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调研发现,小学生在课间的主要任务是处理上节课留下的作业,其中以高年级学生居多,其次是中年级和低年级。在课间玩的方式较多的是追逐打闹,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其次是中年级学生,高年级也有少数男生在课间追逐。而在校外的课余时间大多喜欢玩手机、玩平板电脑,沉迷于电子游戏,其危害大家有目共睹。访谈这些课间做作业和追逐打闹的学生可知,他们认为在课间没有什么好玩,他们也不知道学习之余进行适量的体育活动能使身体健康,并能提高学习效率。访谈这些沉迷于电子产品的学生可知,完成学习任务后,他们也想跟家长一起玩玩亲子小游戏,但父母亲忙着做家务、看电视或玩手机,很少陪他们玩。
课间的积极性休息可以调整学生的学习状态,可以使大脑皮层各个部分得到交替活动和休息。但追逐打闹会使运动中枢高度兴奋,不利于下一课的学习,而且容易发生伤害事故。课间十分钟,学生可以解除疲劳紧张,放松心情,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也就是说,学生在课间能否得到身心的放松,是提高下一节课上课质量和学习效率的重要保证。
课间休息时间短,不可能跑到操场去,他们更喜欢玩一些简便易行、用时短的游戏。教室、走廊,空间有限,因此要选择一些对空间要求不高的空间。针对长时间坐着学习或打游戏的状态,要选择一些不断改变体位的活动;针对动手能力差的,要选择一些有效锻炼手部肌肉和灵活性的动作;针对玩电子产品不能有效亲子沟通的,要选择一些互动性的活动。根据这些要求以及学生身体发育的规律,我们选择民间游戏作为课间活动的主要内容。因为民间游戏是一种健康有益的游戏方式,其种类繁多,趣味性强,能够促进少年儿童身心愉悦发展和智力发展。而且民间游戏简单易学、对材料场地要求不高,适合学生闲暇时进行。不少家长在儿童时代也能熟练地玩这些民间游戏,当孩子们邀请爸爸妈妈一起玩民间游戏时还能勾起家长的童年回忆。亲子同玩民间游戏,既培养了亲子感情,同时还能对民间游戏进一步传承与发展。
一、民间游戏的前期准备
民间游戏种类繁多,内容丰富,可让学生和家长一起来解决。让他们挑选适合的游戏,在挑选游戏的过程中家长在回忆、复习,孩子在了解、预习,还能激发起孩子对民间游戏的兴趣。我们布置的任务是,学生与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一起收集三种民间游戏,这三种游戏可以原汁原味,也可以进行改编,但要讲清楚为什么改编。任务单上要写清民间游戏的名称、方法和规则,进行改编的要写上改编理由,最后写上小作者的名字。哪些长辈参与了游戏的收集和改编,也要把他们写上去。
任务单收齐后,看看重复的游戏很多,但有的游戏玩法和规则不一样,于是各班组织学生进行互评,让学生评一评同一种游戏的方法和规则谁设计得更标准。再让学生来推选哪些游戏更适合本年级玩。每个班选出三种游戏,由年级组长负责汇总、筛选,最后由民间游戏课程开发小组根据游戏的锻炼价值、受欢迎程度和难易程度商量确定各年段要开设的课程(见下表)。
二、民间游戏课程的实施方式
本课程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和爱好,设计了三个学段的游戏,供学生学习和玩耍,小学低年级、中年级和高年级各10课时。每个学段整合设计成识民间游戏、玩民间游戏、比民间游戏三个单元。课程的目标是:学生能知道民间游戏名称和方法,并知道游戏的价值。通过玩游戏,能熟练地掌握游戏动作和方法。通过对游戏的设计与改进,积累一些改编游戏的方法。积极参与游戏,感受游戏中的安全意识、规则意识、合作意识。
每个学段开始时开设一节导入课,让学生了解为什么要学习民间游戏,民间游戏对丰富课间活动的重要性,它对调节身心、缓解眼睛疲劳、增强动手能力、提高力量和协调性、发展手部小肌肉等方面都有积极作用,并通过生动的案例激发起学生玩民间游戏的兴趣。然后向学生介绍三个主题单元,告诉他们本学段有哪些游戏,分别是室内课还是室外课,各占多少课时。并与学生探讨是否进行必要的修改,由于我们之前进行了征集,又是精心挑选的学生喜欢的游戏,所以几乎没有学生提出修改意见。最后,还向学生介绍了民间游戏的评价方法,因为没有评价就没有提高,有的学生就不会认真学习,所以评价学生玩得好不好也是重要的一方面。
第一单元的主题是识民间游戏,用两课时介绍本学段的民间游戏,课前预先收集游戏的文字、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全面地了解这些游戏的种类、方法。在课上介绍一些游戏器材的制作方法,并告知学生大概什么时候会学习什么游戏。根据计划,让学生与家长一起抽空准备好材料,并制作好或购买相关的游戏器材,为第二单元玩游戏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第二单元的主题是玩民间游戏,各班由班主任牵头,体育老师和文体活动课老师配合,根据计划分批组织教学,利用体育课、文体活动课、大课间活动时组织。在每次玩游戏前,预先准备好相应的活动器材和活动场地。有的游戏难度大的或玩法多的游戏可以适当增加课时。教师要善于激发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特别感兴趣的游戏,可以让学生利用活动时间或课余时间多玩,让学生充分体验游戏乐趣。对于一些游戏难度大的游戏,主要由体育老师利用体育课进行教学,一般安排在体育课的民族传统体育或自选教材的教学中。难度小的游戏由文体活动课老师组织教学。室内游戏安排在雨雪天或空气污染严重时在室内组织教学。大课间是玩游戏课程实施的重要载体,大课间活动分室外和室内两种模式,按照季节又分为冬季大课间和春季、秋季大课间。不同的模式、不同的季节,各班的活动内容都不同,而且在连续活动两周后,小组间还要交换活动内容。所以说,大课间活动能有效地巩固民间游戏的学习效果。学以致用是学习的目的,如果在课间和课外把这些民间游戏玩起来,那么我们就达到了民间游戏课程实施的目的。课间休息可以调整学生的学习状态,而课间游戏就是积极性的休息,课间游戏可以解除学生疲劳紧张,放松心情,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作为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开展这些有意义的课间游戏。现在的小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缺少玩伴,我们可利用活动,引导学生在课外玩这些游戏,以起到排解孤独、调节身心的作用。另外,还要与社区联系,在节假日及双休日开展玩游戏比赛,还可通过亲子游戏促进交流,促进社会文明建设。 第三单元的主题是比民间游戏,针对不同游戏,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比一比谁玩的花样多。在玩游戏的过程中,要为各种玩法命名,在评价过程中依次记录各种玩法,重复的不再计入。最后以玩法多者名次列前,如跳皮筋、挑花线等游戏。比一比谁玩得时间长,这类游戏是评价学生谁玩得持久,可以比谁玩的时间最长,也可以规定,达到多少时间为优秀,达到多少时间为良好,多少时间为合格。这要根据不同的项目、不同的年级具体确定评价标准。如抽陀螺、转哨圈等游戏,比一比谁发挥得最稳定,谁能在最少的轮次完成游戏,这类游戏是评价学生玩游戏的稳定性,按照游戏方法和规则不断闯关,比一比谁在最少的轮次完成游戏。小组中比出名次后,可以向其他小组同学挑战,在挑战过程中不断提高玩游戏的水平,争取以最少轮次闯关成功,如跳房子、拾子等游戏。通过开展比赛,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在各年级开展第一轮比赛后,汇总各游戏、各年级的最高纪录,在下一轮比赛时,可以组织学生不断挑战纪录。各班可以针对选择的游戏重点准备,争取获得好成绩。
三、民间游戏的评价方式
在学习、体验民间游戏的活动中,教师对学生应当以鼓励性的评价为主,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评价。对典型学生要大力表扬,对学生的独创性思维、独创性动作要加以赞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玩民间游戏的等级根据游戏的评价标准和各年级制定的评价细则进行确定,评定等级利用体育课、文体活动课、大课间活动时组织,也可以结合各游戏各年级的挑战最高纪录活动相结合。每个年级选择的游戏相对集中,既可以让学生练熟,也便于开展班级之间比赛或年级组比赛。按照学生玩民间游戏的熟练程度,评出优秀、良好和合格等级,以鼓励为主,相应的等级记录在七彩童玩嘉年华闯关卡上。
根据每个项目的评价标准评出相应的等级,这不是我们实施民间游戏课程的初衷。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发展,做到用“掌握”和“发展”两把尺子作为衡量标准,让每个学生都能从教育评价中得到正向的引导和鼓励。新的评价观必须以学生发展为目标,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民间游戏课程的目的。我们引导学生在课余时间玩民间游戏,让学生的身心在课间得到调节放松,使大脑得到“积极性”休息,使眼睛的睫状肌得到调节。这对于提高文化课学习效率和降低近视率都有很大的帮助,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我们的评价也强调互动参与,从而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我们的评价逐步成为由教师、学生、家长、管理者和社区志愿者共同参与的交互过程。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起适时的引导作用,而且必须服务于儿童。教师的评价主要根据游戏的评价标准和各年级制定的评价细则进行确定,但标准不是一成不变的。针对一些已经尽力但达不到标准的学生可以以鼓励为主,切不可将学生的兴趣扼杀在摇篮中。我们引导学生参与评价,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逐步形成积极、平等的评价关系。学生参与评价主要采用评价单上打星的方式,互评以小组形式进行。学生参与评价有利于更深入地了解民间游戏的动作特点,有利于增强游戏中的规则意识,有利于学生的互动交往,体现出游戏的社会性功能。家长的评价也很重要,评价采用填写问卷的形式,主要评价孩子是否邀请家长玩游戏,是否能利用民间游戏进行锻炼或“积极性”休息。社区志愿者在寒暑假组织学生参加社区活动时,也组织学生玩民间游戏,对于表现出色的学生及时表扬,并做好记载,填写在假期生活记载卡上,学生开学报名注册时将记载卡交给班主任,各班评选出假期活动之星。
教师、学生、家长和社区志愿者,还对民间游戏校本课程的实施情况给予评价,并提出改进建议。学校管理者和教师根据实施情况和大家提出的建议不断地改进和完善课程,以切实保证学生健康成长。
(王志洲,张家港市白鹿小学,215600)
责任编辑:赵赟
课间的积极性休息可以调整学生的学习状态,可以使大脑皮层各个部分得到交替活动和休息。但追逐打闹会使运动中枢高度兴奋,不利于下一课的学习,而且容易发生伤害事故。课间十分钟,学生可以解除疲劳紧张,放松心情,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也就是说,学生在课间能否得到身心的放松,是提高下一节课上课质量和学习效率的重要保证。
课间休息时间短,不可能跑到操场去,他们更喜欢玩一些简便易行、用时短的游戏。教室、走廊,空间有限,因此要选择一些对空间要求不高的空间。针对长时间坐着学习或打游戏的状态,要选择一些不断改变体位的活动;针对动手能力差的,要选择一些有效锻炼手部肌肉和灵活性的动作;针对玩电子产品不能有效亲子沟通的,要选择一些互动性的活动。根据这些要求以及学生身体发育的规律,我们选择民间游戏作为课间活动的主要内容。因为民间游戏是一种健康有益的游戏方式,其种类繁多,趣味性强,能够促进少年儿童身心愉悦发展和智力发展。而且民间游戏简单易学、对材料场地要求不高,适合学生闲暇时进行。不少家长在儿童时代也能熟练地玩这些民间游戏,当孩子们邀请爸爸妈妈一起玩民间游戏时还能勾起家长的童年回忆。亲子同玩民间游戏,既培养了亲子感情,同时还能对民间游戏进一步传承与发展。
一、民间游戏的前期准备
民间游戏种类繁多,内容丰富,可让学生和家长一起来解决。让他们挑选适合的游戏,在挑选游戏的过程中家长在回忆、复习,孩子在了解、预习,还能激发起孩子对民间游戏的兴趣。我们布置的任务是,学生与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一起收集三种民间游戏,这三种游戏可以原汁原味,也可以进行改编,但要讲清楚为什么改编。任务单上要写清民间游戏的名称、方法和规则,进行改编的要写上改编理由,最后写上小作者的名字。哪些长辈参与了游戏的收集和改编,也要把他们写上去。
任务单收齐后,看看重复的游戏很多,但有的游戏玩法和规则不一样,于是各班组织学生进行互评,让学生评一评同一种游戏的方法和规则谁设计得更标准。再让学生来推选哪些游戏更适合本年级玩。每个班选出三种游戏,由年级组长负责汇总、筛选,最后由民间游戏课程开发小组根据游戏的锻炼价值、受欢迎程度和难易程度商量确定各年段要开设的课程(见下表)。
二、民间游戏课程的实施方式
本课程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和爱好,设计了三个学段的游戏,供学生学习和玩耍,小学低年级、中年级和高年级各10课时。每个学段整合设计成识民间游戏、玩民间游戏、比民间游戏三个单元。课程的目标是:学生能知道民间游戏名称和方法,并知道游戏的价值。通过玩游戏,能熟练地掌握游戏动作和方法。通过对游戏的设计与改进,积累一些改编游戏的方法。积极参与游戏,感受游戏中的安全意识、规则意识、合作意识。
每个学段开始时开设一节导入课,让学生了解为什么要学习民间游戏,民间游戏对丰富课间活动的重要性,它对调节身心、缓解眼睛疲劳、增强动手能力、提高力量和协调性、发展手部小肌肉等方面都有积极作用,并通过生动的案例激发起学生玩民间游戏的兴趣。然后向学生介绍三个主题单元,告诉他们本学段有哪些游戏,分别是室内课还是室外课,各占多少课时。并与学生探讨是否进行必要的修改,由于我们之前进行了征集,又是精心挑选的学生喜欢的游戏,所以几乎没有学生提出修改意见。最后,还向学生介绍了民间游戏的评价方法,因为没有评价就没有提高,有的学生就不会认真学习,所以评价学生玩得好不好也是重要的一方面。
第一单元的主题是识民间游戏,用两课时介绍本学段的民间游戏,课前预先收集游戏的文字、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全面地了解这些游戏的种类、方法。在课上介绍一些游戏器材的制作方法,并告知学生大概什么时候会学习什么游戏。根据计划,让学生与家长一起抽空准备好材料,并制作好或购买相关的游戏器材,为第二单元玩游戏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第二单元的主题是玩民间游戏,各班由班主任牵头,体育老师和文体活动课老师配合,根据计划分批组织教学,利用体育课、文体活动课、大课间活动时组织。在每次玩游戏前,预先准备好相应的活动器材和活动场地。有的游戏难度大的或玩法多的游戏可以适当增加课时。教师要善于激发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特别感兴趣的游戏,可以让学生利用活动时间或课余时间多玩,让学生充分体验游戏乐趣。对于一些游戏难度大的游戏,主要由体育老师利用体育课进行教学,一般安排在体育课的民族传统体育或自选教材的教学中。难度小的游戏由文体活动课老师组织教学。室内游戏安排在雨雪天或空气污染严重时在室内组织教学。大课间是玩游戏课程实施的重要载体,大课间活动分室外和室内两种模式,按照季节又分为冬季大课间和春季、秋季大课间。不同的模式、不同的季节,各班的活动内容都不同,而且在连续活动两周后,小组间还要交换活动内容。所以说,大课间活动能有效地巩固民间游戏的学习效果。学以致用是学习的目的,如果在课间和课外把这些民间游戏玩起来,那么我们就达到了民间游戏课程实施的目的。课间休息可以调整学生的学习状态,而课间游戏就是积极性的休息,课间游戏可以解除学生疲劳紧张,放松心情,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作为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开展这些有意义的课间游戏。现在的小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缺少玩伴,我们可利用活动,引导学生在课外玩这些游戏,以起到排解孤独、调节身心的作用。另外,还要与社区联系,在节假日及双休日开展玩游戏比赛,还可通过亲子游戏促进交流,促进社会文明建设。 第三单元的主题是比民间游戏,针对不同游戏,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比一比谁玩的花样多。在玩游戏的过程中,要为各种玩法命名,在评价过程中依次记录各种玩法,重复的不再计入。最后以玩法多者名次列前,如跳皮筋、挑花线等游戏。比一比谁玩得时间长,这类游戏是评价学生谁玩得持久,可以比谁玩的时间最长,也可以规定,达到多少时间为优秀,达到多少时间为良好,多少时间为合格。这要根据不同的项目、不同的年级具体确定评价标准。如抽陀螺、转哨圈等游戏,比一比谁发挥得最稳定,谁能在最少的轮次完成游戏,这类游戏是评价学生玩游戏的稳定性,按照游戏方法和规则不断闯关,比一比谁在最少的轮次完成游戏。小组中比出名次后,可以向其他小组同学挑战,在挑战过程中不断提高玩游戏的水平,争取以最少轮次闯关成功,如跳房子、拾子等游戏。通过开展比赛,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在各年级开展第一轮比赛后,汇总各游戏、各年级的最高纪录,在下一轮比赛时,可以组织学生不断挑战纪录。各班可以针对选择的游戏重点准备,争取获得好成绩。
三、民间游戏的评价方式
在学习、体验民间游戏的活动中,教师对学生应当以鼓励性的评价为主,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评价。对典型学生要大力表扬,对学生的独创性思维、独创性动作要加以赞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玩民间游戏的等级根据游戏的评价标准和各年级制定的评价细则进行确定,评定等级利用体育课、文体活动课、大课间活动时组织,也可以结合各游戏各年级的挑战最高纪录活动相结合。每个年级选择的游戏相对集中,既可以让学生练熟,也便于开展班级之间比赛或年级组比赛。按照学生玩民间游戏的熟练程度,评出优秀、良好和合格等级,以鼓励为主,相应的等级记录在七彩童玩嘉年华闯关卡上。
根据每个项目的评价标准评出相应的等级,这不是我们实施民间游戏课程的初衷。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发展,做到用“掌握”和“发展”两把尺子作为衡量标准,让每个学生都能从教育评价中得到正向的引导和鼓励。新的评价观必须以学生发展为目标,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民间游戏课程的目的。我们引导学生在课余时间玩民间游戏,让学生的身心在课间得到调节放松,使大脑得到“积极性”休息,使眼睛的睫状肌得到调节。这对于提高文化课学习效率和降低近视率都有很大的帮助,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我们的评价也强调互动参与,从而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我们的评价逐步成为由教师、学生、家长、管理者和社区志愿者共同参与的交互过程。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起适时的引导作用,而且必须服务于儿童。教师的评价主要根据游戏的评价标准和各年级制定的评价细则进行确定,但标准不是一成不变的。针对一些已经尽力但达不到标准的学生可以以鼓励为主,切不可将学生的兴趣扼杀在摇篮中。我们引导学生参与评价,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逐步形成积极、平等的评价关系。学生参与评价主要采用评价单上打星的方式,互评以小组形式进行。学生参与评价有利于更深入地了解民间游戏的动作特点,有利于增强游戏中的规则意识,有利于学生的互动交往,体现出游戏的社会性功能。家长的评价也很重要,评价采用填写问卷的形式,主要评价孩子是否邀请家长玩游戏,是否能利用民间游戏进行锻炼或“积极性”休息。社区志愿者在寒暑假组织学生参加社区活动时,也组织学生玩民间游戏,对于表现出色的学生及时表扬,并做好记载,填写在假期生活记载卡上,学生开学报名注册时将记载卡交给班主任,各班评选出假期活动之星。
教师、学生、家长和社区志愿者,还对民间游戏校本课程的实施情况给予评价,并提出改进建议。学校管理者和教师根据实施情况和大家提出的建议不断地改进和完善课程,以切实保证学生健康成长。
(王志洲,张家港市白鹿小学,215600)
责任编辑:赵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