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數学是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升幼儿对数的敏感度以及帮助幼儿初步建立数学概念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提升幼儿对周围事物数、量、形关系了解和认识的重要方式。从幼儿的特征、身心发展特征以及认知规律出发,将生活化教学这一教学理念和模式引入到课堂中来,降低幼儿对抽象数学知识的理解难度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此,本文就此为论题和切入点,针对开展生活化幼儿数学活动的有效方法和策略进行阐述,以期为教师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提供一些参考价值。
关键词:幼儿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教学案例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39-392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数学活动的开展应引导幼儿善于从周围的生活中感知数学知识,让幼儿透过熟知的生活化事物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所在。为此,对于数学这门本身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学科来说,它本身有着开展生活化教学的天然优势,是生活化教学得以开展的有力载体。为此,作为幼儿教师,我们应积极探究生活化模式在数学教学中运用的具体方法和策略,为单调、枯燥的数学教学增添生活气息,引导幼儿在熟知的生活情境中更好地理解并感知数学。
一、教学内容生活化,满足幼儿认知需求
生活化教学内容的引入和运用是生活化教学得以开展的必要前提。它具体是指生活常见的且与教学内容具有关联性的现象和材料。生活化教学内容的引入能够降低抽象、单调数学知识给幼儿造成的恐惧心理,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为此,幼儿教师应从具体的教学内容出发,注重生活化内容和素材的运用,以此来满足幼儿的基本认知需求,促进幼儿数学活动的顺进展和实施。
例如,在进行“分类”知识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展开教学,比如给幼儿提供他们常玩的玩具,或是不同颜色、造型的帽子,让幼儿从颜色、形状等方面进行划分,利用这些常见事物培养幼儿基本的分类意识。又如,在完成1到10数字的讲解之后,教师可以让幼儿说出自己父母的电话号码,或是数数自己家中的人数等等,将这些生活化的内容与教学活动融合起来。如此,通过引入幼儿熟知的生活化事物开展教学,提升了幼儿对知识的理解和认知能力,同时满足了幼儿好奇心强的心理,使幼儿的数学学习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二、活动导入生活化,勾起幼儿生活经验
活动的导入环节作为起始和先导环节,类似于乐章的序曲,起着烘托氛围、吸引人注意的目的,在幼儿数学活动中同样占据着重要的位置。调查研究也表明,幼儿对比较熟悉的事物容易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望。为此,幼儿教师应巧妙运用生活化内容进行导入环节的良好设计,以此来提升幼儿的学习兴趣,增强幼儿对知识的接纳和理解能力。
例如,以“彩旗飘飘”这课内容为例,本课的教学目标在于让学生了解并发现事物的排列规律。为了达到课前激趣的目的,教师可以在课堂伊始环节利用多媒体给幼儿展示一段新年联欢晚会上大一班小朋友参加表演活动的情境,小朋友们穿着整齐、漂亮的表演服,以男女男女的顺序依次排开。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对这一画面进行观察,找出其中的规律所在,并说说这样排列的顺序有何好处等等,从而将本课所学的与排序有关的知识引入到课堂中来,在此基础上对所学知识进行详细讲解能够起到很好的效果。如此,通过利用生活化内容进行导入环节的良好设计,在课堂一开始就紧紧抓住了幼儿的眼球,使接下来的数学活动得以顺畅、高效地进展下去。
三、情境设置生活化,提升幼儿参与兴趣
在开展生活化的幼儿活动时,生活化课堂情境的设置是不能缺少的。联系教学内容设计贴近幼儿生活的课堂情境,能够让幼儿产生一种熟悉、亲切的感受,让幼儿的熟知的良好生活情境中完成知识的构建。为此,幼儿教师应注重生活化情境在课堂上的设置,以此来提供实践、交流、合作的平台,促进幼儿数学思维和学习能力的发展,使数学活动得以高效地进展下去。
例如,完成“10以内加减法”等简单的计算后,为了使幼儿充分认识到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的奥妙,教师可以给幼儿设置熟知的购物情境,让幼儿通过购物买卖的形式充分掌握所学知识。比如首先给幼儿布置购物的环境,利用幼儿的玩具、衣帽等作为购物活动中用到的商品道具,并给这些商品贴上10元以内的价签,同时给幼儿提供一些纸张做成的各种面值的纸币,让幼儿分别扮演顾客和售货员进行商品的买卖活动。这种真实、生动的购物体验活动是幼儿喜爱且乐于参与的。如此,通过设置生活化的课堂学习情境,充分刺激并调动了幼儿的多重感官参与,使幼儿在手、脑、口并用的过程中更为轻松、高效地掌握了所学知识。
四、知识运用生活化,帮助幼儿巩固知识
对所学知识进行实践性的运用是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所在,同时也是巩固课堂所学知识的重要途径和方式。对于数学这门本身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联系的学科来说,将所学知识进行生活化的运用是体现“数学用于生活”思想的重要方式,在提升幼儿解决问题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此,教师应在完成基本的教学活动之后,积极组织幼儿参与多样化的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巩固并验证所学知识,促进数学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全面改进和提升。
例如,在完成“认识时间”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后,为了让幼儿充分感受到1分钟时间的长短,教师可以让幼儿在刻下进行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即在家长的监督下,看看一分钟能做些什么。在课堂上,幼儿也纷纷各抒己见,有的沮丧地说一分钟我只写好了两个字,有的高兴地说我一分钟拍了100下篮球,还有的说我一分钟只穿了一根线等等。通过这种形式的实践活动,让幼儿充分感受到了时间的长短,这比单纯讲解的话效果来的更好。如此,通过多样化实践活动的开展,帮助幼儿更为牢固、深刻地掌握了所学知识,同时实现了课堂教学的延伸,对培养幼儿的知识运用能力产生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总之,生活化教学作为符合数学本质特征且幼儿喜爱的活动形式,在提升幼儿数学活动质量和效果方面发挥着自身独有的价值和作用。幼儿教师应在紧密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基础上,灵活运用生活化模式开展数学教学,凸显数学活动的生活性、趣味性等特征,促进幼儿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发展,从而最终达到提升幼儿数学认知和学习能力、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宗颖.整合视野下幼儿园数学教育的融合路径[J].学前教育,2016(6)
[2]张俊.用领域渗透的思想寻找幼儿园数学教育改革的路向[J].幼儿教育,2015(10)
关键词:幼儿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教学案例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39-392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数学活动的开展应引导幼儿善于从周围的生活中感知数学知识,让幼儿透过熟知的生活化事物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所在。为此,对于数学这门本身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学科来说,它本身有着开展生活化教学的天然优势,是生活化教学得以开展的有力载体。为此,作为幼儿教师,我们应积极探究生活化模式在数学教学中运用的具体方法和策略,为单调、枯燥的数学教学增添生活气息,引导幼儿在熟知的生活情境中更好地理解并感知数学。
一、教学内容生活化,满足幼儿认知需求
生活化教学内容的引入和运用是生活化教学得以开展的必要前提。它具体是指生活常见的且与教学内容具有关联性的现象和材料。生活化教学内容的引入能够降低抽象、单调数学知识给幼儿造成的恐惧心理,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为此,幼儿教师应从具体的教学内容出发,注重生活化内容和素材的运用,以此来满足幼儿的基本认知需求,促进幼儿数学活动的顺进展和实施。
例如,在进行“分类”知识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展开教学,比如给幼儿提供他们常玩的玩具,或是不同颜色、造型的帽子,让幼儿从颜色、形状等方面进行划分,利用这些常见事物培养幼儿基本的分类意识。又如,在完成1到10数字的讲解之后,教师可以让幼儿说出自己父母的电话号码,或是数数自己家中的人数等等,将这些生活化的内容与教学活动融合起来。如此,通过引入幼儿熟知的生活化事物开展教学,提升了幼儿对知识的理解和认知能力,同时满足了幼儿好奇心强的心理,使幼儿的数学学习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二、活动导入生活化,勾起幼儿生活经验
活动的导入环节作为起始和先导环节,类似于乐章的序曲,起着烘托氛围、吸引人注意的目的,在幼儿数学活动中同样占据着重要的位置。调查研究也表明,幼儿对比较熟悉的事物容易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望。为此,幼儿教师应巧妙运用生活化内容进行导入环节的良好设计,以此来提升幼儿的学习兴趣,增强幼儿对知识的接纳和理解能力。
例如,以“彩旗飘飘”这课内容为例,本课的教学目标在于让学生了解并发现事物的排列规律。为了达到课前激趣的目的,教师可以在课堂伊始环节利用多媒体给幼儿展示一段新年联欢晚会上大一班小朋友参加表演活动的情境,小朋友们穿着整齐、漂亮的表演服,以男女男女的顺序依次排开。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对这一画面进行观察,找出其中的规律所在,并说说这样排列的顺序有何好处等等,从而将本课所学的与排序有关的知识引入到课堂中来,在此基础上对所学知识进行详细讲解能够起到很好的效果。如此,通过利用生活化内容进行导入环节的良好设计,在课堂一开始就紧紧抓住了幼儿的眼球,使接下来的数学活动得以顺畅、高效地进展下去。
三、情境设置生活化,提升幼儿参与兴趣
在开展生活化的幼儿活动时,生活化课堂情境的设置是不能缺少的。联系教学内容设计贴近幼儿生活的课堂情境,能够让幼儿产生一种熟悉、亲切的感受,让幼儿的熟知的良好生活情境中完成知识的构建。为此,幼儿教师应注重生活化情境在课堂上的设置,以此来提供实践、交流、合作的平台,促进幼儿数学思维和学习能力的发展,使数学活动得以高效地进展下去。
例如,完成“10以内加减法”等简单的计算后,为了使幼儿充分认识到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的奥妙,教师可以给幼儿设置熟知的购物情境,让幼儿通过购物买卖的形式充分掌握所学知识。比如首先给幼儿布置购物的环境,利用幼儿的玩具、衣帽等作为购物活动中用到的商品道具,并给这些商品贴上10元以内的价签,同时给幼儿提供一些纸张做成的各种面值的纸币,让幼儿分别扮演顾客和售货员进行商品的买卖活动。这种真实、生动的购物体验活动是幼儿喜爱且乐于参与的。如此,通过设置生活化的课堂学习情境,充分刺激并调动了幼儿的多重感官参与,使幼儿在手、脑、口并用的过程中更为轻松、高效地掌握了所学知识。
四、知识运用生活化,帮助幼儿巩固知识
对所学知识进行实践性的运用是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所在,同时也是巩固课堂所学知识的重要途径和方式。对于数学这门本身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联系的学科来说,将所学知识进行生活化的运用是体现“数学用于生活”思想的重要方式,在提升幼儿解决问题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此,教师应在完成基本的教学活动之后,积极组织幼儿参与多样化的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巩固并验证所学知识,促进数学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全面改进和提升。
例如,在完成“认识时间”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后,为了让幼儿充分感受到1分钟时间的长短,教师可以让幼儿在刻下进行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即在家长的监督下,看看一分钟能做些什么。在课堂上,幼儿也纷纷各抒己见,有的沮丧地说一分钟我只写好了两个字,有的高兴地说我一分钟拍了100下篮球,还有的说我一分钟只穿了一根线等等。通过这种形式的实践活动,让幼儿充分感受到了时间的长短,这比单纯讲解的话效果来的更好。如此,通过多样化实践活动的开展,帮助幼儿更为牢固、深刻地掌握了所学知识,同时实现了课堂教学的延伸,对培养幼儿的知识运用能力产生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总之,生活化教学作为符合数学本质特征且幼儿喜爱的活动形式,在提升幼儿数学活动质量和效果方面发挥着自身独有的价值和作用。幼儿教师应在紧密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基础上,灵活运用生活化模式开展数学教学,凸显数学活动的生活性、趣味性等特征,促进幼儿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发展,从而最终达到提升幼儿数学认知和学习能力、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宗颖.整合视野下幼儿园数学教育的融合路径[J].学前教育,2016(6)
[2]张俊.用领域渗透的思想寻找幼儿园数学教育改革的路向[J].幼儿教育,20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