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吸入肺损伤合并一氧化碳时碳氧血红蛋白动力学改变的因素

来源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liver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验犬10只经气管内注入盐酸导致急性肺损伤,半小时后吸入CO造成中毒,随后分别以空气(n=5)与纯氧(n=5)复苏3小时。监测动脉血气及COHb的改变,并计算COHb清除半衰期(T1/2β)。肺内分流(QS/QT)在吸入CO前测定。对照组犬仅吸入CO,随后以空气(n=5)及纯氧(n=5)复苏。结果表明,损伤犬以空气复苏时T1/2β较对照组显著延长;氧复苏加快了CO的清除。COHb清除半衰期与QS/QT无相关;氧复苏的实验犬COHb清除T1/2β与吸入CO前PaO2呈负相关,提示缺氧是导致酸吸入肺损伤时COHb分布、清除改变的主要因素。

其他文献
1985年6月以来,我们应用胫侧胫后动脉的肌间隙血管为蒂的岛状皮瓣修复小腿下段胫前区和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13例。10例皮瓣完全存活,3例远端部分坏死,创面自然愈合。皮瓣面积42~200cm2,平均146cm2。皮瓣旋转角度:90~180°,平均128°。由于不切断主干血管,血供及回流均好,对肢体远端血运无影响。且手术简单易行,安全可靠。
期刊
期刊
应用腹壁下动脉蒂岛状腹直肌肌皮瓣,修复晚期阴茎癌腹股沟淋巴结转移皮肤溃烂,经广泛切除及清扫术后的大面积组织缺损先后5例均获成功。肌皮瓣面积为13cm×7cm~19cm×6cm。重点讨论了本肌皮瓣的切取方法及临床应用价值。
期刊
我院自1988年7月至1990年1月,应用吻合血管的股前外侧皮瓣移植,修复手外伤7例,全获成功。认为股前外侧皮瓣以用于手背或手腕部较为适宜。并对该皮瓣的优缺点、血管变异处理及延期皮瓣移植术等进行了讨论。
期刊
结合本院收治的60例上睑下垂手术,总结了各类手术的常见并发症,讨论其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并提出有些并发症是手术方法本身所固有而难于避免的,术前应有充分的认识,慎重选择,并取得患者的理解和首肯。
期刊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器测定单胺类含量,观察烧伤后大鼠下丘脑、脑干和脊髓内单胺类含量的变化,同时测定烧伤后上述三区组织含水量,并通过光镜和电镜观察烧伤后三区病理改变。结果:烧伤5分钟时,单胺类含量即显著上升,360分钟仍高于伤前值。但三脑区单胺含量变化并不一致,并伴有脑水肿,而icv酚妥拉明或pCPA可减轻脑水肿。这一变化涉及α受体和5-HT的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