,把我们这样的小企业跟国际大企业放在一起比较,是承认了我们的位置、承认了我们的能力;我们可以从另一个角度看到华为的成长、华为的价值。”
任正非十分清楚,思科对华为采取种种封杀措施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讹诈和索赔。思科的真正目的是遏制华为在美国市场的持续发展,使思科在美国市场继续保持一枝独秀。为了稳住军心,任正非给出自己的判断:“敢打才能和,小输就是赢。”10个月的时间里,从媒体危机公关、寻求客户支持到组建律师团、与3COM公司联合应诉,华为一点点摸索着突围。2003年10月2日,两家企业达成了初步和解协议。2004年下半年,双方正式达成和解。
正如任正非预料,这场“思科华为之战”使华为品牌知名度大增。如今,华为再不是当年的小公司。从2013年起,华为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通信设备供应商,销售额远超思科。
华为流淌着任正非的“血液”
2018年7月26日下午,土耳其教授埃爾多尔·艾利坎在深圳华为总部享受到他一生中少有的隆重欢迎:华为轮值董事长郭平到门口迎接他,包括任正非在内的华为最高领导层和数百名员工肃立10多分钟等候他的到来,任正非向其颁发专门由巴黎造币厂设计制造的奖牌。
华为为什么会给予这位外国教授如此高的荣誉?埃尔多尔·艾利坎自己的理解是:“华为是一家与众不同的公司,选择了与众不同的道路。”
这件事得追溯到2009年。当年,华为的销售收入仅为现在的1/6,但下定决心研究5G技术。那时5G技术标准有很多,华为坚持认为埃尔多尔·艾利坎发现的极化码有作为优秀信道编码技术的潜力。从2010年起,华为投入巨资研究极化码,终于在2016年11月使之成为5G控制信道编码方案。这是中国厂商第一次在国际移动通信标准制定中掌握技术话语权。在群雄逐鹿的5G技术战场,华为又一次突围而出。
5G时代是怎样的?项立刚说:“4G改变了生活,5G将改变社会。4G对我们生活的改变已显而易见,比如共享单车、移动支付等。5G则会带来社会管理、社会效率、社会能力的提高。汽车将是无人驾驶的,我们会有一个智能交通系统,也会有智能物流系统。甚至路灯、井盖都有各自的智能管理系统,小偷、罪犯经过的时候都能被记录下来。在4G时代,手机是智能终端,到5G时代,汽车、空调、路灯等全部会成为智能终端。”
“到目前为止,在5G领域,从芯片到系统、基站,再到手机、云终端,都能做的企业,全世界只有华为一家。华为是5G领域综合实力最强的企业,没有之一。美国的高通、英特尔也没有办法跟华为相提并论。”项立刚说。任正非在1月17日接受群访时也不无骄傲地说:“全世界能做5G的厂家很少,华为做得最好;全世界能做微波的厂家也不多,华为做到最先进。能够把5G基站和最先进的微波技术结合起来成为一个基站的,世界上只有一家公司能做到,就是华为。”
华为5G技术流淌着任正非的“血液”。“虽然他未必是技术专家,但这种战略选择依赖于他。当然,具体每一款芯片不可能都由任正非做决策。华为刚开始做芯片时每年都亏损,但他们选择坚持,这是任正非的决策。”项立刚说。
华为有这样一项硬性规定——每年销售额的10%投入研发。最初,任正非的这个提议遭到专家组和公司高管的联合反对,但他硬是把这个规定写进了《华为基本法》。时任华为企业顾问、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彭剑锋当时也非常不理解:“从学术角度讲,一个企业要拿10%去做研发,你是疯啦?!你利润有多高?但是他就是坚持,必须要这么做!”“现在回头来看,他坚持的这些东西,还都是对的。”位于深圳市龙岗区坂田街道的华为总部有一面“专利墙”,上面挂满了华为近年来获得的专利证书。华为在诸多产品上的独特技术正是基于此。
再往前追溯,则会发现5G技术的突围来自任正非的“基因”。华为初创时期,为了不受外国技术的限制,任正非倾尽所有坚持自主研发交换机。1992年,华为资金困难,向银行贷款无望后,又向大企业拆借,前后投入1亿元人民币。当时公司有个内部政策——谁能够给公司借来1000万,谁就可以一年不用上班,工资照发。在一次动员大会上,任正非站在5层会议室的窗边,对身边的干部说:“这次研发如果失败了,我只有从楼上跳下去,你们还可以另谋出路。”1993年,华为研发的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