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集就是眼光支撑的帝国。战略性显然不能涵盖中集总裁麦伯良眼光的内涵。
麦伯良的眼光首先是穿透性的、超越的。忆想当年,麦伯良捕捉到世界集装箱制造中心从韩国向中国转移之势不可阻挡,遂秋风走马,在全国沿海撒棋布子。等韩国的同行醒悟过来,已经是两年后的事了,市场已无立锥之地。完全凭借这个全方位、系统化的生产服务格局,中集在集装箱领域脱颖而出,直至雄踞全球霸主地位。
从中集撷取的一个个世界第一中,我萌发出一个朦胧结论:眼光有多远,企业才能做多大。一些甚嚣尘上的所谓理念之类的东西,中集早已经踩在脚下。诸如“并购、走出去、中国创造”此类,对中集来说,已经是过去完成时了。麦伯良的收购眼光一开始就流露着全球化基因。德国、英国的冷藏箱技术和折叠箱技术;美国的特种半挂车技术;荷兰的槽罐车、静态储罐技术等统统被豪取,一番“引进、消化、突破、颠覆”,规模扩大了,生产成本降低了,成本这个制造业竞争力的核心被牢牢抓住了,国外的同行被挤垮了。到2002年,中集已经彻底掌控了冷藏集装箱的全部技术体系,从低端产品干货箱到高端产品冷藏箱、特种箱都确立了竞争优势。
麦伯良总在挑战标杆。1996年,中集第一次接到JR订单。但兜头就是一盆冷水,产品“质量不行”的反馈,外加日本客户的呵责,激发起他的斗志。日本市场对产品很挑剔,99.9%都不行,而中国有些人恰恰不相信完美无缺。麦伯良挑战的就是这个标杆。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仅几年工夫,中集的产品就经得起日本客户用放大镜来挑剔。中集2006的“远航计划”轮训项目,“远航一”以惠普为标杆,学习HP战略制定、分解落实及组织协同的系统方法;“远航二”盯住丰田,借鉴丰田经营管理体系运行的思想、方法及工具,探索精益生产之道,逐步形成独具中集特色的精益管理模式——ONE模式。中集标杆的,不仅是技术,是管理,更是工业精神。
麦伯良永远是居安思危的。中集的口号是“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在中集初具帝国雏形后,麦伯良决定调换一下顺序——中集只有继续脚踏实地,才能志存高远。2002年之前,中集的产品基本上是单一的集装箱,麦伯良看到了增长的天花板,所以相关多元化并起,并依靠多元化成功闪避了始自2008年的金融危机。须知,2009年中集的集装箱产量萎缩了90%。经过危机的冲刷剥蚀,中集也暴露了软肋,基础还不实,核心竞争力还不完备。麦伯良在酝酿大动作,以“智能、安全、节能、环保、高效”的产业理念正在引领中集破坏性地创造未来。
麦伯良的眼光首先是穿透性的、超越的。忆想当年,麦伯良捕捉到世界集装箱制造中心从韩国向中国转移之势不可阻挡,遂秋风走马,在全国沿海撒棋布子。等韩国的同行醒悟过来,已经是两年后的事了,市场已无立锥之地。完全凭借这个全方位、系统化的生产服务格局,中集在集装箱领域脱颖而出,直至雄踞全球霸主地位。
从中集撷取的一个个世界第一中,我萌发出一个朦胧结论:眼光有多远,企业才能做多大。一些甚嚣尘上的所谓理念之类的东西,中集早已经踩在脚下。诸如“并购、走出去、中国创造”此类,对中集来说,已经是过去完成时了。麦伯良的收购眼光一开始就流露着全球化基因。德国、英国的冷藏箱技术和折叠箱技术;美国的特种半挂车技术;荷兰的槽罐车、静态储罐技术等统统被豪取,一番“引进、消化、突破、颠覆”,规模扩大了,生产成本降低了,成本这个制造业竞争力的核心被牢牢抓住了,国外的同行被挤垮了。到2002年,中集已经彻底掌控了冷藏集装箱的全部技术体系,从低端产品干货箱到高端产品冷藏箱、特种箱都确立了竞争优势。
麦伯良总在挑战标杆。1996年,中集第一次接到JR订单。但兜头就是一盆冷水,产品“质量不行”的反馈,外加日本客户的呵责,激发起他的斗志。日本市场对产品很挑剔,99.9%都不行,而中国有些人恰恰不相信完美无缺。麦伯良挑战的就是这个标杆。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仅几年工夫,中集的产品就经得起日本客户用放大镜来挑剔。中集2006的“远航计划”轮训项目,“远航一”以惠普为标杆,学习HP战略制定、分解落实及组织协同的系统方法;“远航二”盯住丰田,借鉴丰田经营管理体系运行的思想、方法及工具,探索精益生产之道,逐步形成独具中集特色的精益管理模式——ONE模式。中集标杆的,不仅是技术,是管理,更是工业精神。
麦伯良永远是居安思危的。中集的口号是“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在中集初具帝国雏形后,麦伯良决定调换一下顺序——中集只有继续脚踏实地,才能志存高远。2002年之前,中集的产品基本上是单一的集装箱,麦伯良看到了增长的天花板,所以相关多元化并起,并依靠多元化成功闪避了始自2008年的金融危机。须知,2009年中集的集装箱产量萎缩了90%。经过危机的冲刷剥蚀,中集也暴露了软肋,基础还不实,核心竞争力还不完备。麦伯良在酝酿大动作,以“智能、安全、节能、环保、高效”的产业理念正在引领中集破坏性地创造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