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企业应急管理工作是国家应急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有企业控制着国家安全稳定和经济命脉,其应急管理工作更应当体现规范化、体系化,为维持国内经济长期稳定发展具有示范和推动作用。目前我国政府应急管理工作已经逐步深入,但在企业管理领域却处于初级阶段。本文通过对X所应急管理的现状深入和系统化的分析,找到该所在应急管理工作存在的不足和薄弱环节,最后提出解决思路和建议。
关键词:应急管理;体系建设
中图分类号: D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13-15-2
1 X研究所应急管理的现状
X研究所成立于1960年,现有职工2900余人,是我国航空工业导航、制导与控制技术研发中心,集产品设计、开发、生产、服务于一体,用户涉及多个行业和军兵种。近年来,大力拓展民品产业发展,成立了多个子公司,未来将建成以军民融合式产业发展的企业集团。
X所历来重视安全生产工作,根据上级管理部门的要求,结合自身实际建立并不断完善应急管理体系。目前以形成包括组织机构、管理制度、工作流程、物资管理、培训演练等在内的应急管理架构,基本形成了围绕一般性安全生产事故预防和处置的应急管理体系。
1.1 应急管理组织机构
X所应急管理组织体系自上而下分为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
决策层:应急管理领导小组是X所应急管理的最高行政领导和指挥决策机构,负责制定应急管理工作方针、政策和规划,确定全所应对突发事件的重大决策,部署应急处置工作。
管理层:应急管理办公室是X所应急管理的日常管理机构,负责落实应急管理领导小组的决策,负责全所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包括制度建设、工作计划编制、应急救援物资管理、人员培训及应急预案的演习;应急指挥部是突发事件发生时临时成立的应急处置管理机构,负责组织协调救援资源的配置管理,负责应急值班、信息汇总、信息发布、综合协调等工作。
执行层:应急救援专业组是突发事件发生时的决策执行机构,包括医疗救护组、消防救援组、动力设备组、基建工程组、警戒疏散组、车辆通讯组、物资保障组等专业组。
X所现有的应急管理组织机构较完善,形成了主要领导全面负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相关人员全部参与的应急组织体系。各部分职责清晰,分工明确,协同一致。
1.2 应急管理制度体系
目前X所的应急管理制度体系主要分为风险防范管理制度、应急预案体系和工作流程体系。风险防范管理体系主要包括特种设备、危险化学品、危险点等各类危险源的管理规定和操作规程等。应急预案体系包括X所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13项专项预案。
工作流程体系主要指事故事件的处置流程,进一步明确各类突发事件概率较高的危险点事故发生后的具体操作流程和操作方法。
X所现行的应急管理制度体系层次明确,应急预案基本涵盖了研究所可能面临的各类突发事件。但从应急管理全流程上看,在流程上游的风险防范体系还不够完善,缺乏培训、演练的相关管理制度,流程下游的事后重建、损失评估和经验总结等工作也尚未明确。
1.3 应急管理运行机制
按照X所应急管理总体预案,当发生突发事件或症候时,现场人员应对危险区域立即停用/封闭/保护,第一时间拨打应急报警24小时值班电话,报告现场的具体位置、危险情况或异常情况,以及初步预知的危害情况,由应急管理办公室对信息进行迅速核实,进行事件的初步评估和分析,并决定是否启动事故预警和进入应急处置措施。若需要启动预警及应急处置,则上报应急管理领导小组进行决策,展开现场控制、应急救援等应急处置工作。危险因素消除后,进入善后处置、调查评估、恢复重建。由于日常工作的紧密联系,X所各职能部门间存在密切的协同关系,因此突发事件发生时的联动工作更加迅速,机制更加灵活。
1.4 应急管理保障体系
由于X所安全生产相关工作开展较早,因此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较扎实,但就企业应急管理整体情况而言,X所在应急通信保障、资源设备、资金投入、应急管理培训及宣传教育、互助协议等方面的工作较为薄弱。
2 X所应急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从总体上看,X所的应急管理工作组织机构健全、制度体系较完善,基本满足了研究所目前规模较小、管理相对集中、风险因素较少、突发事件概率较低的发展现状。但也突出的表现出信息管理手段落后,应急反应速度慢,工作效率不高等问题,不足以满足企业未来发展,特别是一所多地运行的管理前景。主要问题有:
2.1 信息管理手段落后,信息共享效率低
X所危险点、应急救援物资等应急管理信息仅以办公电脑上的数据表、文档等方式记录和管理,这种信息管理手段无法实现高效的信息共享,而且由于受到信息汇总频次的限制,往往无法及时掌握信息变化的情况。
2.2 预案编制水平参差不齐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编制质量是应急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对应急管理水平产生直接影响。但由于承担预案编制工作的人员都不是应急管理专业人员,各专项预案编制的水平参差不齐,影响了应急管理工作的开展。
2.3 保障物资管理信息不健全
由于应急救援工作由各专业救援组具体执行,各类应急保障物资的日常采购、管理、存储、维护均由专业组负责,决策和管理层对各项物资的可用状态不清楚,物资采购和存储较零散,给救援工作的统一部署和实施造成了一定困难。另外,对于所里无法自己筹备的物资或设备,缺乏直接有效的供应商协同机制,不能确保临时物资需求的快速响应;对超出自身救援能力的突发事件,缺乏外部救援机构协同工作机制,都可能对救援工作的实施效果产生严重影响。
3 对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思考和建议
3.1 完善应急管理组织体系 对照应急管理工作要求,X所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应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改善:
3.1.1 建立稳定的专家队伍
专家队伍应起到为应急管理工作提供决策建议的作用,在“平时”主要发挥专家咨询的作用,协助应急管理领导小组做好应急管理总体规划,协助制定应急管理工作的长/短期计划,组织相关力量解决业务专业的技术问题。
3.1.2 建立相对固定的专业应急指挥部
X所应急指挥部是临时设立的办事机构,由应急管理办公室根据突发事件实际情况拟定指挥部成员,报应急管理领导小组批准成立。由于突发事件不可预知的特点,应在平时就根据可能发生的事件类型明确相对固定的专业应急指挥部成员名单,在事件发生时即可迅速做出响应。
3.2 加强预警预报体系建设
预警预报体系应满足应急管理工作中预警、预报两个层面的工作要求,预警是在监测结果的基础上对突发事件的不良趋势进行分析并及时报警的活动,预报则是将报警信息经过核实和前期分析判断,确定事件性质、类型和级别,形成突发事件上报信息,发出警告的活动。
预警预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对安全生产危险源的预警。
例如压力锅炉房、冷冻站、汽油库房、油源间、变电站、剧毒化学品库房、液氮供应站、废水处理间、氰化电镀生产线、煤/汽油清洗间等特种设备、危险化学品、特种工艺操作区域等重要危险源的监控。通过部署自动报警系统和视频监控系统可实现对特殊设备自动监控和特殊区域的远程监控,不具备条件的危险源一般采用24小时值班制度实现监控。
②对各类车辆运行的预警。
所内通勤车、试验车、工程车、货车等是突发重大交通事故的危险源。通过在车辆上安装GPS运行监控设备,能够很好的起到保障车辆安全运行的目的。
③对群体性事件的预警。
在X所总体应急预案中已经明确,所内组织的各类大型活动,均应对现场设备、安全疏散通道、消防设施等安全因素进行综合评估,明确现场安保的部署工作,对突发事件做好预警预报准备。另一方面,对于非大型活动类突发群体性事件,通过对存在突发事件因素的人群、活动的重点关注,敏感可能发生的群体事件症候。
3.3 重视日常应急培训及演练
由于突发事件存在不可预知性,因此应该对全员进行培训,已达到最大限度预防突发事件发生和缩小突发事件影响的目的。对于突发事件的基本理论,以及自然灾害类、公共卫生事件类、社会安全事件类的突发事件可能应急处置和预案的培训覆盖率应达到100%;对涉及安全生产等事故灾难类突发事件,以及X所特有的危险源、危险点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和预案的培训更应针对危险岗位的工作人员和应急救援专业组的成员进行重点的专业培训。
3.4 建立应急管理信息系统
建立应急管理信息系统,搭建全所应急管理的统一信息平台,构建包括预案信息、人员信息、危险源信息、物资信息、设备信息、外部资源信息等在内的基础数据库,实现信息共享,提高信息管理效率。
应急管理信息系统包括以下几个子系统:
应急预案管理子系统:建立预案编制模板,提供在线范例库,规范预案内容和格式,实现预案综合评审和签发流程的电子化,提高预案编制的质量和效率;建立预案归档、修订的数字化管理。
预警预报子系统:通过建立系统接口实现与特种设备自动报警系统、危险点视频监控系统的对接,实现危险源异常信息的自动上报。
应急资源管理子系统:规范应急救援保障物资的日常采购、存储、管理、使用。建立与供应商、外部救援机构协同工作机制。
培训演练子系统:通过预防与救援知识的在线共享、在线模拟演练等功能,扩展应急管理培训方式,有效提高全员对突发事件防范和处置的能力。
X所应急管理工作日渐深入,逐步实现了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预防转变,从突发救急向常规常态转变。根据研发生产的特点,结合自身的管理模式,不断完善X所应急管理工作,持续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为X所的高速发展保驾护航。
关键词:应急管理;体系建设
中图分类号: D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13-15-2
1 X研究所应急管理的现状
X研究所成立于1960年,现有职工2900余人,是我国航空工业导航、制导与控制技术研发中心,集产品设计、开发、生产、服务于一体,用户涉及多个行业和军兵种。近年来,大力拓展民品产业发展,成立了多个子公司,未来将建成以军民融合式产业发展的企业集团。
X所历来重视安全生产工作,根据上级管理部门的要求,结合自身实际建立并不断完善应急管理体系。目前以形成包括组织机构、管理制度、工作流程、物资管理、培训演练等在内的应急管理架构,基本形成了围绕一般性安全生产事故预防和处置的应急管理体系。
1.1 应急管理组织机构
X所应急管理组织体系自上而下分为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
决策层:应急管理领导小组是X所应急管理的最高行政领导和指挥决策机构,负责制定应急管理工作方针、政策和规划,确定全所应对突发事件的重大决策,部署应急处置工作。
管理层:应急管理办公室是X所应急管理的日常管理机构,负责落实应急管理领导小组的决策,负责全所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包括制度建设、工作计划编制、应急救援物资管理、人员培训及应急预案的演习;应急指挥部是突发事件发生时临时成立的应急处置管理机构,负责组织协调救援资源的配置管理,负责应急值班、信息汇总、信息发布、综合协调等工作。
执行层:应急救援专业组是突发事件发生时的决策执行机构,包括医疗救护组、消防救援组、动力设备组、基建工程组、警戒疏散组、车辆通讯组、物资保障组等专业组。
X所现有的应急管理组织机构较完善,形成了主要领导全面负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相关人员全部参与的应急组织体系。各部分职责清晰,分工明确,协同一致。
1.2 应急管理制度体系
目前X所的应急管理制度体系主要分为风险防范管理制度、应急预案体系和工作流程体系。风险防范管理体系主要包括特种设备、危险化学品、危险点等各类危险源的管理规定和操作规程等。应急预案体系包括X所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13项专项预案。
工作流程体系主要指事故事件的处置流程,进一步明确各类突发事件概率较高的危险点事故发生后的具体操作流程和操作方法。
X所现行的应急管理制度体系层次明确,应急预案基本涵盖了研究所可能面临的各类突发事件。但从应急管理全流程上看,在流程上游的风险防范体系还不够完善,缺乏培训、演练的相关管理制度,流程下游的事后重建、损失评估和经验总结等工作也尚未明确。
1.3 应急管理运行机制
按照X所应急管理总体预案,当发生突发事件或症候时,现场人员应对危险区域立即停用/封闭/保护,第一时间拨打应急报警24小时值班电话,报告现场的具体位置、危险情况或异常情况,以及初步预知的危害情况,由应急管理办公室对信息进行迅速核实,进行事件的初步评估和分析,并决定是否启动事故预警和进入应急处置措施。若需要启动预警及应急处置,则上报应急管理领导小组进行决策,展开现场控制、应急救援等应急处置工作。危险因素消除后,进入善后处置、调查评估、恢复重建。由于日常工作的紧密联系,X所各职能部门间存在密切的协同关系,因此突发事件发生时的联动工作更加迅速,机制更加灵活。
1.4 应急管理保障体系
由于X所安全生产相关工作开展较早,因此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较扎实,但就企业应急管理整体情况而言,X所在应急通信保障、资源设备、资金投入、应急管理培训及宣传教育、互助协议等方面的工作较为薄弱。
2 X所应急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从总体上看,X所的应急管理工作组织机构健全、制度体系较完善,基本满足了研究所目前规模较小、管理相对集中、风险因素较少、突发事件概率较低的发展现状。但也突出的表现出信息管理手段落后,应急反应速度慢,工作效率不高等问题,不足以满足企业未来发展,特别是一所多地运行的管理前景。主要问题有:
2.1 信息管理手段落后,信息共享效率低
X所危险点、应急救援物资等应急管理信息仅以办公电脑上的数据表、文档等方式记录和管理,这种信息管理手段无法实现高效的信息共享,而且由于受到信息汇总频次的限制,往往无法及时掌握信息变化的情况。
2.2 预案编制水平参差不齐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编制质量是应急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对应急管理水平产生直接影响。但由于承担预案编制工作的人员都不是应急管理专业人员,各专项预案编制的水平参差不齐,影响了应急管理工作的开展。
2.3 保障物资管理信息不健全
由于应急救援工作由各专业救援组具体执行,各类应急保障物资的日常采购、管理、存储、维护均由专业组负责,决策和管理层对各项物资的可用状态不清楚,物资采购和存储较零散,给救援工作的统一部署和实施造成了一定困难。另外,对于所里无法自己筹备的物资或设备,缺乏直接有效的供应商协同机制,不能确保临时物资需求的快速响应;对超出自身救援能力的突发事件,缺乏外部救援机构协同工作机制,都可能对救援工作的实施效果产生严重影响。
3 对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思考和建议
3.1 完善应急管理组织体系 对照应急管理工作要求,X所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应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改善:
3.1.1 建立稳定的专家队伍
专家队伍应起到为应急管理工作提供决策建议的作用,在“平时”主要发挥专家咨询的作用,协助应急管理领导小组做好应急管理总体规划,协助制定应急管理工作的长/短期计划,组织相关力量解决业务专业的技术问题。
3.1.2 建立相对固定的专业应急指挥部
X所应急指挥部是临时设立的办事机构,由应急管理办公室根据突发事件实际情况拟定指挥部成员,报应急管理领导小组批准成立。由于突发事件不可预知的特点,应在平时就根据可能发生的事件类型明确相对固定的专业应急指挥部成员名单,在事件发生时即可迅速做出响应。
3.2 加强预警预报体系建设
预警预报体系应满足应急管理工作中预警、预报两个层面的工作要求,预警是在监测结果的基础上对突发事件的不良趋势进行分析并及时报警的活动,预报则是将报警信息经过核实和前期分析判断,确定事件性质、类型和级别,形成突发事件上报信息,发出警告的活动。
预警预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对安全生产危险源的预警。
例如压力锅炉房、冷冻站、汽油库房、油源间、变电站、剧毒化学品库房、液氮供应站、废水处理间、氰化电镀生产线、煤/汽油清洗间等特种设备、危险化学品、特种工艺操作区域等重要危险源的监控。通过部署自动报警系统和视频监控系统可实现对特殊设备自动监控和特殊区域的远程监控,不具备条件的危险源一般采用24小时值班制度实现监控。
②对各类车辆运行的预警。
所内通勤车、试验车、工程车、货车等是突发重大交通事故的危险源。通过在车辆上安装GPS运行监控设备,能够很好的起到保障车辆安全运行的目的。
③对群体性事件的预警。
在X所总体应急预案中已经明确,所内组织的各类大型活动,均应对现场设备、安全疏散通道、消防设施等安全因素进行综合评估,明确现场安保的部署工作,对突发事件做好预警预报准备。另一方面,对于非大型活动类突发群体性事件,通过对存在突发事件因素的人群、活动的重点关注,敏感可能发生的群体事件症候。
3.3 重视日常应急培训及演练
由于突发事件存在不可预知性,因此应该对全员进行培训,已达到最大限度预防突发事件发生和缩小突发事件影响的目的。对于突发事件的基本理论,以及自然灾害类、公共卫生事件类、社会安全事件类的突发事件可能应急处置和预案的培训覆盖率应达到100%;对涉及安全生产等事故灾难类突发事件,以及X所特有的危险源、危险点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和预案的培训更应针对危险岗位的工作人员和应急救援专业组的成员进行重点的专业培训。
3.4 建立应急管理信息系统
建立应急管理信息系统,搭建全所应急管理的统一信息平台,构建包括预案信息、人员信息、危险源信息、物资信息、设备信息、外部资源信息等在内的基础数据库,实现信息共享,提高信息管理效率。
应急管理信息系统包括以下几个子系统:
应急预案管理子系统:建立预案编制模板,提供在线范例库,规范预案内容和格式,实现预案综合评审和签发流程的电子化,提高预案编制的质量和效率;建立预案归档、修订的数字化管理。
预警预报子系统:通过建立系统接口实现与特种设备自动报警系统、危险点视频监控系统的对接,实现危险源异常信息的自动上报。
应急资源管理子系统:规范应急救援保障物资的日常采购、存储、管理、使用。建立与供应商、外部救援机构协同工作机制。
培训演练子系统:通过预防与救援知识的在线共享、在线模拟演练等功能,扩展应急管理培训方式,有效提高全员对突发事件防范和处置的能力。
X所应急管理工作日渐深入,逐步实现了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预防转变,从突发救急向常规常态转变。根据研发生产的特点,结合自身的管理模式,不断完善X所应急管理工作,持续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为X所的高速发展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