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授之鱼,不如授之以渔。” (老子语)“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叶圣陶语)在学校教学中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课堂教学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指导的活动。
关键词:教学;美术;互动;启发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献标识码:2095-4115(2014)04-284-1
教学改革倡导以学生学为主,教师教为辅,我认为就是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教会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引导学生提高自身修养,才能实现教师教书育人的目的。
“授之鱼,不如授之以渔。”(老子语)“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叶圣陶语)在学校教学中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课堂教学必须重视“怎样学”,教授学生学习的方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由学生主导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和老师之间,要做到充分地交流互动,每个学生都应表达自己的想法,又要相互借鉴学习,从而达到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目的。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
如何使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知识,提高自学能力,获得学习乐趣呢?本文就几种创新教学法作简要介绍,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学生讲课
课前,每一个学生都要预习新课,写预习笔记,预习笔记包括对本课的疑问及对本课感兴趣的地方,还有对本课的理解等。上课时,教师与学生角色互换,由学生给其他学生讲课,教师在一旁听课并及时和学生互动,辅助学生讲课,教师的辅助作用应如同图书馆或资料室的信息检索,适时适当的提供智力支持。
具体方案如下:课前由学生自愿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进行备课,上课时由学生讲课,学生讲课可以有侧重点不同、讲课风格不同,但要做到有内容讲述、分析、板书重点、提问和解答、评价以及自我评价。听课学生也要向讲课的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在这个过程中适时引导,最后指出学生的不足之处,表扬学生讲的好的地方,还要及时解决课堂中出现的疑难,确保授课顺利进行。
这种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体验做老师的乐趣,可以调动学生的上课积极性。
二、互问互答
互问互答式授课法,上课时教师先说明本课的学习目标和学习重点,然后让学生预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产生很多的疑问。学生产生的疑问也是学生对本课的兴趣点,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利用学生所产生的疑问,采取互问互答式授课方法。重要的是课程进行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向。
这种教学方式有点像“辩论赛”,由学生自愿组合或由教师将学生分组。先由一组学生向另一组学生提问问题,可以点名某位同学回答,然后就其回答的答案做出点评。这种教学方式可以采取比赛式的计时计分。一组提问五次后,由对方组提问。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要做到鼓励、指导和评价。
以上两种教学方式适用于美术课程中的鉴赏课和美术史课,也适用于其他学科。
三、情景模拟
这种方式比较适用于美术课程中的赏析课。要求师生互动,上课时教师引入新课,明确新课的学习目标。学生预习新课后,根据新课中的情景进行模拟、角色扮演。
以讲述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为例,学生可在教室前后黑板上用粉笔绘制名画《最后的晚餐》的背景,营造画面气氛,然后由学生模仿画中的人物,现场还原名画。学生还要注重模仿《最后的晚餐》中人物的表情。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体会到画家的创作用心,理解画作所传达的思想。教师在一旁扮演导演的角色,还要对“画作”进行讲解,其余的学生欣赏学习。教师引导启发学生说出看到“最后的晚餐”真实场景的感受,体会画家表达的思想,扮演者也要说出自己“身临其境”的感受。这种方法能够使学生深刻理解画中人物的意义,进而理解画家的用意。一堂课可以进行多个艺术作品的“表演”。
以“情景模拟”“表演”的形式上课,学生做主要参与者,可以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使学生在发挥想象力、表现才艺的欢乐气氛中学到知识。
四、即时创作
美术课是启发学生想象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造力、动手能力的课程,所以在上课时学生的想象力得到启发后,学生要及时地表现、表达出来,这样才能够留住昙花一现的创作灵感。
“即时创作”教学方法是对于教室教学而设计的,因为教室没有像画室那样适合画画的条件。“即时创作”教学法可以在本文前面所述的三种创新教学法的基础上应用,学生可以在讲课、听课、提问、回答、表演等过程中即时创作。学生在教室可以自由活动、自由创作,要注意的是学生可以是纸上创作也可以是在黑板上、桌椅上、墙壁上(做保护措施保持清洁)等一切可以创作表达的地方进行创作。借鉴“行为艺术”的表达方式,鼓励学生向其他同學表现自己的创作过程,创作过程和作品一样也是作者思想和情感的表达。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互相学习和评价。
“即时创作”也是注重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的方法。
总之,教师在努力实现“高效课堂”的同时,更需要做到“快乐课堂”,使学生在学习中得到快乐,在快乐中学习,达到美术课堂教育的最终目的,提高学生的审美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发现美的眼睛。
参考文献:
[1]李泽厚.美的历程[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
[2][德]瓦尔特·本雅明著, 王才勇译.摄影小史——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
[3]马永建.后现代艺术20讲[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
魏文娇,云南师范大学艺术学院。
关键词:教学;美术;互动;启发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献标识码:2095-4115(2014)04-284-1
教学改革倡导以学生学为主,教师教为辅,我认为就是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教会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引导学生提高自身修养,才能实现教师教书育人的目的。
“授之鱼,不如授之以渔。”(老子语)“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叶圣陶语)在学校教学中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课堂教学必须重视“怎样学”,教授学生学习的方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由学生主导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和老师之间,要做到充分地交流互动,每个学生都应表达自己的想法,又要相互借鉴学习,从而达到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目的。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
如何使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知识,提高自学能力,获得学习乐趣呢?本文就几种创新教学法作简要介绍,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学生讲课
课前,每一个学生都要预习新课,写预习笔记,预习笔记包括对本课的疑问及对本课感兴趣的地方,还有对本课的理解等。上课时,教师与学生角色互换,由学生给其他学生讲课,教师在一旁听课并及时和学生互动,辅助学生讲课,教师的辅助作用应如同图书馆或资料室的信息检索,适时适当的提供智力支持。
具体方案如下:课前由学生自愿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进行备课,上课时由学生讲课,学生讲课可以有侧重点不同、讲课风格不同,但要做到有内容讲述、分析、板书重点、提问和解答、评价以及自我评价。听课学生也要向讲课的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在这个过程中适时引导,最后指出学生的不足之处,表扬学生讲的好的地方,还要及时解决课堂中出现的疑难,确保授课顺利进行。
这种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体验做老师的乐趣,可以调动学生的上课积极性。
二、互问互答
互问互答式授课法,上课时教师先说明本课的学习目标和学习重点,然后让学生预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产生很多的疑问。学生产生的疑问也是学生对本课的兴趣点,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利用学生所产生的疑问,采取互问互答式授课方法。重要的是课程进行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向。
这种教学方式有点像“辩论赛”,由学生自愿组合或由教师将学生分组。先由一组学生向另一组学生提问问题,可以点名某位同学回答,然后就其回答的答案做出点评。这种教学方式可以采取比赛式的计时计分。一组提问五次后,由对方组提问。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要做到鼓励、指导和评价。
以上两种教学方式适用于美术课程中的鉴赏课和美术史课,也适用于其他学科。
三、情景模拟
这种方式比较适用于美术课程中的赏析课。要求师生互动,上课时教师引入新课,明确新课的学习目标。学生预习新课后,根据新课中的情景进行模拟、角色扮演。
以讲述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为例,学生可在教室前后黑板上用粉笔绘制名画《最后的晚餐》的背景,营造画面气氛,然后由学生模仿画中的人物,现场还原名画。学生还要注重模仿《最后的晚餐》中人物的表情。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体会到画家的创作用心,理解画作所传达的思想。教师在一旁扮演导演的角色,还要对“画作”进行讲解,其余的学生欣赏学习。教师引导启发学生说出看到“最后的晚餐”真实场景的感受,体会画家表达的思想,扮演者也要说出自己“身临其境”的感受。这种方法能够使学生深刻理解画中人物的意义,进而理解画家的用意。一堂课可以进行多个艺术作品的“表演”。
以“情景模拟”“表演”的形式上课,学生做主要参与者,可以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使学生在发挥想象力、表现才艺的欢乐气氛中学到知识。
四、即时创作
美术课是启发学生想象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造力、动手能力的课程,所以在上课时学生的想象力得到启发后,学生要及时地表现、表达出来,这样才能够留住昙花一现的创作灵感。
“即时创作”教学方法是对于教室教学而设计的,因为教室没有像画室那样适合画画的条件。“即时创作”教学法可以在本文前面所述的三种创新教学法的基础上应用,学生可以在讲课、听课、提问、回答、表演等过程中即时创作。学生在教室可以自由活动、自由创作,要注意的是学生可以是纸上创作也可以是在黑板上、桌椅上、墙壁上(做保护措施保持清洁)等一切可以创作表达的地方进行创作。借鉴“行为艺术”的表达方式,鼓励学生向其他同學表现自己的创作过程,创作过程和作品一样也是作者思想和情感的表达。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互相学习和评价。
“即时创作”也是注重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的方法。
总之,教师在努力实现“高效课堂”的同时,更需要做到“快乐课堂”,使学生在学习中得到快乐,在快乐中学习,达到美术课堂教育的最终目的,提高学生的审美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发现美的眼睛。
参考文献:
[1]李泽厚.美的历程[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
[2][德]瓦尔特·本雅明著, 王才勇译.摄影小史——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
[3]马永建.后现代艺术20讲[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
魏文娇,云南师范大学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