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云南艺术学院把党的十八大精神落实到推动学院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上来,使之成为学院改革发展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具体做法如下: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云南艺术学院的改革发展迈出新步伐、取得新成绩
云南艺术学院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履行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职责与使命,深入思考“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云南艺术学院”和“怎样建设云南艺术学院”,“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的问题,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打基础、增后劲、谋长远,推动学院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2006年,学院围绕强化教职工特别是党员干部“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机遇意识、忧患意识、创新意识、市场意识、开放意识、责任意识”八大意识开展了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为改革发展建设奠定了思想基础。2006年,学院根据高校执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原则,建立了党委会、书记办公会、院长办公会议、“三重一大”等六项议事制度,从决策权限、决策程序、决策监督三个方面形成了一套高效规范的决策运行体系,促进了党委班子自身建设;2007年,学院党建工作会建立了二级学院领导班子党政联席会议等六项制度,推动二级学院的议事决策制度化、规范化,为学院改革发展建设奠定了组织基础。2007年,学院提出“一年打基础、二年有个新气象、三年跃上新台阶、跻身全国综合类艺术院校先进行列”的3年工作目标。2010年,学院实现了跻身进入全国综合类艺术院校先进行列的奋斗目标,教育教学质量、科研创作水平、基础设施建设、学科专业建设、人才队伍建设等多个方面有了质的飞跃,为改革发展建设奠定了工作基础。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云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扎实推进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和第三次党代会确定的“建设艺术大学、建设博士点以及建设完成新校区”三大目标任务,努力建设区域性高水平艺术大学。经过“十一五”末至“十二五”初几年,自加压力、负重奋进、顽强拼搏地不懈努力,通过“目标引导、典型教导、具体指导、分类督导”,学院事业发展实现了“四个翻番”、“一个倍增”、“两个加强”,即学生规模、总资产、校园占地面积、师资队伍中研究生以上学历所占比例实现了翻番,教职工收入水平实现了倍增,党的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得到了加强。学院在校全日制本专科学生人数由4 292人增长到8 456人,在校硕士研究生由204人增长到436人。校园占地面积由164亩增加到1 064亩,校园建筑面积由8.8万平方米增加到28.7万平方米。固定资产值由1.2亿元增加到9.3亿元,学院全年收入由9 441万元增长到2.26亿元。专任教师中,研究生以上学历所占比例由19.9%增加到54.3%。以执政能力和先进性为主线,加强了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设,各级领导班子的执政能力不断增强,干部队伍素质不断提高,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发挥。加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两课”教师队伍、总支副书记领导职数、辅导员管理队伍、班主任队伍的建设,在人力、物力上给予保障。
二、在改革发展中,云南艺术学院坚持正确处理好几个关系
云南艺术学院面临“三个前所未有”、“一个全省唯一”的良好机遇。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专题研究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前所未有。云南省桥头堡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在云南省历史上前所未有。云南艺术学院完成新校区一期建设、搬迁新校区办学,为建设民族文化强省、培养人才提供了重要依托,在学院的办学历史上前所未有。云南艺术学院是云南唯一的综合类艺术专业院校,承担着云南民族文化艺术人才培养、文化艺术精品创作的重任。党的十八大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把文化建设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抓住机遇、用好机遇、顺势而谋,我们要坚持处理好几个关系。
(一)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我们处在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把握好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稳定的程度,努力推进学院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云南艺术学院始终将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作为促进学院发展的动力,不断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和扩大开放,保持校园和谐稳定,激活学院的发展潜力。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行学分制改革,突出综合艺术学科优势,推动协同创新,促进高等教育与科技、经济、文化的有机结合,促进政产学研用紧密结合。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和完善有利于优秀人才成长发展的制度环境。积极探索后勤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基本实现后勤以办为主转为以管为主。深化财务改革,以预算管理为核心,以成本测算为尺度,强化预算管理、收支管理,理顺了收入、分配关系,规范财务管理工作。加强资产管理,确保资产管理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加强校园管理创新,建立健全“党委领导、行政负责、内外协同、广泛参与”的校园管理格局。扩大对外开放,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坚持“走出去、请进来”,拓展国际交流与合作。
(二)正确处理质量、规模、结构、效益的关系
正确处理好质量、规模、结构、效益之间的关系,关乎高校发展大局、发展秩序、发展后劲。
云南艺术学院坚持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以优秀艺术文化人才培养为根本,以学科专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和调动广大教职工积极性为动力,以强化管理为手段,以制度建设为保障,促进学院事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十二五”时期,学院全日制研究生、本科生的办学规模目标是12 300人。这是学院统筹办学硬件、教学条件、师资力量、办学成本、教育质量等多方面因素确定的规模。学院加大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力度,按照优势突出、特色鲜明、新兴交叉、社会急需的原则,确定学科发展方向,调整专业结构,优化学科布局,引导各二级学院根据社会、市场、就业等信息反馈状况及时调整设置专业和专业方向。建立健全教学质量评估检测体系,作为学院增设专业,确定招生计划,进行资源分配的重要依据,坚持有保有压的原则,对专业方向有前景,教学经费高的学科专业给予倾斜支持,反之则压缩调整。为提升内涵建设,增强核心竞争力,学院积极推进区域性高水平艺术大学的建设,构建了以艺术学门类学科为主,集文学、工学、教育学等学科门类为一体的学科发展体系,立足自身优势、涉足交叉领域、适应社会需求。
(三)正确处理教学、科研、实践的关系
云南艺术学院致力于教学、科研、创作展演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其中创作展演是实践环节,对内它是一种教学的检验,对外它是学校外树形象的一种办学功能,也是学校对社会作贡献的重要窗口。创作实践的这两种检验功能和作用,强调创作的自觉性和计划性,要求艺术类办学实体和学生个体根据办学成果的积淀、社会文化发展环境、地域特征,融教学、科研能力为一体,创新思维、创作作品、创出成品。为更好发挥高校服务社会职能,促进高等教育与经济、文化的有机结合,坚持教学、科研、创作展演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学院在政产学研用的协同创新上做出了很多努力。从2004年到今年,历时9年,学院先后与省内9个市县的政府合作开展创意设计活动,每年都组织数百名师生对当地经济、社会、文化等发展领域进行设计,创作了大批切合当地发展的优秀作品,实现了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促进了地方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
(四)正确处理政府、高校、社会的关系
《国家和云南省中长期教育发展和改革规划纲要》提出:“适应中国国情和时代要求,建设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构建政府、学校、社会之间新型关系。”国家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要求政府“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和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要求,紧紧围绕职能转变和理顺职责关系,进一步优化政府组织结构,规范机构设置,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完善行政运行机制。”明确政府管理的权限和职责,明确各级各类学校办学的权利和责任,形成不同办学模式,形成百花齐放、百舸争流教育发展局面,为此必须正确处理好政府、学校、社会的关系。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云南艺术学院的改革发展迈出新步伐、取得新成绩
云南艺术学院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履行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职责与使命,深入思考“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云南艺术学院”和“怎样建设云南艺术学院”,“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的问题,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打基础、增后劲、谋长远,推动学院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2006年,学院围绕强化教职工特别是党员干部“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机遇意识、忧患意识、创新意识、市场意识、开放意识、责任意识”八大意识开展了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为改革发展建设奠定了思想基础。2006年,学院根据高校执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原则,建立了党委会、书记办公会、院长办公会议、“三重一大”等六项议事制度,从决策权限、决策程序、决策监督三个方面形成了一套高效规范的决策运行体系,促进了党委班子自身建设;2007年,学院党建工作会建立了二级学院领导班子党政联席会议等六项制度,推动二级学院的议事决策制度化、规范化,为学院改革发展建设奠定了组织基础。2007年,学院提出“一年打基础、二年有个新气象、三年跃上新台阶、跻身全国综合类艺术院校先进行列”的3年工作目标。2010年,学院实现了跻身进入全国综合类艺术院校先进行列的奋斗目标,教育教学质量、科研创作水平、基础设施建设、学科专业建设、人才队伍建设等多个方面有了质的飞跃,为改革发展建设奠定了工作基础。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云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扎实推进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和第三次党代会确定的“建设艺术大学、建设博士点以及建设完成新校区”三大目标任务,努力建设区域性高水平艺术大学。经过“十一五”末至“十二五”初几年,自加压力、负重奋进、顽强拼搏地不懈努力,通过“目标引导、典型教导、具体指导、分类督导”,学院事业发展实现了“四个翻番”、“一个倍增”、“两个加强”,即学生规模、总资产、校园占地面积、师资队伍中研究生以上学历所占比例实现了翻番,教职工收入水平实现了倍增,党的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得到了加强。学院在校全日制本专科学生人数由4 292人增长到8 456人,在校硕士研究生由204人增长到436人。校园占地面积由164亩增加到1 064亩,校园建筑面积由8.8万平方米增加到28.7万平方米。固定资产值由1.2亿元增加到9.3亿元,学院全年收入由9 441万元增长到2.26亿元。专任教师中,研究生以上学历所占比例由19.9%增加到54.3%。以执政能力和先进性为主线,加强了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设,各级领导班子的执政能力不断增强,干部队伍素质不断提高,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发挥。加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两课”教师队伍、总支副书记领导职数、辅导员管理队伍、班主任队伍的建设,在人力、物力上给予保障。
二、在改革发展中,云南艺术学院坚持正确处理好几个关系
云南艺术学院面临“三个前所未有”、“一个全省唯一”的良好机遇。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专题研究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前所未有。云南省桥头堡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在云南省历史上前所未有。云南艺术学院完成新校区一期建设、搬迁新校区办学,为建设民族文化强省、培养人才提供了重要依托,在学院的办学历史上前所未有。云南艺术学院是云南唯一的综合类艺术专业院校,承担着云南民族文化艺术人才培养、文化艺术精品创作的重任。党的十八大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把文化建设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抓住机遇、用好机遇、顺势而谋,我们要坚持处理好几个关系。
(一)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我们处在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把握好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稳定的程度,努力推进学院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云南艺术学院始终将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作为促进学院发展的动力,不断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和扩大开放,保持校园和谐稳定,激活学院的发展潜力。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行学分制改革,突出综合艺术学科优势,推动协同创新,促进高等教育与科技、经济、文化的有机结合,促进政产学研用紧密结合。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和完善有利于优秀人才成长发展的制度环境。积极探索后勤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基本实现后勤以办为主转为以管为主。深化财务改革,以预算管理为核心,以成本测算为尺度,强化预算管理、收支管理,理顺了收入、分配关系,规范财务管理工作。加强资产管理,确保资产管理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加强校园管理创新,建立健全“党委领导、行政负责、内外协同、广泛参与”的校园管理格局。扩大对外开放,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坚持“走出去、请进来”,拓展国际交流与合作。
(二)正确处理质量、规模、结构、效益的关系
正确处理好质量、规模、结构、效益之间的关系,关乎高校发展大局、发展秩序、发展后劲。
云南艺术学院坚持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以优秀艺术文化人才培养为根本,以学科专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和调动广大教职工积极性为动力,以强化管理为手段,以制度建设为保障,促进学院事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十二五”时期,学院全日制研究生、本科生的办学规模目标是12 300人。这是学院统筹办学硬件、教学条件、师资力量、办学成本、教育质量等多方面因素确定的规模。学院加大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力度,按照优势突出、特色鲜明、新兴交叉、社会急需的原则,确定学科发展方向,调整专业结构,优化学科布局,引导各二级学院根据社会、市场、就业等信息反馈状况及时调整设置专业和专业方向。建立健全教学质量评估检测体系,作为学院增设专业,确定招生计划,进行资源分配的重要依据,坚持有保有压的原则,对专业方向有前景,教学经费高的学科专业给予倾斜支持,反之则压缩调整。为提升内涵建设,增强核心竞争力,学院积极推进区域性高水平艺术大学的建设,构建了以艺术学门类学科为主,集文学、工学、教育学等学科门类为一体的学科发展体系,立足自身优势、涉足交叉领域、适应社会需求。
(三)正确处理教学、科研、实践的关系
云南艺术学院致力于教学、科研、创作展演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其中创作展演是实践环节,对内它是一种教学的检验,对外它是学校外树形象的一种办学功能,也是学校对社会作贡献的重要窗口。创作实践的这两种检验功能和作用,强调创作的自觉性和计划性,要求艺术类办学实体和学生个体根据办学成果的积淀、社会文化发展环境、地域特征,融教学、科研能力为一体,创新思维、创作作品、创出成品。为更好发挥高校服务社会职能,促进高等教育与经济、文化的有机结合,坚持教学、科研、创作展演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学院在政产学研用的协同创新上做出了很多努力。从2004年到今年,历时9年,学院先后与省内9个市县的政府合作开展创意设计活动,每年都组织数百名师生对当地经济、社会、文化等发展领域进行设计,创作了大批切合当地发展的优秀作品,实现了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促进了地方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
(四)正确处理政府、高校、社会的关系
《国家和云南省中长期教育发展和改革规划纲要》提出:“适应中国国情和时代要求,建设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构建政府、学校、社会之间新型关系。”国家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要求政府“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和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要求,紧紧围绕职能转变和理顺职责关系,进一步优化政府组织结构,规范机构设置,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完善行政运行机制。”明确政府管理的权限和职责,明确各级各类学校办学的权利和责任,形成不同办学模式,形成百花齐放、百舸争流教育发展局面,为此必须正确处理好政府、学校、社会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