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机电专业是一门发展快、科技含量高、实践性强的专业。但目前中职机电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滞后,培养出来的学生难以胜任工作要求。通过多年实践,初步探索出“课堂车间化,车间课堂化”的教学模式,融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为一体,“教、学、做”结合,体现能力与知识同步提高,教学效果好。
关键词:中职;机电专业;车间化教学;教学模式;技能训练
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实用型技能人才和一线管理者,应该兼备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而机电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强、发展快、科技含量高的专业,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随着机电产品不断更新,与它的发展相比,中职机电专业在教学内容A与教学方法上明显滞后,培养的学生难以胜任工作要求,因此对专业技能课教学,必须进行改革。通过多年的研究与教学实践,初步探索出“课堂车间化,车间课堂化”的“车间化”教学模式。即车间与课堂合一,理论教学与技能操作合一,教师与师傅合一,学习技能与加工产品合一,学生与徒弟合一。其优势在于融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为一体,“教、学、做”结合,真正体现能力与知识同步提高。实践证明,是一种有效的专业技能课的教学模式。机电专业技能课“车间化”教学模式要点如下:
一、根据学生实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职学生往往“底子薄,基础差”,普遍存在厌学情绪,培养学习兴趣尤为重要。兴趣是学习的动力,良好的兴趣和情感能使人点燃智慧的火花。兴趣培养可通过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来实现。例如在《电子线路》教学中,讲述多谐振荡器前,可先让学生看一下利用多谐振荡电路控制的彩灯、轮流闪亮的工艺品,并告诉他们这就是利用我们即将学习的电路制成的,课后可以自己制作。经这样引导,在课堂上学生的注意力都非常集中,积极思考。理论教学后,许多学生积极准备元器件,在教师指导下动手制作,即实现了“课堂车间化”。通过实践,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培养了创新精神,效果良好。
二、把技能教学贯穿于理论教学之中
“车间化”教学的本质重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首先要让学生感知操作的对象,其次要处理好传授理论与提高动手能力之间既有区别又相联系的辩证统一关系,才能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发展动手操作能力。例如,在学习电动机的结构和原理时,光凭理论讲解,学生们听起来抽象模糊、枯燥无味。若把电动机的结构和原理教学放在实训车间讲,让几个同学边拆卸,教师边分析、讲解它的结构与工作原理。通过接触实物,拆卸结构,演示功能,把理论教学自然地渗透于技能传授中,真正做到“课堂车间化,车间课堂化”的教学。把学生带进了轻松、活泼、愉快的学习气氛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对教学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在车间实训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一)制定车间技能实训计划
首先,要组织专业教师制定车间技能实训计划,确定实训的具体任务、步骤及时间安排等,可防止车间实训在内容、形式、组织等方面的随意性。
(二)让学生乐于动手,规范操作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关键是保证操作的准确性、规范性。例如,在“电机和变压器电路连接”的技能实训中,要让学生能准确、规范地操作,必须做到:在电路连接前,让学生认真参阅说明书,对照原理图熟练地掌握性质,了解注意事项,尤其是在复杂电路中,一定要把握好电路连接顺序;在电路连接实训时,教师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在操作结束后,写出简明实验报告。规范操作是安全用电的前提和保障,是实训中不可忽视的一环,要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
(三)在实训中,强化学生的技能训练
掌握规律的过程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实训正是学生的操作技能完成“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只有加强这一过程的训练,才可以使课堂上获得的理论知识和实验中获得的技能得到巩固和提高,最终形成技巧。例如,在学习电动器具洗衣机的电路控制时,在学生掌握基本操作的基础上,教师可有意识地设置一些故障:如定时器损坏、保险丝漏接、电容漏电等。让学生反复练习排除,从根本上掌握洗衣机的电路维修,达到提高技能的目标。
(四)开展技能竞赛活动,提高学生的技能
强化技能训练,可通过抓好校内与校外实训两个环节。对校内实训车间可全天候开放,让学生自主选择训练时间、地点、辅导教师;同时,学校要广泛开展技能競赛活动,形成“以赛促练、以练促学”的技能培养氛围。
(五)加大校企联合办学力度,实现产教融合
为实现学校教学与工厂生产的有效对接,应加强学校与企业的联系,拓宽校企联合办学的渠道与方式,定期安排学生深入企业一线开展顶岗实践;经常性、有计划地安排骨干教师深入企业锻炼;聘请企业技术人员到校担任兼职教师,以便全面了解企业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调整学校的专业设置和培养目标。
四、进行“车间化”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一)教师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熟练的实践技能
在专业技能教学中,教师不但要向学生讲解知识,而且要进行现场示范操作,并解决实践中学生遇到的各种技术难题。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不但要会说,还要会做。
(二)学校要有设备齐全的机电实训室
因为硬件设备是实施机电技能训练的基本条件。
(三)合理选择技能培训项目
项目选择要以教学内容为依据,有实用价值和较好的可操作性。要让学生既能应用学过的知识,又能发挥和创新地解决过去从未遇到的实际问题;教师要把握好项目的趣味性和难易程度,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四)实行两位以上教师指导的技能训练
在学生比较多(30人以上)时,一位教师难以完成学生的实训指导任务,可实行两位以上教师分担指导工作。
(五)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注重创新创业教育
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专业技能教学要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中心,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精神为重点,通过素质培养,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方面全面发展。
总之,“车间化”教学模式,使理论与技能实训有机地结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可实现理论素质与技能操作兼备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作者简介:王强(1976—),男,一级教师。
关键词:中职;机电专业;车间化教学;教学模式;技能训练
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实用型技能人才和一线管理者,应该兼备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而机电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强、发展快、科技含量高的专业,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随着机电产品不断更新,与它的发展相比,中职机电专业在教学内容A与教学方法上明显滞后,培养的学生难以胜任工作要求,因此对专业技能课教学,必须进行改革。通过多年的研究与教学实践,初步探索出“课堂车间化,车间课堂化”的“车间化”教学模式。即车间与课堂合一,理论教学与技能操作合一,教师与师傅合一,学习技能与加工产品合一,学生与徒弟合一。其优势在于融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为一体,“教、学、做”结合,真正体现能力与知识同步提高。实践证明,是一种有效的专业技能课的教学模式。机电专业技能课“车间化”教学模式要点如下:
一、根据学生实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职学生往往“底子薄,基础差”,普遍存在厌学情绪,培养学习兴趣尤为重要。兴趣是学习的动力,良好的兴趣和情感能使人点燃智慧的火花。兴趣培养可通过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来实现。例如在《电子线路》教学中,讲述多谐振荡器前,可先让学生看一下利用多谐振荡电路控制的彩灯、轮流闪亮的工艺品,并告诉他们这就是利用我们即将学习的电路制成的,课后可以自己制作。经这样引导,在课堂上学生的注意力都非常集中,积极思考。理论教学后,许多学生积极准备元器件,在教师指导下动手制作,即实现了“课堂车间化”。通过实践,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培养了创新精神,效果良好。
二、把技能教学贯穿于理论教学之中
“车间化”教学的本质重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首先要让学生感知操作的对象,其次要处理好传授理论与提高动手能力之间既有区别又相联系的辩证统一关系,才能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发展动手操作能力。例如,在学习电动机的结构和原理时,光凭理论讲解,学生们听起来抽象模糊、枯燥无味。若把电动机的结构和原理教学放在实训车间讲,让几个同学边拆卸,教师边分析、讲解它的结构与工作原理。通过接触实物,拆卸结构,演示功能,把理论教学自然地渗透于技能传授中,真正做到“课堂车间化,车间课堂化”的教学。把学生带进了轻松、活泼、愉快的学习气氛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对教学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在车间实训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一)制定车间技能实训计划
首先,要组织专业教师制定车间技能实训计划,确定实训的具体任务、步骤及时间安排等,可防止车间实训在内容、形式、组织等方面的随意性。
(二)让学生乐于动手,规范操作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关键是保证操作的准确性、规范性。例如,在“电机和变压器电路连接”的技能实训中,要让学生能准确、规范地操作,必须做到:在电路连接前,让学生认真参阅说明书,对照原理图熟练地掌握性质,了解注意事项,尤其是在复杂电路中,一定要把握好电路连接顺序;在电路连接实训时,教师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在操作结束后,写出简明实验报告。规范操作是安全用电的前提和保障,是实训中不可忽视的一环,要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
(三)在实训中,强化学生的技能训练
掌握规律的过程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实训正是学生的操作技能完成“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只有加强这一过程的训练,才可以使课堂上获得的理论知识和实验中获得的技能得到巩固和提高,最终形成技巧。例如,在学习电动器具洗衣机的电路控制时,在学生掌握基本操作的基础上,教师可有意识地设置一些故障:如定时器损坏、保险丝漏接、电容漏电等。让学生反复练习排除,从根本上掌握洗衣机的电路维修,达到提高技能的目标。
(四)开展技能竞赛活动,提高学生的技能
强化技能训练,可通过抓好校内与校外实训两个环节。对校内实训车间可全天候开放,让学生自主选择训练时间、地点、辅导教师;同时,学校要广泛开展技能競赛活动,形成“以赛促练、以练促学”的技能培养氛围。
(五)加大校企联合办学力度,实现产教融合
为实现学校教学与工厂生产的有效对接,应加强学校与企业的联系,拓宽校企联合办学的渠道与方式,定期安排学生深入企业一线开展顶岗实践;经常性、有计划地安排骨干教师深入企业锻炼;聘请企业技术人员到校担任兼职教师,以便全面了解企业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调整学校的专业设置和培养目标。
四、进行“车间化”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一)教师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熟练的实践技能
在专业技能教学中,教师不但要向学生讲解知识,而且要进行现场示范操作,并解决实践中学生遇到的各种技术难题。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不但要会说,还要会做。
(二)学校要有设备齐全的机电实训室
因为硬件设备是实施机电技能训练的基本条件。
(三)合理选择技能培训项目
项目选择要以教学内容为依据,有实用价值和较好的可操作性。要让学生既能应用学过的知识,又能发挥和创新地解决过去从未遇到的实际问题;教师要把握好项目的趣味性和难易程度,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四)实行两位以上教师指导的技能训练
在学生比较多(30人以上)时,一位教师难以完成学生的实训指导任务,可实行两位以上教师分担指导工作。
(五)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注重创新创业教育
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专业技能教学要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中心,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精神为重点,通过素质培养,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方面全面发展。
总之,“车间化”教学模式,使理论与技能实训有机地结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可实现理论素质与技能操作兼备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作者简介:王强(1976—),男,一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