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一位中医教授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他年轻时跟着一位有名的老中医抄方。这位老中医话不多,开的方药味也很少,但疗效好。有一次,来了个患哮喘的小伙子。这个小伙子原本非常健康,有一天他走了很远的路,又热又累又渴,就喝了许多凉水,由此便得了喘病。老中医考虑了很久,开了两味药,即焦山栀15克,淡豆豉15克,包起来就像一小包茶叶。小伙子一看,说:“大夫我找您看病不容易啊,您就给我开了这几包‘茶叶’,能行吗?”老中医说:“试试吧!”小伙子无可奈何地走了,再来时老中医还是开了这两味药,从此便没见小伙子回来复诊。
一年以后,跟诊的中醫偶然遇到了小伙子,发现他的病已经好了。小伙子告诉医生,那个“茶叶”似的药方一开始吃似乎没效,然而坚持吃一段时间后胸闷、烦躁都消失了,哮喘也好了。
本草功效
在这个案例中,老中医用的其中一味药为淡豆豉。淡豆豉是大豆的成熟种子经加工发酵制成的炮制品,《中药学》中记载其味苦、辛,性凉,因炮制加工不同,可微寒或微温。一般来说,用青蒿和桑叶为辅料加工的豆豉,性偏凉,能够疏散表热,可以治疗风热咽痛;用麻黄和苏叶为辅料加工的豆豉,性偏温,能够疏散表寒,可以治疗风寒感冒头痛。如果受凉感冒时,可用葱白和淡豆豉,加水煎一碗汤,喝完后出点汗,病便好了。这个方子记载在《肘后方》中,具有发汗解表的作用,主要针对外感风寒、无汗且没有化热的情形使用。
细解本草
淡豆豉善于发汗,尤其是针对汗出不畅而郁在胸中的情况,淡豆豉颇为合适。平素烹调鱼类菜肴时,因鱼多偏湿偏腥,厨师也喜欢加入淡豆豉,吃完后很开胃,这同样是利用了淡豆豉透发水湿的功效。
吃火锅时放点淡豆豉具有增香、增鲜的作用。
下面介绍两则验方,不妨试一试。
葱白豉汤
组成:葱白3枚,淡豆豉6克。
制法和用法:用水300毫升,煮取100毫升,顿服取汗。服药后未出汗,加葛根6克,升麻9克,如仍不出汗,可加麻黄6克。
功效:通阳发汗。主外感初起、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鼻塞者。
葱豉汤
组成:连须葱白30克,淡豆豉10克,生姜3片,黄酒30克。
制法:将葱白、淡豆豉、生姜加水500克,煎沸再加黄酒煎煮。
用法:热服,服后盖被取汗。
功效:解表和中。适用于外感初起、恶寒发热、无汗者。
感冒
豆豉2克,清洗干净,放入砂锅内,加水适量,煎成浓汤,服用。有头痛者加白芷3克同煎,服用;欲发汗可用葱末粥,加入盐豆豉食之,取汗。
断乳
淡豆豉30克,煎服,每日1剂,连服3剂。
伤寒吐下后心中烦闷
豆豉9克,山栀子14个。清洗干净,放入砂锅内,加水适量,煎成浓汤,每服半杯,得吐即愈。
一年以后,跟诊的中醫偶然遇到了小伙子,发现他的病已经好了。小伙子告诉医生,那个“茶叶”似的药方一开始吃似乎没效,然而坚持吃一段时间后胸闷、烦躁都消失了,哮喘也好了。
本草功效
在这个案例中,老中医用的其中一味药为淡豆豉。淡豆豉是大豆的成熟种子经加工发酵制成的炮制品,《中药学》中记载其味苦、辛,性凉,因炮制加工不同,可微寒或微温。一般来说,用青蒿和桑叶为辅料加工的豆豉,性偏凉,能够疏散表热,可以治疗风热咽痛;用麻黄和苏叶为辅料加工的豆豉,性偏温,能够疏散表寒,可以治疗风寒感冒头痛。如果受凉感冒时,可用葱白和淡豆豉,加水煎一碗汤,喝完后出点汗,病便好了。这个方子记载在《肘后方》中,具有发汗解表的作用,主要针对外感风寒、无汗且没有化热的情形使用。
细解本草
淡豆豉善于发汗,尤其是针对汗出不畅而郁在胸中的情况,淡豆豉颇为合适。平素烹调鱼类菜肴时,因鱼多偏湿偏腥,厨师也喜欢加入淡豆豉,吃完后很开胃,这同样是利用了淡豆豉透发水湿的功效。
吃火锅时放点淡豆豉具有增香、增鲜的作用。
下面介绍两则验方,不妨试一试。
葱白豉汤
组成:葱白3枚,淡豆豉6克。
制法和用法:用水300毫升,煮取100毫升,顿服取汗。服药后未出汗,加葛根6克,升麻9克,如仍不出汗,可加麻黄6克。
功效:通阳发汗。主外感初起、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鼻塞者。
葱豉汤
组成:连须葱白30克,淡豆豉10克,生姜3片,黄酒30克。
制法:将葱白、淡豆豉、生姜加水500克,煎沸再加黄酒煎煮。
用法:热服,服后盖被取汗。
功效:解表和中。适用于外感初起、恶寒发热、无汗者。
感冒
豆豉2克,清洗干净,放入砂锅内,加水适量,煎成浓汤,服用。有头痛者加白芷3克同煎,服用;欲发汗可用葱末粥,加入盐豆豉食之,取汗。
断乳
淡豆豉30克,煎服,每日1剂,连服3剂。
伤寒吐下后心中烦闷
豆豉9克,山栀子14个。清洗干净,放入砂锅内,加水适量,煎成浓汤,每服半杯,得吐即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