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校企合作既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企业获得发展和参与社会竞争的必然选择。现代职业教育开展必须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现状相适应,必须与用人单位对技能人才的现实需求相匹配。本文就从目前我国校企合作的现状入手,分析了当前社会校企合作的模式及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弹性学制建立的必要性。
关键词:校企合作;模式探索;弹性学制
随着社会的发展,学校理论知识的单一化和市场经济的复杂化矛盾日益突出,社会对学校,对学生提出了理论知识和技能素质的要求。现代职业教育是直接为企业输送一线人才的教育,是一种与社会经济联系最为紧密的教育类型,其特殊性决定了职业教育不仅仅要遵循教育规律,也要遵循企业人才的需求规律,这就要求学校必须走产学研相结合、校企合作的办学之路。在《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要“依靠行业企业发展职业教育,推动职业院校与企业的密切结合”,要求“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强调了校企合作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一、校企合作的几种形式
职业教育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典型的校企合作方法有:
1、"订单"式培养
学生入学就签订用工协议,毕业就是就业。实现招生与招工同步、教学与生产同步、实习与就业联体,学生是由学校选拔的学生和企业招收的员工组成,教学内容的实施由企业与学校共同完成,考试内容来源于企业的需要,开设为企业所需的专业技能和实习课程,派遣技术人员到学校做兼职教师,向学生宣传企业文化,进行就业指导,并定期接受学生顶岗实习,企业在具体的教学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2、"校企联办式"
由企业提供实习基地、设备、原料,企业参与学校的教学计划制定,并指派专业人员参与学校的专业教学,实习期间由企业技术熟练的师傅和教师同时在企业车间、场地对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指导;学校可派教师以“访问工程师”身份到企业进行实践,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根据企业用工时间的需要,改变学校教学计划,达到企业用工高峰期时,学生能顶岗进行实习;淡季时,学生能回校继续上课,达到教学与实践相统一;使学习和劳动的内容联系起来,将学生在学校学习的课程,到企业去实践,去提升技能。
3、"产学研"模式
发挥学校先进的设施设备和专业师资优势,加强校企合作研发,帮助企业解决相关的科研难题,走“利用专业优势办产业,办好产业促专业”的新路,使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相结合,帮助企业走科技创新之路。
4、学校引进企业模式
将企业引进学校,也就是将企业的一部分生产线建在校园内,就可以在校内实行"理论学习"和"顶岗实训"相结合的办学模式。这种模式既可以解决企业场地不足的问题,同时也解决了学校实习实训设备不足的问题,真正做到企业与学校资源共享,实现生产车间与实习车间合一、教师与师傅合一、学习与生产合一、作品与产品合一,达到双赢的目的。
我校隶属于唐山市交通运输局,对校企合作的重要性认识是比较超前的,专业设置也是以交通局下属企业的用工要求为标准设置的。如我校的省级重点专业——公路施工与养护专业,从建校伊始到2005年间,均依据交通局用工标准,设置订单培养指标,采用“订单式”培养向各企业输送学生的。2005年后,随着合作用工单位数量的增加,我们建立了双向选择机制,即订单数量一定,学生优胜劣汰,我们力争把技术、品德最好的学生输送给用人单位,这样既为学校做了宣传也为用工单位输送了好的资源;随着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我校于2010年开设了汽车维修专业,请4s店的师傅当教师,同时把生产车间搬进学校,实现生产车间与实习车间合一、教师与师傅合一、学习与生产合一、作品与产品合一,车间进校使校企双方真正达到了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实践证明,通过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使我校的优质资源与企业生产资源达到了有效整合,拓展了办学空间,强化了人才培养的合力,提高了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
二、现有校企合作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校在校企合作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和经验,但在合作中也发现不少问题。
第一,校企合作程度不深,政府缺乏有力的财政和政策支持,缺乏长期合作的有效形式。绝大多数校企合作仅仅限于教学设备捐助、实习基地提供、员工培训等,这种合作离真正意义上的校企合作目标,即建立校企合作的良性循环机制,实现资源的优化组合,达到双赢的目的相去甚远,致使企业合作热情不高。
第二,校企合作面较窄,绝大多数校企合作教育只停留在个别的专业试点上,没有覆盖所有的专业。
第三,理论与实际脱节,我国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绝大多数是以理论知识为主,很多实践教学环节也没能得到企业的配合和认可。目前我国的职业学校包括我校普遍实行整齐划一的传统学制,学习的期限、人才培养方案的安排基本上由上级部门统一制定、审核,虽然传统学制有利于教育主管部门加强对学校的管理,规范学校的办学行为,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企业的现代化进程加速,传统学制在现代职业教育的实践上有很大的缺陷,使得学校变得被动、呆板,理论与实践脱节,企业也不愿接受这样的学生到企业实习、工作。另外,按照传统学制,学校根据已制定的教学计划安排学生时实习、实训,而企业的需求则是按订单、生产任务来确定,需求往往很急,因此,在企业需要的时候,学校没有学生可以提供,无法满足企业的需求。
三、弹性学制建立的意义
弹性学制是我国职业教育的产物,还处在刚刚起步阶段,国家教育部门应在企业参与的基础上制定一个包括指导思想、实施方法、实施步骤、实施原则、证书的认可等内容的总的指导性的实施方案,用以指导、规范弹性学制的实践工作,充分调动校企合作企业的积极性,制定适合地方特色和学校特色的实施方案,以保证弹性学制的顺利运作。同时,对弹性学制的培养方案、学制类型、学籍管理、证书的社会认可等作出教育部门应颁布相应实施方案,建立健全管理弹性学制,推行学分制与证书制相结合的教学管理制度。
学校实行弹性学制,推行学分制与证书教育制相结合的教学管理制度,这既有利于学校对学生的管理,又可以让企业积极参与到学校的教学管理中。学校要根据不同的专业、不同的学科制定学分,颁布学分制度,并与证书教育制度相结合。学生在学习期间,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通过考试,积累学分。各单科成绩合格者,可以获得相应学科的学分,各单科学分累计达到相应的总学分的时候获得相应专业的技术等级证书或相应学历的毕业证书。这样既能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又能促进职业学校办学的多元化发展,增强办学的灵活性,还能在企业有用人需求的时候,满足企业的要求。
四、结语
通过弹性学制的建立、完善,校企合作的实现,使我校改革了专业设置,将授课内容与企业需要结合,摆脱了技校招生困难的局面,提高了教学质量,提升了我校综合办学的能力,同时,也为对口企业增加了效益,实现了即招工即上岗,减少了再培训的需求和费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和中国高教学会产学研合作教育分会主编.必由之路——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研结合操作指南[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黃亚妮.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模式初探[J].教育发展研究,2006。
[3]霍晓光.校企合作 产学互动 订单培养[J].中国培训,2006。
[4]石丽敏.国外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分析与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06。
[5]葛军.对高等教育实施弹性学制的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2003。
关键词:校企合作;模式探索;弹性学制
随着社会的发展,学校理论知识的单一化和市场经济的复杂化矛盾日益突出,社会对学校,对学生提出了理论知识和技能素质的要求。现代职业教育是直接为企业输送一线人才的教育,是一种与社会经济联系最为紧密的教育类型,其特殊性决定了职业教育不仅仅要遵循教育规律,也要遵循企业人才的需求规律,这就要求学校必须走产学研相结合、校企合作的办学之路。在《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要“依靠行业企业发展职业教育,推动职业院校与企业的密切结合”,要求“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强调了校企合作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一、校企合作的几种形式
职业教育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典型的校企合作方法有:
1、"订单"式培养
学生入学就签订用工协议,毕业就是就业。实现招生与招工同步、教学与生产同步、实习与就业联体,学生是由学校选拔的学生和企业招收的员工组成,教学内容的实施由企业与学校共同完成,考试内容来源于企业的需要,开设为企业所需的专业技能和实习课程,派遣技术人员到学校做兼职教师,向学生宣传企业文化,进行就业指导,并定期接受学生顶岗实习,企业在具体的教学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2、"校企联办式"
由企业提供实习基地、设备、原料,企业参与学校的教学计划制定,并指派专业人员参与学校的专业教学,实习期间由企业技术熟练的师傅和教师同时在企业车间、场地对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指导;学校可派教师以“访问工程师”身份到企业进行实践,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根据企业用工时间的需要,改变学校教学计划,达到企业用工高峰期时,学生能顶岗进行实习;淡季时,学生能回校继续上课,达到教学与实践相统一;使学习和劳动的内容联系起来,将学生在学校学习的课程,到企业去实践,去提升技能。
3、"产学研"模式
发挥学校先进的设施设备和专业师资优势,加强校企合作研发,帮助企业解决相关的科研难题,走“利用专业优势办产业,办好产业促专业”的新路,使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相结合,帮助企业走科技创新之路。
4、学校引进企业模式
将企业引进学校,也就是将企业的一部分生产线建在校园内,就可以在校内实行"理论学习"和"顶岗实训"相结合的办学模式。这种模式既可以解决企业场地不足的问题,同时也解决了学校实习实训设备不足的问题,真正做到企业与学校资源共享,实现生产车间与实习车间合一、教师与师傅合一、学习与生产合一、作品与产品合一,达到双赢的目的。
我校隶属于唐山市交通运输局,对校企合作的重要性认识是比较超前的,专业设置也是以交通局下属企业的用工要求为标准设置的。如我校的省级重点专业——公路施工与养护专业,从建校伊始到2005年间,均依据交通局用工标准,设置订单培养指标,采用“订单式”培养向各企业输送学生的。2005年后,随着合作用工单位数量的增加,我们建立了双向选择机制,即订单数量一定,学生优胜劣汰,我们力争把技术、品德最好的学生输送给用人单位,这样既为学校做了宣传也为用工单位输送了好的资源;随着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我校于2010年开设了汽车维修专业,请4s店的师傅当教师,同时把生产车间搬进学校,实现生产车间与实习车间合一、教师与师傅合一、学习与生产合一、作品与产品合一,车间进校使校企双方真正达到了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实践证明,通过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使我校的优质资源与企业生产资源达到了有效整合,拓展了办学空间,强化了人才培养的合力,提高了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
二、现有校企合作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校在校企合作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和经验,但在合作中也发现不少问题。
第一,校企合作程度不深,政府缺乏有力的财政和政策支持,缺乏长期合作的有效形式。绝大多数校企合作仅仅限于教学设备捐助、实习基地提供、员工培训等,这种合作离真正意义上的校企合作目标,即建立校企合作的良性循环机制,实现资源的优化组合,达到双赢的目的相去甚远,致使企业合作热情不高。
第二,校企合作面较窄,绝大多数校企合作教育只停留在个别的专业试点上,没有覆盖所有的专业。
第三,理论与实际脱节,我国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绝大多数是以理论知识为主,很多实践教学环节也没能得到企业的配合和认可。目前我国的职业学校包括我校普遍实行整齐划一的传统学制,学习的期限、人才培养方案的安排基本上由上级部门统一制定、审核,虽然传统学制有利于教育主管部门加强对学校的管理,规范学校的办学行为,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企业的现代化进程加速,传统学制在现代职业教育的实践上有很大的缺陷,使得学校变得被动、呆板,理论与实践脱节,企业也不愿接受这样的学生到企业实习、工作。另外,按照传统学制,学校根据已制定的教学计划安排学生时实习、实训,而企业的需求则是按订单、生产任务来确定,需求往往很急,因此,在企业需要的时候,学校没有学生可以提供,无法满足企业的需求。
三、弹性学制建立的意义
弹性学制是我国职业教育的产物,还处在刚刚起步阶段,国家教育部门应在企业参与的基础上制定一个包括指导思想、实施方法、实施步骤、实施原则、证书的认可等内容的总的指导性的实施方案,用以指导、规范弹性学制的实践工作,充分调动校企合作企业的积极性,制定适合地方特色和学校特色的实施方案,以保证弹性学制的顺利运作。同时,对弹性学制的培养方案、学制类型、学籍管理、证书的社会认可等作出教育部门应颁布相应实施方案,建立健全管理弹性学制,推行学分制与证书制相结合的教学管理制度。
学校实行弹性学制,推行学分制与证书教育制相结合的教学管理制度,这既有利于学校对学生的管理,又可以让企业积极参与到学校的教学管理中。学校要根据不同的专业、不同的学科制定学分,颁布学分制度,并与证书教育制度相结合。学生在学习期间,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通过考试,积累学分。各单科成绩合格者,可以获得相应学科的学分,各单科学分累计达到相应的总学分的时候获得相应专业的技术等级证书或相应学历的毕业证书。这样既能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又能促进职业学校办学的多元化发展,增强办学的灵活性,还能在企业有用人需求的时候,满足企业的要求。
四、结语
通过弹性学制的建立、完善,校企合作的实现,使我校改革了专业设置,将授课内容与企业需要结合,摆脱了技校招生困难的局面,提高了教学质量,提升了我校综合办学的能力,同时,也为对口企业增加了效益,实现了即招工即上岗,减少了再培训的需求和费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和中国高教学会产学研合作教育分会主编.必由之路——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研结合操作指南[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黃亚妮.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模式初探[J].教育发展研究,2006。
[3]霍晓光.校企合作 产学互动 订单培养[J].中国培训,2006。
[4]石丽敏.国外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分析与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06。
[5]葛军.对高等教育实施弹性学制的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