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单中心早期胃癌外科切除与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疗效比较

来源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gd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比较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与外科手术治疗早期胃癌的临床疗效。

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010年至2015年诊治的246例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其中男性171例,女性75例;年龄(63.6 ± 10.8)岁。81例根据以下情况选择接受ESD术(ESD组):术前腹部增强CT未见腹腔淋巴结转移;不论病灶大小、无合并溃疡的分化型黏膜内癌;肿瘤直径≤30 mm、合并溃疡的分化型黏膜内癌;肿瘤直径≤30 mm、无合并溃疡的分化型黏膜下层浅层(SM1)黏膜下癌;肿瘤直径≤20 mm、无合并溃疡的未分化型黏膜内癌以及> 20 mm的胃黏膜上皮内高级别瘤变和内镜黏膜切除术(EMR)术后复发、再次行EMR困难的黏膜病变。165例术前影像学评估可疑腹腔淋巴结转移、或病变超出ESD扩大适应证者接受外科手术治疗(手术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肿瘤整块切除率(指一次性完整切除病变)和治愈性切除率(标准:水平切缘及垂直切缘阴性,没有脉管浸润,病变位于黏膜层或SM1,黏膜层癌伴溃疡病变或SM1病变需< 3 cm,未分化型癌需位于黏膜层且< 2 cm);根据病理学检查结果(肿瘤位置和形态及大小、病理类型、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有无脉管侵犯、肿瘤切缘及淋巴结转移情况等),将ESD组和手术组所有符合ESD治愈性切除标准的患者进行亚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和恢复情况以及随访和生存情况。随访时间截止为2016年12月。

结果

ESD组整块切除率为93.8%(76/81),治愈性切除率91.4%(74/81);手术组整块切除率和治愈性切除率均为100%。根据术后病理评估,符合ESD治愈性切除标准的患者共170例,除ESD组74例外,手术组有96例。亚组分析结果显示,ESD组患者年龄较手术组偏大(t = 2.939,P = 0.004);肿瘤位于胃上1/3的例数更多(χ2 = 8.992,P = 0.011);而两组肿瘤大小(t = 1.875)、浸润深度(χ2 = 2.393)和分化程度(χ2 = 3.07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与手术组比较,ESD组手术时间短[(76.4 ± 46.3)min比(271.9 ± 92.6)min,t=17.950,P = 0.000]、术后禁食时间短[(3.2 ± 1.4)d比(8.8 ± 5.4)d,t = 9.801,P = 0.000]、平均住院日短[(9.0 ±5.8)d比(22.1 ± 9.1)d,t = 11.471,P = 0.000]和费用少[(2.6 ± 2.2)万元比(7.4 ± 3.0)万元,t = 12.235,P = 0.000];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ESD组1.4%(1/74),明显低于手术组的20.8%(20/96)(χ2 = 14.502,P = 0.013)。有162例(95.3%,162/170)获得术后11~84(中位时间28)月的随访,ESD组和手术组术后复发率分别为2.7%(2/74)和4.2%(4/9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1.787,P = 0.409);5年总体生存率则分别为97.5%和96.5%,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χ2 = 0.115,P = 0.735)。

结论

ESD对早期胃癌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于黏膜层或黏膜下浅层、分化好、无溃疡形成的早期胃癌或< 2 cm未分化型黏膜内癌,ESD可作为一线治疗方法。

其他文献
目的评价自牵引后离断食管-空肠吻合(SPLT)在全腹腔镜全胃切除术(TLTG)中应用的安全性。方法2014年6月至2017年1月期间,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普通外科接受TLTG-SPLT手术的100例患者(SPLT组)被纳入本研究,并以2013年10月至2015年12月同一手术团队实施的52例传统TLTG手术的患者作为对照(传统吻合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完成常规D2清扫,其
腹腔镜技术在胃癌外科领域应用日渐成熟,腹腔镜胃癌手术的效果也不断获得各种临床研究的支持,其中随机对照研究(RCT)是重要的高级别临床疗效证据。韩国胃癌外科医生在胃癌腹腔镜手术临床研究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而韩国腹腔镜胃肠外科研究组(KLASS)更是相关领域的先行者和重要参与者之一,其KLASS系列临床研究的进展和结果均为国际范围内的胃癌外科医生所关注。本文主要介绍了KLASS近年来在胃癌腹腔镜手术临
目的基于中国胃肠肿瘤外科联盟(联盟)数据,探讨中国早期胃癌的流行病学特点和诊治现状。方法联盟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向各联盟成员单位发放收集胃癌及结直肠癌相关数据的幻灯片,各单位根据要求按照不同年度,将填写完毕后的幻灯片发送至联盟邮箱(gi_union@foxmail.com),由联盟数据汇总小组进行资料数据汇总分析。结果2014—2016年期间,联盟收集到来自全国85家中心的285份数据调查幻灯片,
期刊
目的研究胃癌患者预后营养指数(PNI)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以及PNI对于预测患者生存期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胃肠外科行胃癌根治术的1150例进展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和随访资料。计算PNI值[PNI=淋巴细胞绝对值(109/L)× 5 +血清白蛋白(g/L)],根据PNI均值进行分组,分析PNI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肿瘤浸
目的探讨累及全胃的BorrmannⅣ型胃癌患者的外科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省肿瘤医院2002—2015年间外科治疗的223例累及全胃(定义为肿瘤累及胃的3个分区)的Borrmann Ⅳ型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及生存资料,比较不同临床病理特征及不同治疗方式患者的术后生存时间,并采用Cox模型分析独立预后因素。结果纳入研究的223例累及全胃的Borrmann Ⅳ型胃癌占同期手术治疗所有Borrma
日本《胃癌治疗规约》中指出,局部进展期胃上部癌的标准手术为全胃D2根治术,其中就包括脾门淋巴结的清扫。随着微创理念和外科技术的发展,腹腔镜下保脾脾门淋巴结清扫术逐渐得到认可。其技术要求较高,应由具备丰富开腹手术经验和娴熟腹腔镜手术技巧的外科医生开展,在熟识脾门区解剖结构的基础上,选择合理的手术入路和程序化的手术步骤。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胃外科行腹腔镜保脾脾门淋巴结清扫术时采用左侧入路,即沿着胰
期刊
目的探讨胃癌行D2加No.12p及No.8p淋巴结清扫及网膜囊完整切除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总结2000年1月至2010年1月期间,福建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胃肠外科行D2加No.12p及No.8p淋巴结清扫及网膜囊完整切除的胃癌患者临床资料。病例纳入标准:(1)年龄18~90岁;(2)经病理学确诊胃癌,并行D2加No.12p、No.8p及网膜囊完整剥离手术;(3)病历资料和术后病理及随访资料
近年来,胃癌的整体发病率在下降,但是进展期胃上部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目前唯一有可能治愈进展期胃上部癌的方法是外科手术,手术的关键在于是否彻底清扫淋巴结,因为这直接影响着患者的术后生存率。淋巴结转移率是判断胃癌患者术后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淋巴结转移率与肿瘤的浸润深度及肿瘤大小有关,尤其与肿瘤的浸润深度关系密切,通常肿瘤深度越深,肿瘤直径越大,淋巴结转移率相对越高。淋巴结转移率决定着进展期胃上部癌的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