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酶ABL与肉豆蔻酰位点小分子作用机理的分子动力学模拟及自由能计算

来源 :物理化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ffdsa4t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激酶ABL与ATP位点小分子imatinib、P16及变构位点小分子STJ、MS7、MS9、3YY、MYR等的结合,并用GBSA(generalized Born surface area)方法将结合自由能分解到各残基.自由能计算结果表明,小分子STJ、MS7、MS9有利于imatinib与ABL结合:小分子STJ、MS7、MS9与激酶ABL的结合自由能接近,绝对值均大于ABL与3YY、MYR的结合自由能.能量分解表明。ABL残基ILE502、VAL506、LEU510与STJ和MY
其他文献
应用密度泛函理论PBEO方法研究具有分子导线潜在应用的金属串配合物M3(dpa)4C12(1:M=Co,2:M=Rh,3:M=lr;dpa=dipyridyIamide)在电场作用下的几何和电子结构.结果表明:配合物基态均是二重态
采用无氰化学镀金法在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印章表面镀金,通过微接触印刷技术将PDMS印章上的Au纳米粒子(AuNPs)分别转移到氧化铟锡(ITO)透明导电膜玻璃,修饰了(3-巯基丙基)三甲氧基硅
合成了CdSe/ZnS核壳结构量子点(QDs),将其作为光敏剂吸附在TiO2纳米晶薄膜上,组装成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QDSSCs),从电子注入速率和电池性能两方面对QDSSCs进行了表征.为了定量研究Zn
采用ONIOM(M06—2X/6—31G★:PM3)方法研究了单个鸟嘌呤-胞嘧啶(GC)碱基对和含GC碱基对的四种排序的DNA三聚体(dATGCAT,dGCGCGC,dTAGCTA,dCGGCCG)的双质子转移反应.通过分析其双质子转移
采用第一性原理方法研究了十二烷硫醇(C12H25SH)分子在Au(111)面上未解离和解离吸附的结构、能量和吸附性质,在此基础上分析判断长链硫醇分子在Au(111)面吸附时S―H键的解离, 以及
通过控制水热反应温度以及氧化石墨烯(GO)与高锰酸钾的填料比,合成了两组部分还原的GO-K2Mn4O8纳米复合材料.X射线衍射(XRD)分析说明水热过程中合成了α-MnO2和一种新的晶相K2Mn4O8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考察了Pt(100)、(110)、(111)三种表面氢原子的吸附行为, 计算了覆盖度为0.25 ML时氢原子在Pt 三种表面和M-Pt(111)双金属(M=Al, Fe, Co, Ni, Cu, Pd)上的最稳定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