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教材教学中,同样的教学内容往往可以采用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在选用教学方法时,不能简单模仿,而是要总结教学方法的优缺点,方法和模式的选择和使用应坚持科学、适度、适当的原则,避免滥用和泛化。教师只有经过不断反思与建构,顺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特点之“势”,顺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与规律之“势”,顺教师自身教学风格之“势”,才可能因势而为,达到对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
任务驱动教学不同于以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而是在教学过程中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完成任务循序渐进地、自然而然地掌握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如何以生为本,在不露痕迹的顺势而为中,通过一个个任务的穿插完成预定教学目标,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也是高超教学艺术的体现。
在情境创设阶段,主题要精彩
理想的情境创设有两个功能,一是引起学生注意,二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或学习需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感官上的愉悦或惊奇,这是教学的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要激活学生的学习动机。要使教学真正走向成功,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不断维持学生的成就动机,其关键就在于要让学生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体验,如任务的完成、知识的获得、教师的赞许、同伴的关注等等。
在情境创设阶段,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能力,确定一个精彩的教学主题,以引起学生的兴趣。给小学生上课,课型要生动活泼,素材要可爱、有童趣。在学习WindowsXP中新建文件夹、文件时,我们可设计这样的任务:让学生建造一间“房子”(将文件夹比喻成房子),同时“房子”里要装有许多“东西”(将学生自己写过的文章、绘画作品等比喻成房子里面的物件)。这种比喻对于小学生来说很好理解,兴趣就会很浓厚。教师接下来可以再用一些引导性的语言启发学生自主探究。给初中生上课,要突出实用性,课型要侧重于综合动手能力。在创设情境时不妨尽量给学生提出真实的任务,让学生进入角色,完成提出的具体任务。
在问题确定阶段,兼顾学生的探究和教师的引导
在情境创设之后,我们要确定与当前学习内容相关的问题或任务作为中心内容,同时注意分组探究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如《Excel筛选数据》一课,我们可将学生分成若干组,提出问题一:让我们看看从抚顺发车可以到达哪些城市;问题二:怎样取消或关闭筛选;问题三:若始发时间为早上8点至12点,看是否有到北京的车次。在布置任务时,我们要注意委任有责任心的组长,要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培养他们学习习惯的养成。只有任务的有效解决才能使学生更主动、更广泛地激活原有知识和经验。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学习的引导和启发,给学生提供资源和帮助并留下思考和想象的空间;需要教师因地制宜,选择和设计好探究内容和探究形式,明确探究范围并提供适当的活动框架,避免时间上的过度消耗和浪费。教师布置任务时要从多角度出发,对所布置的任务进行必要的描述,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教师设计任务的意图。有经验的教师一般都会布置明确而有意义的任务,优化设计,确保实施每项任务的每一个步骤都要有目的性。任务还要紧扣大纲、教材,适合学生年龄的特点,任务与任务之间应相互联系。如在学用计算机编写文稿一课,要求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中去,即完成任务的过程也是检验所学知识的过程。其中,字符段落格式设置、文本框的使用、表格的制作与修饰、页面设置和分栏、图片艺术字和自选图形的插入都是完成这一整体任务的每一个小任务。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这些步骤既有平行交叉,又有递进,使知识得以巩固、延伸、内化。
在协作学习阶段,注重探究合作的过程
此环节可以让学生自己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可独立思考也可几个人为一组,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在教学中我们应提倡探究式,多给学生思考和尝试的空间。如学过的复制和粘贴、网页中插入水平线和插入时间等功能的运用,只要教师对其相通之处稍加指点就可以了,将充分的上机操作时间留给学生。
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唤起学生积极的情感,和谐的学习氛围能够让学生自然融入学习中。在课堂上营造一个和谐积极的学习氛围,是一节好课的外在表现。教师在提出问题、布置任务的过程中,会遇到学生不愿意举手回答问题的情况,其重要原因就是没有营造好学习氛围,学生的兴趣没有调动起来,学生的感官没有受到刺激,学生在这种沉闷压抑的气氛中容易产生抵触甚至厌恶学习的情绪。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就是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并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些吸引学生的学习任务,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而形成好的学习氛围,使教与学的过程和谐融洽。
在评价和延伸阶段,强调成果的反馈和知识的拓展
教学效果的评价也是任务驱动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这一环节,一方面教师对学生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价,给出评价量化问卷——这是基础。另一方面,教师对学生能力进行评价——这是重点,也是教学的最终目标,凸显了信息技术课程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的培养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及时恰当的评价是为课堂增色添彩的必要环节,而评价的反馈同样重要。评价不要流于形式,可以结合提问、指导和交流进行过程性评价,让评价得到落实。
课讲完了,如果有剩余的时间,要灵活安排一些学生的拓展练习,没有时间也要布置课后的拓展学习任务。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和下节课学习内容布置任务,从而引导学生继续探索。这对于一些疑难问题的延伸提供了深入探究的条件。
(作者单位:辽宁抚顺市抚顺县教师进修学校)
任务驱动教学不同于以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而是在教学过程中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完成任务循序渐进地、自然而然地掌握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如何以生为本,在不露痕迹的顺势而为中,通过一个个任务的穿插完成预定教学目标,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也是高超教学艺术的体现。
在情境创设阶段,主题要精彩
理想的情境创设有两个功能,一是引起学生注意,二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或学习需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感官上的愉悦或惊奇,这是教学的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要激活学生的学习动机。要使教学真正走向成功,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不断维持学生的成就动机,其关键就在于要让学生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体验,如任务的完成、知识的获得、教师的赞许、同伴的关注等等。
在情境创设阶段,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能力,确定一个精彩的教学主题,以引起学生的兴趣。给小学生上课,课型要生动活泼,素材要可爱、有童趣。在学习WindowsXP中新建文件夹、文件时,我们可设计这样的任务:让学生建造一间“房子”(将文件夹比喻成房子),同时“房子”里要装有许多“东西”(将学生自己写过的文章、绘画作品等比喻成房子里面的物件)。这种比喻对于小学生来说很好理解,兴趣就会很浓厚。教师接下来可以再用一些引导性的语言启发学生自主探究。给初中生上课,要突出实用性,课型要侧重于综合动手能力。在创设情境时不妨尽量给学生提出真实的任务,让学生进入角色,完成提出的具体任务。
在问题确定阶段,兼顾学生的探究和教师的引导
在情境创设之后,我们要确定与当前学习内容相关的问题或任务作为中心内容,同时注意分组探究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如《Excel筛选数据》一课,我们可将学生分成若干组,提出问题一:让我们看看从抚顺发车可以到达哪些城市;问题二:怎样取消或关闭筛选;问题三:若始发时间为早上8点至12点,看是否有到北京的车次。在布置任务时,我们要注意委任有责任心的组长,要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培养他们学习习惯的养成。只有任务的有效解决才能使学生更主动、更广泛地激活原有知识和经验。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学习的引导和启发,给学生提供资源和帮助并留下思考和想象的空间;需要教师因地制宜,选择和设计好探究内容和探究形式,明确探究范围并提供适当的活动框架,避免时间上的过度消耗和浪费。教师布置任务时要从多角度出发,对所布置的任务进行必要的描述,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教师设计任务的意图。有经验的教师一般都会布置明确而有意义的任务,优化设计,确保实施每项任务的每一个步骤都要有目的性。任务还要紧扣大纲、教材,适合学生年龄的特点,任务与任务之间应相互联系。如在学用计算机编写文稿一课,要求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中去,即完成任务的过程也是检验所学知识的过程。其中,字符段落格式设置、文本框的使用、表格的制作与修饰、页面设置和分栏、图片艺术字和自选图形的插入都是完成这一整体任务的每一个小任务。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这些步骤既有平行交叉,又有递进,使知识得以巩固、延伸、内化。
在协作学习阶段,注重探究合作的过程
此环节可以让学生自己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可独立思考也可几个人为一组,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在教学中我们应提倡探究式,多给学生思考和尝试的空间。如学过的复制和粘贴、网页中插入水平线和插入时间等功能的运用,只要教师对其相通之处稍加指点就可以了,将充分的上机操作时间留给学生。
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唤起学生积极的情感,和谐的学习氛围能够让学生自然融入学习中。在课堂上营造一个和谐积极的学习氛围,是一节好课的外在表现。教师在提出问题、布置任务的过程中,会遇到学生不愿意举手回答问题的情况,其重要原因就是没有营造好学习氛围,学生的兴趣没有调动起来,学生的感官没有受到刺激,学生在这种沉闷压抑的气氛中容易产生抵触甚至厌恶学习的情绪。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就是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并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些吸引学生的学习任务,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而形成好的学习氛围,使教与学的过程和谐融洽。
在评价和延伸阶段,强调成果的反馈和知识的拓展
教学效果的评价也是任务驱动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这一环节,一方面教师对学生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价,给出评价量化问卷——这是基础。另一方面,教师对学生能力进行评价——这是重点,也是教学的最终目标,凸显了信息技术课程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的培养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及时恰当的评价是为课堂增色添彩的必要环节,而评价的反馈同样重要。评价不要流于形式,可以结合提问、指导和交流进行过程性评价,让评价得到落实。
课讲完了,如果有剩余的时间,要灵活安排一些学生的拓展练习,没有时间也要布置课后的拓展学习任务。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和下节课学习内容布置任务,从而引导学生继续探索。这对于一些疑难问题的延伸提供了深入探究的条件。
(作者单位:辽宁抚顺市抚顺县教师进修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