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渗透油田套损机理分析及防治

来源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jinjie19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油田高压注水的进行和油田开发时间的增长,油水井套损问题日趋严重,直接影响油田长期稳定。如何正确分析油田套损成因及规律,已经成为我们当前工作的重要部分。本文以M油田为例,分析了低渗透油田套损成因,并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为减缓油田套损速度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套损 地应力 注采关系 异常高压层
  1 低渗透油田套损成因认识1.1 与高压注水有关
  高压注水易引起套损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引起地应力增高:油、气和水以不同方式在岩石空隙中流动,流体压力的增加,势必会导致水平地应力在断层附近集中,引起地应力增高;二是使岩层膨胀:高压注水极易在井底造成憋压形成裂缝,注入水将沿裂缝进入岩层。低渗透油田胶结物以泥质为主,岩石中含量较高的粘土矿物遇水易发生膨胀,套管阻碍了这种膨胀,就会对套管产生较大的附加拉应力。三是造成层间滑动:高压注入水进入岩层后,由于水楔作用使水胶连结代替胶体及可溶盐的连结,产生润滑作用。吸水泥岩软弱层产生横向或纵向层间位移破坏套管。
  注水井长期高压注水,是造成油层部位套损的主要根源。M油田原始地层压力11.55MPa,84年投产以来注水压力维持较低,94年以后注水压力超过原始地层压力,随着注水压力的不断升高,套损形势加剧,08年套损井数达到最高值,09年开始下调注水压力,近三年来,套损井数控制在较低范围内。
  1.2 与压力分布不均衡有关
  在非均质多油层注水开发的砂岩油田中,由于各油层间、同一平面上的非均质性,以及开发井网和开采方式的不同,使开发区块在平面上形成高低压区块,油层组内部形成高低压井段,地层压力在平面和层间分布不均衡,最大、最小主应力分布发生变化,引起套损。
  1.3 与注采关系不完善有关
  油田注采关系不完善,在长期注水的情况下,压力逐渐积存起来形成了异常高压层。这类异常高压层往往是造成油水井套管损坏的直接原因。
  1.4 作业施工对套损的影响
  作业施工过程中,井筒原有的压力平衡系统被破坏,容易造成剪切应力集中,为了保证措施效果,施工时的压力往往高达50-90MPa,老井套管的承压能力差,即使作业时采取了一定的保护措施,如此高的压力也会对套管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另外,施工时向井底注入的液体也可能对套管产生腐蚀作用。
  据统计,M油田82口套损井中,有45口井存在频繁作业的情况。
  2 油水井套损防治措施
  2.1 合理控压、平稳注水、严抓水质
  合理的注入压力应以满足注水量,防止套管损坏为前提来确定。确定了合理的注水压力后,要保证平稳注水,以注定产。
  注入水水质要严格把关,减少腐蚀伤害。当发现井下套管漏失是由于腐蚀造成的,应根据化验出的各种离子成分含量分析判断是属于那种腐蚀而采取相应的防腐措施。
  2.2 严格监督作业施工过程,加大套管保护力度
  采油矿技术队、采油队技术员、计量间管井工形成三级管理体系,严格监督作业施工过程,明确责任制度,增强全员套管保护意识和自觉性。
  2.3 加强油水井监测力度,健全完善资料管理制度
  油水井的套损往往是在作业施工过程中发现的,但是作业施工发现的套损时间往往与套损实际时间存在差异,综合运用各项数据资料尽量还原套损的真实发生时间,有利于正确分析套损井的成因关系及发展趋势。套损井分析离不开大量的数据资料,如水井连续的分层测压资料,能够及时反应层间的压力变化,为下一步调整提供重要依据。因此,采油队要健全资料管理制度,保证资料准确、全面。
  2.4 精细油藏地质研究,进一步完善注采关系
  随着油田开发的飞速发展,如何更好的完善注采关系,是一切工作的基础。合理调整注水方案,控制异常高压区块,缓解油田开发三大矛盾,为油田长期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技术保障。
  3 结论
  (1)高压注水与套损速度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合理控制注水压力,对于套损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2)异常高压层是造成油层部位套损的主要原因,完善注采关系,可以有效地防止异常高压层的形成。
  参考文献
  [1] 吴迪祥,张继芬,李虎君著.油层物理[M].石油工业出版社,2007:5,145
  [2] 刘吉余.油气田开发地质基础[M].石油工业
  出版社,2006:31
  作者简介
  杨雪 :女,(1987-1-25),青海西宁人,2009年毕业于东北石油大学石油工程专业,现在第五采油厂第五油矿技术队工作。
其他文献
【摘要】不同设备的运动周期各不相同,不同振源发出的声振信号混叠后也具有不同的周期特性。采用信号叠加仿真,对钻井泵基元信号和齿轮信号进行叠加,通过仿真结果归纳出齿轮信号的分布规律。  【关键词】钻井泵 信号叠加 仿真  1 实测信号分析  现场实测信号波形最明显的往往是振动最强烈的信号成分,即主频信号,其中混有多种振动较弱的信号成分,笔者称之为分量信号。为了提高信号分离与特征提取的有效性,有必要确定
【摘要】大庆升深2-1区块气田属含CO2气田,自投产以来腐蚀监测数据及现场剖析发现,集气管道、管件存在严重腐蚀问题,最大腐蚀坑深达到10.6mm,分析其原因主要是由于该区块气体具有高温、高压、CO2分压高、Cl-的存在等多个影响因素所致。目前,采取的解决办法是将腐蚀严重的站外集气管道更换为耐蚀力强、硬度大的双金属复合管,集气站内的管道及管件材质更换为316L不锈钢材质,以减少管道点蚀穿孔的风险,确
【摘要】含水原油在长输管道中输送要克服很大的沿程阻力,为了提高其管道输送效率,开展了降低含水原油沿程阻力试验研究,主要方法是在管道中加入适量浓度的流动改进剂改善含水原油在管道中的流动性能,通过实验研究掌握加入适量浓度流动改进剂后含水原油沿程阻力规律,绘制出管道压降与流量关系曲线图,证明流动改进剂可以显著降低含水原油的沿程阻力,对于改善其流动性,降低含水原油的集输成本和能耗,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
【摘要】液位测量在化工工业中具有重要地位,它准确测量塔罐等容器的液位,通过自动控制系统使液位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以保证装置正常操作和平稳运行。本文分析介绍常二线汽提塔液位控制系统,即简单控制系统,通过分析其液位控制系统的组成,进而分析液位控制系统产生的故障以及排除故障的方法,并对其常见故障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简单控制系统差压变送器调节阀  1 概述  格尔木炼油厂常减压装置常压系统主
【摘要】本文针对北十四配制站聚合物母液浓粘度波动大的影响因素展开分析,通过对聚合物配制过程中的各个方面进行分析,找出导致浓粘度波动大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及建议,争取最大幅度的降低母液浓粘度波动,提高配制母液质量,为下游各个注入站提供高质量、高合格率的聚合物母液。  【关键词】聚合物母液 浓粘度 波动 影响因素 分析  1 概述  北十四聚合物配制站1995年9月15日投产,目前设计年配
【摘要】新疆阿图什与喀什交界处的恰克马克河河床与河岸高差为38m,坡度为90度。管线需翻过陡峭的河岸后到达喀什清管站,该地段施工难度大,特别是施工作业带清理、削方降坡危险性大,通过两种削方降坡方案的比较,选择满足施工需求且成本较低的施工方案。  【关键词】油气田长输管道山区陡坡削方降坡  1 引言  南疆天然气利民工程是为南疆各族人民送气造福的重要民生工程,按照塔里木油田公司及南疆天然气利民工程项
【摘要】套损井的大量出现,给油田长期稳产带来了极大影响。通过分析青海油田套损井的分布区域、井型、形态等方面,研究套损现象发生的特征规律,分析青海油田套管损坏的主要影响因素,针对性的提出了预防套管损坏的有效措施,为今后的综合治理提供了建议。  【关键词】套管损坏 因素分析 预防措施  油气田井下油套管损伤(包括电化学腐蚀及机械损伤等)是油气勘探、开发中最为普遍的现象,油套管损伤会给油气生产、环境保护
【摘要】青海油田红柳泉油田因区块注水井点不完善,导致地层压力亏空,油田递减较快。油田采油速度低等问题。红柳泉油田自2007年取得储层新认识后,先后开展了多次储层预测、评价和再认识工作,通过近3年的研究显示,储层纵向上不接替,横向上不连片。一般很少有16+17小层与23小层同时产油的井,除了红114井区外绝大部分区块储层平面展布规律掌握困难,整体开发经网部署较为困难,油田目前试点开展老井转注,建立有
【摘要】扶余油田井网比较密,油层发育东西向裂缝,蒸汽吞吐施工中汽窜现象时有发生,尤其是二轮以后的吞吐,随着注汽量的不断增加汽窜几率明显增大。集团注汽就是将若干个同层位井组合在一起,同时作业、注汽、焖井、放喷、采油的一种蒸汽吞吐方式。在扶余油田采用集团组合式蒸汽吞吐试验,目的就是要抑制和利用汽窜,提高蒸汽热效率,进一步提高蒸汽吞吐阶段原油采收率。  【关键词】集团注汽 平面组合 汽窜 调剖 热效率
【摘要】在油田的生产过程中,为了保证原有的高产和稳产,通常会采取注水的方式。因此,注水系统在对油田生产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开发时间的原因,青海油田逐渐进入高含水开发时期,注水量不断增多,相应的能耗也越来越大。本文系统地总结了青海油田注水过程中的能耗情况,并以此为根据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青海油田 注水系统 能耗 解决措施  通常为了保持地层压力、提高原油采收率和采油速度会采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