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们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必须实现速度与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的发展必须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我们在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必须充分想到资源的承受能力,既重视经济增长指标,又重视资源指标,必须把当前的发展与未来的发展结合起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关键词:低碳经济;经济增长;环境保护
科学发展观所提出的发展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我们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必须实现速度与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的发展必须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我们在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必须充分想到资源的承受能力,既重视经济增长指标,又重视资源指标,必须把当前的发展与未来的发展结合起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现代工业的发展,导致生态破坏、环境污染严重,特别是人类社会进入到20世纪以来,全球极端天气变化现象严重,1981~1990年全球平均气温比十九世纪末上升了0.48℃。到2100年为止,全球气温估计将上升大约1.4-5.8℃。根据这一预测,全球气温将出现过去10,000年中从未有过的巨大变化,从而给全球环境带来潜在的重大影响。极端气候搅动全球,冬季出现极寒天气,夏季热浪难耐,全球每年都出现最高挥气温、最低气温打破记录的情况,北极冰川消融,海平面上升,旱涝灾害增多,美国每年都出现飓风现象,这是由于"温室效应"引起的,二氧化碳起重要的作用,温室气体排放增加导致全球气候的变化。发达国家是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多,90年代初,美国累积排放量达到近1700亿吨,欧盟达到近1200亿吨,发展中国家人均排放量和累积排放量仍低于发达国家。要阻止全球气候的变化,必须控制"温室效应",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途径主要是改变能源结构,控制化石燃料使用量,增加核能和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保护好环境,减少资源消耗,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减少掠夺式经济发展,实现经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永续发展。
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节约型、环保型的低碳经济。人类社会在工业化高度发展时期,经济发展方式主要是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经济增长方式,我们是单纯为发展而发展,单纯地追求经济增长,导致投入多、产出少,能源消耗多,经济发展成本多,效益低的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经济的发展不是野蛮的发展,不能以消耗能源、牺牲环境为代价。随着,经济快速增长,资源消耗增多,环境压力越来越大,资源供应不足,环境污染严重,要求我们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少,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新型经济,必须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减少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将制造产品后的剩余物作为原料再利用起来,实现经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这就是我们所实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十二五"计划中我国实施节能减排措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加强环境保护,2011年我国清洁能源发电装机达到2.9亿千瓦,比上年增加3356万千瓦。加强重点节能环保工程建设,新增城镇污水日处理能力1100万吨,5000多万千瓦新增燃煤发电机组全部安装脱硫设施。加大对高耗能、高排放和产能过剩行业的调控力度,淘汰落后的水泥产能1.5亿吨、炼铁产能3122万吨、焦炭产能1925万吨。节能减排、保护环境,必须发展低碳经济,必须减少对石汕、化工能源的使用量,增加核能、水能、风能等绿色能源的使用量,实现经济发展、生态良好、生活富裕的小康社会,实现经济与人口、资源永续发展。
二、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协调,树立生态文明的发展观念。必须提高全民族的环保意识,改善城市、农村的环境,发展绿色经济,环境、空气质量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必须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过去我们过分强调经济效益,忽视社会效益、生态效益,2012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年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以及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开展细颗粒物(PM2.5)等项目监测,2015年覆盖所有地级以上城市。推进生态建设,促进生态保护和修复", 造成土壤侵蚀和沙漠化的主要原因是不适当的农业生产。众所周知良好的植被能保持水土,但到目前为止,人类活动如为获取木材而过度砍伐森林、开垦土地用于农业生产以及过度放牧等原因,仍在对植被进行着严重的破坏。目前全世界平均每分钟有20公顷森林被破坏,发展生态文明型社会必须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保持水土、防止草原沙化现象出现,必须保护好我国的森林、淡水、湿地等资源,扩大森林覆盖面,增加对生态文明、环境保护的投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这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在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必须重视资源和环境,必须做好大气污染的防治工程,20世纪中叶以来,进入大气中的污染物的种类和数量不斷增多。大气中含有多种有害物质的颗粒物和气溶胶等,对人体的危害极大,必须减少工业废气、汽车尾气的排放,必须对空气中的有害气体进行治理,做好除尘、空气调节工作。全球大约有10%的河水受到污染,本世纪以来,人类的用水量正在急剧地增加,同时水污染规模也正在不断地扩大,必须防止水污染,防止工业废水排入人民的生活用水中,做好地面水、地下水保护工程,利用好水资源,保护好水质量,减少饮用水源、大气、土壤、海洋污染,推进生态保护,严格保护江河源、湿地、湖泊等重要生态功能区。只有建设良好的生态秩序、有序的生态运行体制,我们的生活环境才能优化,才能使人与自然和谐起来,使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作者简介:张红,女,1970年生,辽宁营口市委党校讲师,主攻方向:经济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