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对20名孕产妇剖腹产术后脂肪液化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名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在我院就诊的剖腹产术后脂肪液化患者,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方法治疗,对观察组患者实施腹部微波红外线照射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分析与对比。结果: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中,6名显效,4名有效,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患者中,3名显效,2名有效,5名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50.0%,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差异性比较明显,P<0.05,且观察组患者切口愈合时间、治疗时间等也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研究表明,微波能够有效治疗剖腹产术后脂肪液化,有利于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加速患者切口愈合,减轻患者痛苦,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关键词】腹部切口;妇产科;脂肪液化;治疗效果
临床中,患者脂肪细胞在受到损害后发生坏死、破裂、液化的过程被称为脂肪液化。脂肪崩解后,会有脂肪酸产生,刺激患者体内周围组织,最终造成周围组织出现炎症反应。对患者切口愈合造成一定程度的阻碍,增加患者临床并发症发生率,严重威胁着患者身体健康与生活质量[ 1 ]。为分析与研究剖腹产术后脂肪液化的治疗效果,本研究选取20名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在我院就诊的剖腹产术后脂肪液化患者,对其实施不同方法的治疗,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名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在我院收治的剖腹产术后脂肪液化患者,年龄为23~43岁,平均年龄为(31.0±4.2)岁,2名患者实施子宫全切术,15名患者实施剖宫产,3名患者为单侧输卵管妊娠。将这些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的年龄、病情及健康指标等一般资料差异性不明显,P>0.05,不存在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①手术结束后5d左右出现脂肪液化,患者无感觉,敷料时会出现黄色渗液,且挤压切口时也会有黄色渗液产生,并出现漂浮的脂肪滴;②通过镜检显示渗液中含有脂肪滴;③患者切口处没有出现红肿、硬结、压痛等症状,但切口无法正常愈合。
1.3 治疗方法
对观察组患者实施腹部微波红外线照射,无需拆封患者腹部切口部位,反复挤压其切口,以便排出渗液。再通过无菌纱布覆盖患者切口部位,通过微波对其实施照射,30min/次,2次/d,直到患者切口愈合。
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拆除切口缝线,用生理盐水冲洗患者切口部位后,清除患者坏死组织,并排出渗液。将庆大霉素盐水纱条置入患者切口内部,一日换药2次。待患者切口部位生长出新肉芽组织后,通过蝶形胶带对其固定。
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均采用抗生素抗感染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与对比。
1.4 疗效标准
患者切口未感染,病情得到极大改善,患者恢复状况良好为显效,患者治疗后4d可拆线,为甲级愈合。患者切口恢复不完整,还需继续实施药物治疗为有效。患者治疗后拆线,需给予换药9d后才可愈合,为延期愈合。患者出现切口感染,且切口处发生更为严重的脂肪液化为无效。(显效+有效)/总数=总有效率。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x-±s)表示计量资料,t检验,χ2表示计数资料,P<0.05表示差异性比较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中,6名显效,4名有效,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患者中,3名显效,2名有效,5名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50.0%,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差异性比较明显,t=1.34,P<0.05, 且观察组患者切口愈合时间、治疗时间等也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 讨论
脂肪液化是患者脂肪细胞在受到损害后发生坏死、破裂、液化的过程,临床妇产科剖腹产手术后出现切口脂肪液化是一种比较常见、多发的并发症,严重影响到患者生活质量与身体健康。由于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改善,使得肥胖人数也急剧上升,所以剖腹产术后脂肪液化发生率也随之上升,延长患者术后切口愈合时间,增加患者治疗痛苦与经济负担[2]。
目前,导致患者出现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有多种,像妊娠期合并症、应用高频刀、肥胖等。且术中、术后医生缝合技术也会影响到切口脂肪液化,过紧或过密的切口缝合,使得患者血运不畅,引发切口发生脂肪液化,所以在缝合切口时,一定要尽可能地全层缝合患者皮下组织,且动作一定要轻柔,防止将患者脂肪组织割伤[3]。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达到100.0%,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50.0%,由此可见,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所采用的微波疗法无需拆线,挤压患者切口部位,排出渗液,可以有效地降低患者切口感染率,相比于对照组常规治疗,微波疗法一方面可以有效缩短患者治疗的时间与患者切口的愈合时间,另一方面,微波热效应还有助于增加患者血管扩张能力。
研究表明,微波疗法可以有效增强患者血液微循环能力,促进患者病情的康复,有效治疗剖腹产术后脂肪液化,有利于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加速患者切口愈合,减轻患者痛苦,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1]别德勒汗?博尔拜,扎尔合木?卡肯.腹部术后切口脂肪液化中应用封闭负压引流的体会[J].中国医药科学,2011,(5):94-96.
[2]张琴秀.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临床治疗分析[J].中外医疗,2012,31(22):65-66.
[3]付琼.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临床治疗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29):115-116.
【关键词】腹部切口;妇产科;脂肪液化;治疗效果
临床中,患者脂肪细胞在受到损害后发生坏死、破裂、液化的过程被称为脂肪液化。脂肪崩解后,会有脂肪酸产生,刺激患者体内周围组织,最终造成周围组织出现炎症反应。对患者切口愈合造成一定程度的阻碍,增加患者临床并发症发生率,严重威胁着患者身体健康与生活质量[ 1 ]。为分析与研究剖腹产术后脂肪液化的治疗效果,本研究选取20名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在我院就诊的剖腹产术后脂肪液化患者,对其实施不同方法的治疗,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名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在我院收治的剖腹产术后脂肪液化患者,年龄为23~43岁,平均年龄为(31.0±4.2)岁,2名患者实施子宫全切术,15名患者实施剖宫产,3名患者为单侧输卵管妊娠。将这些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的年龄、病情及健康指标等一般资料差异性不明显,P>0.05,不存在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①手术结束后5d左右出现脂肪液化,患者无感觉,敷料时会出现黄色渗液,且挤压切口时也会有黄色渗液产生,并出现漂浮的脂肪滴;②通过镜检显示渗液中含有脂肪滴;③患者切口处没有出现红肿、硬结、压痛等症状,但切口无法正常愈合。
1.3 治疗方法
对观察组患者实施腹部微波红外线照射,无需拆封患者腹部切口部位,反复挤压其切口,以便排出渗液。再通过无菌纱布覆盖患者切口部位,通过微波对其实施照射,30min/次,2次/d,直到患者切口愈合。
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拆除切口缝线,用生理盐水冲洗患者切口部位后,清除患者坏死组织,并排出渗液。将庆大霉素盐水纱条置入患者切口内部,一日换药2次。待患者切口部位生长出新肉芽组织后,通过蝶形胶带对其固定。
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均采用抗生素抗感染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与对比。
1.4 疗效标准
患者切口未感染,病情得到极大改善,患者恢复状况良好为显效,患者治疗后4d可拆线,为甲级愈合。患者切口恢复不完整,还需继续实施药物治疗为有效。患者治疗后拆线,需给予换药9d后才可愈合,为延期愈合。患者出现切口感染,且切口处发生更为严重的脂肪液化为无效。(显效+有效)/总数=总有效率。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x-±s)表示计量资料,t检验,χ2表示计数资料,P<0.05表示差异性比较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中,6名显效,4名有效,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患者中,3名显效,2名有效,5名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50.0%,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差异性比较明显,t=1.34,P<0.05, 且观察组患者切口愈合时间、治疗时间等也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 讨论
脂肪液化是患者脂肪细胞在受到损害后发生坏死、破裂、液化的过程,临床妇产科剖腹产手术后出现切口脂肪液化是一种比较常见、多发的并发症,严重影响到患者生活质量与身体健康。由于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改善,使得肥胖人数也急剧上升,所以剖腹产术后脂肪液化发生率也随之上升,延长患者术后切口愈合时间,增加患者治疗痛苦与经济负担[2]。
目前,导致患者出现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有多种,像妊娠期合并症、应用高频刀、肥胖等。且术中、术后医生缝合技术也会影响到切口脂肪液化,过紧或过密的切口缝合,使得患者血运不畅,引发切口发生脂肪液化,所以在缝合切口时,一定要尽可能地全层缝合患者皮下组织,且动作一定要轻柔,防止将患者脂肪组织割伤[3]。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达到100.0%,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50.0%,由此可见,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所采用的微波疗法无需拆线,挤压患者切口部位,排出渗液,可以有效地降低患者切口感染率,相比于对照组常规治疗,微波疗法一方面可以有效缩短患者治疗的时间与患者切口的愈合时间,另一方面,微波热效应还有助于增加患者血管扩张能力。
研究表明,微波疗法可以有效增强患者血液微循环能力,促进患者病情的康复,有效治疗剖腹产术后脂肪液化,有利于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加速患者切口愈合,减轻患者痛苦,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1]别德勒汗?博尔拜,扎尔合木?卡肯.腹部术后切口脂肪液化中应用封闭负压引流的体会[J].中国医药科学,2011,(5):94-96.
[2]张琴秀.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临床治疗分析[J].中外医疗,2012,31(22):65-66.
[3]付琼.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临床治疗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29):11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