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中语文新课程人文性的理解和实践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k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告诉我们:“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和很强的实践性。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和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地挖掘教材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教人以智,育人以德,把培养真正意义上的人作为教育的重要目标,而这一目标的实现有赖于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自觉地实践。
  
  一、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
  
  爱默生就曾说过:“把自己的生活当作正文,把书籍当作注解。”我国当代中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障碍,如厌学情绪、考试焦虑、人际关系紧张,贫富差距带来的心理失衡等。这并非对生活不负责任,而是有其宏观环境背景。他们已能感悟时代前进的巨变,了解全球化浪潮,明确肩上的重任,但由于生活空间的狭小,学习负担过重。导致学生社会性的弱化,心理发展的主导面的萎缩。使心理矛盾交错阻滞,产生剧烈地内心冲撞。老师应由教材上的“小背景”拓宽开的社会环境“大背景”使学生紧跟时代步伐。同时,对学生的日常生活也应在语文教学中给予关注。其实。时尚是人对生活风格的一种时间意识形态。它标志了人对时间流逝的恐惧和价值崇拜。你的生活风格必须永远是新的,否则就是过时而贬值的。无疑,对新的热情,是青春的一种天然倾向,因此,青春与时尚有一种本原性的关连。教师对学生的时尚心理不宜当头棒喝,而应了解学生亚文化。触摸学生敏感内心世界,缓冲心灵冲撞。然后再介绍戴望舒的生平和本文的写作背景,学生便能深刻领悟作品内涵。同时明白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时代苦闷,不同的人生理想引起不同的个人苦闷,总之个人生活经历不同就会对作品有不同的理解。所处时代不同,就会有不同的时代精神和时代苦闷,既谈过去别人的生活,也谈现代自己的生活。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去触摸时代的脉搏,理解时代的及个人的苦闷。这样,学生就会体味到语文教学就是语文生活。我们只有耐心地倾听和平等地探讨,才能让学生走出迷茫,走向理性。这些他们在生活中看得见、听得到、感受得着的人和事,不用去回避,不用去压抑,而应引导他们去观察、分析、思考,才能使他们对课堂教学感兴趣,对周周生活感兴趣;减少社会转型期的迷茫感和反抗性。学生一旦体验到学习语文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通,课堂教学成了课堂生活,语文魅力的效应也就应运而生了。
  
  二、优化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师生开展多方面对话的舞台。是人文性最集中的展现场所。课堂教学活动说到底是人的活动,是具有不同思想、禀赋、经历的人所折射出的“一切社会关系总和”的师生双边活动,其人文性的显现、碰撞与交汇自不待言。美国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中就包含了三个目标:认知、情感和动作,它体现了功利性与人文性的兼顾。把“情感”居中,更显示了人文性的特殊纽带作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积极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以人为本,充分挖掘人的各方面潜力,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人的个性,激发学生的灵气,增强课堂活力,方可有效地优化课堂的人文环境。教师要从人格的角度,平等地对待学生,乐意接纳学生,执意帮助学生,真心赏识学生,使学生的个性进一步得到张扬与完善。学生希望怎么学,教师就要顺势利导,学生会问什么,教师就要机智化解,以形成具有吸引力的课堂氛围。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更要教会自己,要在教学后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是否符合学生发展的需要。我们的教学应该满足学生知识上有新发现,思维上有新突破,情操上有新熏陶,促成他们形成独特性的见解,独创性的思路。在《木兰诗》的教学中,学生对“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提出了质疑,原因是古代女子都要裹脚,木兰不可能不会露馅的(比如洗脚、受伤等)。这样的质疑就很有灵气,也体现了学生的超常思维,我们应该感到高兴,而不能一棍子打死学生的疑问,应主动引导学生讨论,引导学生动手查阅资料,了解历史,增广见识,这样教师也就实现了课堂上多方的对话。课堂教学中,作业的设计应突出人文色彩。郑逸农在《找回失落的语文精神》中说到:“作业布满了硬生生的认知组合,冷冰冰的逻辑堆砌,是榨干了水分的叶子,是抽掉了色彩的花朵。”这真是长期来不少教师忽视人文性,重视工具性。把语文作业理解为巩固知识、训练技能的手段的写照。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作业应突出人文性特点,在关注知识与技能的同时,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让学生在完成语文作业的过程中情感受到熏陶,思想得到启迪,心智得到开发。
  此外,教师还要树立“超文本”的大语文教育观,即不要死死拖守教材钻坚仰高,困守一隅,应跳出语文教语文,积极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不断拓展信息渠道,使学生拥有充满生机和意蕴的生活。引导学生看电视,听广播、上网,使课内、课外知识融化贯通。在语文教学中,把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和谐统一起来。引导学生置身于作品之中。吸收文学作品的精华,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情感体验;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与启示,领会其中的科学精神和科学的思想方法,提高学生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从而达到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加厚学生人文底蕴的目的。
其他文献
黝黑粗糙的脸庞,布满老茧的双手,见人总是“嘿嘿”一笑,身上透着农民特有的淳朴和直爽,这是新疆裕民供电公司小白杨供电所所长王成旭给人的第一印象,他被周围群众亲切地称作“光明
【摘要】草稿的价值就在于体现学生掌握一些技能所经历探索、猜想、推理等过程。正如日本教育家多湖辉说:“草稿纸是思考过程的履历表”。小小草稿本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而且关系到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还牵涉到了个人的思想品行,影响着孩子的成长与发展。然而我们的教学却不是这样的,在演算时教师很重视对学生说打好草稿,而没有重视去看学生的草稿打的怎样。从而造就了学生打草稿时乱写乱画,字迹潦草,甚至连自己也
教学活动,是师生双边的互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才是课堂的真正的主人。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组织者、引导者、服务者。教师要把学生作为真正的教育主体,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以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的充分发展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充分把握时机,提供学生自主探索的机会,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主体性教学强调“以人为本”,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全面发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教师的
“爸,我考完了,发挥得还不错。谢谢您和叔叔们为我们保电!”2015年6月8日17时15分,刚刚迈出考场的苏晓,快步来到学校配电室旁,给坚守在保电现场的父亲一个深深的拥抱。
中学生正处在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这期间对于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至关重要。在中学阶段,如何进行有效的素质教育,使中学生真正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这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中一个刻不容缓的课题。教育过程具有长期性、复杂性,教师的担子非常艰巨。这就要求教师应以锲而不舍的精神,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培养学生素质,雕塑学生的心灵,引导学生自我发展,勤奋努力。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教师是培养
农电安全管理是供电企业一项重要的工作,目前农电安全管理仍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基层供电所的安全管理现状仍不容乐观.需要我们加以重视。强化农电安全管理,需要在安全管理工作中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我国建立了相对稳定的财政收入增长机制,但财政收入和支出之间产生的赤字却越来越大,因此深入的研究财政公共支出效率的问题,建立完善科学的公共支出效率
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师生角色合理定位,构建一个师生互动的教学活动模式,是新形势下政治课教学的根本出路。教学活动是一个师生双方交往和互动的过程,在这个双向的过程中,不是教师或学生一方压制或改变另一方,而是共同参与,双方共享某种和谐和一致,共同达到理解和沟通。学生在相互作用的“互主体”关系中,即师生的交往和互动中,获得人格的完善,精神的发展。基于这样的思考,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这一方面的一些改革与尝
对农机具进行必要的技术保养,使其恢复原来的技术状态.是延长机具的使用寿命的最佳选择。特别是从事农田作业的农机具,当农田作业结束后,有一段时间的闲置期,这就有必要对其进行科
中英专家联合编写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牛津高中英语》(Advance with English),为学生听、说、读、写综合技能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基本框架和理想平臺,是一套推动英语教学改革的鲜活的教材,自2004年秋季问世以来,以其独特的思想性、时代性、真实性、趣味性和多样性备受师生的青睐。各单元均出单元导入(welcome to theunit)开始,这一部分是这套教材的特点之一,充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