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滇越铁路
滇越铁路上的小火车我小时候就坐过,那是在上个世纪的70代的初期,随姨父、表哥到姨父的家乡石屏去探家。姨父年轻时参加了革命,解放后在北京当记者,文革了才有空回家乡看看。说实在的,我第一次觉得祖国山河的壮美就是那次随姨父、表哥回乡时乘坐小火车在滇越铁路沿线看到的景象。小小的蒸汽机车头拖着长长的车厢蛇行在蜿蜓的崇山峻岭中,出山洞进山洞的,转弯的路段能看到机车头喷出的白色烟雾弥漫在山林之间。热带的香焦林不断地在车窗前闪现,在那个物质和食物都十分匮乏的年代,满山遍野的香焦透着诱人的光泽。
后来上大学时又坐了一次滇越铁路上的小火车,是去开远的小龙潭火电厂实习。下午3点从昆明出发,天黑了火车还在慢悠悠地爬着宜良的山头,火车头扑哧扑哧地喷着白色的蒸汽,车速慢得跳下车去解个手都还来得急再爬上火车。
我小时候随姨父、表哥到姨父的家乡石屏去探家时就是沿着这条线走的,在昆明上火车,经宜良、开远到碧色寨,在碧色寨换乘建水、石屏的火车到石屏,走的就是个碧石铁路,但乘坐的已是扩建成米轨的火车。据老一辈的人说,他们过去坐的寸轨火车1小时才能走10公里,比骑马快不了多少,鸡街到个旧31公里的路程,要走3至4小时才能到达。当火车要钻7号隧道时,因速度慢、煤烟呛,就有大胆的年轻人跳下火车,从小路翻过山箐,再跳上钻洞出来的火车。过去的寸轨机车的制动只对火车头起作用,因此每趟车都必须有3至4名司轫员。司轫员根据机车的汽笛长短声,在车厢顶上跑来跑去,对车厢进行手控紧闸减速或松闸恢复速度操作。
我石屏有一个远房的表哥,在石屏的一家国营照相馆中照相,平时喜欢摆弄一台不知是哪个国家制造的相机,打开来有一个长长的皮腔,估计对焦,透过一个长方形的框框对着景物取景。远房的表哥曾带着我去过石屏火车站拍过照片,然后就钻进黑漆漆的暗房中去冲胶卷,放大照片。我第一次见到所拍的景物慢慢地在药水中显露出的影像就是铺着青石板路面的古老的石屏法式火车站,从此在我的心中就埋下了一个想拥有一台照相机来照这些老房子的愿望。
抗日战争爆发后,日本占领了我国的东北三省以及缅甸、越南后,为防止日寇利用滇越铁路从越南入侵云南,我国炸毁了河口的中越大桥,拆除了从河口到碧色寨的铁路,滇越铁路从此中断,云南的对外贸易完全停止。抗战胜利后我国逐渐修复了河口至碧色寨的铁路,但因货运和客运的流量大减,碧色寨车站也一改以前的繁荣开始走向了衰败,由一个特等车站降级为一个四等小站慢慢地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如今碧色寨车站那座饱经风霜见证历史的法国双面子母座钟还静静地镶嵌在古老火车站的墙上,指针停在了某个历史时刻。但碧色寨车站已没有了过去的繁华,每天只有一、二趟列车在此停靠上二、三分钟。过去的货场仓库,各国设在这里的办事处大多数也成了当地人的住所。老房子还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人们只要在滇越铁路上的任何一个小站下车,向前走,向后走,就都能走出一段历史,并迷上了这条藏在风景和故事中的铁路。
两个人的车站
“两个人的车站”是我七、八年前在乘坐滇越铁路上的小火车时碰上的几个老人,坐在我的对面和过道的一侧,七嘴八舌地对我讲述的一个故事。讲故事的老人们都已到了白发鹤年的年纪,故事的主人公是他们中的一位,瘦瘦小小的,好像是蒙自芷村的人,叫什么我当时忘问了,他退休前在蒙自草坝的一个供销社工作,过去常年要坐小火车往返于滇越铁路上的芷村车站和碧色寨车站之间。
故事的主人公年轻时在碧色寨的火车站上见到一位城里来的姑娘,两人上了同一节车厢,姑娘隔了一个单元和过道坐在他的斜对面,上车后一直在看窗外的风景,脸上始终挂着一丝淡淡的忧愁。年轻的主人公常年漂泊在铁路上,从未遇到过让他产生恻隐之心的女子。用老人们的话说,当时他的心轻轻一颤,忍不住拿眼偷偷地去看姑娘。后来芷村到了,他取行李下车时不小心碰翻了别人的水杯,杯子落地的声音很大,姑娘回头看了他一眼。他下车后本想再看一眼姑娘的,但站台和姑娘坐的位置不在一面,火车开走后他才离开车站。
就是这么一面,而且还未能和姑娘说上话,故事的主人公从此把这个姑娘想象成了自己的恋人,幻象到了乱真的程度。接下来的日子故事的主人公虽也接触过几个当地的姑娘,但心中总抹不去火车站上见过的姑娘,以至终生未娶。
后来老人家和他的朋友们有时也还会去坐坐小火车,在火车上回想一下当年的恋人。
2003年起滇越铁路上停止了客运,在滇越铁路的火车上已经见不到老人们的身影。我去年曾专门到碧色寨和芷村去打听过这些老人们的下落,想拍一个发生在滇越铁路上的爱情故事。因不知道老人的名字,问了许多人都不知道,便想尝试着用好莱坞的手法来讲述这个老人年轻时候的故事。
实施这个计划是今年的1月底,学院已经放假。上摄影课时曾向学员介绍过国外流行一种摄影流派,叫观念摄影,手法不拘一格,虚虚实实地来主观表现。
画面构思不难,碧色寨我曾多次去过,什么地方可出画面已是有底,甚至还把过去拍过的碧色寨的照片在电脑上反复看过。唯一不满意的就是去年碧色寨把老车站及周围的一些房子刷成了白色,失去了法国建筑特有的法国黄的特征,视角上的感受弱了许多。
接下来是模特的选取。本想男女模特都用真人扮演,后觉得这样一来就有可能把一个本来就是个虚幻的故事拍成一个真实的画面,没了想象的空间。最后决定把女模换成个假的衣模,男的用真人扮演,就有了视角上的突破,虚虚实实的增强了故事的虚幻性。在女性衣模的选取上根据画面的需要决定用一个站模一个坐模,面部表情要一致,无表情最佳。租衣模时碰到了问题,站模是我想要的那种光头的,面部表情也基本符合要求,可坐的衣模面部表情与站模相近的没有光头模,只好在拍照时用一块沙巾做头饰来掩饰。真人男模决定在当地找,要求只有一个,合符逝去的那个年代。
为找男模穿的衣服还有一段故事。现在穿中山装的人已经很少了,有些人有中山装的,但都是尼子料做的,板板扎扎的不合符剧情。我只好到乡下集市去碰碰运气看是否能够买到普通的中山装,谁知若大的一个乡村集市卖西装茄克的倒是不少,卖中山装的就是没有。后来灵机一动,逛集市的人中有几个穿中山装的老人家,不如买西装或是茄克来换取他们身上穿的衣服。后相中一个老者,精精瘦瘦的,穿一件灰色的旧中山装,明线打的口袋,是我想要的那种,就跟上他逛集市。当他在一个卖茄克的摊位驻足时,我觉得行动的机会到了,便凑上前去搭话,先向他介绍如今的老人穿茄克是一种时尚,又向他推荐了两种款式,然后直奔主题表明愿买茄克换他身上穿的中山装。老者像看神经病人似的看我,然后抛出一句话,说他的衣服值200多块,他才看不上这些廉价茄克的。无奈何只好另寻目标,最后在一个卖不锈钢锅碗的摊位上看到摊主穿着一件蓝色的卡的中山装,戴一顶炸了线的深蓝色的帽子,衣服的口袋不是明线打的,但也能凑合,就直接说了想买他的衣、帽。卖不锈钢的摊主也像看神经病人似的看我,但没说不卖,只说衣服卖给我了他穿什么。在一旁摊主的老婆怕我走掉或是变了主意,急忙说25块钱衣服连帽子一起拿走。
一天我躺在沙发上睡午觉,听见响声睁眼一看,眼前站着一个穿中山装的人,帽子低低地扣在头上,胸前和帽子上都戴着毛主席像章。我吓了一跳,定睛一看是我上高中的儿子。突然之间我明白了故事的男主人过去的形象。
2月初,连着阴了20多天的昆明总算晴了,朋友开着车去租了我选中的模特,我们沿玉溪、通海、开远的高速到蒙自。托蒙自的朋友在他们工厂中找一个男模特,但去看了都不满意。傍晚时我们开着车去了碧色寨车站,惊喜地发现车站又被刷上了法国黄。一打听,这里刚杀青了一部电影,贵族坐的马车道具都还停在过去大通公司院子里,车站是剧组花钱让人重新粉刷后做旧的。
夕阳下的碧色寨车站非常动人,金色的阳光投射在黄色的建筑群上,有一种温暖而神秘的气氛。我拿着相机东对对、西瞄瞄的,想对要拍的场景有一个构图了解。这时朋友提醒我有一个人跟着我们有一段时间了,符合我想要找的那种人的感觉,是否可跟他谈谈做男模的事。
一般情况下要对一个乡下的人讲让他和一个假人的女模特演一场戏是非常困难的,我就抱着试试的心理跟他谈了。一开始我担心他会听不懂而拒绝,就慢慢地对他讲了一些什么行为艺术啊、美国好莱坞电影之类的废话。谁知他都懂,他刚参加完一部电影的拍摄,是群众演员,演了20多天,有时演一些老百姓,扛着东西上火车下火车的,有时演一些土匪之类的角色,抢坐在马车里贵族的钱财。
演过电影的青年叫朱发辉,云南宣威人,几年前随老乡一起外出打工来到蒙自,在碧色寨帮人打打零工,好的一天可挣到五六十块,大多数一天就一二十元,租房吃饭后基本所剩无几。后来与碧色寨的一个姑娘恋爱,租了一间碧色寨车站过去职工住过的老房子安下家来,结婚生子,小日子过得安稳、平静,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碧色寨人。两个月前碧色寨来了一班人,说要拍电影,雇了一批当地人刷房子搭布景的,朱发辉算一个。后来电影开拍了,需要一些群众演员,他又幸运地被选中。每天24元的劳务费,管三顿盒饭。这20多天是朱发辉过得最愉快的日子,戏演得特别认真。现在电影拍完了,朱发辉又回到了过去的日子,见有两个人拿着个大机子这里瞄瞄那里对对的,想着又有拍电影的人来了,就一路跟着。听说有一个演戏的机会,还是男一号,可惜就只有一天的活。有五十块的劳务费,管饭,当然高兴,一口就答应了。
培训朱发辉的工作进行得非常顺利,只跟他讲了要领,纠正了几个表情、姿势就OK了。
拍摄是第二天进行的,去碧色寨前在蒙自专门为朱发辉的小儿子买了糕点、水果之类的东西。拍摄是根据太阳的方向来安排的,先拍面东的场景,吃过中饭后开始转到西面的场景拍摄,一切都按原先计划好的进行,非常顺利。最后来到车站,等待着夕阳西下时暖暖的低色温投在镶嵌有古老法国子母座钟的墙上,拍摄俩人在车站相遇的场景。拍摄的事就不单是一种简单的操作过程,每拍一个画面时我都要对朱发辉讲解一遍要求,然后用数码相机试拍,让朱发辉看不对的地方,直到表演到位才用哈苏像机正式开拍。到这时往往在哈苏的取景框中看到自己构思的场景演变成一个完美的画面,按快门就变成了一种享受。
旅游资讯:
滇越铁路目前虽然已经停止了客运业务,但沿线的那些老车站还保留着原本法式建筑的容貌,大多数的老车站都有公路可达。
推荐的看点:
1、碧色寨车站,距蒙自城北约12公里,有微型车开往草坝方向,2元人民币可达碧色寨。2、个碧石铁路上的石屏火车站,就在石屏县城内,步行可达。3、滇越铁路上中国段的终点站河口车站,在河口与越南的交界处中国一侧,步行可达。老邮政局、老海关值得一看,市内,步行可达。可参加中越边境一日游。4、铁路建设上的奇迹,人字桥。滇越铁路上。可乘车先到屏边县城,然后租微型车前往人字桥,当天往返约120元/辆。
注:昆明东部客运站和菊花村客运站每天都有多次班车发往蒙自、石屏、河口和屏边。
滇越铁路上的小火车我小时候就坐过,那是在上个世纪的70代的初期,随姨父、表哥到姨父的家乡石屏去探家。姨父年轻时参加了革命,解放后在北京当记者,文革了才有空回家乡看看。说实在的,我第一次觉得祖国山河的壮美就是那次随姨父、表哥回乡时乘坐小火车在滇越铁路沿线看到的景象。小小的蒸汽机车头拖着长长的车厢蛇行在蜿蜓的崇山峻岭中,出山洞进山洞的,转弯的路段能看到机车头喷出的白色烟雾弥漫在山林之间。热带的香焦林不断地在车窗前闪现,在那个物质和食物都十分匮乏的年代,满山遍野的香焦透着诱人的光泽。
后来上大学时又坐了一次滇越铁路上的小火车,是去开远的小龙潭火电厂实习。下午3点从昆明出发,天黑了火车还在慢悠悠地爬着宜良的山头,火车头扑哧扑哧地喷着白色的蒸汽,车速慢得跳下车去解个手都还来得急再爬上火车。
我小时候随姨父、表哥到姨父的家乡石屏去探家时就是沿着这条线走的,在昆明上火车,经宜良、开远到碧色寨,在碧色寨换乘建水、石屏的火车到石屏,走的就是个碧石铁路,但乘坐的已是扩建成米轨的火车。据老一辈的人说,他们过去坐的寸轨火车1小时才能走10公里,比骑马快不了多少,鸡街到个旧31公里的路程,要走3至4小时才能到达。当火车要钻7号隧道时,因速度慢、煤烟呛,就有大胆的年轻人跳下火车,从小路翻过山箐,再跳上钻洞出来的火车。过去的寸轨机车的制动只对火车头起作用,因此每趟车都必须有3至4名司轫员。司轫员根据机车的汽笛长短声,在车厢顶上跑来跑去,对车厢进行手控紧闸减速或松闸恢复速度操作。
我石屏有一个远房的表哥,在石屏的一家国营照相馆中照相,平时喜欢摆弄一台不知是哪个国家制造的相机,打开来有一个长长的皮腔,估计对焦,透过一个长方形的框框对着景物取景。远房的表哥曾带着我去过石屏火车站拍过照片,然后就钻进黑漆漆的暗房中去冲胶卷,放大照片。我第一次见到所拍的景物慢慢地在药水中显露出的影像就是铺着青石板路面的古老的石屏法式火车站,从此在我的心中就埋下了一个想拥有一台照相机来照这些老房子的愿望。
抗日战争爆发后,日本占领了我国的东北三省以及缅甸、越南后,为防止日寇利用滇越铁路从越南入侵云南,我国炸毁了河口的中越大桥,拆除了从河口到碧色寨的铁路,滇越铁路从此中断,云南的对外贸易完全停止。抗战胜利后我国逐渐修复了河口至碧色寨的铁路,但因货运和客运的流量大减,碧色寨车站也一改以前的繁荣开始走向了衰败,由一个特等车站降级为一个四等小站慢慢地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如今碧色寨车站那座饱经风霜见证历史的法国双面子母座钟还静静地镶嵌在古老火车站的墙上,指针停在了某个历史时刻。但碧色寨车站已没有了过去的繁华,每天只有一、二趟列车在此停靠上二、三分钟。过去的货场仓库,各国设在这里的办事处大多数也成了当地人的住所。老房子还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人们只要在滇越铁路上的任何一个小站下车,向前走,向后走,就都能走出一段历史,并迷上了这条藏在风景和故事中的铁路。
两个人的车站
“两个人的车站”是我七、八年前在乘坐滇越铁路上的小火车时碰上的几个老人,坐在我的对面和过道的一侧,七嘴八舌地对我讲述的一个故事。讲故事的老人们都已到了白发鹤年的年纪,故事的主人公是他们中的一位,瘦瘦小小的,好像是蒙自芷村的人,叫什么我当时忘问了,他退休前在蒙自草坝的一个供销社工作,过去常年要坐小火车往返于滇越铁路上的芷村车站和碧色寨车站之间。
故事的主人公年轻时在碧色寨的火车站上见到一位城里来的姑娘,两人上了同一节车厢,姑娘隔了一个单元和过道坐在他的斜对面,上车后一直在看窗外的风景,脸上始终挂着一丝淡淡的忧愁。年轻的主人公常年漂泊在铁路上,从未遇到过让他产生恻隐之心的女子。用老人们的话说,当时他的心轻轻一颤,忍不住拿眼偷偷地去看姑娘。后来芷村到了,他取行李下车时不小心碰翻了别人的水杯,杯子落地的声音很大,姑娘回头看了他一眼。他下车后本想再看一眼姑娘的,但站台和姑娘坐的位置不在一面,火车开走后他才离开车站。
就是这么一面,而且还未能和姑娘说上话,故事的主人公从此把这个姑娘想象成了自己的恋人,幻象到了乱真的程度。接下来的日子故事的主人公虽也接触过几个当地的姑娘,但心中总抹不去火车站上见过的姑娘,以至终生未娶。
后来老人家和他的朋友们有时也还会去坐坐小火车,在火车上回想一下当年的恋人。
2003年起滇越铁路上停止了客运,在滇越铁路的火车上已经见不到老人们的身影。我去年曾专门到碧色寨和芷村去打听过这些老人们的下落,想拍一个发生在滇越铁路上的爱情故事。因不知道老人的名字,问了许多人都不知道,便想尝试着用好莱坞的手法来讲述这个老人年轻时候的故事。
实施这个计划是今年的1月底,学院已经放假。上摄影课时曾向学员介绍过国外流行一种摄影流派,叫观念摄影,手法不拘一格,虚虚实实地来主观表现。
画面构思不难,碧色寨我曾多次去过,什么地方可出画面已是有底,甚至还把过去拍过的碧色寨的照片在电脑上反复看过。唯一不满意的就是去年碧色寨把老车站及周围的一些房子刷成了白色,失去了法国建筑特有的法国黄的特征,视角上的感受弱了许多。
接下来是模特的选取。本想男女模特都用真人扮演,后觉得这样一来就有可能把一个本来就是个虚幻的故事拍成一个真实的画面,没了想象的空间。最后决定把女模换成个假的衣模,男的用真人扮演,就有了视角上的突破,虚虚实实的增强了故事的虚幻性。在女性衣模的选取上根据画面的需要决定用一个站模一个坐模,面部表情要一致,无表情最佳。租衣模时碰到了问题,站模是我想要的那种光头的,面部表情也基本符合要求,可坐的衣模面部表情与站模相近的没有光头模,只好在拍照时用一块沙巾做头饰来掩饰。真人男模决定在当地找,要求只有一个,合符逝去的那个年代。
为找男模穿的衣服还有一段故事。现在穿中山装的人已经很少了,有些人有中山装的,但都是尼子料做的,板板扎扎的不合符剧情。我只好到乡下集市去碰碰运气看是否能够买到普通的中山装,谁知若大的一个乡村集市卖西装茄克的倒是不少,卖中山装的就是没有。后来灵机一动,逛集市的人中有几个穿中山装的老人家,不如买西装或是茄克来换取他们身上穿的衣服。后相中一个老者,精精瘦瘦的,穿一件灰色的旧中山装,明线打的口袋,是我想要的那种,就跟上他逛集市。当他在一个卖茄克的摊位驻足时,我觉得行动的机会到了,便凑上前去搭话,先向他介绍如今的老人穿茄克是一种时尚,又向他推荐了两种款式,然后直奔主题表明愿买茄克换他身上穿的中山装。老者像看神经病人似的看我,然后抛出一句话,说他的衣服值200多块,他才看不上这些廉价茄克的。无奈何只好另寻目标,最后在一个卖不锈钢锅碗的摊位上看到摊主穿着一件蓝色的卡的中山装,戴一顶炸了线的深蓝色的帽子,衣服的口袋不是明线打的,但也能凑合,就直接说了想买他的衣、帽。卖不锈钢的摊主也像看神经病人似的看我,但没说不卖,只说衣服卖给我了他穿什么。在一旁摊主的老婆怕我走掉或是变了主意,急忙说25块钱衣服连帽子一起拿走。
一天我躺在沙发上睡午觉,听见响声睁眼一看,眼前站着一个穿中山装的人,帽子低低地扣在头上,胸前和帽子上都戴着毛主席像章。我吓了一跳,定睛一看是我上高中的儿子。突然之间我明白了故事的男主人过去的形象。
2月初,连着阴了20多天的昆明总算晴了,朋友开着车去租了我选中的模特,我们沿玉溪、通海、开远的高速到蒙自。托蒙自的朋友在他们工厂中找一个男模特,但去看了都不满意。傍晚时我们开着车去了碧色寨车站,惊喜地发现车站又被刷上了法国黄。一打听,这里刚杀青了一部电影,贵族坐的马车道具都还停在过去大通公司院子里,车站是剧组花钱让人重新粉刷后做旧的。
夕阳下的碧色寨车站非常动人,金色的阳光投射在黄色的建筑群上,有一种温暖而神秘的气氛。我拿着相机东对对、西瞄瞄的,想对要拍的场景有一个构图了解。这时朋友提醒我有一个人跟着我们有一段时间了,符合我想要找的那种人的感觉,是否可跟他谈谈做男模的事。
一般情况下要对一个乡下的人讲让他和一个假人的女模特演一场戏是非常困难的,我就抱着试试的心理跟他谈了。一开始我担心他会听不懂而拒绝,就慢慢地对他讲了一些什么行为艺术啊、美国好莱坞电影之类的废话。谁知他都懂,他刚参加完一部电影的拍摄,是群众演员,演了20多天,有时演一些老百姓,扛着东西上火车下火车的,有时演一些土匪之类的角色,抢坐在马车里贵族的钱财。
演过电影的青年叫朱发辉,云南宣威人,几年前随老乡一起外出打工来到蒙自,在碧色寨帮人打打零工,好的一天可挣到五六十块,大多数一天就一二十元,租房吃饭后基本所剩无几。后来与碧色寨的一个姑娘恋爱,租了一间碧色寨车站过去职工住过的老房子安下家来,结婚生子,小日子过得安稳、平静,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碧色寨人。两个月前碧色寨来了一班人,说要拍电影,雇了一批当地人刷房子搭布景的,朱发辉算一个。后来电影开拍了,需要一些群众演员,他又幸运地被选中。每天24元的劳务费,管三顿盒饭。这20多天是朱发辉过得最愉快的日子,戏演得特别认真。现在电影拍完了,朱发辉又回到了过去的日子,见有两个人拿着个大机子这里瞄瞄那里对对的,想着又有拍电影的人来了,就一路跟着。听说有一个演戏的机会,还是男一号,可惜就只有一天的活。有五十块的劳务费,管饭,当然高兴,一口就答应了。
培训朱发辉的工作进行得非常顺利,只跟他讲了要领,纠正了几个表情、姿势就OK了。
拍摄是第二天进行的,去碧色寨前在蒙自专门为朱发辉的小儿子买了糕点、水果之类的东西。拍摄是根据太阳的方向来安排的,先拍面东的场景,吃过中饭后开始转到西面的场景拍摄,一切都按原先计划好的进行,非常顺利。最后来到车站,等待着夕阳西下时暖暖的低色温投在镶嵌有古老法国子母座钟的墙上,拍摄俩人在车站相遇的场景。拍摄的事就不单是一种简单的操作过程,每拍一个画面时我都要对朱发辉讲解一遍要求,然后用数码相机试拍,让朱发辉看不对的地方,直到表演到位才用哈苏像机正式开拍。到这时往往在哈苏的取景框中看到自己构思的场景演变成一个完美的画面,按快门就变成了一种享受。
旅游资讯:
滇越铁路目前虽然已经停止了客运业务,但沿线的那些老车站还保留着原本法式建筑的容貌,大多数的老车站都有公路可达。
推荐的看点:
1、碧色寨车站,距蒙自城北约12公里,有微型车开往草坝方向,2元人民币可达碧色寨。2、个碧石铁路上的石屏火车站,就在石屏县城内,步行可达。3、滇越铁路上中国段的终点站河口车站,在河口与越南的交界处中国一侧,步行可达。老邮政局、老海关值得一看,市内,步行可达。可参加中越边境一日游。4、铁路建设上的奇迹,人字桥。滇越铁路上。可乘车先到屏边县城,然后租微型车前往人字桥,当天往返约120元/辆。
注:昆明东部客运站和菊花村客运站每天都有多次班车发往蒙自、石屏、河口和屏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