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当代艺术的时间?

来源 :文艺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0803_zouz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与其拒斥艺术及政治的现代主义辉煌时代或说乌托邦时代,而拥抱当下这个后现代主义的放逐时代及其形形色色的拙劣模仿,似乎还不如区分当代性与它自身时间之关系的两种不同方式更有意义。在塔特林或维尔托夫的时代,艺术的当代性到底是什么意思?这对身处二十一世纪之初的艺术家们意味着什么?“当代艺术”的这两种形式如何处置时间,如何处置时间与空间的关系?时间一空间关系如何与艺术一人生关系交结在一起?本文借以集中讨论这些论题的当代艺术作品,再现了当代这个录像时代或摄影空间里的资本主义过程。最后,本文对工业化的荒漠化与艺术新空间的创立之间的关系提出质疑。
其他文献
本文以荷兰艺术家贝基洛维奇在2011年展出的录像艺术作品《如何止住下落》为分析母本,论述艺术之可逆性。本文基于罗马哲学家卢克莱修的著述以及德里达在其论文“Meschance/Mychances”(暂译为“偶然/机会”)中对于卢克莱修的解构论述,反恩艺术对于自然世界的熵逻辑的抵制。本文还从卢克莱修及现代科学对宇宙的认识这一角度,反思贝克洛维奇等人在作品中对于重力观念的干预。本文在思考艺术可逆性的同时,突显自然、艺术与偶然观之关系的一些问题。卢克莱修原子论学说及其克里纳门(偏离)的观念强调偶然性,而正如德里达
中国经济实验研究院城市生活质量研究中心2015年继续对全国35个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进行调查,结果显示,35个城市生活质量主观满意度指数继续小幅提高;客观指数在经济下行的背景下出现了小幅回落。专项调查结果显示,35个城市房价上涨预期大幅度下降;居民最关注的影响生活质量的因素仍旧是空气质量,其次为食品安全、物价和交通状况;互联网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沟通联系方面,其次为购物、服务便利和金融理财。
本文反思了后结构主义对作者观念的挑战,认为作者在文学和文化文本解释中仍然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在西方文学传统中,对文学的兴趣是受关于作者、作者是什么的某种不确定性所引导的,并且此类兴趣事实上是由对作者所赋予的文本性、意义、意图的界限难以抗拒的违反来推动的。文章以对特德.休斯《生日信札》的争论为例,指出人们首先根据诗歌与诗人或者诗人生活的某种关系来界定诗歌,文学的定义和文学的价值判断问题最终都指向或者求助于作者。而一些最基本的文学问题,如文学的虚构性,文学与范例性,与唯一性和普遍性有着奇特的联系的观念,都与作
以搜寻为基础的货币理论自20世纪80年代创立以来已经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该理论强调货币作为交易媒介这一基本职能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价格、通货膨胀、货币政策等重要经济问题。以Kiyotaki&Wright(1989,1993)为代表的第一代货币搜寻理论研究货币存在的必要性;以Trejos&Wright(1995)和Shi(1995)为代表的第二代货币搜寻理论研究价格的决定;以Lagos&Wright(2005)为代表的第三代货币搜寻理论将有微观基础的货币搜寻理论纳入宏观动态一般均衡模型并将其用于货币政策分析。目
由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清华大学计算机系、经济学动态杂志社联合主办,清华大学民生经济研究院承办的第一届网络经济与大数据学术年会,兹定于2015年7月4日(星期六)在中国北京召开,与会者将对网络经济、互联网金融与大数据等方面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广泛深入的研讨和交流。会议现接受中文和英文论文投稿,讨论主题包括但不限于:
2015年4月11日至12日,以“新常态与中国经济发展研究”为主题的首都经济学家论坛第十三次学术讨论会在河南大学召开。本次会议由首都经济学家论坛主办,河南大学经济学院承办。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共中央党校等全国20多所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以经济新常态下我国经济面f临的问题与中国经济理论发展方向进行了深入探讨。《现代经济探讨》杂志社、《经济学家》杂志社、《中国改革报》、《光明13报》等十余家学术刊物与媒体也参加了本次会议。
本文在不完全合同的理论框架下解释了合约选择和控制权安排的制度成因。本文认为,给定农地产权约束和信贷约束,异质性大户(龙头企业)拥有的专用性资产和同质性农户拥有的土地具有高度互补性,以致龙头企业和农户的合作将带来效率改进并获得对双方有利的合作盈余(剩余增量)。专用性资产、土地、人力资本在联合生产中的边际影响以及这种边际影响对其他要素增加或减少的“反应灵敏度”决定了大户(龙头企业)和农户的缔约方式。不同的缔约方式有不同的控制权结构。本文对来自天津蓟县和江苏泰州的四个案例进行了比较制度分析,分析的结果证实了本文
对于美学话语圈中最近常提的所谓“关的回潮”,本文认为其实更应视之为美这一话题的回潮,并从三方面加以论证。1)十九世纪以来尤其是二十世纪的艺术理论中,,美的对立面一直不是普遍意义上的关,而是针对美的具体观念。2)当下对于美的诉求,其理由与效果甚为可疑。3)当下话语中显然缺少有关美的吸引力,或崇高的、惊人的美及其普遍性的讨论。最近对美的兴趣重新燃起,其原因大部分还很肤浅于表,且外在于艺术本身,这一兴趣的根源在于51常世界的审美化。虽说我们所发现的许多美受到文化制约,崇高的关却并非如此,其吸引力的泉源比具体文化
福柯在《性史》中影响了对于弗洛伊德一马克思主义的背弃,本文则反其道而行之,提出一种针对后现代理论以及关于后现代性的诸种理论的批判,并提出回归马尔库塞关于性的先见之明。本文尤其指出,当我们重新考察马尔库塞时,我们必须考虑到自他那个时代以来资本主义下的各种转型,而今他所归纳的表演原则比起当时更加切适当代语境。不过,他有关压抑化的去崇高理论则应修正为一种压抑化的激发。面对当代语境下的“主导因多样化”,本文建议引入文化唯物主义以强固马尔库塞的论述,以便促成葛兰西式的反霸权政治。
2015年9月20日,大国经济论坛2015学术年会在湖南师范大学举行,本届年会的主题为“结构转换、市场整合与大国发展”,由湖南师范大学商学院和大国经济研究中心共同举办。来自亚洲开发银行、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山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长沙理工大学、湖南商学院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参加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