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纯粹为儿童考虑和设计的户外娱乐设施越来越多,对其研究和开发同样受到各界高度重视。在此,我们针对目前我国户外儿童娱乐场地设施的现状,通过对不同年龄段儿童心理及行为特征的分析,阐述人性化设计思想在儿童娱乐设施的设计中的运用及如何满足儿童成长的需求,以更好地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
众所周知,儿童是通过娱乐来认知世界、学习知识的,玩具、娱乐设施当然也就是其童年最难忘的回忆,幼时简陋的小人书、泥巴人、玻璃球也别有一番滋味。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可见,游戏是儿童生活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更是儿童最喜爱的运动方式。
现代教育学研究成果表明:游戏是儿童认识世界的途径,是儿童通过实际行动来探索周围世界的一种积极的活动方式。游戏符合儿童心理的发展特点,而儿童玩具及其娱乐设施为儿童游乐与儿童交往提供了一个发展的平台,象纽带一样将儿童与其联系了起来。因此,在儿童游玩的认知世界的途径中,要以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心理行为特征为基础,以户外儿童娱乐设施的人性化设计为原则,开发一种有利于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载体与平台,是非常有必要的。
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儿童在生理、心理和行为特征上有别于成年人,而且随着年龄的增加,其生理、心理、行为特征也随之变化。所以,对户外儿童娱乐设施的设计必须以儿童的心理及行为规律为依据,给以全方位的、有针对性考虑。
1.安全性原则
儿童是极易受到伤害的弱势群体,在儿童娱乐设施的设计中不能不把安全问题放在首位。儿童娱乐设施的选址应尽量远离车行道和周边环境较为杂乱、人员复杂流动性大的公共场所,且不能让儿童活动场地与周边环境失去联系,成为视觉死角,以防车辆、犯罪对儿童的威胁。除此之外还要重视活动器械的交全性和场地细部设计的安全性,不能出现危险的凸出物(如钉子和螺栓等)、挤压点、锋利的边缘、尖角及可能卡住儿童头和手指的开孔,以避免儿童活动时发生意外伤害。
安全性是户外儿童设施设计需考虑的重点,很多使用大量金属和塑料等,色彩鲜艳的油漆也存在一定安全隐患。涉及到儿童娱乐设施的安全,我认为应注意以下问题:
设施要避免表面坚硬、粗糙和尖利的棱角,木质材料的边缘经过打磨或呈圆形,采用圆弧收边,边角处镶橡胶条等柔软之物,以防在幼儿取放玩具和奔跑中碰伤。
设施重心要稳定,并有一定的重量,结构要严谨牢固。
设施的材料也应使用环保、耐用、承受破坏力强的材质,采用不容易损坏的物件和挤压变形的组件。
形象突出的卡通造型必须有足够的抗冲击力,保证儿童推拽时不会脱落,防护栏最小尺度要谨慎考虑,不能过宽失去防护功能,也不能过窄卡住四肢。
有些设施离地面较高,因此拦挡设施必须牢固结实以防儿童不慎摔下;游戏场地最好用橡胶粒、人工草坪等材料铺设。
儿童娱乐设施的组合配件需牢固固定,避免易脱落造成儿童误吞的小零件。儿童容易触及的螺栓,螺钉或定位螺钉均应为埋头、杯头、圆头或平头等。
攀爬区使用粗糙材质表面来增加摩擦力,避免儿童在攀爬、抓握等过程中发生危险。
本安全性原则符合10岁以前年龄段的所有儿童的活动状况,具体分析如下:
0-3岁,为人生的初始阶段,这一时期的儿童主要靠听觉、视觉及触觉来感知外界,婴儿刚出生以后,就有很巨大的吸收性心智,对外部的刺激,犹如海绵吸收水分,接受周围环境中的各种信息和刺激;
3-6岁,这时期的儿童大部分已可以独立行走,但行为活动还有很大的不稳定性,不能有意识地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活动,仍需要父母看管;
6-10岁,这个阶段里一般为入学儿童,心智已逐步开发,具有一定的具象逻辑思维能力,活动的体力强度加大,有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开始有意识地参加集体活动和体育运动,对智力活动的兴趣增强;
10岁以上,这是儿童由幼稚走向成熟的过渡阶段,心理上除了具体形象思维外,抽象的逻辑思维也开始起作用。这一时期的儿童生长迅速,体力大大加强,除积极参与各项体育活动外,也转向文化、娱乐性活动,并以学习为主导活动发展脑力思维。
2.以儿童为本的原则
娱乐设施设计应以服务儿童为宗旨,各类活动空间的设计和娱乐设施的布置要符合儿童群体的身体特征、活动尺度,符合一定年龄段的儿童状况。例如,由于儿童身高和成人有明显的差距,一些成年人能轻松看过去的屏障往往完全挡住一个3---5岁儿童的视线,而一些适于成人使用的桌椅对儿童来说完全不方便。因此,在为儿童设计时,必须特别注意儿童在活动场地中走动、奔跑、攀登及爬行时的目光视线和身体尺度。
3.寓教于乐的原则
考虑到儿童活动多样性的需求,设计应融参与性、多样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提供儿童一个共同游戏、互相交流的机会,培养儿童的空间知觉与认知能力,为儿童创造轻松、自然、功能齐全的活动场所,并赋于一定的文化内涵,使环境具有"寓教于乐"的潜在作用,让儿童们在游乐中增长知识;多种功能相互补充,锻炼跑、跳、爬的能力,使其自己能够了解自身能力,确定自信心;具备一定程度功能性的组合,户外儿童娱乐设施设计针对儿童好奇和好动的习惯,娱乐设施多样性使儿童保持兴趣,将想象和现实生活的独特经历结合起来,为儿童创造接触环境打下基础,从中也会获得很多的的感受和创造性。
户外儿童娱乐设施作为一种公共艺术,可使儿童在游戏过程中能呼吸新鲜空气、感受阳光、亲近泥土,部分娱乐设施布置在山坡上、沙土中、泳池或水池旁,拓展儿童们的游戏空间感受。
4.趣味性原则
趣味性的娱乐设施可以激起孩子的好奇心,同时他们具备超于常规的想象力,形状新颖、外观独特的玩具可能更吸引儿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这样才会更大地促进想象力和创造型思维的发展。他们会在游戏中潜移默化的成为一个讲究趣味性、善于探索的人。
儿童通过娱乐促进知觉、运动、神经的发展,增加身体保护能力减少受伤机会,降低精神压力增强自信心,改善儿童的柔韧度、敏捷度、协调、平衡能力,提高儿童的智力水平。
5.色彩设计原则
颜色对儿童的影响很明显,明亮的颜色会带给儿童愉快的情绪。娱乐设施的色彩设计对于儿童的健康成长有重要影响。因为儿童集中注意力的时间短,更容易疲劳。同时容易被色彩鲜艳、丰富的色彩所吸引。色彩能影响儿童的心境、性格。儿童的想象力丰富,设施的鲜艳色彩和生动活泼的风格,颜色可以刺激儿童的视觉神经,提高儿童的创造力。比如红色激发儿童的热情,蓝色给儿童宁静的感觉,橙色让人感到温暖。
户外娱乐设施主要的游戏区域,色彩多采用幼儿喜欢的颜色(如大红色、蓝色)和对比强烈的色彩(红绿、红黄等),提高孩子活动的积极性。
据调查,浅色木材的颜色以及蓝、绿色更容易使得孩子集中注意力。材质上,更多的儿童娱乐设施采用实木,色彩自然,如同放大的玩具积木,增加了孩子们的兴趣。
6.材质设计原则
儿童通过接触感知肌理和质感是体验环境的重要方式。质感来自对不同触觉的感知和记忆:对于儿童,亲切的触觉是生命早期的主要体验,“触摸”几乎成为孩提时的习惯。通过触摸,儿童知道了物体的粗细、粗糙、光滑等。创造富有触觉体验、既安全又可触摸的设施,对儿童身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总之,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娱乐方式、交往方式等也在不断的变化,人们在渴望现代物质文明的同时,也渴望着精神文明的滋润,儿童也不会例外的,儿童是公共娱乐场所中的使用主体,他们喜欢游戏,玩耍,他们需要通过这些人性化设计的娱乐设施来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激发想象力、提高认知能力、增强身体素质、促进人格发展。因此,我们在户外儿童娱乐设施设计时,应力图使设计从多方位、多角度来满足儿童的人性化需求,适应儿童的行为心理。
众所周知,儿童是通过娱乐来认知世界、学习知识的,玩具、娱乐设施当然也就是其童年最难忘的回忆,幼时简陋的小人书、泥巴人、玻璃球也别有一番滋味。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可见,游戏是儿童生活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更是儿童最喜爱的运动方式。
现代教育学研究成果表明:游戏是儿童认识世界的途径,是儿童通过实际行动来探索周围世界的一种积极的活动方式。游戏符合儿童心理的发展特点,而儿童玩具及其娱乐设施为儿童游乐与儿童交往提供了一个发展的平台,象纽带一样将儿童与其联系了起来。因此,在儿童游玩的认知世界的途径中,要以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心理行为特征为基础,以户外儿童娱乐设施的人性化设计为原则,开发一种有利于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载体与平台,是非常有必要的。
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儿童在生理、心理和行为特征上有别于成年人,而且随着年龄的增加,其生理、心理、行为特征也随之变化。所以,对户外儿童娱乐设施的设计必须以儿童的心理及行为规律为依据,给以全方位的、有针对性考虑。
1.安全性原则
儿童是极易受到伤害的弱势群体,在儿童娱乐设施的设计中不能不把安全问题放在首位。儿童娱乐设施的选址应尽量远离车行道和周边环境较为杂乱、人员复杂流动性大的公共场所,且不能让儿童活动场地与周边环境失去联系,成为视觉死角,以防车辆、犯罪对儿童的威胁。除此之外还要重视活动器械的交全性和场地细部设计的安全性,不能出现危险的凸出物(如钉子和螺栓等)、挤压点、锋利的边缘、尖角及可能卡住儿童头和手指的开孔,以避免儿童活动时发生意外伤害。
安全性是户外儿童设施设计需考虑的重点,很多使用大量金属和塑料等,色彩鲜艳的油漆也存在一定安全隐患。涉及到儿童娱乐设施的安全,我认为应注意以下问题:
设施要避免表面坚硬、粗糙和尖利的棱角,木质材料的边缘经过打磨或呈圆形,采用圆弧收边,边角处镶橡胶条等柔软之物,以防在幼儿取放玩具和奔跑中碰伤。
设施重心要稳定,并有一定的重量,结构要严谨牢固。
设施的材料也应使用环保、耐用、承受破坏力强的材质,采用不容易损坏的物件和挤压变形的组件。
形象突出的卡通造型必须有足够的抗冲击力,保证儿童推拽时不会脱落,防护栏最小尺度要谨慎考虑,不能过宽失去防护功能,也不能过窄卡住四肢。
有些设施离地面较高,因此拦挡设施必须牢固结实以防儿童不慎摔下;游戏场地最好用橡胶粒、人工草坪等材料铺设。
儿童娱乐设施的组合配件需牢固固定,避免易脱落造成儿童误吞的小零件。儿童容易触及的螺栓,螺钉或定位螺钉均应为埋头、杯头、圆头或平头等。
攀爬区使用粗糙材质表面来增加摩擦力,避免儿童在攀爬、抓握等过程中发生危险。
本安全性原则符合10岁以前年龄段的所有儿童的活动状况,具体分析如下:
0-3岁,为人生的初始阶段,这一时期的儿童主要靠听觉、视觉及触觉来感知外界,婴儿刚出生以后,就有很巨大的吸收性心智,对外部的刺激,犹如海绵吸收水分,接受周围环境中的各种信息和刺激;
3-6岁,这时期的儿童大部分已可以独立行走,但行为活动还有很大的不稳定性,不能有意识地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活动,仍需要父母看管;
6-10岁,这个阶段里一般为入学儿童,心智已逐步开发,具有一定的具象逻辑思维能力,活动的体力强度加大,有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开始有意识地参加集体活动和体育运动,对智力活动的兴趣增强;
10岁以上,这是儿童由幼稚走向成熟的过渡阶段,心理上除了具体形象思维外,抽象的逻辑思维也开始起作用。这一时期的儿童生长迅速,体力大大加强,除积极参与各项体育活动外,也转向文化、娱乐性活动,并以学习为主导活动发展脑力思维。
2.以儿童为本的原则
娱乐设施设计应以服务儿童为宗旨,各类活动空间的设计和娱乐设施的布置要符合儿童群体的身体特征、活动尺度,符合一定年龄段的儿童状况。例如,由于儿童身高和成人有明显的差距,一些成年人能轻松看过去的屏障往往完全挡住一个3---5岁儿童的视线,而一些适于成人使用的桌椅对儿童来说完全不方便。因此,在为儿童设计时,必须特别注意儿童在活动场地中走动、奔跑、攀登及爬行时的目光视线和身体尺度。
3.寓教于乐的原则
考虑到儿童活动多样性的需求,设计应融参与性、多样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提供儿童一个共同游戏、互相交流的机会,培养儿童的空间知觉与认知能力,为儿童创造轻松、自然、功能齐全的活动场所,并赋于一定的文化内涵,使环境具有"寓教于乐"的潜在作用,让儿童们在游乐中增长知识;多种功能相互补充,锻炼跑、跳、爬的能力,使其自己能够了解自身能力,确定自信心;具备一定程度功能性的组合,户外儿童娱乐设施设计针对儿童好奇和好动的习惯,娱乐设施多样性使儿童保持兴趣,将想象和现实生活的独特经历结合起来,为儿童创造接触环境打下基础,从中也会获得很多的的感受和创造性。
户外儿童娱乐设施作为一种公共艺术,可使儿童在游戏过程中能呼吸新鲜空气、感受阳光、亲近泥土,部分娱乐设施布置在山坡上、沙土中、泳池或水池旁,拓展儿童们的游戏空间感受。
4.趣味性原则
趣味性的娱乐设施可以激起孩子的好奇心,同时他们具备超于常规的想象力,形状新颖、外观独特的玩具可能更吸引儿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这样才会更大地促进想象力和创造型思维的发展。他们会在游戏中潜移默化的成为一个讲究趣味性、善于探索的人。
儿童通过娱乐促进知觉、运动、神经的发展,增加身体保护能力减少受伤机会,降低精神压力增强自信心,改善儿童的柔韧度、敏捷度、协调、平衡能力,提高儿童的智力水平。
5.色彩设计原则
颜色对儿童的影响很明显,明亮的颜色会带给儿童愉快的情绪。娱乐设施的色彩设计对于儿童的健康成长有重要影响。因为儿童集中注意力的时间短,更容易疲劳。同时容易被色彩鲜艳、丰富的色彩所吸引。色彩能影响儿童的心境、性格。儿童的想象力丰富,设施的鲜艳色彩和生动活泼的风格,颜色可以刺激儿童的视觉神经,提高儿童的创造力。比如红色激发儿童的热情,蓝色给儿童宁静的感觉,橙色让人感到温暖。
户外娱乐设施主要的游戏区域,色彩多采用幼儿喜欢的颜色(如大红色、蓝色)和对比强烈的色彩(红绿、红黄等),提高孩子活动的积极性。
据调查,浅色木材的颜色以及蓝、绿色更容易使得孩子集中注意力。材质上,更多的儿童娱乐设施采用实木,色彩自然,如同放大的玩具积木,增加了孩子们的兴趣。
6.材质设计原则
儿童通过接触感知肌理和质感是体验环境的重要方式。质感来自对不同触觉的感知和记忆:对于儿童,亲切的触觉是生命早期的主要体验,“触摸”几乎成为孩提时的习惯。通过触摸,儿童知道了物体的粗细、粗糙、光滑等。创造富有触觉体验、既安全又可触摸的设施,对儿童身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总之,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娱乐方式、交往方式等也在不断的变化,人们在渴望现代物质文明的同时,也渴望着精神文明的滋润,儿童也不会例外的,儿童是公共娱乐场所中的使用主体,他们喜欢游戏,玩耍,他们需要通过这些人性化设计的娱乐设施来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激发想象力、提高认知能力、增强身体素质、促进人格发展。因此,我们在户外儿童娱乐设施设计时,应力图使设计从多方位、多角度来满足儿童的人性化需求,适应儿童的行为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