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习的形式可以是个人的、小组的、集体的。教师的任务则是将学生学习活动安排在教学过程的各环节中。学生通过科学探究自行获得第一感性材料,通过教师的指导获取准确的知识,可以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培养科学素养,提高科研能力。
关键词:学生活动;课堂教学;学习效率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12-042-1一、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所以确保课堂学习活动的有效是至关重要的
1.教师课前准备要有侧重点
教师要由“教给知识”转向“活动求知”的理念。备课时要想到用哪些活动来充实我的教学过程。例如:在学习《运动静止》这个知识时,可以设计从歌声导入“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这样的导入即刻调动了学生的活动情绪。当然所选择的活动要便于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本节课在知道了运动和静止相对性以后,接下来就可以设置一系列的学生活动来体现运动和静止。教师要让学生自己在尝试的情境中探索、思考、理解,把教学要求转化成学生自己的实际行动。
2.让学生成为舞台的主人
(1)我们要把课堂时间的一大部分留给学生而不是留给自己,让学生在这些时间里“做中学”,比如习题课和试卷讲评课,教师讲一个例题就让学生做同类的习题。也可以是针对一个问题设计相应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观察现象,获得结论。如物理电学中的短路、断路问题,学生动手做过印象就深刻了。甚至还可以采取学生轮流当老师的方法(这需要老师事先安排合适的人选)。有时还可以采用作业互批(教师先不报正确答案)。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应在“做”字上多下功夫,敢于把舞台让出来。
(2)组织学生进行有序活动。首先要讓学生明确操作活动要解决什么问题。例如在探究摩擦力问题时,先要让学生明确怎样做能测出摩擦力,其实这里是采用平衡力知识,这样学生就知道物体该匀速直线运动。其次,让学生进行探索性的操作。教师对学生的实际操作步骤不应作各种规定,让学生自己设计控制变量,无论先控制压力或者接触面粗糙程度均可。第三,要重视在实际操作中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和反思能力,引导学生及时概括。比如实验数据不合理产生的原因是误差还是方法错误所致,同时可以通过对探究方法的评价提高学生探究能力。
(3)教师要根据学生参与学习的状态对教学过程进行调控。例如:你的提问一个学生回答不了,是继续喊其他学生回答,还是点拨一下再问,或者是不是问题设置不够明确?在学生自主探究活动中,时间的调控也至关重要。我认为,教学过程必须纳入鲜活的学情,灵活的因素,随机进行调控。课堂练习活动也可调整。在设计多样的练习的同时,应依据课堂教学过程实际情况,适时调控,或增减练习的数量,或调整练习的要求,或交换练习形式,或改变条件和问题,或变换不同角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了兴趣就有了效率,也就有了质量。
二、课外乃至校外的学习活动是课堂学习活动的延伸,也是学生对课堂知识弥补和巩固的一条途径
1.校外物理学生活动是指那些材料易得、简便易做、趣味性强、形象生动、效果明显的物理实验。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兴趣,激励学生自己动手实验的主动性。初中生的特点是实践经验少,好奇心强,对什么事情都感到新鲜、要求得到解答。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实验能力是一项重要任务。
2.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校外物理探究实验。结合教材安排校外活动。学了“物体浮在液面的条件”后可安排一个家庭实验《鸡蛋的浮沉》,通过这个实验来加深对“浮沉原理”的理解。
3.要求学生以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进行家庭实验。在学习了光的折射后布置学生回家观察硬币在水里浮起的实验,有学生就提出这样的疑问:硬币之所以会在水里浮起,可能是被水冲击后升起来的。我在肯定了这个学生的疑问和表扬他这种科学态度后便和学生们一起讨论如何排除上面这种可能。学生们还是想出了不少方法:倒水时慢一点;用透明胶布把硬币固定在碗底;还有的干脆就不要硬币了,在碗底做个记号就好。到这里,你是否感觉到学生的智慧是巨大的,学生的能力也在这样的讨论中不断提高了。
4.鼓励家长参与。在家庭完成的探究活动,有时靠一个人独立完成有困难,同时也是为了督促学生不折不扣的完成好这些活动,更因为实验现象趣味性较强,如“筷子提米”“覆杯实验”“肥皂膜验证分子引力”实验都有较好的观赏性。我便要求学生把自己的探究成果向家长展示。要求家长在学生探究报告的后面写上参与的感言。没想到物理课外活动赢得了家长的支持和重视,这一举措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伯黍,燕国材.图书馆目录[M].教育心理学.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1993.
[2]张大昌.新课程理念与初中物理课程改革[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胡卫平,孙枝莲,刘建伟.物理课程与教学论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关键词:学生活动;课堂教学;学习效率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12-042-1一、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所以确保课堂学习活动的有效是至关重要的
1.教师课前准备要有侧重点
教师要由“教给知识”转向“活动求知”的理念。备课时要想到用哪些活动来充实我的教学过程。例如:在学习《运动静止》这个知识时,可以设计从歌声导入“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这样的导入即刻调动了学生的活动情绪。当然所选择的活动要便于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本节课在知道了运动和静止相对性以后,接下来就可以设置一系列的学生活动来体现运动和静止。教师要让学生自己在尝试的情境中探索、思考、理解,把教学要求转化成学生自己的实际行动。
2.让学生成为舞台的主人
(1)我们要把课堂时间的一大部分留给学生而不是留给自己,让学生在这些时间里“做中学”,比如习题课和试卷讲评课,教师讲一个例题就让学生做同类的习题。也可以是针对一个问题设计相应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观察现象,获得结论。如物理电学中的短路、断路问题,学生动手做过印象就深刻了。甚至还可以采取学生轮流当老师的方法(这需要老师事先安排合适的人选)。有时还可以采用作业互批(教师先不报正确答案)。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应在“做”字上多下功夫,敢于把舞台让出来。
(2)组织学生进行有序活动。首先要讓学生明确操作活动要解决什么问题。例如在探究摩擦力问题时,先要让学生明确怎样做能测出摩擦力,其实这里是采用平衡力知识,这样学生就知道物体该匀速直线运动。其次,让学生进行探索性的操作。教师对学生的实际操作步骤不应作各种规定,让学生自己设计控制变量,无论先控制压力或者接触面粗糙程度均可。第三,要重视在实际操作中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和反思能力,引导学生及时概括。比如实验数据不合理产生的原因是误差还是方法错误所致,同时可以通过对探究方法的评价提高学生探究能力。
(3)教师要根据学生参与学习的状态对教学过程进行调控。例如:你的提问一个学生回答不了,是继续喊其他学生回答,还是点拨一下再问,或者是不是问题设置不够明确?在学生自主探究活动中,时间的调控也至关重要。我认为,教学过程必须纳入鲜活的学情,灵活的因素,随机进行调控。课堂练习活动也可调整。在设计多样的练习的同时,应依据课堂教学过程实际情况,适时调控,或增减练习的数量,或调整练习的要求,或交换练习形式,或改变条件和问题,或变换不同角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了兴趣就有了效率,也就有了质量。
二、课外乃至校外的学习活动是课堂学习活动的延伸,也是学生对课堂知识弥补和巩固的一条途径
1.校外物理学生活动是指那些材料易得、简便易做、趣味性强、形象生动、效果明显的物理实验。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兴趣,激励学生自己动手实验的主动性。初中生的特点是实践经验少,好奇心强,对什么事情都感到新鲜、要求得到解答。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实验能力是一项重要任务。
2.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校外物理探究实验。结合教材安排校外活动。学了“物体浮在液面的条件”后可安排一个家庭实验《鸡蛋的浮沉》,通过这个实验来加深对“浮沉原理”的理解。
3.要求学生以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进行家庭实验。在学习了光的折射后布置学生回家观察硬币在水里浮起的实验,有学生就提出这样的疑问:硬币之所以会在水里浮起,可能是被水冲击后升起来的。我在肯定了这个学生的疑问和表扬他这种科学态度后便和学生们一起讨论如何排除上面这种可能。学生们还是想出了不少方法:倒水时慢一点;用透明胶布把硬币固定在碗底;还有的干脆就不要硬币了,在碗底做个记号就好。到这里,你是否感觉到学生的智慧是巨大的,学生的能力也在这样的讨论中不断提高了。
4.鼓励家长参与。在家庭完成的探究活动,有时靠一个人独立完成有困难,同时也是为了督促学生不折不扣的完成好这些活动,更因为实验现象趣味性较强,如“筷子提米”“覆杯实验”“肥皂膜验证分子引力”实验都有较好的观赏性。我便要求学生把自己的探究成果向家长展示。要求家长在学生探究报告的后面写上参与的感言。没想到物理课外活动赢得了家长的支持和重视,这一举措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伯黍,燕国材.图书馆目录[M].教育心理学.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1993.
[2]张大昌.新课程理念与初中物理课程改革[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胡卫平,孙枝莲,刘建伟.物理课程与教学论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