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春市是农业所占比重较大的城市,全市耕地面积1797万亩,农业人口人均耕地面积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倍。是国家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和商品粮基地,正常年份粮食产量约180亿斤。玉米产量居全国同类城市之首,大豆产量居全国第二。多年来,长春市人均粮食占有量、商品量、出口量、加工量居全国同类城市之首,在全国10个产粮大县中,长春市就独占前两名。
2010年,长春市农业生产是在异常的气候条件下开展的。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精心组织,加大投入,克服了春季持续低温多雨、苗期高温干旱、夏季严重洪涝等多重自然灾害的影响,在政策好、市场旺、人努力、天帮忙等诸多增产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农业生产灾年喜获丰收。粮食产量在200亿斤左右,创历史最高水平。2010年农业生产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气象条件十分有利,农作物生长发育良好
尽管2010年春季农作物播期延后,但各地积极发动,抢抓农时,实现了一次播好种、一次拿全苗。尽管夏季遭受了严重的洪涝灾害,但长春市受灾面积小,产量损失少,而作物生长期雨水十分充沛,有效积温明显高于往年,这样的气象条件,对于农作物生长发育十分有利,加之加强了田间管理,采取了一系列促早熟、促高产的措施,2010年的作物成熟度明显好于往年,籽粒饱满。
2.农业生产组织力度大,指导服务到位
为了有效解决备春耕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长春市农委组织有关专家进行会商,先后下发了《2010年长春市春耕生产意见》、《关于做好水稻育苗工作的紧急通知》、《关于迅速掀起春耕播种高潮的紧急通知》、《关于抵御和减轻低温冷害影响加强水稻技术管理的意见》等生产技术指导性文件,对加快倒地整地、抢时抢墒播种、催芽种抢积温、洼地排水散墒、延后播种地块更换品种、水稻苗床保温增温、防治病害等关键环节提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指导意见。加大种子、化肥、农药市场的监管力度,开展打假护农保春耕专项整治行动,保证了优质放心农资供应。备春耕期间,长春市农委还派出六个春耕工作指导服务组,派驻各县(市)区进行巡回指导服务,抓督促落实。
3.在国家强农惠农政策和粮食市场拉动双重作用下,农民生产积极性高涨,农业生产投入水平提高
3.1农业生产物化投入增加 农村信用联社加大了支农力度,提早发放农贷,并实行信誉户一次授信可周转使用的宽松信贷政策,春耕期间共发放贷款32.9亿元。加之国家的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资金提前下拨,3月10日前18.5亿元就已发到农民手中。全市备春耕生产计划所需资金35亿元,实际筹集57.4亿元,满足了农民的生产需求。2010年玉米田间投肥量明显增加,较前两年每公顷增加100斤以上。
3.2粮食及高产作物面积增加 全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734万亩,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91.7%,比上年增加30万亩。其中,玉米、水稻两大高产作物面积占粮食作物面积的92.9%,玉米中晚熟耐密品种比重达到80%。栽培密度增大。玉米保苗率高,公顷平均保株数达到5.5万株,高的超过6.5万株,比历年平均增加1~1.5万株。水稻有效分蘖多,每平方米有效穗数均在400个以上,比历年平均增加30~50个。
3.3科技推广力度加大 举办各类农业技术培训班1800期,培训农村劳动力86万人次。开展了农业科技推广竞赛活动,2010年全市共立项实施农业科技推广项目46项,比年初计划增加16项。先进适用农业科技推广面积达到1005万亩,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8%。大力开展了粮油高产创建活动,落实万亩高产示范片51个,比上年增加33个。建设旱田节水农业示范区4500亩。突出抓好测土配方施肥、生物防螟、种子等离子处理、玉米催芽种、玉米高光效种植、旱作节水灌溉、保护性耕作等重大技术的推广应用,切实做到技术集成应用,良种良法配套。并于近期召开了全市粮食增产重大技术推广及培训会,总结推广了保护性耕作、水稻标准化生产等经验,邀请知名专家就粮食增产新技术作专题报告。启动了冬春科技培训工作,市级农业科技培训讲师团将于近期深入各地巡回办班培训。
3.4农机化水平提高 全市机耕面积达到1250万亩,机播面积1110万亩,机收玉米面积200万亩,机收水稻面积140万亩。全市新组建和续建农机大户475户,农机合作组织95个;新增拖拉机8566台;新建全程农机化示范区72万亩,三年累计建设示范区面积245万亩,投入资金6.5亿元。目前,全市农机总动力已达425万千瓦,比上年增加35万千瓦,增长9.0%;全市拖拉机保有量及田间作业配套机具数量分别达到14万台和42万台(套),同比分别增长6.1%和10.5%。耕种收综合作业水平达到57%,比上年增加5.5%。
3.5增产30亿斤商品粮能力建设规划深入实施 该工程做为全市粮食增产的一号工程,自2008年启动实施以来,得到了国家和省的大力支持,2008~2009年共完成工程项目建设53个,投资18亿元,占总投资额的24.2%,极大地促进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2010年长春市又有11个项目获得国家立项批复,全年计划开工建设项目42个,投资13亿元。目前已有农田水利、农业机械化、土地整理、中低产田改造、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等34个工程项目相继开工建设,现已完成投资10.6亿元。近期计划启动旱田节水灌溉工程项目,建设规模为1.13万公顷,投资规模近2亿元。
3.6抗旱能力进一步增强 针对长春市春旱频发、十年九旱的实际情况,近年来,长春市通过实施深松整地、人工增雨、抗旱水源水具建设等工程项目,加大了抗旱设施能力建设力度。特别是从2008年开始实施了秋季机械深松整地工程,三年累计完成1337万亩,国家、省、市和县(市)区四级共安排补贴资金13370万元,实现了三年轮翻一遍的目标,极大地改善了土壤地力条件。此外,全面推广了春播催芽坐水种等旱作技术,有春播抗旱需求的农户都已经有了成熟的经验,都能做到有墒抢墒、少墒带水、无墒坐水、播后重镇压,基本上能够杜绝干种湿出、等雨出苗的现象。特别有利的是,2009年冬季降雪较多,桃花水明显增多。整个春季拦蓄桃花水1.5亿立方米,相当于历年同期的3倍。
4.科学应对洪涝灾害,把农作物因灾减产减收降到了最低程度
针对2010年长春市降水量明显偏多、水库蓄水量明显增多的防汛形势,全市各级水利、农业部门按照上级的部署,以落实防汛各级领导责任制为重点,认真做好防汛各项准备工作,突出抓好工程修险,充分做好抢险物资储备,全面完善落实各项《预案》,各项防汛工作扎实有效。全市共建立抢险队伍13万人。市防汛办公室安装了卫星云图接收系统、饮马河石头口门下游地理信息系统,建设了计算机局域网、工情分中心、旱情分中心及17个土壤墒情监测点,防汛指挥系统建成投入使用,使全市防汛抗旱基础设施有所改善。进入7月下旬以来,省内多地连降大雨和暴雨,全市上游几座重点水库库容陡增,超汛限运行,境内二松、饮马河、伊通河等主要江河水位上升,部分农田被淹。特别是丰满、石头口门、新立城等水库开闸泄洪后,导致沿江沿河行洪区内的河套地农作物遭受严重洪涝灾害。灾害发生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各级各部门全面发动,切实加大组织力度,把农业生产抗灾救灾作为当前压倒一切的中心工作,采取有效措施搞好农业生产抗灾救灾工作,经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灾后恢复生产取得了明显成果。
长春市农委先后下发了《关于成立市农委抗灾工作指导服务组的通知》、《关于加强灾后农作物田间管理的意见》、《关于抓紧排除田间内涝尽快恢复农业生产的紧急通知》和《长春市灾后恢复农业生产实施方案》。加强了农情调度,落实了包保责任制。由委领导带领部分处室和直属单位组成六个抗灾救灾服务指导组,分赴灾区田间农户,踏查核实灾情,指导恢复生产。重点开展了以下几项工作:一是搞好农田排涝。全市共启动90座强排站,紧急购置排水泵150台,通过强排站排水和组织农民群众人工排水,共排除田间积水面积4.1万公顷;二是及时采取补救措施。组织修复温室大棚2340栋,补种露地菜305公顷。积极争取省毁种地块种子和损毁棚室修复补贴款,毁种蔬菜的农田每亩补贴25元,修复受损棚室每平方米补贴3.2元;三是救灾农资及时发放到位。灾情发生后,在全市范围内紧急调度种子、农药等农资企业,筛选确定了规模较大、品种较全、信誉较好、责任心强的26户菜籽经销企业、33户农药经销企业和3户化肥淡储企业做为救灾农资重点供应单位。同时,还要求县(市)区根据实际需要确定重点救灾农资供应企业。在救灾农资品种选择上,把叶菜类、秋菜类作物种子和对灾后易发生的玉米大小斑病、稻瘟病等病虫害防治所需农药作为重点,全市筹备各类优质蔬菜种子46万斤,各类农药644吨,各类肥料12万吨,保证了灾后恢复生产需要;四是将水毁耕地纳入秋季深松整地计划。根据河套水毁地无法毁种和过水面积较大的实际情况,积极争取省里将水毁耕地全部纳入省今秋深松整地计划;五是积极协调农业保险公司做好受灾农户保险理赔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农业生产损失。在各级农业部门的积极协助下,安华等农业保险机构逐乡逐村逐户勘查灾情,确定受灾理赔面积和户数,对重灾户、绝收户进行先行赔付,保证其基本生产生活之急需。
2010年,长春市农业生产是在异常的气候条件下开展的。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精心组织,加大投入,克服了春季持续低温多雨、苗期高温干旱、夏季严重洪涝等多重自然灾害的影响,在政策好、市场旺、人努力、天帮忙等诸多增产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农业生产灾年喜获丰收。粮食产量在200亿斤左右,创历史最高水平。2010年农业生产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气象条件十分有利,农作物生长发育良好
尽管2010年春季农作物播期延后,但各地积极发动,抢抓农时,实现了一次播好种、一次拿全苗。尽管夏季遭受了严重的洪涝灾害,但长春市受灾面积小,产量损失少,而作物生长期雨水十分充沛,有效积温明显高于往年,这样的气象条件,对于农作物生长发育十分有利,加之加强了田间管理,采取了一系列促早熟、促高产的措施,2010年的作物成熟度明显好于往年,籽粒饱满。
2.农业生产组织力度大,指导服务到位
为了有效解决备春耕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长春市农委组织有关专家进行会商,先后下发了《2010年长春市春耕生产意见》、《关于做好水稻育苗工作的紧急通知》、《关于迅速掀起春耕播种高潮的紧急通知》、《关于抵御和减轻低温冷害影响加强水稻技术管理的意见》等生产技术指导性文件,对加快倒地整地、抢时抢墒播种、催芽种抢积温、洼地排水散墒、延后播种地块更换品种、水稻苗床保温增温、防治病害等关键环节提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指导意见。加大种子、化肥、农药市场的监管力度,开展打假护农保春耕专项整治行动,保证了优质放心农资供应。备春耕期间,长春市农委还派出六个春耕工作指导服务组,派驻各县(市)区进行巡回指导服务,抓督促落实。
3.在国家强农惠农政策和粮食市场拉动双重作用下,农民生产积极性高涨,农业生产投入水平提高
3.1农业生产物化投入增加 农村信用联社加大了支农力度,提早发放农贷,并实行信誉户一次授信可周转使用的宽松信贷政策,春耕期间共发放贷款32.9亿元。加之国家的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资金提前下拨,3月10日前18.5亿元就已发到农民手中。全市备春耕生产计划所需资金35亿元,实际筹集57.4亿元,满足了农民的生产需求。2010年玉米田间投肥量明显增加,较前两年每公顷增加100斤以上。
3.2粮食及高产作物面积增加 全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734万亩,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91.7%,比上年增加30万亩。其中,玉米、水稻两大高产作物面积占粮食作物面积的92.9%,玉米中晚熟耐密品种比重达到80%。栽培密度增大。玉米保苗率高,公顷平均保株数达到5.5万株,高的超过6.5万株,比历年平均增加1~1.5万株。水稻有效分蘖多,每平方米有效穗数均在400个以上,比历年平均增加30~50个。
3.3科技推广力度加大 举办各类农业技术培训班1800期,培训农村劳动力86万人次。开展了农业科技推广竞赛活动,2010年全市共立项实施农业科技推广项目46项,比年初计划增加16项。先进适用农业科技推广面积达到1005万亩,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8%。大力开展了粮油高产创建活动,落实万亩高产示范片51个,比上年增加33个。建设旱田节水农业示范区4500亩。突出抓好测土配方施肥、生物防螟、种子等离子处理、玉米催芽种、玉米高光效种植、旱作节水灌溉、保护性耕作等重大技术的推广应用,切实做到技术集成应用,良种良法配套。并于近期召开了全市粮食增产重大技术推广及培训会,总结推广了保护性耕作、水稻标准化生产等经验,邀请知名专家就粮食增产新技术作专题报告。启动了冬春科技培训工作,市级农业科技培训讲师团将于近期深入各地巡回办班培训。
3.4农机化水平提高 全市机耕面积达到1250万亩,机播面积1110万亩,机收玉米面积200万亩,机收水稻面积140万亩。全市新组建和续建农机大户475户,农机合作组织95个;新增拖拉机8566台;新建全程农机化示范区72万亩,三年累计建设示范区面积245万亩,投入资金6.5亿元。目前,全市农机总动力已达425万千瓦,比上年增加35万千瓦,增长9.0%;全市拖拉机保有量及田间作业配套机具数量分别达到14万台和42万台(套),同比分别增长6.1%和10.5%。耕种收综合作业水平达到57%,比上年增加5.5%。
3.5增产30亿斤商品粮能力建设规划深入实施 该工程做为全市粮食增产的一号工程,自2008年启动实施以来,得到了国家和省的大力支持,2008~2009年共完成工程项目建设53个,投资18亿元,占总投资额的24.2%,极大地促进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2010年长春市又有11个项目获得国家立项批复,全年计划开工建设项目42个,投资13亿元。目前已有农田水利、农业机械化、土地整理、中低产田改造、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等34个工程项目相继开工建设,现已完成投资10.6亿元。近期计划启动旱田节水灌溉工程项目,建设规模为1.13万公顷,投资规模近2亿元。
3.6抗旱能力进一步增强 针对长春市春旱频发、十年九旱的实际情况,近年来,长春市通过实施深松整地、人工增雨、抗旱水源水具建设等工程项目,加大了抗旱设施能力建设力度。特别是从2008年开始实施了秋季机械深松整地工程,三年累计完成1337万亩,国家、省、市和县(市)区四级共安排补贴资金13370万元,实现了三年轮翻一遍的目标,极大地改善了土壤地力条件。此外,全面推广了春播催芽坐水种等旱作技术,有春播抗旱需求的农户都已经有了成熟的经验,都能做到有墒抢墒、少墒带水、无墒坐水、播后重镇压,基本上能够杜绝干种湿出、等雨出苗的现象。特别有利的是,2009年冬季降雪较多,桃花水明显增多。整个春季拦蓄桃花水1.5亿立方米,相当于历年同期的3倍。
4.科学应对洪涝灾害,把农作物因灾减产减收降到了最低程度
针对2010年长春市降水量明显偏多、水库蓄水量明显增多的防汛形势,全市各级水利、农业部门按照上级的部署,以落实防汛各级领导责任制为重点,认真做好防汛各项准备工作,突出抓好工程修险,充分做好抢险物资储备,全面完善落实各项《预案》,各项防汛工作扎实有效。全市共建立抢险队伍13万人。市防汛办公室安装了卫星云图接收系统、饮马河石头口门下游地理信息系统,建设了计算机局域网、工情分中心、旱情分中心及17个土壤墒情监测点,防汛指挥系统建成投入使用,使全市防汛抗旱基础设施有所改善。进入7月下旬以来,省内多地连降大雨和暴雨,全市上游几座重点水库库容陡增,超汛限运行,境内二松、饮马河、伊通河等主要江河水位上升,部分农田被淹。特别是丰满、石头口门、新立城等水库开闸泄洪后,导致沿江沿河行洪区内的河套地农作物遭受严重洪涝灾害。灾害发生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各级各部门全面发动,切实加大组织力度,把农业生产抗灾救灾作为当前压倒一切的中心工作,采取有效措施搞好农业生产抗灾救灾工作,经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灾后恢复生产取得了明显成果。
长春市农委先后下发了《关于成立市农委抗灾工作指导服务组的通知》、《关于加强灾后农作物田间管理的意见》、《关于抓紧排除田间内涝尽快恢复农业生产的紧急通知》和《长春市灾后恢复农业生产实施方案》。加强了农情调度,落实了包保责任制。由委领导带领部分处室和直属单位组成六个抗灾救灾服务指导组,分赴灾区田间农户,踏查核实灾情,指导恢复生产。重点开展了以下几项工作:一是搞好农田排涝。全市共启动90座强排站,紧急购置排水泵150台,通过强排站排水和组织农民群众人工排水,共排除田间积水面积4.1万公顷;二是及时采取补救措施。组织修复温室大棚2340栋,补种露地菜305公顷。积极争取省毁种地块种子和损毁棚室修复补贴款,毁种蔬菜的农田每亩补贴25元,修复受损棚室每平方米补贴3.2元;三是救灾农资及时发放到位。灾情发生后,在全市范围内紧急调度种子、农药等农资企业,筛选确定了规模较大、品种较全、信誉较好、责任心强的26户菜籽经销企业、33户农药经销企业和3户化肥淡储企业做为救灾农资重点供应单位。同时,还要求县(市)区根据实际需要确定重点救灾农资供应企业。在救灾农资品种选择上,把叶菜类、秋菜类作物种子和对灾后易发生的玉米大小斑病、稻瘟病等病虫害防治所需农药作为重点,全市筹备各类优质蔬菜种子46万斤,各类农药644吨,各类肥料12万吨,保证了灾后恢复生产需要;四是将水毁耕地纳入秋季深松整地计划。根据河套水毁地无法毁种和过水面积较大的实际情况,积极争取省里将水毁耕地全部纳入省今秋深松整地计划;五是积极协调农业保险公司做好受灾农户保险理赔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农业生产损失。在各级农业部门的积极协助下,安华等农业保险机构逐乡逐村逐户勘查灾情,确定受灾理赔面积和户数,对重灾户、绝收户进行先行赔付,保证其基本生产生活之急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