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家中待客
朋友小疾,另一个朋友便约我,和妻子一起,带几个现成的小菜,到患小疾的朋友家坐坐。晚六时许,人员到齐了,两位女士在厨房里忙起来,三位男士吸烟、喝茶、聊天。一会儿功夫,菜备好了,打开酒,三男两女围桌而坐,吃将起来。晚九时许,兴尽,一一告辞。
现如今,到别人家中做客,似乎是件挺高档的事。坊间流行:只有最知已的朋友,才请回家做客,其余的,统统饭店酒楼见。这种待客方式据说是舶来品,远的不说,就说在中国港台地区,无论多久未谋面的亲戚或朋友,都要先打电话约见,万万不可贸然登门拜访。如果你想见的人邀请到家中坐坐,说明他(她)真的很高兴见到你,视你如亲人。如果你想约见的人约你到饭店或茶楼见,那仅仅是客气,尽地主之谊罢了。
这种待客方式看起来挺没人情味,实则是社会发展、人类文明进步的表现。
过去,人人收入低,家家陋室,饭店酒楼去不起,无奈,会见朋友、招待亲戚,就都安排在家里。我原来住的父母家,区区25平方米,里外两间加一个小厨房,左邻右舍谁家的孩子结婚,都要到我家借一间房摆席宴客。那时,一些与我家毫无关系的陌生人,微笑着进了我家门,大杯喝酒,大口吃肉,现在想想觉得无比荒诞。
上世纪80年代初,我认识了妻子。有一天,母亲说,别在家里了,你领着人家下个饭店吧。说罢,塞给我20元钱。那时候,最繁华的地方是中山路,而中山路上最体面的饭店就是青岛饭店。我和她在青岛饭店大厅里找空桌坐下,四菜一汤,花了19元多。那顿饭,几乎震惊了我所有的亲戚,他们纷纷指责我母亲太惯孩子了,转而又指责我不会过日子,什么金贵的女友还要领着下饭店?也难怪,那时候,我一月工资才40元出头。
人,看起来很复杂、很聪明,但终究是动物,与其它存活到今天的动物一样,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很强。过去经济条件不允许,宴客待宾,都在家中,现如今,人们把私生活和社会活动分得一清二楚。亲情在家里,社交去酒店,也不会感到别扭。因为,整个的因果关系变了,别人不愿意把家展示给你看,你也不愿意把家展示给别人看。彼此彼此。我有一位朋友,是绝对可以请回家小酌的朋友,他每到我家来,一进门,就笑着问:“是不是还要换鞋?”听起来是一句玩笑话,但也透露出到别人家的那种不便感。
我在家排行老大。如今父母都已不在,每逢八月十五和大年三十,我都要把弟弟一家三口叫到家中。弟弟不止一次提议到酒店或干脆都在自家过节,我坚决不答应。到我家里来,不是吃点喝点的问题,而是一个象征,象征着虽然父母不在了,但“家”还在。这也是一个维系亲情的仪式,尽管这个仪式,有时看起来挺表面化的。
朋友小疾,另一个朋友便约我,和妻子一起,带几个现成的小菜,到患小疾的朋友家坐坐。晚六时许,人员到齐了,两位女士在厨房里忙起来,三位男士吸烟、喝茶、聊天。一会儿功夫,菜备好了,打开酒,三男两女围桌而坐,吃将起来。晚九时许,兴尽,一一告辞。
现如今,到别人家中做客,似乎是件挺高档的事。坊间流行:只有最知已的朋友,才请回家做客,其余的,统统饭店酒楼见。这种待客方式据说是舶来品,远的不说,就说在中国港台地区,无论多久未谋面的亲戚或朋友,都要先打电话约见,万万不可贸然登门拜访。如果你想见的人邀请到家中坐坐,说明他(她)真的很高兴见到你,视你如亲人。如果你想约见的人约你到饭店或茶楼见,那仅仅是客气,尽地主之谊罢了。
这种待客方式看起来挺没人情味,实则是社会发展、人类文明进步的表现。
过去,人人收入低,家家陋室,饭店酒楼去不起,无奈,会见朋友、招待亲戚,就都安排在家里。我原来住的父母家,区区25平方米,里外两间加一个小厨房,左邻右舍谁家的孩子结婚,都要到我家借一间房摆席宴客。那时,一些与我家毫无关系的陌生人,微笑着进了我家门,大杯喝酒,大口吃肉,现在想想觉得无比荒诞。
上世纪80年代初,我认识了妻子。有一天,母亲说,别在家里了,你领着人家下个饭店吧。说罢,塞给我20元钱。那时候,最繁华的地方是中山路,而中山路上最体面的饭店就是青岛饭店。我和她在青岛饭店大厅里找空桌坐下,四菜一汤,花了19元多。那顿饭,几乎震惊了我所有的亲戚,他们纷纷指责我母亲太惯孩子了,转而又指责我不会过日子,什么金贵的女友还要领着下饭店?也难怪,那时候,我一月工资才40元出头。
人,看起来很复杂、很聪明,但终究是动物,与其它存活到今天的动物一样,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很强。过去经济条件不允许,宴客待宾,都在家中,现如今,人们把私生活和社会活动分得一清二楚。亲情在家里,社交去酒店,也不会感到别扭。因为,整个的因果关系变了,别人不愿意把家展示给你看,你也不愿意把家展示给别人看。彼此彼此。我有一位朋友,是绝对可以请回家小酌的朋友,他每到我家来,一进门,就笑着问:“是不是还要换鞋?”听起来是一句玩笑话,但也透露出到别人家的那种不便感。
我在家排行老大。如今父母都已不在,每逢八月十五和大年三十,我都要把弟弟一家三口叫到家中。弟弟不止一次提议到酒店或干脆都在自家过节,我坚决不答应。到我家里来,不是吃点喝点的问题,而是一个象征,象征着虽然父母不在了,但“家”还在。这也是一个维系亲情的仪式,尽管这个仪式,有时看起来挺表面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