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对高校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要牢牢把握高校党员队伍建设工作的主动权,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凝聚人心、推动发展、促进和谐为目标,着力推动党内和谐,实施有效教育,实现育人功能,确保高校党员队伍建设工作的科学化水平进一步得以提升。
[关键词]高等学校 党的建设 科学化水平
[作者简介]曹文军(1971- ),女,江苏泰兴人,南京林业大学机关党委副书记,助理研究员,硕士,主要从事高校党建工作。(江苏 南京 210037)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30-0037-01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指导高校党建,以科学的制度保障高校党建,以科学的方法扎实推进高校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面对深刻变化的国际国内环境给高校党员队伍建设带来的深刻影响,如何进一步加强高校党员队伍建设工作是我们高校基层党务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必须找准工作的着力点,牢牢把握高校党员队伍建设工作的主动权,不断提升高校党员队伍建设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一、着力推动党内和谐,不断提高高校党员管理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1.尊重党员主体地位。尊重党员的主体地位,就要坚持党员义务和党员权利的统一,既要要求党员切实履行应尽的责任,又要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保障党员的正当权益。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是尊重党员主体地位的重要途径,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的途径有:完善高校党内民主制度,营造高校党内民主环境,探索高校党内民主多种实现形式,实现高校党内民主建设目标。完善包括民主讨论、民主决策、民主选举、民主监督等制度在内的基层党内民主制度;营造党内不同意见充分发表、平等讨论的氛围,保证师生党员经常性地参与党内决策,从而激发师生党员的积极性、创造性,使师生党员的主体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
2.健全党内关怀和帮扶机制。重视党内关怀、帮扶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当代以人为本促进党内和谐的重要途径。实践证明,关怀出亲和力,帮扶增强凝聚力。对师生党员政治上关怀、思想上关心、物质上帮扶,实现人性化的党员管理,能降低管理中的内耗现象,激发党员的潜能,对于促进党员更好地联系和服务群众具有重要意义。主要途径是建立健全党内结对帮扶制度、党内“送温暖、献爱心”、走访慰问和谈心制度、党内表彰奖励制度,加强党员服务平台建设等。特别需要提及的是:基层党务工作者是做好高校党建工作的骨干力量,各高校要真正重视、真情关怀、真心爱护高校基层党务工作者,使他们工作有条件、干事有平台、发展有空间。
3.促进党员自主管理。自主管理是自主意识与能力内化为自导自控行为,达到自我理性成长的活动过程。促进党员自主管理的途径有:建立健全党内激励机制,完善党员评价制度,加强党员培训等。高校党组织要研究党员的需要,合理利用目标激励、绩效激励、榜样激励、参与激励、荣誉激励与物质激励等各种激励方式,积极创造条件满足党员不同层次的需要,并逐步引导党员追求高层次的需要,使党员不断产生新的行为动力;党员评价的“以人为本”就要重视党员的个体差异,注重对不同党员甚至同一党员的不同发展阶段评价的适宜性,发挥党员评价促进党员发展的积极作用。
二、着力实施有效教育,不断提高高校党员教育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1.精挑细选教育的内容。在内容的选择上,坚持贴近党员的工作、生活、思想实际,充分考虑当前师生的生存问题(即生活)和精神归宿问题(即信仰),充满对师生的人文关怀和终极关怀。对学校管理岗位上的党员,重点是“尊重教师,善待学生,直面问题,排忧解难”,确立正确的“权力观、利益观、服务观”教育;对教师党员,重点开展师德学习教育活动,建立相应的激励约束机制,倡导敬业精神、开拓创新精神和奉献精神;对学生党员,则要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加强正确的成才观、价值观、择业观教育,加强科学素质和人文素养教育;对党员领导干部,要建立逐级谈心制度,做好他们的教育工作,能够更好地带动对广大基层党员的教育工作。
2.采用易于接受的教育方式、方法和媒介。思想上的灌输,行为上的规范约束,是党员教育的主要方式、方法。党员教育工作要避免采取外部强制灌输的方法,坚持贴近党员师生,要针对高校党员师生思想活动独立性、选择性不断增强的新特点,积极开辟党员自主性、互动性教育的新途径。采用有效的教育媒介,通过思想引导和价值引导方法引导党员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提高和自我发展,促进受教育者思想和价值观念的内化与行为的根本转变,使党员教育工作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
3.加强实践教育的环节。理论联系实际是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是党的教育方针和重要内容。对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与社会实践教育结合起来,与生动、直接的社会大课堂的教育结合起来。基本途径是利用课余时间,有计划地组织党员走向社会,开展社会调查、社会服务活动。加强党员教育的实践教育环节有利于增强师生了解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有利于引导他们率先成为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模范,成为具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坚定信仰者、科学发展观的忠实执行者、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自觉实践者、社会和谐的积极促进者。
三、着力实现育人功能,不断提高高校党员发展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1.坚持广泛性教育和先进性要求相结合。党员发展工作不能为了发展而发展。要发挥党员发展工作的育人功能,就必须坚持从广大师生的思想、工作、生活实际出发,把对广大师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广泛性要求同对申请入党人员、入党积极分子和党员思想政治教育的先进性要求结合起来,区别对待申请入党人员、发展对象和预备党员,按入党前、入党中、入党后的教育重点分别进行确有成效的教育,完善教育培养制度,引导和激励不同觉悟程度的师生一起奋发向上。
2.把握住大众化教育阶段新党员的标准。在发展党员工作中,既要坚持“早选苗、早培养、早发展”,在数量上保持适当的增长,又要根据时代特点,把握好新党员的质量标准,实现发展党员的数量和质量的辩证统一。坚持以政治立场坚定、思想素质好、基本具备党员条件作为高校发展党员的标准。对于发展大学生入党,还要正确认识学习成绩和党员标准的关联度,既要强调学生以学为主,重视学习成绩,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重点考察学生的学习目的和学习态度,不能简单地把学习成绩、排名作为硬性条件。
3.抓住发展重点积极主动培养。高校发展党员工作的重点是大学生和青年教师的发展,难点是中青年骨干教师和低年级大学生党员的发展。高校党建工作者必须变“被动等待”为“主动关心”,变“顺其自然”为“积极培养”,花大力气帮助大学生解决思想上入党的问题。给他们以更多的政治上的引导、实践中的锻炼和组织上的培养;建立和完善校领导联系中青年骨干教师制度,与中青年骨干教师经常对话交流,倾听他们的呼声,关心他们的成长,使他们在思想、政治和业务等方面全面进步;发展为预备党员后,进一步加强培养、熏陶,交任务,压担子,促进其发展自我,提升自我。
高校党员队伍建设是高校党的建设的基础工程。新形势下,我们必须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落实到高校党员队伍建设工作的各个方面,坚持以凝聚人心、推动发展、促进和谐为目标,着力推动党内和谐,着力实施有效教育,着力实现发展工作的育人功能,不断焕发高校党员队伍的生机活力,不断提升高校党员队伍建设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J].党建,2007(11).
[2]韩强.试论以人为本与党内民主制度建设[J].探索,2005(1).
[3]李源潮.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高校党的建设[J].求是,2008(4).
[4]裴婷婷.论教师的自主管理[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6(Z1).
[5]谭振亚.对当前高校党建工作若干问题的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09(20).
[6]熊志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以人为本”辩绎[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
[关键词]高等学校 党的建设 科学化水平
[作者简介]曹文军(1971- ),女,江苏泰兴人,南京林业大学机关党委副书记,助理研究员,硕士,主要从事高校党建工作。(江苏 南京 210037)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30-0037-01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指导高校党建,以科学的制度保障高校党建,以科学的方法扎实推进高校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面对深刻变化的国际国内环境给高校党员队伍建设带来的深刻影响,如何进一步加强高校党员队伍建设工作是我们高校基层党务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必须找准工作的着力点,牢牢把握高校党员队伍建设工作的主动权,不断提升高校党员队伍建设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一、着力推动党内和谐,不断提高高校党员管理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1.尊重党员主体地位。尊重党员的主体地位,就要坚持党员义务和党员权利的统一,既要要求党员切实履行应尽的责任,又要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保障党员的正当权益。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是尊重党员主体地位的重要途径,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的途径有:完善高校党内民主制度,营造高校党内民主环境,探索高校党内民主多种实现形式,实现高校党内民主建设目标。完善包括民主讨论、民主决策、民主选举、民主监督等制度在内的基层党内民主制度;营造党内不同意见充分发表、平等讨论的氛围,保证师生党员经常性地参与党内决策,从而激发师生党员的积极性、创造性,使师生党员的主体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
2.健全党内关怀和帮扶机制。重视党内关怀、帮扶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当代以人为本促进党内和谐的重要途径。实践证明,关怀出亲和力,帮扶增强凝聚力。对师生党员政治上关怀、思想上关心、物质上帮扶,实现人性化的党员管理,能降低管理中的内耗现象,激发党员的潜能,对于促进党员更好地联系和服务群众具有重要意义。主要途径是建立健全党内结对帮扶制度、党内“送温暖、献爱心”、走访慰问和谈心制度、党内表彰奖励制度,加强党员服务平台建设等。特别需要提及的是:基层党务工作者是做好高校党建工作的骨干力量,各高校要真正重视、真情关怀、真心爱护高校基层党务工作者,使他们工作有条件、干事有平台、发展有空间。
3.促进党员自主管理。自主管理是自主意识与能力内化为自导自控行为,达到自我理性成长的活动过程。促进党员自主管理的途径有:建立健全党内激励机制,完善党员评价制度,加强党员培训等。高校党组织要研究党员的需要,合理利用目标激励、绩效激励、榜样激励、参与激励、荣誉激励与物质激励等各种激励方式,积极创造条件满足党员不同层次的需要,并逐步引导党员追求高层次的需要,使党员不断产生新的行为动力;党员评价的“以人为本”就要重视党员的个体差异,注重对不同党员甚至同一党员的不同发展阶段评价的适宜性,发挥党员评价促进党员发展的积极作用。
二、着力实施有效教育,不断提高高校党员教育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1.精挑细选教育的内容。在内容的选择上,坚持贴近党员的工作、生活、思想实际,充分考虑当前师生的生存问题(即生活)和精神归宿问题(即信仰),充满对师生的人文关怀和终极关怀。对学校管理岗位上的党员,重点是“尊重教师,善待学生,直面问题,排忧解难”,确立正确的“权力观、利益观、服务观”教育;对教师党员,重点开展师德学习教育活动,建立相应的激励约束机制,倡导敬业精神、开拓创新精神和奉献精神;对学生党员,则要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加强正确的成才观、价值观、择业观教育,加强科学素质和人文素养教育;对党员领导干部,要建立逐级谈心制度,做好他们的教育工作,能够更好地带动对广大基层党员的教育工作。
2.采用易于接受的教育方式、方法和媒介。思想上的灌输,行为上的规范约束,是党员教育的主要方式、方法。党员教育工作要避免采取外部强制灌输的方法,坚持贴近党员师生,要针对高校党员师生思想活动独立性、选择性不断增强的新特点,积极开辟党员自主性、互动性教育的新途径。采用有效的教育媒介,通过思想引导和价值引导方法引导党员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提高和自我发展,促进受教育者思想和价值观念的内化与行为的根本转变,使党员教育工作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
3.加强实践教育的环节。理论联系实际是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是党的教育方针和重要内容。对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与社会实践教育结合起来,与生动、直接的社会大课堂的教育结合起来。基本途径是利用课余时间,有计划地组织党员走向社会,开展社会调查、社会服务活动。加强党员教育的实践教育环节有利于增强师生了解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有利于引导他们率先成为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模范,成为具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坚定信仰者、科学发展观的忠实执行者、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自觉实践者、社会和谐的积极促进者。
三、着力实现育人功能,不断提高高校党员发展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1.坚持广泛性教育和先进性要求相结合。党员发展工作不能为了发展而发展。要发挥党员发展工作的育人功能,就必须坚持从广大师生的思想、工作、生活实际出发,把对广大师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广泛性要求同对申请入党人员、入党积极分子和党员思想政治教育的先进性要求结合起来,区别对待申请入党人员、发展对象和预备党员,按入党前、入党中、入党后的教育重点分别进行确有成效的教育,完善教育培养制度,引导和激励不同觉悟程度的师生一起奋发向上。
2.把握住大众化教育阶段新党员的标准。在发展党员工作中,既要坚持“早选苗、早培养、早发展”,在数量上保持适当的增长,又要根据时代特点,把握好新党员的质量标准,实现发展党员的数量和质量的辩证统一。坚持以政治立场坚定、思想素质好、基本具备党员条件作为高校发展党员的标准。对于发展大学生入党,还要正确认识学习成绩和党员标准的关联度,既要强调学生以学为主,重视学习成绩,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重点考察学生的学习目的和学习态度,不能简单地把学习成绩、排名作为硬性条件。
3.抓住发展重点积极主动培养。高校发展党员工作的重点是大学生和青年教师的发展,难点是中青年骨干教师和低年级大学生党员的发展。高校党建工作者必须变“被动等待”为“主动关心”,变“顺其自然”为“积极培养”,花大力气帮助大学生解决思想上入党的问题。给他们以更多的政治上的引导、实践中的锻炼和组织上的培养;建立和完善校领导联系中青年骨干教师制度,与中青年骨干教师经常对话交流,倾听他们的呼声,关心他们的成长,使他们在思想、政治和业务等方面全面进步;发展为预备党员后,进一步加强培养、熏陶,交任务,压担子,促进其发展自我,提升自我。
高校党员队伍建设是高校党的建设的基础工程。新形势下,我们必须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落实到高校党员队伍建设工作的各个方面,坚持以凝聚人心、推动发展、促进和谐为目标,着力推动党内和谐,着力实施有效教育,着力实现发展工作的育人功能,不断焕发高校党员队伍的生机活力,不断提升高校党员队伍建设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J].党建,2007(11).
[2]韩强.试论以人为本与党内民主制度建设[J].探索,2005(1).
[3]李源潮.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高校党的建设[J].求是,2008(4).
[4]裴婷婷.论教师的自主管理[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6(Z1).
[5]谭振亚.对当前高校党建工作若干问题的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09(20).
[6]熊志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以人为本”辩绎[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