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刘教员” 技高人心细
刘传健妻子邹函是重庆市第二师范学院的一名老师,舅舅也是空军飞行员,邹函主要教授航空概论、航空英语、旅游英语等课程。5月14日当天她带学生在杭州参加全国导游大赛。看到新闻后,她还发朋友圈说:“一看是我刘教员的航班,吓得我緊张了三分钟!再一想我刘教员技高人心细,肯定没问题!”持续关注新闻后,邹函才得知,丈夫面临的是“世界级”险情,她开始担心丈夫是否受伤。14日深夜,邹函与丈夫通话,得到答案她才彻底放心。
邹函说,之所以叫刘传健“刘教员”,是因为他“开过轰炸机”,也当过飞行教员。在丈夫的床头柜上还放着一本《飞行机组操作手册》,他睡前没事都要翻一翻。“我经常说他,你都是教员了,还需要看这个啊。他说必须要不断学习。”在邹函看来,丈夫是个很自律的人,休息日都是早睡早起,不抽烟、不喝酒,飞行员不允许的事都不干,每天都坚持运动。对于工作,刘传健是时刻做好了准备。邹函说,丈夫不管在干什么,就算临时喊他飞,他也可以马上出门。
家中客厅、书房都摆放有航模,各类与飞行、民航有关的书籍多见于书桌和床头,足见“刘教员”对飞行的热爱。
备降成功离不开10年“基本功”
在川航工作以前,刘传健在驻四川泸州某空军部队服役了10年。他的一位已经有1万多个小时飞行记录的战友介绍,刘传健在部队退役时已是少校军衔,先后担任教员、中队长、训练股长,“他飞得好,各方面素质都很出色”。在他的印象里,刘传健是1991年8月当的兵,1993年左右到的四川泸州,先是当飞行学员,然后留教做了教员。按照部队要求,每批学员中,只有各方面素质出色的尖子生才能留教。“他比较外向、活跃,篮球打得好,工作方面很认真。”
按训练情况计算,10年估计得飞3000多小时,这已经是一个经验非常丰富的飞行员了,“按当时在部队的标准,安全飞行3000小时,都是二等功了。”
虽然开的初级教练机,但那时候所有科目都要练习,包括战斗机所做的编队,以及各方面的基础训练都要做。当时部队招收飞行员,先是学习一年多的文化理论知识,然后练习驾驶初级教练机一年,再学习驾驶高级教练机一年,然后才下到部队。
在他看来,刘传健能够驾驶航班备降成功,跟在部队当飞行教员是分不开的。“教一个什么都不会的学员,我们不但要看地面,还要看仪表,还要看他的动作是不是做错了,做错了我们需要马上纠正他,要求非常全面。”他说,而且当时的教练机手动操作非常多,这就要求飞行教员各方面素质都非常高。
他说,自己能够想象得到风挡玻璃突然爆裂后的情景,“人应该是一下子懵了,风也很大,眼睛也睁不开,座舱失压后,人会被吸出去。”这时候要操作飞机需要非常沉着、冷静、果断,这样的危急关头,每一项处置都要正确,这种耐力和毅力,以及过硬的驾驶技术,“我感觉跟他在当教员时积累的经验是有关系的。”
“留教当教员的,都是飞行员里的尖子,尖子当中,又经过在教学中锻炼,安全观念,各方面素质都是非常强的。”这位战友说,虽然说开初教机与民航飞机有差异,但这就是刘传健10年练就的“基本功”。
从小养成从容和冷静的特质
据刘传健的二姐刘传萍透露,刘传健从小成绩优异,考飞行员第一年没考上,文化课差了一点,一家人都很遗憾。当年爸爸在水泥厂上班,按照政策他可以去接班。想到有个稳定工作,他还去工厂上了2个月左右的班,后来学校说可以复读重考,他高兴地回去复习,结果第二年就考上。在军校,弟弟常和姐姐、爸妈写信,训练很辛苦,但他觉得很荣幸,立志要翱翔蓝天。
刘传萍回忆,弟弟最近一次回重庆陶家镇是给爸爸扫墓……早晨祭奠之后,午后就回家,因为第二天要飞早班。一直以来,第二天如果有飞行任务,刘传健一般都不在家中过夜,而是提前到集体宿舍,一来可以保证休息好,二来避免上班路上有堵车等意外情况发生。
刘传健的同学介绍,那个时候陶家镇到处都是农田,同学们经常约着去抓鱼捉泥鳅,别的同学一条还没抓到他已经抓了一小袋。因为他眼疾手快,做事细心,后来考上军校,同学们一点都不意外。这次险情传出来后,看到照片后大家发现机长正是他……几十年了还是那么从容和冷静,真的是从小养成的特质,同学们都为他感到骄傲。
(综合《都市热报》《华西都市报》)
刘传健妻子邹函是重庆市第二师范学院的一名老师,舅舅也是空军飞行员,邹函主要教授航空概论、航空英语、旅游英语等课程。5月14日当天她带学生在杭州参加全国导游大赛。看到新闻后,她还发朋友圈说:“一看是我刘教员的航班,吓得我緊张了三分钟!再一想我刘教员技高人心细,肯定没问题!”持续关注新闻后,邹函才得知,丈夫面临的是“世界级”险情,她开始担心丈夫是否受伤。14日深夜,邹函与丈夫通话,得到答案她才彻底放心。
邹函说,之所以叫刘传健“刘教员”,是因为他“开过轰炸机”,也当过飞行教员。在丈夫的床头柜上还放着一本《飞行机组操作手册》,他睡前没事都要翻一翻。“我经常说他,你都是教员了,还需要看这个啊。他说必须要不断学习。”在邹函看来,丈夫是个很自律的人,休息日都是早睡早起,不抽烟、不喝酒,飞行员不允许的事都不干,每天都坚持运动。对于工作,刘传健是时刻做好了准备。邹函说,丈夫不管在干什么,就算临时喊他飞,他也可以马上出门。
家中客厅、书房都摆放有航模,各类与飞行、民航有关的书籍多见于书桌和床头,足见“刘教员”对飞行的热爱。
备降成功离不开10年“基本功”
在川航工作以前,刘传健在驻四川泸州某空军部队服役了10年。他的一位已经有1万多个小时飞行记录的战友介绍,刘传健在部队退役时已是少校军衔,先后担任教员、中队长、训练股长,“他飞得好,各方面素质都很出色”。在他的印象里,刘传健是1991年8月当的兵,1993年左右到的四川泸州,先是当飞行学员,然后留教做了教员。按照部队要求,每批学员中,只有各方面素质出色的尖子生才能留教。“他比较外向、活跃,篮球打得好,工作方面很认真。”
按训练情况计算,10年估计得飞3000多小时,这已经是一个经验非常丰富的飞行员了,“按当时在部队的标准,安全飞行3000小时,都是二等功了。”
虽然开的初级教练机,但那时候所有科目都要练习,包括战斗机所做的编队,以及各方面的基础训练都要做。当时部队招收飞行员,先是学习一年多的文化理论知识,然后练习驾驶初级教练机一年,再学习驾驶高级教练机一年,然后才下到部队。
在他看来,刘传健能够驾驶航班备降成功,跟在部队当飞行教员是分不开的。“教一个什么都不会的学员,我们不但要看地面,还要看仪表,还要看他的动作是不是做错了,做错了我们需要马上纠正他,要求非常全面。”他说,而且当时的教练机手动操作非常多,这就要求飞行教员各方面素质都非常高。
他说,自己能够想象得到风挡玻璃突然爆裂后的情景,“人应该是一下子懵了,风也很大,眼睛也睁不开,座舱失压后,人会被吸出去。”这时候要操作飞机需要非常沉着、冷静、果断,这样的危急关头,每一项处置都要正确,这种耐力和毅力,以及过硬的驾驶技术,“我感觉跟他在当教员时积累的经验是有关系的。”
“留教当教员的,都是飞行员里的尖子,尖子当中,又经过在教学中锻炼,安全观念,各方面素质都是非常强的。”这位战友说,虽然说开初教机与民航飞机有差异,但这就是刘传健10年练就的“基本功”。
从小养成从容和冷静的特质
据刘传健的二姐刘传萍透露,刘传健从小成绩优异,考飞行员第一年没考上,文化课差了一点,一家人都很遗憾。当年爸爸在水泥厂上班,按照政策他可以去接班。想到有个稳定工作,他还去工厂上了2个月左右的班,后来学校说可以复读重考,他高兴地回去复习,结果第二年就考上。在军校,弟弟常和姐姐、爸妈写信,训练很辛苦,但他觉得很荣幸,立志要翱翔蓝天。
刘传萍回忆,弟弟最近一次回重庆陶家镇是给爸爸扫墓……早晨祭奠之后,午后就回家,因为第二天要飞早班。一直以来,第二天如果有飞行任务,刘传健一般都不在家中过夜,而是提前到集体宿舍,一来可以保证休息好,二来避免上班路上有堵车等意外情况发生。
刘传健的同学介绍,那个时候陶家镇到处都是农田,同学们经常约着去抓鱼捉泥鳅,别的同学一条还没抓到他已经抓了一小袋。因为他眼疾手快,做事细心,后来考上军校,同学们一点都不意外。这次险情传出来后,看到照片后大家发现机长正是他……几十年了还是那么从容和冷静,真的是从小养成的特质,同学们都为他感到骄傲。
(综合《都市热报》《华西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