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课堂上要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作为一线教师,我们正不断改变着自己的教学方式,并使自己从学习的主宰者变为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使课堂成为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平台。同时在教学中通过各种教学手段,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状态。
特别是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改变了学生原来的学习方式,从而把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自主学习的过程。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有利于良好教学情境的设置和感知知识形成的过程,发挥动静结合优势,及时反馈,更好地创设合作探究机会,给学生印象中比较枯燥的数学课增添无穷魅力,使学生真正体验到快乐学习,保持旺盛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主体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使多媒体成为提高课堂教学效能的有效载体。
前段时间和来自全国各地的教学精英共同经历了“创新杯教学艺术大赛”,期间不光得到了张梅岭、顾青山、徐长青等多位专家的专业引领,还领略了全国各地的教学精英们的教学风采。然而由于地区差异,也有几堂课由于教者对教学内容和对学生所处学习水平把握不准,媒体的设计和运用不够恰当,让我们看到了“学生的热热闹闹,教师的无可奈何;学生的随心所欲,教师的束手无策……”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成了课堂教学中的花架子。毫无疑问,这些真实的隐患大大削弱了课堂中教学相长的真谛,影响了课堂中教学的质量,掩盖了课堂中真实的教学事实。
如《游园中的数学》一课,一开始,教者播放多媒体录像——深圳著名景点《欢乐谷》。用强烈的声音、视频画面刺激学生的头脑,把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到媒体的内容中,学生看得津津有味。忽然媒体定格在欢乐谷大门,教者问学生看到了什么,学生此时的思维还处于一种亢奋的状态中,没有适应过来而有些答非所问。
虽然这节课的每个环节都在欢乐谷热热闹闹的场景中展开,看似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兴趣高昂,但从实质上却与课程改革所要求的教学质量差距很大,表面的热闹、形式的多样,掩盖了课堂学习真实的效应。一堂课下来,学生究竟获得了什么?教师给孩子留下了什么?教学的目标和任务都很含糊。在这堂课上多媒体的运用又有多少实效呢?
又如《对称图形》一课,教者一开始就播放了一段神舟六号发射升空的录像,问学生看后有什么感想,学生有的说:“我觉得宇航员真了不起!”有的接着说:“我知道宇航员是费俊龙和聂海胜。”“我为自己是中国人而骄傲。”……教者接着说:“有个学生利用废弃的塑料瓶制作了一个轨道舱模型(边拿出模型),你给他打多少分?”学生说:“我给他打100分。”还有的说“我给他打120分,20分是整洁分。”见学生答不到点上,教者只能说:“评委给他打的分较低,只给他打了60分,因为他两边的太阳能电子板制作得一大一小。”
由于老师的问题设置不明确、目标模糊,结果学生只能胡乱说出一些答案。当老师提出了一个不置可否的问题,他们个个紧皱眉头,苦苦思考,挖空心思想出一些答案来配合教师的教学。这就是我们的学生,这也是我们课堂中常出现的问题。
虽然以上两堂课都使用了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教师也尝试用新课程开放的理念和新的学习方式来引导学生求得新知识,但方式的改变,意味着学生学习品位、学习态度、学习意识的改变。面对现实,我们要做的是如何更好地发挥传统的接受学习的优势,使之与现代的教育技术手段和现代的学习方式有机结合起来,促使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技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如何让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技能呢?
精心备课,精心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案,使多媒体教育手段成为学生发展的有效载体
运用多媒体教学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深化,是为了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益,这是目的也是运用电教媒体的前提。传统的备课主要是从教师的角度而不是从学生活动的角度备课。我认为应该从学生学习活动的角度来备课。这堂课有哪几项活动,怎样安排,媒体设计的目的何在,何时出示,如何出示,在活动过程中教师怎样指导,在活动中怎样进行调控媒体等等应该是教师需要着重考虑的问题。
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完美展示多媒体
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是我们运用电教媒体的目的,但应用多媒体不应贪大求全,也不应认为越先进效果就会越好。而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有效合理地组合使用。多媒体具有声像并具的特点,并不是越热闹越好,也并不是只将内容直白地表现,而应该讲究一定的艺术性。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以恰当的艺术表现手法,使教学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多媒体要重视界面的设计,使图形清晰、音响悦耳、主体突出。实践证明,将传统媒体和现代媒体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取长补短,互相配合,才能更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能。
特别是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改变了学生原来的学习方式,从而把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自主学习的过程。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有利于良好教学情境的设置和感知知识形成的过程,发挥动静结合优势,及时反馈,更好地创设合作探究机会,给学生印象中比较枯燥的数学课增添无穷魅力,使学生真正体验到快乐学习,保持旺盛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主体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使多媒体成为提高课堂教学效能的有效载体。
前段时间和来自全国各地的教学精英共同经历了“创新杯教学艺术大赛”,期间不光得到了张梅岭、顾青山、徐长青等多位专家的专业引领,还领略了全国各地的教学精英们的教学风采。然而由于地区差异,也有几堂课由于教者对教学内容和对学生所处学习水平把握不准,媒体的设计和运用不够恰当,让我们看到了“学生的热热闹闹,教师的无可奈何;学生的随心所欲,教师的束手无策……”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成了课堂教学中的花架子。毫无疑问,这些真实的隐患大大削弱了课堂中教学相长的真谛,影响了课堂中教学的质量,掩盖了课堂中真实的教学事实。
如《游园中的数学》一课,一开始,教者播放多媒体录像——深圳著名景点《欢乐谷》。用强烈的声音、视频画面刺激学生的头脑,把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到媒体的内容中,学生看得津津有味。忽然媒体定格在欢乐谷大门,教者问学生看到了什么,学生此时的思维还处于一种亢奋的状态中,没有适应过来而有些答非所问。
虽然这节课的每个环节都在欢乐谷热热闹闹的场景中展开,看似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兴趣高昂,但从实质上却与课程改革所要求的教学质量差距很大,表面的热闹、形式的多样,掩盖了课堂学习真实的效应。一堂课下来,学生究竟获得了什么?教师给孩子留下了什么?教学的目标和任务都很含糊。在这堂课上多媒体的运用又有多少实效呢?
又如《对称图形》一课,教者一开始就播放了一段神舟六号发射升空的录像,问学生看后有什么感想,学生有的说:“我觉得宇航员真了不起!”有的接着说:“我知道宇航员是费俊龙和聂海胜。”“我为自己是中国人而骄傲。”……教者接着说:“有个学生利用废弃的塑料瓶制作了一个轨道舱模型(边拿出模型),你给他打多少分?”学生说:“我给他打100分。”还有的说“我给他打120分,20分是整洁分。”见学生答不到点上,教者只能说:“评委给他打的分较低,只给他打了60分,因为他两边的太阳能电子板制作得一大一小。”
由于老师的问题设置不明确、目标模糊,结果学生只能胡乱说出一些答案。当老师提出了一个不置可否的问题,他们个个紧皱眉头,苦苦思考,挖空心思想出一些答案来配合教师的教学。这就是我们的学生,这也是我们课堂中常出现的问题。
虽然以上两堂课都使用了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教师也尝试用新课程开放的理念和新的学习方式来引导学生求得新知识,但方式的改变,意味着学生学习品位、学习态度、学习意识的改变。面对现实,我们要做的是如何更好地发挥传统的接受学习的优势,使之与现代的教育技术手段和现代的学习方式有机结合起来,促使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技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如何让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技能呢?
精心备课,精心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案,使多媒体教育手段成为学生发展的有效载体
运用多媒体教学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深化,是为了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益,这是目的也是运用电教媒体的前提。传统的备课主要是从教师的角度而不是从学生活动的角度备课。我认为应该从学生学习活动的角度来备课。这堂课有哪几项活动,怎样安排,媒体设计的目的何在,何时出示,如何出示,在活动过程中教师怎样指导,在活动中怎样进行调控媒体等等应该是教师需要着重考虑的问题。
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完美展示多媒体
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是我们运用电教媒体的目的,但应用多媒体不应贪大求全,也不应认为越先进效果就会越好。而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有效合理地组合使用。多媒体具有声像并具的特点,并不是越热闹越好,也并不是只将内容直白地表现,而应该讲究一定的艺术性。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以恰当的艺术表现手法,使教学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多媒体要重视界面的设计,使图形清晰、音响悦耳、主体突出。实践证明,将传统媒体和现代媒体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取长补短,互相配合,才能更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