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发育模块重复征用和整合为基础的进化创新机制

来源 :植物分类与资源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lao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化新征的起源和分化是进化发育生物学研究的核心问题。通过对多细胞生物早期发育调控机制的比较分析,发现亲缘关系较远的生物所共有的一些形态特征受保守的发育调控程序调节(深同源性)。许多创新性状的发生是基于对预先存在的基因或发育调控模块的重复利用和整合。发育基因调控网络在结构和功能上高度模块化,因此不仅可以通过模块拆分和重复征用改变发育程式,而且也增强了调控网络自身的进化力。研究基因调控网络和发育系统的进化动态将有助于更深入地认识生物演化过程中创新性状发生和表型进化的分子机制。
其他文献
研究根据ACC氧化酶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以鸭梨果实为试材,借助RT,PCR方法扩增得到一条长度为831bp的鸭梨ACC氧化酶基因eDNA片段,该片段编码276个氨基酸残基,与其
MicroRNA(miRNA)是一类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中的具有转录后水平调控功能的内源非编码小分子RNA。在植物中.miRNA通过对靶基因的剪切或沉默来实现对植物生命活动的调控,它是基因表
拟南芥WRKY8转录因子能与VQ蛋白家族成员VQ9相互作用共同调控植物的耐盐反应。本研究中进一步发现,WRKY8能与多个VQ蛋白在酵母细胞中相互作用,其中VQ5、VQ10、VQ11、VQ16、VQ20
运用鸟枪法在Illumina测序仪上对亚洲分布的大花菟丝子(Cuscutareflexa)叶绿体基因组核苷酸全序列进行测定,并与已经发表的分布于欧洲的大花菟丝子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选取我国西南地区槭属(槭树科)的8个现生种,通过观察和测量馆藏标本的翅果形态,对比同一个种的翅果在不同地区的形态差异性,并通过主成分分析(PCO)检测翅果在种内的形态变异性,发现槭
采用室内与野外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对五蕊寄生(Dendrophthoe pentandra) 种子萌发特性以及鸟类消化过程对其种子萌发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五蕊寄生种子对温度和光照较敏感,与黑暗条件相比,光照能显著提高种子的萌发率;20 ℃为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萌发率达 53. 8%,高温 35 ℃及低温10 ℃均不利于种子萌发。研究发现纯色啄花鸟(Dicaeum concolor) 是该植物
叶片性状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植物的功能及其对环境的适应。叶片性状的变异受环境及遗传特性的影响,但是很多研究未能很好区分出它们的相对影响。本研究通过将同一烟草品种种植于
在棉毛橐吾(Ligulariavellerea)和穗序橐吾(L.subspicata)同域分布的居群中存在形态特征介于两者之间的个体。经分析,这些个体有3种不同的形态类型,可能是这两个物种之间的杂交后代
利用EST-SSR分子标记对30个亚洲莲、6个美洲莲及14个亚美杂交莲品种(野生居群)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从123对EST-SSR引物中筛选出52对(42.3%)扩增稳定、具有多态性的
为找出一条黄芪种质长期包埋脱水法保存和包埋玻璃化法保存的程序,以来源于黄芪离体生长腋芽的黄芪茎尖并包埋成海藻酸钙珠。随后,在MS+0.75mol·L-1蔗糖的液体培养基中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