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280例临床特征分析

来源 :中国实用医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wa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临床特征。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2015年6月280例资料完整并有随访记录的ITP患儿的临床资料,统计临床特征等相关数据并对单用激素、激素联合丙种球蛋白、单用丙种球蛋白三种不同治疗方案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

结果

①280例ITP患儿中新诊断、持续性、慢性各占63.93%、24.64%、11.43%,男女比例为1.5∶1;②起病诱因明确164例(58.57%),发病季节以冬、春季节为主,发病年龄以婴幼儿为主,各年龄阶段男女比例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③280例ITP患儿血小板呈不同程度减少,新诊断、持续性血小板以重度、极重度减少为主,慢性以中度、重度减少为主,三种分型ITP血小板减少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④新诊断、持续性、慢性ITP采用激素+丙种球蛋白(IVIG)联合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0.70%、72.72%、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①儿童ITP以新诊断多见,持续性、慢性少见,发病年龄以婴幼儿为主;②半数以上患儿发病前有前驱感染史;③三种治疗方法均有效,激素联合丙种球蛋白对新诊断ITP疗效最明显。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大剂量甲波尼龙静脉冲击治疗甲状腺相关性眼病发生肝损害的特点及危险因素,以预防其发生。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4年10月甲状腺相关性眼病,并行大剂量甲波尼龙静脉冲
目的研究改良Smith-Petersen(S-P)入路不切断骨直肌治疗股骨头骨折合并髋关节后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我院60例股骨头骨折合并髋关节后脱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抽签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行改良S-P入路,对照组行常规S-P入路。记录两组手术一般情况,比较两组术后疼痛状态、并发症及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首次下地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
目的分析免疫组织化学SP法测定原发性结直肠癌组织中人上皮特异性抗原(ESA)和CD44蛋白表达的关系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随机抽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并确诊的结直肠癌患者42例作为研究对象,另选取同期收治的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患者12例及伴不典型增生的结直肠腺瘤患者16例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患者的ESA和CD44蛋白表达水平,分析其相关性。结果在结直肠癌中ESA和CD44
目的分析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109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4例给予动力髋螺钉治疗,观察组55例给予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优良率为96.36%(53/55),对照组为83.33%(45/5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
目的探讨以视野缺损及视力下降为首发症状的脑血管病的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9月以视野缺损、视力下降为首发症状的脑血管疾病患者15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病史资料,主要包括临床诊断结果、人口学特征、既往病史、视功能损害及眼底表现。结果15例患者中出血性脑血管病1例,缺血性脑血管病14例;前循环4例,后循环11例。既往病史中血脂异常、糖尿病及高血压病发病率分别为80.00%、66.67
目的研究切开复位内固定与闭合复位内固定对股骨头坏死及骨折愈合率的影响。方法选取股骨颈骨折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切开复位组和闭合复位组,每组3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功能恢复情况以及骨折愈合和股骨头坏死情况。结果切开复位组功能恢复优良率为79.4%,略低于闭合复位组的88.2%,但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切开复位组骨折不愈合率为20.6%,略高于与闭合复位组的14.7%,但差异
目的探讨钾离子水平对心肌梗死急性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将7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正常血钾组、轻度升高组、明显升高组。观察三组患者急性期心律失常、休克、心力衰竭及死亡的发生率,比较其急性期预后的差异。结果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休克以及死亡发生率在血钾明显升高组分别为68%、80%、60%、80%,其发生率显著高于正常血钾组(35.7%、10.7%、3.6%、3.6%)和轻度升高组(6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