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现代化教学与传统教学之浅见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33929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看到公开课的“现代化”,听到同事们的感慨,我最初迷惘,既而深思,而后结论,最后反思。
  一、深思
  在现代化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列举、比较中,我们在看到一方优点的同时也就看到了另一方的不足。现代化教学多长于知识的传授、智力发展而不足于品德、情感和审美教育,师生之间缺乏人际交往、情感互动,而这恰恰是传统教学的优势所在。学生难以从各种现代化的“机器”那里感受到思想、情感、人格、精神等方面的熏陶和感染,却可以在与教师、同学的交流互动中彼此激励和共鸣。另外,现代化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在具体的技能、技巧的培养方面还存在着不足,而且各种视听器材的过度使用,对眼、耳等器官的过度刺激,也在很大程度上危害着学生的健康。
  二、结论
  由此不难得出:传统的教学方法——“老古董”要“退出历史舞台”是不正确的,我们应辩证地看待现代化教学和传统教学的关系,对待二者不可偏废。这要求我们教师注意从学生的认识和发展的需要出发,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有机地把现代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结合起来,以便快速、准确地达到教学目的。
  三、反思
  要处理好现代化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关系,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这就要求我们把教学手段的设计放在整体的教学设计中,充分考虑教学的各种因素,协调教学手段与教学其他方面的关系,既要考虑教学过程的要求,又要考虑学生已有的准备状态,还要客观分析现实教学环境和条件,避免盲目追求教学手段的“先进”、教学过程只是“魔术般地点几下鼠标”、把课堂变成“操作演示课”以及“使教学节奏加快”等错误的发生。同时也要注意教学手段多层次、多方面、多形式的目标选择,避免“人灌”与“机灌”等。
  四、迷惘
  据笔者所知,现代化教学有自己的优点,传统教学也有自己的独特魅力,二者真的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吗?
  现代化教学优势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有利于教学方式的变革。它不受时间与空间、微观与宏观的限制,可以将教学内容中涉及的事物、情景、过程再现于变化和发展中,让学生通过事物固有的信息,事物的形、声、色的变化和发展去获得知识、认识世界,使学习和教学以希望和需要的方式进行。
  2.有利于形成生动、有趣的教学。现代教学手段具有引起注意的因素,例如生动的画面和形象、动画、特技、声音效果、清晰的标识等,都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习动机,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
  3.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精心设计的多媒体课件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向学生呈现和传递大量的信息,并调动学生的各种器官,使学生多途径和多渠道加工、理解信息,发挥各自的认知优势,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同时实现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方式。
  4.有利于降低教学难度,使全体学生得到发展。教学手段可以利用各种各样的技术解决由形象到抽象、由概念到具体等学习过程中相互转换的认知难题,从而使得教学化难为易,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5.有利于实施个性化教学,因材施教。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教学手段的功能日益强大,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程度,创设不同的学习条件和情境,利用个别化的学习软件,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方便条件。学生可以自己决定学习的进度、时间和地点,实现因材施教。
  传统教学也有它独特的优势:
  1.传统教学能够为学生接受和理解知识创设最佳意境和心理氛围。教师与学生面对面深入交流,把学生引入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情感,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探求欲望,这无疑给学生创设了最佳体验空间;另外,教师对学科、对教学的热情,通过自己的言语、动作、表情、神态,都可以传染给学生,激发起学生对所学学科的热情,产生学习兴趣,通过内心的体验而使知识内化巩固下来。“亲其师而信其道”不就是很好的证明么?
  2.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是传统教学手段所独有的教育魅力。对于学生的情感、意志、兴趣、性格、目标、信念、世界观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离不开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有效激发与引导。另外,对于学生的直觉思维、形象思维等非理性思维的培养,也是电脑等现代教育设备难以胜任的。正如英国高等教育专家阿什比所说的:“教师传授给学生的最宝贵的本领,不是事实和原理,而是精神状态和思想方法。”
  3.学生的社会化离不开传统的教学手段。对学生在社会组织中符合社会规范和传统习俗的共性的行为方式的培养,即学生社会化,是社会赋予学校教育的一大功能。在这方面,教师的模范、榜样和引导作用以及良好的社会修养、丰富的组织管理经验是任何现代化的教学机器都无法完成的。
  日前,笔者旁听了领导组织的一堂“多媒体教学”公开课。课上,一个个生动的画面和特技效果在老师娴熟的指挥下显得有条不紊,学生们兴致也很高,积极配合……一个我们平时需要两个课时的知识点,在这位老师魔术般地点几下鼠标的情况下,不满一节课就轻松完成了。课后,旁听的老师深有感慨。有的说:现在科技发达了,我们这些“老古董”已用不着了,该退出历史舞台了。有的说:我们得抓紧时间充充电,练好“多媒体”这一功,以后上课也就是点几下鼠标了。
其他文献
词语是组成句子的基本结构,是理解文本的基础,但词语必须在一定的情境中,才能成为作者借以表达思想、抒发感情的工具,如果脱离了语境,词语只能成为死的砖头,无法具有生命力。而长期以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词语教学总和语境相分离。文章提出语境式词语教学,是一种基于师生合作的文本语境、社会文化语境和生活语境的词语理解,已达到词语内化和丰富的词语教学模式,目的在于通过语境式词语学习来提高学生的文本理解能力。  
期刊
摘 要: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种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复杂活动。那么,什么是高效课堂呢?所谓高效的课堂,就是经你的巧妙构思,让学生感到课堂是美丽的、课堂是灵动的、课堂是快乐的、课堂是幸福的,总有“怎又下课了”意犹未尽的对课堂的留恋。  关键词:巧妙 课堂 高效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种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复杂活动。那么,什么是高效课堂呢?该如何打造高效课堂呢? 我个人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期刊
摘 要:数学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是学生进行学习最基本的活动形式,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我们有必要依据新课程的理念,重新全面认识作业的目标和价值,优化作业设计,力求布置的作业是有效的、对学生有帮助的、能促进学生成长的。  关键词:新课标 数学教学 作业 生活性 有效性  “有效作业”,是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及交
期刊
摘 要:面对现在所出现的复杂教育问题,可以先分析参与教育过程三个对象(老师,学生,家长)之间的关系。从简单入手把他们之间的关系分成几种类型,每种类型会对应不同的结果,不同的结果就会折射出不同的处理方法。  关键词:对象 分型法 教育过程  一、教育过程中的三个对象  在教育过程中,或完成一个教育过程,会有三个必要的参与对象,即老师、学生、家长(有时候家长可以替换成社会)。我们不能确定谁更重要或谁不
期刊
苏联教育家斯威特洛夫认为:“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在教学中,幽默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助推器,是融洽师生关系的润滑油,是激活学生思维的催化剂,是消除紧张空气的排气阀。幽默是一位优秀教师必备的“武器”。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课堂教学中恰当地使用幽默语言,对教学将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增进师生感情  理论告诉我们,所谓师生心理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之间心理上的距离。心理距离的大小表明了师
期刊
愉悦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是启迪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前提和关键。对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建立愉悦和谐的课堂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我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调控好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学环境与学生学习有着必然的联系,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使学生学习的思维处于最佳的状态,而紧张的课堂气氛难以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在愉悦、和谐的课
期刊
课外作业是学习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程度的依据之一,它对于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培养和发展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倡导学生建立新的学习方式的理念已被我们广大教师领悟并付诸实践。  如何科学合理地布置课外作业?我认为关键是教师如何精心设计课外作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实际教学中对数学课外作业设计进行了初步探索,取得了较好的
期刊
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学习,是他们成长中的一件大事、生活中的一个重大转折。那么如何让幼儿愉快地进入小学,自信独立地面对小学生活呢?作为幼儿教师的我们又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呢?  一、正确认识幼儿园与小学的主要差异  第一,生活环境的变化。  幼儿园的活动室,一般布置得美观、形象和富有儿童情趣,不仅有丰富的物质环境,而且包括和谐的心理环境。而小学教室只有桌椅,固定的座位对幼儿缺乏吸引力,操场上的运动器
期刊
把创新教育融入到学科教育中,必须正视这样一个现实问题:如何结合各学科的特点和具体的教学要求理解并实践创新教育?在此就创新教育在历史教学中的特定内涵及历史课中学生创新素质的构成进行探讨。  一、历史课创新教育的内涵  历史课教学的地位作用、目标性质以及它编选的适合中学生理解水平的基础知识,是创新教育必须接受的指导思想和指导原则,历史课教学本身蕴涵的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是创新教育的既定内容
期刊
一、创造适应的美术环境,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  幼儿的美术活动深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因此需注重创设良好的环境,突出环境以幼儿为主体的特点,从设计到布置充分考虑儿童的需要,又体现幼儿对环境的支配自由。教师应尊重每一个儿童的现有水平和发展速度,允许他们选取适合他们自己的方式参与环境创设,让幼儿真正生活在艺术的天地里。如:小班开学初,我们布置的墙饰主题是“五彩的树”,老师先画了一棵大树和若干小树,留下了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