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浙东姚江与其最大支流慈江的交汇处,有一个渡口,叫丈亭渡。据夏侯曾先《会稽地志》记载,这里有石矶十七八丈,上面筑有一丈见方的亭室,作为老尉廨宇(古代军令尉的办公住所),所以叫“丈亭”。 夏侯曾先是陈、隋间人,可见丈亭之名至少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了。至吴越时,钱氏改名为上亭。宋绍兴年间,丈亭设有驿铺,称丈亭馆。庆元五年(1199年),县尉对此进行了扩建。嘉定年间(1208~1224年),县令边烈又新辟场地,在亭北筑小馆,亭前建三间小轩。元代在这里曾置巡检司,清代设有丈亭关。千百年来,丈亭渡舟楫如梭,行人如织,多少文人墨客被这一方形胜所吸引,写下了脍炙人口的华彩诗章。
“青青历历映江流,半是明州半越州。”宋僧人的《丈亭诗》用十四个字概括了丈亭的地理位置和历史变迁。丈亭原属越州,唐开元属明州。西来的姚江与东来的慈江在丈亭交汇,三江六岸布列着众多峻岭逸峰,高者如火龙冈海拔408米,低者如水牛山仅66米。江面如镜,山色似黛,诚然是“青青历历”。
“旧来一丈亭,长守双江口。潮来潮去不断船,遮莫亭前走。”清·冯补衮《百尺楼》词形象地点出了丈亭渡上航船乘潮来去的特色。姚江在筑闸前,是一条潮汐江,江水随着海潮的起落而涨退,古人便巧妙地利用了这一自然动力来推动行舟。如果向西,“初八廿三潮,半夜到余姚”(民谚)。如果向东,“长亭却趁落潮行”(陆游:《发丈亭》)。如果没有潮水,舟船就只能“丈亭系缆待潮生”(宋·陈造:《丈亭》)。旅人的心情也会跟着潮汐而起落,“最喜舟人刚饭罢,船头又听夜潮生”(清·应庆龄:《归棹丈亭》)。如果旅人是回家,“故乡知已到,潮下丈亭东”,归心则与潮水共生了。等候潮水的时间也不用太长,“徙倚才容一炊许”。潮水起来,则千舟竞发,一时热闹非凡,“参差邻舫一时发,卧听满江柔橹声”。除了潮的起落方向,古代行舟还讲究风向,如果两者方向相合,那么“满帆风趁晚潮开,波起阳侯隐若雷”(清·姜宸萼:《发丈亭》)。如果方向不合,那就只能像宋高鹏举《丈亭阻风》所写的那样:“卷地西风翻巨浪,小舟仍泊应来湾。”
“隔江渔火四五点,出簖霸螯三两枚”(清·杨锡三《晚泊丈亭》),“杯酒邮亭情未灭,盘飧村舍意曾浓”(清·郑梁《泊丈亭即景怀旧》),丈亭渡充满了乡村野趣。官员书生,旅人商贾,或“行沽携虽无酒,卧看开篷常有山”(宋·高鹏举《丈亭阻风》),或“大江停画舫,独客倚黄昏”(清·叶金胪《晚泊丈亭》),无不为这里的人情物貌所陶醉。然而,“今古短长亭,送往迎来处。老尽东西南北人,亭下潮如故。”(宋·刘叔温《百尺楼》)多少人又因羁旅而感慨不已,又有多少人由感慨而觉悟,由觉悟而坚定自己的人生理想。
清末以来,随着社会的沧桑巨变,丈亭渡也经历了几度兴衰。先是航船由帆船改为汽轮,一时成为宁波市渡运量最大的内河乡镇渡口,高峰时年渡运量达60余万人次。进入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陆上交通全面替代水上运输,姚江班船也陆续停止运行,三江口上只剩下渡船尚在把桨摇橹。如今,随着杭甬运河拓宽工程的实施,全长720米的姚东大桥即将竣工通车。到那时,丈亭渡将不仅彻底告别摆渡的历史,还将迎来500吨级通航能力的水运新时代。抚今感昔,笔者思绪万千,在此也草吟一首,权作续貂:百里姚江通大海,一丈亭室扼中流。亭短亭长南北人,潮起潮落东西舟。媚好市暄暖旅怀,醇和土醪结新友……渐次公路纵横织,倏忽私车时空秀……
(题图:远眺丈亭渡)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青青历历映江流,半是明州半越州。”宋僧人的《丈亭诗》用十四个字概括了丈亭的地理位置和历史变迁。丈亭原属越州,唐开元属明州。西来的姚江与东来的慈江在丈亭交汇,三江六岸布列着众多峻岭逸峰,高者如火龙冈海拔408米,低者如水牛山仅66米。江面如镜,山色似黛,诚然是“青青历历”。
“旧来一丈亭,长守双江口。潮来潮去不断船,遮莫亭前走。”清·冯补衮《百尺楼》词形象地点出了丈亭渡上航船乘潮来去的特色。姚江在筑闸前,是一条潮汐江,江水随着海潮的起落而涨退,古人便巧妙地利用了这一自然动力来推动行舟。如果向西,“初八廿三潮,半夜到余姚”(民谚)。如果向东,“长亭却趁落潮行”(陆游:《发丈亭》)。如果没有潮水,舟船就只能“丈亭系缆待潮生”(宋·陈造:《丈亭》)。旅人的心情也会跟着潮汐而起落,“最喜舟人刚饭罢,船头又听夜潮生”(清·应庆龄:《归棹丈亭》)。如果旅人是回家,“故乡知已到,潮下丈亭东”,归心则与潮水共生了。等候潮水的时间也不用太长,“徙倚才容一炊许”。潮水起来,则千舟竞发,一时热闹非凡,“参差邻舫一时发,卧听满江柔橹声”。除了潮的起落方向,古代行舟还讲究风向,如果两者方向相合,那么“满帆风趁晚潮开,波起阳侯隐若雷”(清·姜宸萼:《发丈亭》)。如果方向不合,那就只能像宋高鹏举《丈亭阻风》所写的那样:“卷地西风翻巨浪,小舟仍泊应来湾。”
“隔江渔火四五点,出簖霸螯三两枚”(清·杨锡三《晚泊丈亭》),“杯酒邮亭情未灭,盘飧村舍意曾浓”(清·郑梁《泊丈亭即景怀旧》),丈亭渡充满了乡村野趣。官员书生,旅人商贾,或“行沽携虽无酒,卧看开篷常有山”(宋·高鹏举《丈亭阻风》),或“大江停画舫,独客倚黄昏”(清·叶金胪《晚泊丈亭》),无不为这里的人情物貌所陶醉。然而,“今古短长亭,送往迎来处。老尽东西南北人,亭下潮如故。”(宋·刘叔温《百尺楼》)多少人又因羁旅而感慨不已,又有多少人由感慨而觉悟,由觉悟而坚定自己的人生理想。
清末以来,随着社会的沧桑巨变,丈亭渡也经历了几度兴衰。先是航船由帆船改为汽轮,一时成为宁波市渡运量最大的内河乡镇渡口,高峰时年渡运量达60余万人次。进入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陆上交通全面替代水上运输,姚江班船也陆续停止运行,三江口上只剩下渡船尚在把桨摇橹。如今,随着杭甬运河拓宽工程的实施,全长720米的姚东大桥即将竣工通车。到那时,丈亭渡将不仅彻底告别摆渡的历史,还将迎来500吨级通航能力的水运新时代。抚今感昔,笔者思绪万千,在此也草吟一首,权作续貂:百里姚江通大海,一丈亭室扼中流。亭短亭长南北人,潮起潮落东西舟。媚好市暄暖旅怀,醇和土醪结新友……渐次公路纵横织,倏忽私车时空秀……
(题图:远眺丈亭渡)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