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托普利对兔耳增生性瘢痕影响的实验研究

来源 :中国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ong9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在创伤后不同时期使用卡托普利对兔耳增生性瘢痕的影响。

方法

16只新西兰兔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4只),每只兔耳腹侧制作6个直径1 cm的圆形创面。早期治疗组在创面形成后立即给予卡托普利口服治疗;晚期治疗组在术后第21天开始予卡托普利口服治疗;阳性对照组在术后第21、28天分别给予皮损内曲安奈德溶液注射治疗;阴性对照组不给予任何干预。观察并记录创面完全上皮化时间。在术后第42天,根据温哥华瘢痕量表(VSS)对瘢痕进行评分。计算瘢痕增生指数(SEI)。所有标本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和苦味酸天狼星红染色后,观察成纤维细胞数量、Ⅰ型胶原面密度和Ⅲ型胶原面密度。

结果

①创面完全上皮化时间:多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75,P=0.97)。②VSS分值和SEI多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83.44,P<0.05;F=106.91,P<0.05);阳性对照组[(3.1±1.5)分,1.33±0.13]<早期治疗组[(4.0±1.2)分,1.56±0.15]<晚期治疗组[(6.0±1.4)分,1.73±0.16)]<阴性对照组[(6.8±1.0)分,2.02±0.29]。③成纤维细胞数量多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11.76,P<0.05);阳性对照组(233±62)个<早期治疗组(380±53)个、晚期治疗组(389±64)个<阴性对照组(612±107)个。④Ⅰ型胶原面密度多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80.53,P<0.05);早期治疗组(36.1±1.6)%、阳性对照组(36.4±2.4)%<晚期治疗组(47.7±2.0)%<阴性对照组(49.5±2.8)%。⑤Ⅲ型胶原面密度多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9.23,P<0.05);早期治疗组(26.0±1.8)%<晚期治疗组(28.2±1.4)%、阳性对照组(27.9±2.3)%<阴性对照组(29.8±1.4)%。

结论

卡托普利可通过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及细胞间基质沉积而抑制兔耳瘢痕增生,创伤后立刻使用治疗效果可能更佳。

其他文献
期刊
回顾性分析4例误诊为淋巴细胞性垂体炎(LYH)病例的临床、影像、病理资料及诊治经过,以提高鞍区病变的鉴别诊断能力。4例患者年龄20~60岁,男2例,女2例;均有头痛、多饮、多尿等症状;功能评价显示为中枢性尿崩症和垂体前叶功能低下;鞍区MRI均显示为与LYH相似病变;均在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部分改善后短期内出现原有症状加重,手术病理诊断分别为颅咽管瘤伴感染、垂体脓肿、Wegener肉芽肿合并继发性垂体
目的探讨超声监测膈肌位移预测重症患者机械通气撤机的能力。方法选2014年6—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重症医学科连续收治的拟撤机、机械通气>48 h的呼吸衰竭患者。根据撤机是否成功分为撤机成功组和撤机失败组。应用T管法行自主呼吸试验(SBT),使用呼吸机测气道闭合压(P0.1)、最大吸气压(MIP),计算P0.1/MIP、浅快呼吸指数(RSBI);SBT开始1 h内,由同一位医生采用床旁经胸超声M
目的调查我国14岁以上人群吸烟状况及其与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发病和控制的关系。方法2010年2月至2012年8月采用多级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以8个省市年龄>14岁的常住居民为研究对象进行入户问卷调查,了解我国14岁以上人群吸烟状况,根据病史、体征和肺功能检查确诊哮喘患者,分析吸烟与哮喘发病和控制的关系。结果入户调查共计180 099人,回收有效调查问卷164 215份(男性79 692人,女性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研究小檗碱(berberine, BBR)对高糖诱导的甲状腺乳头状癌K1细胞增殖的影响及机制。方法25 mmol/L葡萄糖加入不同浓度(0、10、40、80 μmol/L)的BBR共同干预K1细胞24 h,MTT法检测各组K1细胞增殖,Western blot检测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 Akt)和磷酸化
目的通过分析总结肺良性转移性平滑肌瘤病(PBML)的临床资料,提高临床医生的认识水平并探讨其最佳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明确诊断的7例PBML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7例均为女性患者,中位年龄44(28~62)岁。4例无症状;3例有症状,气短2例,胸痛1例,紫绀1例,咳嗽1例,痰血1例。6例有20个月~14年子宫平滑肌瘤病史,5例曾行妇科手术。胸部CT表现为双肺随机分布的多发圆实性结节、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