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不论是小学生还是高中生,都是孩子。孩子的天性就是追求快乐,快乐的事情,其就乐做;不快乐的事情,其就厌为。中小学生特别害怕学习语文,因为语文确是一门艰苦的学问,全靠通过形象思维去积极地、深刻地领悟,才会有所得。所以,语文确实难学。所以学生多怕学语文,厌学语文。
语文教学改革应向何处深入?实践使笔者深深体会到:语文教学改革的关键在于教师要在如何让学生乐学上下功夫,寻途径。同样是通过实践使笔者体会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牢牢把握住一个“乐”字,可以从五个方面去引导学生进行乐学。
笔者所谓的“五乐引导”,即引导学生快乐预习、快乐诵读、快乐质疑、快乐议疑、快乐训练。“五乐引导”的关键是教师“乐教”。在“乐教”的基础上,教师将“五乐”有机地结合起来,融“五乐”为一体,以达到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目的。
一、引导学生快乐预习
学习语文,预习很重要。丰富的语文知识蕴含在课文之中,要获取语文知识,必须预习课文,通过课文内容、层次、结构、特点、语言、形象和情感的渠道,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及其层次结构、语言特点、形象情感,为深入领会和理解课文意义、领悟文中情境、掌握文中所含的语文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引导学生快乐地预习课文,教师必须首先乐意认真地预习课文,把握课文脉络,挖透课文内容,明晰课文的重点和难点,领会课文情境,精心筹划引导方案,在此基础上,而后引导学生认真领会教学目标和预习提示,弄清有关课文中新词注释、介绍等,利用有关工具认真预习课文一至数遍,初步品味课文形象、情境、文韵,初步领会课文脉络和意境。学生预习过程中,教师可视学生情绪状况,适时适当地进行精当点拨,激发学生兴趣,激荡快乐情绪,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预习课文,获得预习的乐趣。
二、引导学生快乐诵读
诵读是学习语文最基本的方法,中外古今诸多名家伟人都推崇诵读语文法,诵读学语之法历千年而不变。要感知课文意境、神韵全靠诵读功夫。诵读须调动眼、心、口、身各器官一齐协调,通过有声语言再现课文书面语言中蕴含的意境、神韵,深记于脑,铭记于心。问题是要学生乐于诵读,以上目标才会实现,否则一切皆空。所以,教师须在引导学生乐诵乐读上狠下功夫。笔者从实践中体会到,教师乐于诵读是引导学生乐于诵读的关键。教师须养成诵读的习惯,练就精湛的诵读硬功。引导学生诵读时,教师必须为学生进行全篇或精彩段落的示范诵读,须诵出情,诵出韵,朗朗数声就将文中喜怒哀乐之情活灵活现地跃然于前:文中喜处,喜悦于表;文中怒处,愤怒于形;该笑时,笑声宏亮;该哭泣时,泪流哽噎……教师范读忘形忘我,入情入境,入神入韵,将学生一下子沉进快乐情趣的天地之中,勃发跃跃欲试之情。好了!教师再引导学生朗朗有声,入情入境,有神有韵地诵读,学生仿学有样,践读有本,不仅愿读,而且乐读,越读越有味,越读越乐读。
三、引导学生快乐质疑
古人云:读书百篇,其义自现。诵读之中,文义自然显现,同时,疑句也会自然显露出来。有了疑难问题,自然就能引发学生思考。学贵有思,问题是学生有了疑问要敢于质疑,乐于质疑。有疑不质,则疑为乌有。教师在学生诵读的基础上,要将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入,则须在预谋的基础上,针对课文重点、难点、要点进行精要点拨,树立学生质疑的靶子,点燃学生质疑的欲火,激起学生质疑的乐趣,引导学生整理自己在诵读中发现的疑问,勇敢地在课堂上提出来,鼓励学生积极质疑,互相交流疑问。
四、引导学生快乐议疑
有了疑问,则须释疑,释疑的目的是为了理解问题,掌握知识化为己有。理解问题要深刻,深刻的理解才能深刻记忆,才会转化为自己的积累储存。传统的释疑方法是由教师直接释析,要求学生记住。这种方法使学生的内动力没有得到调动,情绪被动,印象平淡,记忆不牢。采用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相互争议的方法来解释,学生的内动力得到充调动,思考的积极性和兴趣被充分激发,学生情绪高昂,快乐愉快,印象深刻。教师只须将学生的质疑进行必要的总结归纳,将要点问题交给学生分小组进行充分议论,而后进行精当简明的总结,学生自然乐于参与,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五、引导学生快乐训练
语文教学的目的只有一个:全面提高学生的读、说、写的素质能力。学生理解掌握的读、说、写等知识,还不是自己的东西,还必须通过实践才能转化成自己的知识。训练是学生实践所学的重要途径。但训练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学生大多害怕训练活动。所以,语文训练活动的设计必须注重迎合学生心理,紧扣一个“乐”字,让学生在“乐”中训练,训练得快乐。练读,可适当组织学生进行多形式诵读活动——个人诵读、小组诵读、集体诵读、表演诵读、诵读比赛等;练说,可组织学生复述课文、讲述故事、自我介绍、自我总结、自由发言、即兴演讲等;练写,可组织学生按要求命题作文、自命题作文、写周记、写日记、一事一议文、一景一描文、一场一说文,拟写各类应用文、发言稿和各类文体作文比赛及学写新闻通迅稿等……三练结合,全面训练,学生有兴趣,轻松愉快,全面能力均得到发展。
实践使我深刻地体会到:“五引”并举,突出“乐”字,教师“乐”教,教得“乐”,学生就会“乐”学,学得“乐”,语文教学质量就能在“乐”中收到“乐”人的效果,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素质就能在“乐”中得到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416700湖南省永顺县万福镇万福小学)
语文教学改革应向何处深入?实践使笔者深深体会到:语文教学改革的关键在于教师要在如何让学生乐学上下功夫,寻途径。同样是通过实践使笔者体会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牢牢把握住一个“乐”字,可以从五个方面去引导学生进行乐学。
笔者所谓的“五乐引导”,即引导学生快乐预习、快乐诵读、快乐质疑、快乐议疑、快乐训练。“五乐引导”的关键是教师“乐教”。在“乐教”的基础上,教师将“五乐”有机地结合起来,融“五乐”为一体,以达到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目的。
一、引导学生快乐预习
学习语文,预习很重要。丰富的语文知识蕴含在课文之中,要获取语文知识,必须预习课文,通过课文内容、层次、结构、特点、语言、形象和情感的渠道,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及其层次结构、语言特点、形象情感,为深入领会和理解课文意义、领悟文中情境、掌握文中所含的语文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引导学生快乐地预习课文,教师必须首先乐意认真地预习课文,把握课文脉络,挖透课文内容,明晰课文的重点和难点,领会课文情境,精心筹划引导方案,在此基础上,而后引导学生认真领会教学目标和预习提示,弄清有关课文中新词注释、介绍等,利用有关工具认真预习课文一至数遍,初步品味课文形象、情境、文韵,初步领会课文脉络和意境。学生预习过程中,教师可视学生情绪状况,适时适当地进行精当点拨,激发学生兴趣,激荡快乐情绪,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预习课文,获得预习的乐趣。
二、引导学生快乐诵读
诵读是学习语文最基本的方法,中外古今诸多名家伟人都推崇诵读语文法,诵读学语之法历千年而不变。要感知课文意境、神韵全靠诵读功夫。诵读须调动眼、心、口、身各器官一齐协调,通过有声语言再现课文书面语言中蕴含的意境、神韵,深记于脑,铭记于心。问题是要学生乐于诵读,以上目标才会实现,否则一切皆空。所以,教师须在引导学生乐诵乐读上狠下功夫。笔者从实践中体会到,教师乐于诵读是引导学生乐于诵读的关键。教师须养成诵读的习惯,练就精湛的诵读硬功。引导学生诵读时,教师必须为学生进行全篇或精彩段落的示范诵读,须诵出情,诵出韵,朗朗数声就将文中喜怒哀乐之情活灵活现地跃然于前:文中喜处,喜悦于表;文中怒处,愤怒于形;该笑时,笑声宏亮;该哭泣时,泪流哽噎……教师范读忘形忘我,入情入境,入神入韵,将学生一下子沉进快乐情趣的天地之中,勃发跃跃欲试之情。好了!教师再引导学生朗朗有声,入情入境,有神有韵地诵读,学生仿学有样,践读有本,不仅愿读,而且乐读,越读越有味,越读越乐读。
三、引导学生快乐质疑
古人云:读书百篇,其义自现。诵读之中,文义自然显现,同时,疑句也会自然显露出来。有了疑难问题,自然就能引发学生思考。学贵有思,问题是学生有了疑问要敢于质疑,乐于质疑。有疑不质,则疑为乌有。教师在学生诵读的基础上,要将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入,则须在预谋的基础上,针对课文重点、难点、要点进行精要点拨,树立学生质疑的靶子,点燃学生质疑的欲火,激起学生质疑的乐趣,引导学生整理自己在诵读中发现的疑问,勇敢地在课堂上提出来,鼓励学生积极质疑,互相交流疑问。
四、引导学生快乐议疑
有了疑问,则须释疑,释疑的目的是为了理解问题,掌握知识化为己有。理解问题要深刻,深刻的理解才能深刻记忆,才会转化为自己的积累储存。传统的释疑方法是由教师直接释析,要求学生记住。这种方法使学生的内动力没有得到调动,情绪被动,印象平淡,记忆不牢。采用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相互争议的方法来解释,学生的内动力得到充调动,思考的积极性和兴趣被充分激发,学生情绪高昂,快乐愉快,印象深刻。教师只须将学生的质疑进行必要的总结归纳,将要点问题交给学生分小组进行充分议论,而后进行精当简明的总结,学生自然乐于参与,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五、引导学生快乐训练
语文教学的目的只有一个:全面提高学生的读、说、写的素质能力。学生理解掌握的读、说、写等知识,还不是自己的东西,还必须通过实践才能转化成自己的知识。训练是学生实践所学的重要途径。但训练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学生大多害怕训练活动。所以,语文训练活动的设计必须注重迎合学生心理,紧扣一个“乐”字,让学生在“乐”中训练,训练得快乐。练读,可适当组织学生进行多形式诵读活动——个人诵读、小组诵读、集体诵读、表演诵读、诵读比赛等;练说,可组织学生复述课文、讲述故事、自我介绍、自我总结、自由发言、即兴演讲等;练写,可组织学生按要求命题作文、自命题作文、写周记、写日记、一事一议文、一景一描文、一场一说文,拟写各类应用文、发言稿和各类文体作文比赛及学写新闻通迅稿等……三练结合,全面训练,学生有兴趣,轻松愉快,全面能力均得到发展。
实践使我深刻地体会到:“五引”并举,突出“乐”字,教师“乐”教,教得“乐”,学生就会“乐”学,学得“乐”,语文教学质量就能在“乐”中收到“乐”人的效果,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素质就能在“乐”中得到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416700湖南省永顺县万福镇万福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