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的亮点
本教材编写人员在编写工作中依据初一年级学生心智、道德与法治水平的发展精心组织,在框架结构、编排上进行了精心的设计,在内容安排上大胆创新,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觀教育、传统文化、心理健康与人格修养以及法治教育。教材以构建成以学生成长的生活逻辑为主线,以相关学科知识为背景和支撑,融合道德、心理、法律、国情等相关内容而形成的综合性课程。因此对初中阶段所有年级全面使用统编教材进行教学迫在眉睫。
(一)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引领,以德育人、立德树人
《道德与法治》新教材属于意识形态比较强的学科,新教材重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并将之贯彻教学的始终。在教学过程中转化为学生的情感培养、价值观念的认同与行为习惯的养成,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二)传承优秀的人类文化和民族精神,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
中国特色文化在教材的使用,全面提高了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亲切感与感受力。如呈现出的正文语言或引用经典或抒情唯美、富有哲理、可读性强的内容,而这些素材易于学生与教材文本的对话,正文使用思想深邃、语言凝练的古文句、名言分析解读来表达主题展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
(三)培育学生法治意识与参与法治实践
初中生正处于人格培养与发展、形成的重要时期,这个时候能否培养一个正确、健全的道德值观与法治观念对学生以后的成长至关重要。在现代法治社会发展的背景下,基于公民能力提升的现实需要,将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等方面的要求有机融合德育课程体系是完全符合法治社会发展要求和学生成长需求。
(四)培养学生社会参与、实践创新能力
教程在教学内容的编排与教学活动的设计上围绕学生实际情况,包括学习困惑之处、能力、性格等方面,进而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创新课外实践活动就充分发挥了作用。
二、《道德与法治》新教材在教学过程中的使用策略
(一)从把握教材、合理运用教材上,认真研读教材,挖掘教材、使用好教材
(1)教师要不断深入钻研教材,通读、精读、熟读,读出教材的本意和新意,把握教材的精髓和难点。
(2)新教材需要从显性逻辑和隐性逻辑,运用好教材栏目,充分使用好教材、关注学习过程。
新教材每个框题都设置了“运用你的经验”“探究与分享”“阅读感悟”“方法与技能”和“拓展空间”等栏目,这是新教材的显性逻辑。新教材的隐形逻辑进路体现在循序渐进的五个环节:即创设情境经验引入、直面矛盾和困惑、进行道德判断和价值选择、体验道德成长、相关行为和行为能力及方法的指导。这样的设计完全打破了传统的知识传授模式,能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的愉悦,更乐于学习、善于学习。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
(3)合理运用好教材,创造性使用教材。
一是教材是学生学习的基础资源,教师应创造性使用教材,优化教学过程。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基本教学资源,为实现教材的相对稳定性与社会生活的不断变化性的有机统一,在合理使用教材的基础上,教师应创造性使用教材,更新、充实教材,实现教材的与时俱进;要重新整合教材,采用板块之间的联系,要充分利用好“脚手架”有针对性创造性性组织教学内容。
二是创造性拓展教材,鼓励和指导学生参与课堂资源的开发。
教师在教学中应善于运用网络、微信、微博、电视中挖掘鲜活的教学资源,利用与开发资源的优势结合本土资源,重视网络文化、做到网上与往下、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充实、创造性使用教材,完善课程资源利于教学优化使学生的参与和体验到达育人的目的。
(二)加强学习引导,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与素养
在课堂之前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通过运用导学案的方式、翻转课堂的模式预热,根据课前安排老师先提出问题、学生带入问题,阅读教材进行思考。让学生们提炼出本节的重难点与疑惑之处,为学生的课堂教学做好准备。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加深对教材内容的认识,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大胆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围绕相关问题思考,存在质疑可以与同学们合作式讨论,向老师请教,采取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将学生的被动变成主动,也能提高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让学生在加大的思考空间,能够充分进行交流,从而提高学生辩证思维、语言表达能力探究能力。
(三)开展多种形式教学实践活动,注重教学生成、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学生将思想触角伸向广阔的社会大课堂,进一步扩展生活,从中吸取生活的养料,从活生生的实际中丰富知识。教学实践活动也是不可缺少的,也是提高有效性的重要环节。对于初一阶段的教育,教师可以开展一些利于教学的实践教学活动,也可以把实践活动课堂延伸到课外,通过教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政治敏锐性和洞察力、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理性分析的良好习惯以及积极参与、勇于担当的核心素养,也给学生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平台。
(四)紧跟时代发展,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作为一名道德与法治课教师不仅是是策划者也是引领者、合作者,在新的教改下对新教材的使用中,对老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身教重于言教,要落实“核心素养”理念,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观念,自觉提高自身学科专业素养,不断汲取新知识,丰富其他学科知识,合上时代的节拍。信息化时代的发展、知识的更新要求教师要不断研修各种先进教学理念、提升个人素养,要顺应教改深化的要求,积极更新新教学理念,与时俱进将立德树人目标落实在环环相扣的课堂活动中,到达涵养化育的育人境界。
通过短时间的学习与教学探究解决了我对新教材的很多疑惑,但是还有很多的问题需要我在新教材的进一步使用探究和教育教学实践中去探索和解决,对于“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的研究和使用,将会是每个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
本教材编写人员在编写工作中依据初一年级学生心智、道德与法治水平的发展精心组织,在框架结构、编排上进行了精心的设计,在内容安排上大胆创新,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觀教育、传统文化、心理健康与人格修养以及法治教育。教材以构建成以学生成长的生活逻辑为主线,以相关学科知识为背景和支撑,融合道德、心理、法律、国情等相关内容而形成的综合性课程。因此对初中阶段所有年级全面使用统编教材进行教学迫在眉睫。
(一)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引领,以德育人、立德树人
《道德与法治》新教材属于意识形态比较强的学科,新教材重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并将之贯彻教学的始终。在教学过程中转化为学生的情感培养、价值观念的认同与行为习惯的养成,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二)传承优秀的人类文化和民族精神,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
中国特色文化在教材的使用,全面提高了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亲切感与感受力。如呈现出的正文语言或引用经典或抒情唯美、富有哲理、可读性强的内容,而这些素材易于学生与教材文本的对话,正文使用思想深邃、语言凝练的古文句、名言分析解读来表达主题展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
(三)培育学生法治意识与参与法治实践
初中生正处于人格培养与发展、形成的重要时期,这个时候能否培养一个正确、健全的道德值观与法治观念对学生以后的成长至关重要。在现代法治社会发展的背景下,基于公民能力提升的现实需要,将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等方面的要求有机融合德育课程体系是完全符合法治社会发展要求和学生成长需求。
(四)培养学生社会参与、实践创新能力
教程在教学内容的编排与教学活动的设计上围绕学生实际情况,包括学习困惑之处、能力、性格等方面,进而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创新课外实践活动就充分发挥了作用。
二、《道德与法治》新教材在教学过程中的使用策略
(一)从把握教材、合理运用教材上,认真研读教材,挖掘教材、使用好教材
(1)教师要不断深入钻研教材,通读、精读、熟读,读出教材的本意和新意,把握教材的精髓和难点。
(2)新教材需要从显性逻辑和隐性逻辑,运用好教材栏目,充分使用好教材、关注学习过程。
新教材每个框题都设置了“运用你的经验”“探究与分享”“阅读感悟”“方法与技能”和“拓展空间”等栏目,这是新教材的显性逻辑。新教材的隐形逻辑进路体现在循序渐进的五个环节:即创设情境经验引入、直面矛盾和困惑、进行道德判断和价值选择、体验道德成长、相关行为和行为能力及方法的指导。这样的设计完全打破了传统的知识传授模式,能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的愉悦,更乐于学习、善于学习。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
(3)合理运用好教材,创造性使用教材。
一是教材是学生学习的基础资源,教师应创造性使用教材,优化教学过程。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基本教学资源,为实现教材的相对稳定性与社会生活的不断变化性的有机统一,在合理使用教材的基础上,教师应创造性使用教材,更新、充实教材,实现教材的与时俱进;要重新整合教材,采用板块之间的联系,要充分利用好“脚手架”有针对性创造性性组织教学内容。
二是创造性拓展教材,鼓励和指导学生参与课堂资源的开发。
教师在教学中应善于运用网络、微信、微博、电视中挖掘鲜活的教学资源,利用与开发资源的优势结合本土资源,重视网络文化、做到网上与往下、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充实、创造性使用教材,完善课程资源利于教学优化使学生的参与和体验到达育人的目的。
(二)加强学习引导,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与素养
在课堂之前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通过运用导学案的方式、翻转课堂的模式预热,根据课前安排老师先提出问题、学生带入问题,阅读教材进行思考。让学生们提炼出本节的重难点与疑惑之处,为学生的课堂教学做好准备。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加深对教材内容的认识,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大胆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围绕相关问题思考,存在质疑可以与同学们合作式讨论,向老师请教,采取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将学生的被动变成主动,也能提高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让学生在加大的思考空间,能够充分进行交流,从而提高学生辩证思维、语言表达能力探究能力。
(三)开展多种形式教学实践活动,注重教学生成、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学生将思想触角伸向广阔的社会大课堂,进一步扩展生活,从中吸取生活的养料,从活生生的实际中丰富知识。教学实践活动也是不可缺少的,也是提高有效性的重要环节。对于初一阶段的教育,教师可以开展一些利于教学的实践教学活动,也可以把实践活动课堂延伸到课外,通过教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政治敏锐性和洞察力、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理性分析的良好习惯以及积极参与、勇于担当的核心素养,也给学生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平台。
(四)紧跟时代发展,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作为一名道德与法治课教师不仅是是策划者也是引领者、合作者,在新的教改下对新教材的使用中,对老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身教重于言教,要落实“核心素养”理念,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观念,自觉提高自身学科专业素养,不断汲取新知识,丰富其他学科知识,合上时代的节拍。信息化时代的发展、知识的更新要求教师要不断研修各种先进教学理念、提升个人素养,要顺应教改深化的要求,积极更新新教学理念,与时俱进将立德树人目标落实在环环相扣的课堂活动中,到达涵养化育的育人境界。
通过短时间的学习与教学探究解决了我对新教材的很多疑惑,但是还有很多的问题需要我在新教材的进一步使用探究和教育教学实践中去探索和解决,对于“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的研究和使用,将会是每个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