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发展,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向城市,留守儿童的问题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本文对其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留守儿童;问题;原因;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2)08-0024-01
新农村建设中的留守儿童问题,已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一大批未成年的孩子被留在家里,在农村出现了一个新的非凡儿童群体--留守儿童,且这个群体的人数正在不断扩大,成为一种比较普遍的社会现象。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关爱留守儿童的成长,不仅需要其家庭的支持与关心,更需要政府和社会的关怀和帮助。
一 农村留守儿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留守儿童年龄普遍偏小,父母与留守孩子沟通和交流较少,应有的家庭关爱比较缺乏。在亲情长期缺失的状态里,这些孩子已经产生了一系列问题,主要有:
1.安全问题
留守儿童虽然有一定的监护人,但父母所委托的监护人如长辈家属、亲戚等,由于年龄、经济、生活等各方面的原因,无法对孩子进行有效的监管。而且他们往往认为只要让孩子吃饱穿暖就算尽到了监护责任,其他的事情则是孩子学校的事情。因此在课余和节假日等老师无法监管的情况下,留守孩子则成了绝对自由的人。父母不在身边,孩子往往易成为某些不法分子的攻击对象。
2.心理问题
由于留守孩子缺乏与父母沟通交流的机会,存在严重的"亲情饥渴",而其他监护人替代不了父母的职责。所以留守孩子在遇到成功、失败、进步、忧郁、悲愤、孤寂等不同的情形时,没有自己信赖的长辈可以倾诉和指导,往往只能自己处理。尤其当他们遭遇挫折时,他们不愿意与监护人交流,在心理、性格上很容易走上极端。
3.品行问题
留守儿童一般正处于心理成长的关键时刻,如果是由祖父母来隔代抚养教育,往往意味着大多数由文盲半文盲来抚养孩子;而托付亲戚照管的,亲戚普遍认为不便过多管教或经常盘问,毕竟不是自己的孩子。所以留守孩子在行为习惯上容易发生消极变化,且难以及时得到纠正,有的甚至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违法乱纪的现象,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
4.学习问题
那些由祖父母隔代抚养的孩子,由于爷爷奶奶的文化水平较低,无法在学习上得到帮助和指导。绝大多数农民工选择背井离乡外出打工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家人的生活越来越好,让孩子能有条件上好学,接受学校好的教育,日后有出息,不再走自己的路。但往往事与愿违,留守儿童大多数成绩中等或中等偏下。当然一部分留守孩子学习认真,但外出父母的期望值过高,孩子学习压力大,一旦遇到挫折就容易一蹶不振。
二 留守儿童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1.城乡经济不平衡是留守儿童问题形成的根源
改革开放30余年来,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农村的现状与整个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发展极不协调,与城市经济相比,农村经济的市场化进程落后,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问题成为制约当前社会发展的瓶颈。农民只有离开土地,脱离农业,走出农村,进入城市从事劳务经济,但又无力承受让子女进城生活、接受教育,只有让子女远离自己在农村家乡留守。可见,城乡二元经济发展不平衡,贫困是导致农民工与子女的长期分离、留守儿童问题产生的根本和深层次原因。
2.城乡体制障碍是留守儿童问题形成的主要原因
新中国建立之初,政府实行了向工业倾斜的政策,遂形成了城市与农村相隔离的户籍制度,而由户籍制度派生出来的其他一系列政策和制度,如教育、医疗、住房制度、就业与社会保险、社会福利政策等,形成了阻止农民工及其子女融入城市的强大的制度性障碍。特别是教育制度以及相关的教育政策法规,与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相联系,使农民工子女入学受到不公平的待遇。农民工无法承担子女在城市入学的高昂费用,在简陋的农民工子弟学校入学又无法解决升学考试。可见,中国城乡二元结构体制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最大障碍,也是留守儿童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3.学校教育措施不力是留守儿童问题形成的重要原因
近年来,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探索出一系列行之有效,能适应新时期学校教育的方法和措施。但在对留守儿童的教育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一是外出打工人员对孩子的教育过于依赖学校教育,但学校教育由于学生多,教学任务重,教师心有余而力不足,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关爱难以顾及。二是留守儿童的父母长期在外,教师与家长的沟通难度大,难以实现家庭和学校共同教育的目的。三是学校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缺乏有效的措施,很难在学习上、生活上给留守儿童更多的关心和爱护。
4.社会教育关注不够是留守儿童问题形成的重要原因
社会是学生学习知识的第二大课堂,但是对于留守儿童来说,这个课堂已经不复存在。拜金主义思潮泛滥,知识为金钱所掩盖,大多数人看得见银光闪闪,而听不见知识的呼唤,新的“读书无用论”从不同角度对学校教学工作的冲击不断加强。在广大农村,除了部分经济发达地区外,一般没有文化宫、科技馆等文化场所,留守儿童没有任何机会参加任何的社会性质的文化活动。只有从电视、书本这两个原始的窗口去了解一些外面的精彩世界,其知识来源面的狭窄可想而知。
三 解决问题的思考与建议
留守儿童之所以存在诸多问题,原因来自于多方面。作为一个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不应只是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自己去解决的问题,而应该由全社会共同努力,为留守儿童创造健康成长环境和空间。
1.家庭方面
要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尽量为留守儿童创造一个温暖、关爱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外出的父母要经常回家或打电话与孩子沟通,交流感情,和学校沟通掌握孩子的学习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外出打工的夫妻有能力的一定要把孩子带上,跟随自己打工,读书生活。要正确教育和引导好孩子,树立“知识改变命运”的观念。如果条件允许夫妻最好留一个在家与孩子一起生活。因为家庭的安全感和亲情的温暖是任何外力都无法取代的。
2.学校方面
学校可以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管理方面进行重点加强。首先,要求各农村中小学对留守学生登记备案,专门管理。充分利用假期、召开留守学生家长会,与家长交流,使学校内外对留守学生的教育影响产生合力效应。加强对留守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不断提高他们的法制道德观念,不断增强学生的遵纪守法意识。最后、重视对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帮助指导留守学生解决各种困惑和疑难,对其显性和隐性的心理压力进行疏导,教师要真心实意地走进学生心灵,从心灵上关心关爱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3.政府及社会方面
首先,强化政府统筹管理,加大社会支持的力度。增加城市教育设施,降低打工子女的入学收费标准,逐步改善民工子女就学条件。打破城乡体制,给予农民工及其子女切实的市民待遇。开辟打工子女就学的"绿色通道",使其享受与打工所在地孩子同等的教育待遇。这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本所在。其次,镇、村两级要逐步探索帮助留守儿童教育与管理的新路子,在社会上采取结对帮扶,也可以建立家长代管制度,第三,相关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发挥媒体的作用,加大新闻宣传力度,引起社会各界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注,共同寻求解决的办法和途径。
总之,留守儿童问题不仅关系到留守儿童自身的健康成长,也关系到农村可持续发展进程,关系到农村的改革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我们期望家庭、学校和社会给予足够的重视,共同探讨解决这一社会问题的更为有效的途径。
作者简介
吴红乔(1974-),女,河北藁城人,中共三门峡市委党校讲师,研究方向:经济学。
关键词:留守儿童;问题;原因;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2)08-0024-01
新农村建设中的留守儿童问题,已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一大批未成年的孩子被留在家里,在农村出现了一个新的非凡儿童群体--留守儿童,且这个群体的人数正在不断扩大,成为一种比较普遍的社会现象。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关爱留守儿童的成长,不仅需要其家庭的支持与关心,更需要政府和社会的关怀和帮助。
一 农村留守儿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留守儿童年龄普遍偏小,父母与留守孩子沟通和交流较少,应有的家庭关爱比较缺乏。在亲情长期缺失的状态里,这些孩子已经产生了一系列问题,主要有:
1.安全问题
留守儿童虽然有一定的监护人,但父母所委托的监护人如长辈家属、亲戚等,由于年龄、经济、生活等各方面的原因,无法对孩子进行有效的监管。而且他们往往认为只要让孩子吃饱穿暖就算尽到了监护责任,其他的事情则是孩子学校的事情。因此在课余和节假日等老师无法监管的情况下,留守孩子则成了绝对自由的人。父母不在身边,孩子往往易成为某些不法分子的攻击对象。
2.心理问题
由于留守孩子缺乏与父母沟通交流的机会,存在严重的"亲情饥渴",而其他监护人替代不了父母的职责。所以留守孩子在遇到成功、失败、进步、忧郁、悲愤、孤寂等不同的情形时,没有自己信赖的长辈可以倾诉和指导,往往只能自己处理。尤其当他们遭遇挫折时,他们不愿意与监护人交流,在心理、性格上很容易走上极端。
3.品行问题
留守儿童一般正处于心理成长的关键时刻,如果是由祖父母来隔代抚养教育,往往意味着大多数由文盲半文盲来抚养孩子;而托付亲戚照管的,亲戚普遍认为不便过多管教或经常盘问,毕竟不是自己的孩子。所以留守孩子在行为习惯上容易发生消极变化,且难以及时得到纠正,有的甚至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违法乱纪的现象,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
4.学习问题
那些由祖父母隔代抚养的孩子,由于爷爷奶奶的文化水平较低,无法在学习上得到帮助和指导。绝大多数农民工选择背井离乡外出打工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家人的生活越来越好,让孩子能有条件上好学,接受学校好的教育,日后有出息,不再走自己的路。但往往事与愿违,留守儿童大多数成绩中等或中等偏下。当然一部分留守孩子学习认真,但外出父母的期望值过高,孩子学习压力大,一旦遇到挫折就容易一蹶不振。
二 留守儿童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1.城乡经济不平衡是留守儿童问题形成的根源
改革开放30余年来,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农村的现状与整个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发展极不协调,与城市经济相比,农村经济的市场化进程落后,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问题成为制约当前社会发展的瓶颈。农民只有离开土地,脱离农业,走出农村,进入城市从事劳务经济,但又无力承受让子女进城生活、接受教育,只有让子女远离自己在农村家乡留守。可见,城乡二元经济发展不平衡,贫困是导致农民工与子女的长期分离、留守儿童问题产生的根本和深层次原因。
2.城乡体制障碍是留守儿童问题形成的主要原因
新中国建立之初,政府实行了向工业倾斜的政策,遂形成了城市与农村相隔离的户籍制度,而由户籍制度派生出来的其他一系列政策和制度,如教育、医疗、住房制度、就业与社会保险、社会福利政策等,形成了阻止农民工及其子女融入城市的强大的制度性障碍。特别是教育制度以及相关的教育政策法规,与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相联系,使农民工子女入学受到不公平的待遇。农民工无法承担子女在城市入学的高昂费用,在简陋的农民工子弟学校入学又无法解决升学考试。可见,中国城乡二元结构体制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最大障碍,也是留守儿童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3.学校教育措施不力是留守儿童问题形成的重要原因
近年来,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探索出一系列行之有效,能适应新时期学校教育的方法和措施。但在对留守儿童的教育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一是外出打工人员对孩子的教育过于依赖学校教育,但学校教育由于学生多,教学任务重,教师心有余而力不足,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关爱难以顾及。二是留守儿童的父母长期在外,教师与家长的沟通难度大,难以实现家庭和学校共同教育的目的。三是学校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缺乏有效的措施,很难在学习上、生活上给留守儿童更多的关心和爱护。
4.社会教育关注不够是留守儿童问题形成的重要原因
社会是学生学习知识的第二大课堂,但是对于留守儿童来说,这个课堂已经不复存在。拜金主义思潮泛滥,知识为金钱所掩盖,大多数人看得见银光闪闪,而听不见知识的呼唤,新的“读书无用论”从不同角度对学校教学工作的冲击不断加强。在广大农村,除了部分经济发达地区外,一般没有文化宫、科技馆等文化场所,留守儿童没有任何机会参加任何的社会性质的文化活动。只有从电视、书本这两个原始的窗口去了解一些外面的精彩世界,其知识来源面的狭窄可想而知。
三 解决问题的思考与建议
留守儿童之所以存在诸多问题,原因来自于多方面。作为一个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不应只是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自己去解决的问题,而应该由全社会共同努力,为留守儿童创造健康成长环境和空间。
1.家庭方面
要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尽量为留守儿童创造一个温暖、关爱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外出的父母要经常回家或打电话与孩子沟通,交流感情,和学校沟通掌握孩子的学习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外出打工的夫妻有能力的一定要把孩子带上,跟随自己打工,读书生活。要正确教育和引导好孩子,树立“知识改变命运”的观念。如果条件允许夫妻最好留一个在家与孩子一起生活。因为家庭的安全感和亲情的温暖是任何外力都无法取代的。
2.学校方面
学校可以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管理方面进行重点加强。首先,要求各农村中小学对留守学生登记备案,专门管理。充分利用假期、召开留守学生家长会,与家长交流,使学校内外对留守学生的教育影响产生合力效应。加强对留守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不断提高他们的法制道德观念,不断增强学生的遵纪守法意识。最后、重视对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帮助指导留守学生解决各种困惑和疑难,对其显性和隐性的心理压力进行疏导,教师要真心实意地走进学生心灵,从心灵上关心关爱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3.政府及社会方面
首先,强化政府统筹管理,加大社会支持的力度。增加城市教育设施,降低打工子女的入学收费标准,逐步改善民工子女就学条件。打破城乡体制,给予农民工及其子女切实的市民待遇。开辟打工子女就学的"绿色通道",使其享受与打工所在地孩子同等的教育待遇。这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本所在。其次,镇、村两级要逐步探索帮助留守儿童教育与管理的新路子,在社会上采取结对帮扶,也可以建立家长代管制度,第三,相关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发挥媒体的作用,加大新闻宣传力度,引起社会各界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注,共同寻求解决的办法和途径。
总之,留守儿童问题不仅关系到留守儿童自身的健康成长,也关系到农村可持续发展进程,关系到农村的改革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我们期望家庭、学校和社会给予足够的重视,共同探讨解决这一社会问题的更为有效的途径。
作者简介
吴红乔(1974-),女,河北藁城人,中共三门峡市委党校讲师,研究方向: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