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学中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对策

来源 :高考·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ye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核心素养理念的深度推进,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要求不能仅停留在知识记忆、理解与应用的层面,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突破思维定势,深度提升学生的决策能力、问题解决意识和思维创新能力,发展学生的地理高阶思维能力,为学生创新性应用及自主探究学习奠定坚实基础。当前的高中地理教学中,很多教师不注重对学生的启发引导,学生的高阶思维发展非常缓慢。现从高阶思维能力的概念入手,浅谈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高阶思维培养的基本原则和有效对策。
  关键词:高中地理;高阶思维;能力;培养;对策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对于人才的学习能力与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数字化、智能化设备的大量出现,使得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变得愈发快捷,而对整合处理信息、解决问题、决策执行等方面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思维活动都需要以人才的高阶思维为核心,但当前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很多学生都不具备高阶思维意识,在学习的过程中,对教师的依赖心理过强,学生自身并不具备深度思考、积极探究的意识,学生主动去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也非常低,这就要求高中地理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态度,适应时代发展的趋势,对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开展针对性培养。
  一、高阶思维能力的内涵分析
  高阶思维能力就是一种以高层次认知水平为主的学习思维能力。高阶思维的内涵非常广泛,在地理学科中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表现在学生在面对地理问题时,是否具备批判态度,是否具备基本的信息分析能力,是否能对地理问题进行全面的评价及创造性解决。高阶思维能力的表现主要体现在信息的转换、因果关系的建立、逻辑归纳、监控反思、分组分类、质疑批判、评估预测、观点创新,产品生成等多个方面。
  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要求学生在对地理学科知识充分熟悉理解的基础之上,进行有意义的探究,并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来充分思考,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高阶思维的构建还需要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在一起,教师需要主动为学生创建一些有意义的、真实的学习情境,让学生进行一些合作性探究,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具备高阶性学习意识,逐步提升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
  二、当前高中生高阶思维能力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学生的问题探究意识不强
  高中地理学习的过程中,很多问题都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学生不仅要能够读懂题干的意思,更重要的是要综合自己已经学习的知识,选择恰当的解决方法。但很多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不善于构建已知与未知之间的联系,而是简单将题目的一些信息整合就试图解决问题,这就导致学生在信息转换、因果建立、逻辑归纳等方面发展不够完善。
  (二)缺乏基本的科学决策能力
  地理学科的很多问题解决的方法多种多样,需要学生在多个备选方案中经过有效的比较分析,选择出最优的解决方式,但很少有学生在面对地理问题时能够将多种思路区分开来。还有很多学生在进行决策时常常出现错误,不能快速决断选择正确的解决方法,这就严重影响了学生答题的速度。同时,学生在判断地理事物的主次因素时也常常不能清晰对比,使学生的问题决策能力显著降低。
  (三)不具备基本的批判思维能力
  在地理解题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要知道答案是什么,更重要的是要思考为什么。对于一些问题,学生还要考虑有没有其他的解决方案,这样才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完善思路。但当前很多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对于答案的权威性不敢质疑,对于教师提出的解决方案,学生也不能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还有时候,教师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时,学生大多只听一两个人的观点,对于其他学生的思路并不关注,学生自身也不能有意识的去提出一些创新性思维。
  三、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培养的基本原则
  (一)学生主体性原则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要重视发挥學生自身的能动性,让学生自主完成知识建构,并结合需要学习的知识来积极思考,多角度创新。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能够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让他们积极的进行思考,并主动提出问题,尝试去解决问题。当学生自身参与到地理学习的过程中去,这样他们才能够更好的梳理课本呈现的知识脉络。在课堂上,教师除了为学生讲解知识之外,还可以适当为学生预留空间,让他们先自学课本,接着讲一讲学会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问题不明白。先给学生一个空间,让学生先去梳理知识,在学生有效输出、积极思考的前提之下,教师再进行知识的讲解和课程脉络的梳理,这样就能够更好的填补学生思维的空白,同时能够提升学生地理思维的深刻性,让他们从多个角度去思考问题。
  (二)问题启发性原则
  高中阶段学生学习的压力非常大,在面对一些较难的问题时学生会产生思维惰性,这是学习的常态,而面对处于这个阶段的学生,教师更要通过多种方式对他们进行启发和引导,促进学生更好的举一反三来理解地理知识。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一些问题串或综合性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另外,教师可以借助微课的形式,将需要了解学习的知识梳理为几个重点,让学生们分模块来学习,逐个击破知识难点,这样就可以更好的刺激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同时从多个角度引导学生向高层次的思维逐步迈进。教师要善于创造有效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将当堂课需要学习的知识与前面学过的知识有机整合,让学生在现有水平之上积极去探索问题解决的有效方式。
  (三)启发鼓励性原则
  教师在引导学生思考地理问题时,除了给出对错的答复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善于用语言、手势、眼神等多种途径给予学生一些启发和鼓励,使学生能够具备积极进取的学习态度,并且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学生敢于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其实学生的打击面比较窄,教师也可以结合学生提到的一些关键字眼有机引导,使学生突破思维定势,向更全面的角度有效迈进。
  四、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培养的积极对策   (一)夯实学科基础,促进学生高阶思维有序发展
  在高中地理学习的过程中,要想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首先学生需要对地理的基本概念、原理、规律等充分理解,这样才能够为学生高阶思维的发展奠定有效基础。在高中地理学习的过程中,很多学生不重视课本呈现的基础知识,单纯通过刷题的方式来提升思维能力,这种本末倒置的学习方法是非常不可取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必须要对课本上的一些实物图片、模型等直观资料充分理解,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清晰的知识脉络,这样让学生在进行表达和输出时学生才能够更好的找到着力点。同时,在面对一些新问题时,学生可以积极与课本上呈现的知识有机联系在一起。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强化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意识,并借助一些形象的数据、模型等,让学生尝试进行地理原理、地理规律等的讲解,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完善认知,为学生高阶思维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构建开放性环境,促进学生积极学习互动
  在高中地理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止要记忆知识,更重要的是要结合一些认知冲突,核心知识点等,不断进行质疑、反思、总结、阐释、解决,使学生的高阶思维可以循序向前发展。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营造开放的教学环境,让学生积极进行知识的记忆,理解和应用。以《低气压系统与天气》这节课为例,教师就可以通过展示台风利奇马肆虐浙江的图片,让学生们对台风这一现象建立直观认知。同时让学生积极探究台风形成的原理是什么,影响台风运动轨迹的因素有哪些,借助真实的问题情景,让学生将地理学习与理论应用有机结合在一起,使学生的问题解决意识获得突破性发展。
  (三)围绕地理问题情境,组织学生进行对话和辩论
  在地理学习的过程中,很多问题并不是非此即彼的,而是需要学生兼容并包,多角度思考。因此,在地理课堂上,教师要善于创建开放式的对话环境,让学生围绕一些问题开展有效的思辨,通过对话讨论等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多角度进行论证,从而更好的推动问题的全面解决。以《工业区位因素》的学习为例,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资源、水源、环境因素、交通因素、全国经济大环境等多个角度思考一些工业区选址的恰当性,其对工业区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有效的预测。通过这样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多角度全面思考问题,从而推动学生的地理思维向纵深方向不断发展。
  (四)运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反思整合与内化
  思维导图是地理学习的一项常用工具,教师在课堂上要引导学生主动绘制思维导图,将一些符号、图画、因素等综合融入进去,使学生头脑中的知识脉络可以更加清晰。参照思维导图还可以引导学生纵向、横向联系知识,使学生能够更加全面的认知问题。思维导图绘制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讨论,及时进行观点的交流,以更好的弥补学生的思维漏洞,促进学生全面思考。在《工业地域的形成》这部分学内容学习时,教師就可以让学生们以工业联系、工业集聚、工业分散、工业地域四种地理现象为中心,充分思考他们的优势、劣势、发展程度、有效分类、特点、表现等,从而使学生的地理思维发展可以更加缜密。许多地理知识,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们联系实践来学习,如当地有一个果园,教师可以让学生们深入实地考察思考果园的优势有哪些方面,果园的经营规模达到了哪个程度,并鼓励学生为果园未来的发展提出一些创新性建议,以促进学生高阶思维稳步向前发展。
  总之,在高中地理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不要单纯让学生记忆一些书面知识,也不要单纯脱离书面知识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师要以生为本,重视培养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让他们透彻理解书面知识,同时进行一系列的延伸总结,思辨与应用,从而使学生的高阶思维获得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金荣.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探究[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2019,000(008):47-48.
  [2]刘欣杰.高阶思维培养视角下高中地理教学设计与应用研究[J].考试周刊,2018,000(056):150.
  [3]汪冬秀、刘小文.深入挖掘教材素材,培养学生地理高阶思维——以人教版地理教材为例[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9(14).
  [4]赵生龙、周雪梅.问题式教学下地理高阶思维的培养策略[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9(12).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也不断进行改革,信息技术手段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知识学习,以此更好的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本文先分析高中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的必要性,接着提出信息技术在高中语文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以此更好的发挥信息技术手段作用,提升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中语文;信息技术;策略  高中语文教学中要注重使用信
期刊
摘 要:为了让高中生物课程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和高效化,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对高中物理课程教学特点要进行重点解读,这样就会让高中物理课本内容、考试试题中的知识点都会趋向于简单化,这样就能让学生更加高效化地学习高中物理课程知识,激发学生对高中物理课程学习的兴趣,构建高中物理高效化的课程教学模式。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特点解读;抽象思维能力;培养  随着当前
期刊
摘 要:数学核心素养是数学课程目标的集中体现,是具有数学基本特征的思维品质、关键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是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必须从“能力立意”转入“素养导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帮助学生从“学会”提升到“会学”。笔者以“椭圆及其标准方程”为例,探讨课堂教学过程中数学核心素养如何落地的问题。  关键词:数学核心素养;椭圆;标准方
期刊
摘 要:新课程改革全面推进背景下,高三政治备考面临着新的压力和挑战,如何才能保证备考效果,确保高考目标的顺利达成,是教师和学生普遍关注的问题。在高三政治备考中,教师应该对学生阅读能力进行培养,在提升其阅读兴趣的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对材料中蕴含的信息进行解读,强化解题能力。本文从多个方面,对高三政治备考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希望能够促进备考效果的提高。  关键词:高三;政治
期刊
摘 要:化学史是高中化学课程教学内容的重要部分,全面推动化学史的教学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素养。通过对化学史教学的不断探究,人们越发重视化学史的教学价值。基于此,本文将分析国内化学史教学的现状,研讨化学史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化学史;高中化学;应用  引言:在课程不断改革的背景下,学校越发重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基于核心素养要求下的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熟练掌握核
期刊
摘 要:伴随着信息技术发展速度的加快,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关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混合式教学模式虽然还属于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但是,这种教学模式不仅具有多维度、有效性高的特点,而且能够在完成传统课堂教学任务的基础之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已经成为了现阶段信息化教学方式落实的主要手段。混合式教学模式融合了个性化学习理论以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而在高中
期刊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当前高中政治的教学模式要进一步发生有效,进一步发生转变,充分落实以生为本靠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高中政治教学中以微课程的设计与运用推动学生学习创新,同时是高中政治的课程资源呈现更加丰富,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提升高中政治授课效率,推进学生自主学习、创新性学习,为学生核心素养全面发展有效惦记。  关键词:高中政治;微课程;开发;策略;应用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以开放、共
期刊
摘 要:随着新课程教育教学改革浪潮奔涌高涨,滔滔向前,高中历史核心素养随之而生,成为高中历史教学的重点追求。这种情况下,笔者就其中的时空观念素养的培养,在认真研究时空观念素养特点和要求以及学生学习现状的基础上,主要从重视时间类词、制作大事年表、借助时间标尺、开展专题研究、播放历史视频和开展网络评价六个角度入手,展开相关的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促进学生良性成长。  关键词:高中历史;时空观念  历史是
期刊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高中教学尤其是生物教学,更加注重于学生的生命观念、科学探究、理性思维、社会责任等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本文通过对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特点与内涵的深入解读,概述了国内外对校园生物资源研究的现状,以期为下一阶段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意义。  关键词: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校园生物资源;农村普通高中  引言:学校是学生赖以成长和发展的重要场所,良好的校园环境不仅使学生
期刊
摘 要:很多学科都与信息技术进行整合,通用技术能否与其进行整合?我在教学中通过尝试,发现两者整合具有提高课堂效率、训练思维和想象能力、培养创新和实践能力等积极意义。如何整合?通过对比研究,我寻找到以下途径:在内容上,对各科案例进行整合;将信息技术作为通用技术的载体。在教学上,注意学习主体的转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评价方式的转变等。整合的误区在哪里?不能为了整合而整合,而应关注实际效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