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是起源于B系和(或)T系淋巴祖细胞的恶性肿瘤,随着新药以及治疗方案的不断发展,成年人ALL的完全缓解率得到改善,总生存率得到提升,但复发后患者的生存率仍然较低。而完全缓解后微小残留病阳性是复发的重要原因。尽管近年来发现微小残留病监测在预测患者预后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但在成年人ALL的实践中仍未形成统一的分层诊疗方案。现就不同时间节点监测微小残留病水平对于预后的意义以及微小残留病清除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机 构】
: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 实验血液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血液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细胞生态海河实验室 天津市血液病细胞治疗研究重点实验室,天津 300020中国医学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是起源于B系和(或)T系淋巴祖细胞的恶性肿瘤,随着新药以及治疗方案的不断发展,成年人ALL的完全缓解率得到改善,总生存率得到提升,但复发后患者的生存率仍然较低。而完全缓解后微小残留病阳性是复发的重要原因。尽管近年来发现微小残留病监测在预测患者预后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但在成年人ALL的实践中仍未形成统一的分层诊疗方案。现就不同时间节点监测微小残留病水平对于预后的意义以及微小残留病清除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协同心理护理对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及其照护者生命质量和心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NHL患者80例及其照护者80名,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1(40例)和对照组1(40例),将照护者分为观察组2(40名)和对照组2(40名)。对照组1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1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协同心理护理。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比较两组患者及两组照护者的生命质量;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
目的探讨皮下注射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对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侵袭性真菌病(IFD)的预防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1年6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接受诱导化疗的222例初治MM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于中性粒细胞(ANC)≤1.5×109/L时应用GM-CSF(3~5μg·kg-1·d-1,GM-CSF组)或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2~5μg·kg-1·d-1,G-CSF组),白细胞计数(WBC)≥10.0×109/L时停用。比较两组患者IFD(包括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合并肾损伤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发生肾损伤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6月菏泽市立医院收治的96例初治MM患者临床资料,以确诊时血肌酐是否>177μmol/L,分为肾损伤组33例和非肾损伤组63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采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MM患者肾损伤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各危险因素对MM患者发生肾损伤的预测价值。结果肾损伤组血红蛋白低于非肾损伤组,白细胞计数、血尿酸、尿素氮、β2-微球蛋白(β2-
目的探讨以皮肤赘生物为首发表现的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2021年3月收治的1例以皮肤赘生物为首发表现的ALL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儿为5岁男性,因间断发热、颈部及四肢疼痛4d入院。查体可见左颈部一息肉状突起,四肢肌力正常颈部及下肢活动受限。入院完善相关检查,并反复行骨髓穿刺及活组织检查,结果均为骨髓坏死,第2次髂骨活组织检查免疫组织化学结果考虑为B-ALL伴有骨髓坏死,颈部肿物病理结果支持B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白血病。综合诊断为AL
目的提高对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BPDCN)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2021年5月及12月收治的2例BPDCN患者的临床资料与诊治经过,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例患者均为老年男性,因全身多发肿大淋巴结就诊,其中1例以全身散在红色结节为首发表现。入院检查提示贫血伴血小板减少,予以骨髓及淋巴结活组织检查,病理结果均提示BPDCN。2例均予阿扎胞苷治疗,1例因肺部感染死亡,1例后续放弃治疗。结论BPDCN临床比较罕见,诊断需依靠骨髓、皮肤、淋巴结来源病理组织的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目前尚无统一
目的探讨伴有复杂核型急性白血病和肺癌的同时性多原发癌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1例因间断胸闷、心悸、发热入院,伴有复杂核型急性白血病和肺癌的同时性多原发癌患者的诊断过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入院后完善骨髓象结果显示,原始粒细胞比例0.24,粒系其他各阶段细胞比例均偏低,可见双核粒细胞及分叶不良现象。完善PET-CT发现右肺尖软组织肿块影,代谢增高,进一步完善肺活组织检查,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提示腺癌。诊断为急性髓系白血病(非M3型,复杂核型,预后不良组)合
目的提高对浆细胞病相关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CNL)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例浆细胞病相关CNL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为老年女性,因发现白细胞增多入院,结合患者血常规、骨髓及基因检查,考虑为CSF3R基因突变阴性的CNL。羟基脲治疗后疗效欠佳。逐渐出现蛋白尿、低白蛋白血症、腹腔积液、M蛋白、单克隆浆细胞,考虑诊断浆细胞病相关CNL。给予抗浆细胞治疗,患者白细胞计数降至正常,血红蛋白及血小板恢复正常,腹腔积液消失,脾脏较前缩小,骨髓较前改善。结论浆细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继发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对2017年7月及2021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收治的2例多发性骨髓瘤继发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经过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例患者多发性骨髓瘤治疗达完全缓解,7~8年后诊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给予VDCP方案治疗后达完全缓解,总生存时间长于1年。结论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随着生存期延长,第二肿瘤的发生逐渐增多,需定期随访,争取早发现、早治疗。
恶性血液肿瘤发病率日益上升,尽管新的药物和治疗手段不断出现,但复发和耐药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外泌体是细胞分泌携带包括mRNA、微RNA及蛋白质等具有脂质双层膜结构的微小膜泡,其携带和传递重要的信号分子,形成了一种全新的细胞间信息传递系统,在生物体中表现出广泛的生物学特性和功能。肿瘤细胞外泌体被证实有助于癌细胞的增殖、血管新生、侵袭、远处转移及耐药。多项研究表明部分恶性血液肿瘤细胞外泌体与肿瘤耐药密切相关。现就外泌体在恶性血液肿瘤耐药机制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是一组异质性强、预后差的恶性肿瘤,缺乏标准的治疗方案且传统化疗疗效欠佳,因此寻找新的、更有效的治疗靶点以提高PTCL的疗效是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近来随着对PTCL基因及分子层面探索的深入,发现了基于基因改变和分子分型的新型治疗靶点。文章总结了近年来PTCL主要的基因改变及分子分型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