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方家长更多地在意孩子的表现,这种变现不仅仅局限于学业。这种观念,与家长们自己的人生经历有很大关系。
凡是有妈妈群的地方,就有“淡定妈”“纠结妈”和“鸡血妈”。古有孟母三迁,说白了也是一种纠结。
上海如此,北京如此,台北、香港也莫不如此。即便是到了美国洛杉矶,中小学家长中都不乏淡定派、纠结派和鸡血派。当然,像打了鸡血般关心教育的,更有一心教子并有良方的爸爸。
鸡血家长毕竟少数
“帕克(Parker)在7月4日于汾阳路30号举行爵士钢琴汇报演出,大家来哦。”这是帕克的妈妈陈女士在自家亲戚群中砸出的“重磅”消息。
美国孩子帕克跟着父母到上海过暑假,体验不同的文化氛围下的暑期生活。
作为妈妈,陈女士为自己12岁的儿子感到骄傲。她坦言:“因为孩子他爸主抓孩子的教育,并且有着他自己的教育理念,特别是所以我们家有关孩子教育的事,由孩子爸爸做主。”帕克爸爸马克·科朗(Mark Kronar)是土生土长的美国人,是一名有24年教学经验的高中数学老师。做老师之前,马克·科朗在纽约大学读的是材料工程专业和数学学位,还学了一些物理课程,之前从没想过去做教师。
自从有了帕克,马克·科朗“父性”四溢,觉得自己之前的人生,都是在为帕克的到来而准备。“现在我在旧金山艺术学校(SOTA)教数学,我读大学前热衷音乐,这些都能对帕克学琴、学歌唱有所帮助。总之,冥冥之中,我之前的人生都似乎在为帕克做着准备。”
在帕克家居住的旧金山湾区,马克·科朗算是为数不多的醉心于孩子教育的父亲。 “就拿寒暑假来说,许多孩子在家里无所事事。家庭对他们也是听之任之。对于旧金山当地大部分人家来说,首要事情还是挣钱,家长无暇顾及孩子的教育。”
而那些特别关注孩子教育的家庭,会根据孩子各自不同的兴趣点,找到适合自己的暑期学习机会。比如一些大学开有专为中学生设计的计算机编程课程,也有教育机构组织孩子们去野营。而帕克学习爵士钢琴的地方是斯坦福大学,平时他还可以去唱诗班学习歌唱。总之,学习机会很多。
在与上海孩子的接触中,马克感到,中国孩子与美国孩子没什么不同。一样开放,一样聪明,一样年轻富有活力。
在上海,马克组织了不下三次“亲友团教育沙龙”,一心找寻两地家长、孩子在教与学领域的异同。他发现来到沙龙的家长,大多数倾力于孩子的教育,热情不逊于旧金山那少数扑在孩子教育上的家长。帕克妈妈陈女士则发现,尽管上海的一些家长倾力于教育,却很少有人像马克一样亲自给孩子讲解,或者耐心仔细地回答孩子问题。“许多家长问我们美国的名校排名,还有的家长很愿意砸钱上各种补习班,却很少能耐心仔细去回答孩子们的‘为什么’。”陈女士说。
《新民周刊》曾经报道过的鸡血妈妈“小鱼”,某种程度上倒是与马克颇为接近——亲自教孩子学英语、亲自安排孩子的课程、亲自给孩子进行思维训练。由此可见,尽管上海家长关心孩子教育的比例或许高于旧金山家长,但亲力亲为者仍是少数派,许多人认为花钱可以解决问题,甚而将孩子往高级寄宿学校送,而自己或奋力工作,或尽情休闲,即使寒暑假也无暇陪伴孩子。
怎样看待暑假游学
盡管哪里都有鸡血家长,但中美两国不同成长背景的家长,对孩子的培养目标、培养途径却有不同的取舍。鸡血妈妈小鱼更在乎孩子能早点搞懂奥数,更早适应幼小衔接;而马克更在乎孩子学习时是否快乐、是否热衷于学习、是否找到兴趣。“创造力”一项顶顶重要!“如果创造力缺乏,那么即使这位学生门门功课全A,也不一定就是好学生。如果一位同学解题时发生了错误,这并不可怕。美国的教学中,允许学生犯错,关键是要找到错误发生的地方,找到问题,从犯错中学习。”马克说。
户外运动是很多国外小朋友假期里最喜欢的活动。
今年6月12日于上海师范大学召开的“卓越小学教师培养”首届国际论坛上,英国赫特福德郡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林恩·托德发言时称:“在不同的国家之间,甚至在同一个国家内的不同班级、不同社区之间,人们对教学之‘卓越’的理解,存在着许多差异。” 托德主张根据儿童学习的质量来评价教学之“卓越”,换言之,比较各地少儿是否卓越,不能靠一套测试系统来给所有国家不同地区的孩子打分,而要具体看孩子们学了什么,学会了什么,以及通过学习得到了什么。
2012年暑假,上海交大附中高级教师蒋敏然曾经带领“中学生暑期游学团”到英国。
在那次暑期游学活动出发之前,许多家长认为——去英国一段日子,是为了提高英语会话能力,为今后提高英语考试分数做准备。然而,当游学团回到上海后,蒋敏然告诉家长们,这些孩子会在每天出门前与Homestay(所寄宿的家庭)主人探讨即将看到的大学、博物馆、展览馆的历史和现状,还常常与住家交流中国晚餐与英国晚餐之间的差异。蒋敏然体会到:“游学之学不能停留于课堂,不能停留于完成作业,更不能停留于获得考试高分。学习本身是探索的过程,只有在了解事物、研究现象、探索本质的过程中,才会获得真正的学问。游学之美在于‘有所学’。”
蒋敏然发现,英国中学生暑期里有许多社会实践项目。“花样还真是蛮多的。有些中学生根据自己的未来职业选择,做一些对口的活动。比如我们的Homestay家的女儿想读护理专业,暑假就到老年人家里去做简单的护理工作。也有的同学利用暑假根据教材或者莎翁剧本排戏,我们住的第二家Homestay家的儿子告诉我,他每天都在和同学们排练莎士比亚的《暴风雨》。”蒋敏然告诉记者。
凡是有妈妈群的地方,就有“淡定妈”“纠结妈”和“鸡血妈”。古有孟母三迁,说白了也是一种纠结。
上海如此,北京如此,台北、香港也莫不如此。即便是到了美国洛杉矶,中小学家长中都不乏淡定派、纠结派和鸡血派。当然,像打了鸡血般关心教育的,更有一心教子并有良方的爸爸。
鸡血家长毕竟少数
“帕克(Parker)在7月4日于汾阳路30号举行爵士钢琴汇报演出,大家来哦。”这是帕克的妈妈陈女士在自家亲戚群中砸出的“重磅”消息。

作为妈妈,陈女士为自己12岁的儿子感到骄傲。她坦言:“因为孩子他爸主抓孩子的教育,并且有着他自己的教育理念,特别是所以我们家有关孩子教育的事,由孩子爸爸做主。”帕克爸爸马克·科朗(Mark Kronar)是土生土长的美国人,是一名有24年教学经验的高中数学老师。做老师之前,马克·科朗在纽约大学读的是材料工程专业和数学学位,还学了一些物理课程,之前从没想过去做教师。
自从有了帕克,马克·科朗“父性”四溢,觉得自己之前的人生,都是在为帕克的到来而准备。“现在我在旧金山艺术学校(SOTA)教数学,我读大学前热衷音乐,这些都能对帕克学琴、学歌唱有所帮助。总之,冥冥之中,我之前的人生都似乎在为帕克做着准备。”
在帕克家居住的旧金山湾区,马克·科朗算是为数不多的醉心于孩子教育的父亲。 “就拿寒暑假来说,许多孩子在家里无所事事。家庭对他们也是听之任之。对于旧金山当地大部分人家来说,首要事情还是挣钱,家长无暇顾及孩子的教育。”
而那些特别关注孩子教育的家庭,会根据孩子各自不同的兴趣点,找到适合自己的暑期学习机会。比如一些大学开有专为中学生设计的计算机编程课程,也有教育机构组织孩子们去野营。而帕克学习爵士钢琴的地方是斯坦福大学,平时他还可以去唱诗班学习歌唱。总之,学习机会很多。
在与上海孩子的接触中,马克感到,中国孩子与美国孩子没什么不同。一样开放,一样聪明,一样年轻富有活力。
在上海,马克组织了不下三次“亲友团教育沙龙”,一心找寻两地家长、孩子在教与学领域的异同。他发现来到沙龙的家长,大多数倾力于孩子的教育,热情不逊于旧金山那少数扑在孩子教育上的家长。帕克妈妈陈女士则发现,尽管上海的一些家长倾力于教育,却很少有人像马克一样亲自给孩子讲解,或者耐心仔细地回答孩子问题。“许多家长问我们美国的名校排名,还有的家长很愿意砸钱上各种补习班,却很少能耐心仔细去回答孩子们的‘为什么’。”陈女士说。
《新民周刊》曾经报道过的鸡血妈妈“小鱼”,某种程度上倒是与马克颇为接近——亲自教孩子学英语、亲自安排孩子的课程、亲自给孩子进行思维训练。由此可见,尽管上海家长关心孩子教育的比例或许高于旧金山家长,但亲力亲为者仍是少数派,许多人认为花钱可以解决问题,甚而将孩子往高级寄宿学校送,而自己或奋力工作,或尽情休闲,即使寒暑假也无暇陪伴孩子。
怎样看待暑假游学
盡管哪里都有鸡血家长,但中美两国不同成长背景的家长,对孩子的培养目标、培养途径却有不同的取舍。鸡血妈妈小鱼更在乎孩子能早点搞懂奥数,更早适应幼小衔接;而马克更在乎孩子学习时是否快乐、是否热衷于学习、是否找到兴趣。“创造力”一项顶顶重要!“如果创造力缺乏,那么即使这位学生门门功课全A,也不一定就是好学生。如果一位同学解题时发生了错误,这并不可怕。美国的教学中,允许学生犯错,关键是要找到错误发生的地方,找到问题,从犯错中学习。”马克说。

今年6月12日于上海师范大学召开的“卓越小学教师培养”首届国际论坛上,英国赫特福德郡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林恩·托德发言时称:“在不同的国家之间,甚至在同一个国家内的不同班级、不同社区之间,人们对教学之‘卓越’的理解,存在着许多差异。” 托德主张根据儿童学习的质量来评价教学之“卓越”,换言之,比较各地少儿是否卓越,不能靠一套测试系统来给所有国家不同地区的孩子打分,而要具体看孩子们学了什么,学会了什么,以及通过学习得到了什么。
2012年暑假,上海交大附中高级教师蒋敏然曾经带领“中学生暑期游学团”到英国。
在那次暑期游学活动出发之前,许多家长认为——去英国一段日子,是为了提高英语会话能力,为今后提高英语考试分数做准备。然而,当游学团回到上海后,蒋敏然告诉家长们,这些孩子会在每天出门前与Homestay(所寄宿的家庭)主人探讨即将看到的大学、博物馆、展览馆的历史和现状,还常常与住家交流中国晚餐与英国晚餐之间的差异。蒋敏然体会到:“游学之学不能停留于课堂,不能停留于完成作业,更不能停留于获得考试高分。学习本身是探索的过程,只有在了解事物、研究现象、探索本质的过程中,才会获得真正的学问。游学之美在于‘有所学’。”
蒋敏然发现,英国中学生暑期里有许多社会实践项目。“花样还真是蛮多的。有些中学生根据自己的未来职业选择,做一些对口的活动。比如我们的Homestay家的女儿想读护理专业,暑假就到老年人家里去做简单的护理工作。也有的同学利用暑假根据教材或者莎翁剧本排戏,我们住的第二家Homestay家的儿子告诉我,他每天都在和同学们排练莎士比亚的《暴风雨》。”蒋敏然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