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音乐教育建立在音乐艺术基础上,是在幼儿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中进行的,与其它科目的教育一樣,它有能力、有责任促进幼儿在各方面得到发展。各个科目的教育又有各自科目的特点,把握科目特点施教,是获得教育成效的关键。音乐教育建立在音乐艺术的基础上,音乐教育则具有音乐艺术的特点。
关键词:音乐;艺术;策略
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过:“音乐的真正价值在于我们和音乐接触,可由节奏的美,使肉体和精神共鸣共感,而表现节度的行为;由和声的美,使人感到调和统一,而养成调和性,再由旋律的美,使人感到永久的统一,而养成统一性。因此,我们要凭着音乐的生气和兴味,渗透到孩子生活里面去,使孩子无论在生活、游戏或劳动的时候都能有意志统一、行动合拍、精神愉快的表现,使孩子生活音乐化,使孩子插上美妙的音符快乐地去谱写童年的乐章。”幼儿的心理是在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音乐是用声音来反映自然现象、社会生活和人的思想感情的一门艺术,是根据声音的高低、长短、强弱音色等特征构成节奏、节拍、力度、旋律、音色等音乐的基本表现手段和组织形式表现的内心情感,反映社会生活。但是在内容多样的音乐活动中,怎么样在音乐与孩子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怎样让幼儿去体验音乐,去感知音乐?怎么样让音乐和孩子有效沟通呢?以下是我的一点做法。
一、要善于发现幼儿对音乐的兴趣
陈鹤琴先生说:“大凡健康的儿童无论是游戏、散步或工作,他们本能的都爱唱歌,表现出音乐的律动。”幼儿从小就具备了学习音乐的潜力,如:幼儿一听到节奏明快、活泼、优美、抒情的歌曲,马上就会手舞足蹈,摇头晃脑。听到进行曲马上会甩起臂膀学起解放军,雄纠纠气昂昂地边敬礼边走起步来;幼儿发现一些发响的玩具,好奇心会驱使他们拿起摇动,并作为乐器边唱边伴奏。在日常生活中幼儿对常接触的熟悉的音乐形象和带情节的音乐,特别感兴趣,有很强的表现欲望。但幼儿对音乐的兴趣不持久易转移,所以老师要通过观察及时发现幼儿对音乐的兴趣,保护幼儿兴趣的萌芽,并且要创设条件不断地给予满足,使其稳定并不断地发展。
二、培养、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
(一)让幼儿多接触音乐
在一日生活中恰当地、不断地提供音乐刺激,激起幼儿愉快的情感,使幼儿的音乐天赋得以很好的发挥,主动参与活动。
1.为幼儿创设音乐环境。如:班级可创设“音乐角”“娃娃电视台”“娃娃广播电台”等,在其中投放不同的头饰、彩带,适合年龄特点的节奏乐器。把幼儿会唱的歌曲录制成“卡啦OK”带,让幼儿自由选择,创设更多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的机会。
2.将音乐渗透在幼儿一日生活之中。幼儿来园,教室里播放轻声悦耳的音乐,使幼儿一入园就进入一个安静、舒适的音乐艺术环境中。早操、进餐、午睡等活动配上合适的音乐,丰富幼儿的生活内容,为幼儿提供多看、多听、多实践的机会,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激发幼儿参加音乐活动的愿望
一切音乐活动从感受入手,以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和参加音乐活动的愿望。幼儿的音乐活动是一种有声音、有情趣的艺术活动。在构成音乐的诸多因素中,如果把节奏喻为音乐的“骨骼”,把旋律喻为音乐的肌肉,那么“情”便是音乐的“灵魂”了。为了愉快地完成“萌发幼儿初步的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的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把音乐的落脚点放在“情”“趣”二字上。通过师生间的互谐环境促进幼儿身心发展,达到音乐教育的目的。
(三)创设育情的环境
1.以情怡人
音乐教学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因为教学的过程是以教师为一极,学生为另一极的交互作用的过程。那么如何利用教学活动这个媒体,达到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呢?关键是一个“爱”字。教师作为情感交流的主体,就应将全身心的爱倾注在幼儿的身上,让每个幼儿能从教师身上和音乐活动中感受到一种期待、一种力量,及时地赞赏他们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点滴成绩,正确地评价每一个孩子,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孩子,引领孩子不断地进取、发展。
2.设境激情
音乐教育不纯粹是音乐方面的教育,不仅仅是让每一个幼儿在音乐上得到发展,它肩负着培养和发现其他方面潜能的责任。音乐教学中图片的展示、情景的布置、游戏的开展,都是一种情景的创设,这对幼儿的情感发展有着强烈的导向作用。因此,我经常对教学内容作详尽、细致的分析,领会每个活动所要表达的情感内容,采用各种有效的方法使音乐活动充满情趣,尤其在选材、设计、教法的趣味性上下工夫。
(1)精心选材
我在选材时尽量选择那些旋律简单,易被幼儿模仿、形象鲜明的歌曲。因为只有选择幼儿感兴趣的、富有教育作用、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教材,才会使孩子们喜欢,学起来有积极性,从而对音乐活动产生兴趣。如“两只老虎”“学做解放军”“猫捉老鼠”等活动,都因其鲜明的音乐形象和活动情趣而受到了孩子们的。
(2)潜心构思
精心设计每一个活动过程是音乐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因此我对每一个音乐教育活动都要根据教材对结构内容进行精心设计,使之情节化,承上启下,自然过渡,吸引幼儿主动学习。
(3)以趣引人
“好奇”是幼儿的心理特征,“形象”是幼儿的思维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我努力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力求教学方法生动、形象、充满情趣。
通过音乐教学实践,使我认识到,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随时根据孩子们的接受能力和教学进度来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和内容。在活动中必须了解孩子,必须对每一个孩子音乐能力的发展特点进行十分细致深入的观察、记录和分类,熟悉每一个幼儿在音乐教学中的感受和记忆、表现等。我们的教育目标是使每一个孩子都能够有机会在音乐活动中充分展示自己的音乐才能,积累成功的经验,体验音乐活动的快乐,让音乐充满生活,让生活充满音乐。并通过多种形式的音乐活动激发学生对歌唱、跳舞、弹琴、欣赏等音乐活动的学习兴趣,培养在音乐活动过程中主动学习、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提高孩子们的音乐素养。
参考文献:
[1] 许卓娅《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指导》人民教育出版社。
[2]《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
[3] 陈鹤琴的《陈鹤琴教育文集》。
关键词:音乐;艺术;策略
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过:“音乐的真正价值在于我们和音乐接触,可由节奏的美,使肉体和精神共鸣共感,而表现节度的行为;由和声的美,使人感到调和统一,而养成调和性,再由旋律的美,使人感到永久的统一,而养成统一性。因此,我们要凭着音乐的生气和兴味,渗透到孩子生活里面去,使孩子无论在生活、游戏或劳动的时候都能有意志统一、行动合拍、精神愉快的表现,使孩子生活音乐化,使孩子插上美妙的音符快乐地去谱写童年的乐章。”幼儿的心理是在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音乐是用声音来反映自然现象、社会生活和人的思想感情的一门艺术,是根据声音的高低、长短、强弱音色等特征构成节奏、节拍、力度、旋律、音色等音乐的基本表现手段和组织形式表现的内心情感,反映社会生活。但是在内容多样的音乐活动中,怎么样在音乐与孩子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怎样让幼儿去体验音乐,去感知音乐?怎么样让音乐和孩子有效沟通呢?以下是我的一点做法。
一、要善于发现幼儿对音乐的兴趣
陈鹤琴先生说:“大凡健康的儿童无论是游戏、散步或工作,他们本能的都爱唱歌,表现出音乐的律动。”幼儿从小就具备了学习音乐的潜力,如:幼儿一听到节奏明快、活泼、优美、抒情的歌曲,马上就会手舞足蹈,摇头晃脑。听到进行曲马上会甩起臂膀学起解放军,雄纠纠气昂昂地边敬礼边走起步来;幼儿发现一些发响的玩具,好奇心会驱使他们拿起摇动,并作为乐器边唱边伴奏。在日常生活中幼儿对常接触的熟悉的音乐形象和带情节的音乐,特别感兴趣,有很强的表现欲望。但幼儿对音乐的兴趣不持久易转移,所以老师要通过观察及时发现幼儿对音乐的兴趣,保护幼儿兴趣的萌芽,并且要创设条件不断地给予满足,使其稳定并不断地发展。
二、培养、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
(一)让幼儿多接触音乐
在一日生活中恰当地、不断地提供音乐刺激,激起幼儿愉快的情感,使幼儿的音乐天赋得以很好的发挥,主动参与活动。
1.为幼儿创设音乐环境。如:班级可创设“音乐角”“娃娃电视台”“娃娃广播电台”等,在其中投放不同的头饰、彩带,适合年龄特点的节奏乐器。把幼儿会唱的歌曲录制成“卡啦OK”带,让幼儿自由选择,创设更多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的机会。
2.将音乐渗透在幼儿一日生活之中。幼儿来园,教室里播放轻声悦耳的音乐,使幼儿一入园就进入一个安静、舒适的音乐艺术环境中。早操、进餐、午睡等活动配上合适的音乐,丰富幼儿的生活内容,为幼儿提供多看、多听、多实践的机会,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激发幼儿参加音乐活动的愿望
一切音乐活动从感受入手,以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和参加音乐活动的愿望。幼儿的音乐活动是一种有声音、有情趣的艺术活动。在构成音乐的诸多因素中,如果把节奏喻为音乐的“骨骼”,把旋律喻为音乐的肌肉,那么“情”便是音乐的“灵魂”了。为了愉快地完成“萌发幼儿初步的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的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把音乐的落脚点放在“情”“趣”二字上。通过师生间的互谐环境促进幼儿身心发展,达到音乐教育的目的。
(三)创设育情的环境
1.以情怡人
音乐教学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因为教学的过程是以教师为一极,学生为另一极的交互作用的过程。那么如何利用教学活动这个媒体,达到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呢?关键是一个“爱”字。教师作为情感交流的主体,就应将全身心的爱倾注在幼儿的身上,让每个幼儿能从教师身上和音乐活动中感受到一种期待、一种力量,及时地赞赏他们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点滴成绩,正确地评价每一个孩子,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孩子,引领孩子不断地进取、发展。
2.设境激情
音乐教育不纯粹是音乐方面的教育,不仅仅是让每一个幼儿在音乐上得到发展,它肩负着培养和发现其他方面潜能的责任。音乐教学中图片的展示、情景的布置、游戏的开展,都是一种情景的创设,这对幼儿的情感发展有着强烈的导向作用。因此,我经常对教学内容作详尽、细致的分析,领会每个活动所要表达的情感内容,采用各种有效的方法使音乐活动充满情趣,尤其在选材、设计、教法的趣味性上下工夫。
(1)精心选材
我在选材时尽量选择那些旋律简单,易被幼儿模仿、形象鲜明的歌曲。因为只有选择幼儿感兴趣的、富有教育作用、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教材,才会使孩子们喜欢,学起来有积极性,从而对音乐活动产生兴趣。如“两只老虎”“学做解放军”“猫捉老鼠”等活动,都因其鲜明的音乐形象和活动情趣而受到了孩子们的。
(2)潜心构思
精心设计每一个活动过程是音乐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因此我对每一个音乐教育活动都要根据教材对结构内容进行精心设计,使之情节化,承上启下,自然过渡,吸引幼儿主动学习。
(3)以趣引人
“好奇”是幼儿的心理特征,“形象”是幼儿的思维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我努力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力求教学方法生动、形象、充满情趣。
通过音乐教学实践,使我认识到,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随时根据孩子们的接受能力和教学进度来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和内容。在活动中必须了解孩子,必须对每一个孩子音乐能力的发展特点进行十分细致深入的观察、记录和分类,熟悉每一个幼儿在音乐教学中的感受和记忆、表现等。我们的教育目标是使每一个孩子都能够有机会在音乐活动中充分展示自己的音乐才能,积累成功的经验,体验音乐活动的快乐,让音乐充满生活,让生活充满音乐。并通过多种形式的音乐活动激发学生对歌唱、跳舞、弹琴、欣赏等音乐活动的学习兴趣,培养在音乐活动过程中主动学习、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提高孩子们的音乐素养。
参考文献:
[1] 许卓娅《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指导》人民教育出版社。
[2]《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
[3] 陈鹤琴的《陈鹤琴教育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