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川西的崇山峻岭中,四姑娘山堪称“中国户外运动的天堂”,一年四季吸引着户外运动爱好者。五一期间,一支6人业余登山队深入到四姑娘山腹地,在向二峰进发的中途,3人因高反而下撤,其余3人登顶成功。不过,下撤途中风雪肆虐,一名队友身受重伤,当地马夫、向导和山民实施紧急救援,医护人员从民航飞机上拆掉了9个座位,才将躺在担架上的伤者送回家乡……
川西堪称“中国旅游的天堂”,这里既有峻峭的雪山、湍急的大河与庄严的寺庙,也有郁郁葱葱的森林、鲜花盛开的草甸和风格独特的村寨。正因为如此,大批驴友才集结川西,或徒步登山,或结草露营,用心灵去感受这里的一切,并将自己的经历分享给亲朋好友。
五一期间,我们一行6人分别从合肥、西安、苏州三地飞赴成都,结伴去攀登四姑娘山二峰。在登峰和下撤途中发生的故事,让人久久难以忘怀。虽然从内心来讲,我并不想把队友受伤的消息公之于众,但因为我们的登山经历对后来者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斟酌再三之后,还是写成了这篇手记。
1、成都→巴郎山垭口→猫鼻梁→日隆
海拔4487米的巴郎山垭口已在雪线以上,放眼看去,细长弯曲的山路像蛇一样盘在雪山的腰部,这个画面很有冲击力。
4月26日中午,我和队友在成都双流机场集合。6人中,我和3个女队友来自安徽淮南,另外2名男队友——非凡来自西安,青椒来自苏州,都是我在网上召集的。经过简短交谈,我们乘坐事先联系好的越野车前往日隆镇。
在出发的几天前,我把这次登山所需要的装备发到了讨论组。但集合的这天检查装备,却发现20岁的小伙子青椒没带羽绒衣、魔术头巾和防晒霜,26岁的姑娘小陆新买的登山鞋不防滑。这两位都是初次登山的菜驴,对装备没有深刻的认识,热情有余,经验不足。于是我匀给青椒一件上衣,把自己的冰爪给了小陆,权作弥补。
四姑娘山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小金县与汶川县的交界处,离成都市245公里。在这里,四座山峰一字排开,耸立在长坪沟和海子沟旁,海拔分别为6250米(幺妹峰)、5355米(三峰)、5279米(二峰)、5038米(大峰)。四姑娘山雄峻挺拔、山体陡峭、冰雪覆盖,山麓森林茂密、绿草如茵,清澈的溪流潺潺不绝,被誉为“东方的阿尔卑斯”。
我们这次冲顶二峰,是从日隆镇海子沟口起步,全程大约24公里,上升高度为2100米。一上一下,总共需要两天时间:第一天晚上到大本营宿营,第二天凌晨冲顶,并在当天返回日隆。大本营到峰顶的路段,需要重点注意的是预防滑坠,防冻伤或晒伤。冲顶要求队员无高反,有较强的体能。就登山难度来讲,二峰线路属于强驴攀登雪山的训练线路,但对一般驴友来说,难度确实很大。
从成都到日隆,一般需要5个小时,但由于汶川地震后,附近的部分公路尚未恢复,致使我们足足走了7个小时。到达巴郎山垭口时,藏族司机纳瓦停车让我们下来照相。或许是因为海拔上升过快,非凡、海天和Y等队友都有一点高反,太阳穴出现疼痛症状,恹恹地不想动弹。海拔4487米的巴郎山垭口已在雪线以上,放眼看去,细长弯曲的山路像蛇一样盘在雪山的腰部,这个画面很有冲击力。看到几个队员无精打采的样子,我们不敢多停留,拍个合影就上车了。
猫鼻梁可以远眺四姑娘山全貌,但我们经过时并没有下车,一路抵达日隆镇。
2、日隆→海子沟口→锅庄坪→保护站→大本营
我们一行人顺利到达二峰大本营,住在那座著名的简易房子里。房子里有一溜木板床,床上简单地铺了一层防潮垫,就着我们自带的睡袋,就成了休憩场所。
从日隆到二峰大本营,可徒步也可骑马。为节省体力,我们最终选择了骑马。马匹是向导小胡给我们安排好的,6匹坐骑供队员乘坐,2匹驮马搭载装备。第二天上午,在景区管理处每人交纳了150元的资源费,办好进山手续后,我们便跨鞍上马,“踢踏、踢踏”地进入了海子沟。
进了沟口不久,上到一个平台,平台上有几个藏族小孩推销喂马的炒蚕豆,10元钱能买一小袋。队伍中的马匹见到炒蚕豆都大口享用,只有Y的坐骑不屑一顾。这家伙看起来心情不好,这也给后面将要发生的事故埋下了隐患。
这个时候,我们每个人的心情都还是轻松愉快的,对登顶二峰充满了信心。途中,我们还轮流唱起了拿手歌曲,藏族马夫五阿哥兴之所至,也给我们献上了一首高亢嘹亮的藏族民歌。在锅庄坪、保护站等地,我们数次下马,摆弄姿势照相。
来之前我就对大家说,这次我们要把川西之旅变成文艺范儿的旅行,要拍出美照,羡煞留在家里的驴友,所以几个美驴都带上了花花绿绿的衣服和裙子。
下午4点,我们一行人顺利到达二峰大本营,住在那座著名的简易房子里。房子里有一溜木板床,床上简单地铺了一层防潮垫,加上我们自带的睡袋,就成了休憩场所。大本营四周一片积雪,放下行李,我们迫不及待去山岗上拍照。
此时,西安来的非凡高反已经比较严重了。大本营海拔4200米,在抵达大本营的最后一段路,大家一起下马步行的时候,他的脸色就不太好看,还出现了头痛和呕吐的症状。他躺在小屋里的木板床上,辗转反侧。
晚上,非凡数次呕吐。吃晚饭时我端了一点萝卜汤给他,他难过地摇摇头,说:“队长,我好难受,要死的感觉。”我摸了他的额头,没有发烧,就笑着说:“你死不了,下到低海拔你照样活蹦乱跳。”我对高反有些经验,只要没有感冒引起的各种肿胀,或者其他并发症,下到海拔3500米以下,就一点事都没有了,所以不必过分担心。
为了养精蓄锐,大家在晚上8点就开始睡觉,我强迫自己入睡,很快就睡着了。不过中间有几次被冻醒。最难受的是起来小解——在这里,夜里起来小解真是要命,冷得发抖,钻回睡袋后很久都捂不热。
3、大本营→好汉坡→平台→垭口→顶峰→大本营
上午9点半,在起风之前,我们终于登顶了!当天登顶的共有8个人,大家在顶峰相聚,脸上都流露出疲惫而又自豪的神情,挤挤巴巴地坐在顶峰上。 凌晨2点起床,吃饭打尖,3:15分动身登山。非凡已经被折磨得没体力了,他躺在床上等我们。我们5个配好装备,跟着向导小胡和另一个向导,向四姑娘山出发。之所以请两个向导,就是为了防备中途有人下撤,能够兵分两路。
果然,走了不久,Y和海天就下撤了。Y有轻微的高反,出发时嘴唇是紫的,海天走了一段,她们俩似乎都坚持不了,但是海天不愿占用一个向导的名额而拖累能冲顶的人,就和Y一起下撤。剩下我、青椒和小陆继续攀登。
由此看来,用3个向导应该比较科学。如果有一个向导能跟着海天走一段再下撤,她就没有遗憾了。
我知道,对于一般驴友来说,登四姑娘山的二峰挺难,但我真没想到会这么难。开始时就是不停地走路,在头灯的引导下,顺着雪山小径慢慢往上爬,过程乏善可陈。等到大家都累得不行了,向导说才过了三分之一呢。我问,垭口快到了吗?向导说,平台还没到呢,垭口还早着呢。这让大家有一种丧失信心的感觉。关键是途中有几个危险路段,稍有不慎,就会滑坠到山坡下。劳累与艰险,就像一对孪生兄弟如影随形。不过,我是怀有信念的——我一定要登上二峰,拍到最精美的照片,所以即便有千难万苦,我也绝不下撤。
就这样走走停停,我们喘着粗气上到了平台。上平台之前的那一小段路最危险:坡度大约有75度,雪深路滑,能够支撑我们的,除了双脚,就只有一支细细的登山杖。在75度的雪地斜坡上,要保证双脚抓牢地面,还要提供充足的前进蹬力,是一件十分费劲的事。当我们终于攀登到平台上,大家一言不发,纷纷瘫倒。
能到达平台的驴友寥寥无几。出发时,来自四面八方的队伍熙熙攘攘,据说有四十多人,然而到达平台的只有十几个。其实很多人下撤不是因为体力,而是因为意志和决心不够。
到达平台后,天光大亮,太阳出来了,壮美的雪山风光呈现在我们面前。天是那么的蓝,云是那么的白,雪是那么的纯净,空气是那么的透明——眼前的一切,美得让人喘不过气来。这样的美景,让人感觉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怪不得前辈们说,绝美的风景往往出在绝境,真的一点儿也不假。
在平台稍事休息,我们继续前行。青椒一声不吭,始终走在最前边。我和小陆不时停下来喝水或者吃点巧克力什么的,却一直不见青椒补充能量。这孩子,牛一样耐受。但由于他没带魔术头巾,无法挡住直射在脸上的强烈的紫外线,他被晒伤了,但他自己还没有感觉。我提醒他抹一点我的防晒霜,他也没回应。接着,我让向导小胡重点照顾小陆,小胡很尽心,几乎是搀着她走完雪深的路段。
时间走到上午8:40,在我们体能接近极限的时候,垭口到了。
在垭口缓了口气,我们几人继续冲顶。这个垭口离顶峰只有300米了,但在这300米的距离里,完全找不到路,景区管理处架设的钢丝绳被雪掩埋了大半,我们只能摸索着前进。这里的氧气只有山下的三分之二,我们把冲锋衣、水壶、登山杖扔在雪地上,轻装前进。
此时,天气突变,顶峰云遮雾罩,能见度很低。刚上垭口时,我们还能看到挺拔峻峭的幺妹峰,现在什么也看不到了。我很后悔当时没有及时拍下照片。在垭口拍幺妹峰,角度不是很好,而现在连角度都没有了,更不要说追求一张美片了。
如果说在登上垭口之前是五步一歇,那么现在严重到一步一歇。幸运的是,上午9点半,在起风之前,我们终于登顶了!加上其他队伍的队员,当天登顶的共有8个人,5女3男,在顶峰相聚,大家的脸上都流露出疲惫而又自豪的神情。由于顶峰很小,8个人挤挤巴巴地坐着,刚好把峰顶坐满,向导们就只能站着。
在顶峰只待了10多分钟,我们就开始下撤。由于天气突变,大雪纷飞,风像刀子一样呼呼地刮着。据说,这样的风力能把体重100公斤的大汉吹下悬崖!
小胡告诉我们,通常情况下,在下午1点半还没有登顶的话,向导就不再往上带人了,因为二峰在下午的气象条件很差,不是大雪就是大风。而今天,大雪和大风都让我们赶上了。
下山用时4小时,由于体力耗尽,实在不想再走,我们大部分时间都是坐在雪地上蜷缩着滑下来的,小陆不断地问向导:“怎么还没到?”问得我都急了。我说你不要问,只管往前走。虽然现在你看起来一步也走不动了,但是如果需要,你还能连续走几个小时!其实,人的潜力比你想象的要大得多。
这次登二峰,我有了重要的收获,或者更确切地说,可称为领悟——只要人的精神不垮,没有过不去的坎,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二峰我能上,火焰山我也能上。
但是,更严峻的考验还在后面。
4、大本营→无名谷地→日隆
我们骑了不到一个小时,快到一个无名谷地时,突然看见前面的Y和小陆骑的两匹马受惊了,飞快地往前跑,接着就听见Y“啊”地一声,从马上摔了下来。
我们回到大本营,看到人去屋空。其他队的驴友早就回镇上了,海天也陪高反严重的非凡回到了日隆,只留下Y在等我们。我把自己放倒在床板上,一点也不想动。
大本营的厨房里只有稀饭。Y给我们盛了饭,夹了榨菜,把筷子递到我们手里,我们虽然很累,但好歹喝了碗稀饭来补充能量。休息半小时后,便决定骑马返程。此时,我下半身是潮湿的,太渴望泡个温泉,然后美美地睡上一觉。
骑了不到一个小时,快到一个无名谷地时,我们突然看见前面的Y和小陆骑的两匹马受惊了,飞快地往前跑,接着就听见Y“啊”地一声,从马上摔了下来。而小陆尽管使劲儿勒住自己马缰,但根本就勒不住自己的坐骑,只得一路紧追马儿。只见那马飞身越过谷底,又跃上一座山梁,不见了踪影。
坏了,要出事!
我和青椒赶紧上前,只见Y躺在山坡上,一动不动,脸色惨白。问她哪儿疼,说是腰疼。我和青椒试着扶她坐起来,但是她疼得叫我们赶紧放手。雪在猛烈地下,这里是风口,气温极低。我赶紧脱下冲锋衣盖在Y身上。
马夫去追小陆了,他们回来之后,我发现小陆没事,才松了一口气。我对马夫说,Y的腰受伤了,你赶紧找人弄一副担架抬她下山。马夫说:“我们轮流背她下山不行吗?”我说:“她的腰可能伤到骨头了,不能背。”于是,马夫骑上马,飞快地向大本营方向奔去。 我意识到,这下麻烦大了。这个地方前不巴村后不巴店,手机也没有信号。最重要的是,下山找救援要3个小时,救援的人上山又需要3个小时。6个小时下来,冻也把人冻死了。Y躺在潮湿的地上,极易失温。我和青椒不断踏步都冷得受不了,更别说躺在地上的Y了。忽然间,我们感到死神像一块巨大的阴云,越逼越近。
小陆提醒驮马上有我们的睡袋,我便让其他马夫把睡袋解下来,给Y套了2床,我和青椒各裹了一床,才感觉稍微好一点。
此时,我突然想起了四姑娘山景区管理处——这就像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进山交资源费的时候,我和他们签过协议,协议上有电话号码。
但不幸的是,电话打不出去。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天越来越暗。我想到了最坏的结果——无人救援,需要我们队员、马夫和向导自己扎担架,齐心协力抬伤员下山。我和青椒、小陆体力已快透支,但如果必须抬的话,我们也要坚持扛住,绝不能任由伤员在这儿失温。
好在马夫很快喊来了七、八个采药人。虽然下着大雪,仍有山民在深山里采虫草、菌菇。一听马夫招呼,大家二话不说,放下手里的活计就来帮忙。
大家迅速用两根粗一点的树棍做主杠,用几根登山杖做横杠,扎起一副简易担架。然后把Y连同睡袋绑在担架上,抬起来就往山下走。我们骑马跟在后面。后来我问马夫,这些出力的人给钱了没有,马夫说,给啥钱啊,都是乡亲。这让我很感动,这里的山民真是淳朴啊!
3个小时后,我们到达海子沟口,海天和非凡早已经租了一辆面包车在那儿等着,迅速将Y送到镇急救中心,但急救中心医疗设备不足,于是又用救护车把Y拉到县医院拍片。经检查,确认是第一节脊椎骨骨裂,需要卧床静养两个月。万幸的是,Y没伤到大脑和神经。
第二天早上7点半,我们开会决定:副队长海天带着非凡、青椒、小陆继续按预定的行程前进,去丹巴、牛背山、海螺沟。我留下来看护Y并等待Y的亲属飞过来;协调马夫对Y的赔偿;联系保险公司将Y送回家。
日隆镇长坪村白海螺客栈,我在这里多待了2天。Y的亲属很快飞过来,保险公司也定了伤员回家的飞机航班。困难的是协调马夫对Y的赔偿。马夫没牵好马,他是有责任的。可是他家里经济条件很差,挣几个辛苦钱很不容易,而且他及时地组织了救援,这两天又嘘寒问暖,没有任何逃避责任的意思。协调他的赔偿,是件困难的事,更是个良心活儿。Y的亲属是个非常善良的人,她也不忍心多要对方的钱,反而还给了马夫的老母亲几百块钱,老人家没要。最后,大家商定了一个双方都基本满意的赔偿数额。
由于出发前,我们都买了美亚“神州行”保险,所以美亚接到我们电话报案以后,便打电话给县医院,向急诊医生和随行的马夫做了调查,拷贝了诊断书等材料,很快做出了理赔决定:派两个医护人员、一辆救护车将Y从日隆送往成都机场,并在民航飞机上拆了9个座位,将担架抬上飞机直飞合肥。合肥方面安排了救护车和两名医护人员把伤者从合肥新桥机场送到家。
等一切都安排好,我就告别了Y,继续我的行程,去往牛背山,用我仅有时间在牛背山待了一个早晨,但就在这个早晨,我看到了难得一见的云海——那如同仙境、美轮美奂的景色,肯定是上天对我多天劳累的最好奖赏。
川西堪称“中国旅游的天堂”,这里既有峻峭的雪山、湍急的大河与庄严的寺庙,也有郁郁葱葱的森林、鲜花盛开的草甸和风格独特的村寨。正因为如此,大批驴友才集结川西,或徒步登山,或结草露营,用心灵去感受这里的一切,并将自己的经历分享给亲朋好友。
五一期间,我们一行6人分别从合肥、西安、苏州三地飞赴成都,结伴去攀登四姑娘山二峰。在登峰和下撤途中发生的故事,让人久久难以忘怀。虽然从内心来讲,我并不想把队友受伤的消息公之于众,但因为我们的登山经历对后来者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斟酌再三之后,还是写成了这篇手记。
1、成都→巴郎山垭口→猫鼻梁→日隆
海拔4487米的巴郎山垭口已在雪线以上,放眼看去,细长弯曲的山路像蛇一样盘在雪山的腰部,这个画面很有冲击力。
4月26日中午,我和队友在成都双流机场集合。6人中,我和3个女队友来自安徽淮南,另外2名男队友——非凡来自西安,青椒来自苏州,都是我在网上召集的。经过简短交谈,我们乘坐事先联系好的越野车前往日隆镇。
在出发的几天前,我把这次登山所需要的装备发到了讨论组。但集合的这天检查装备,却发现20岁的小伙子青椒没带羽绒衣、魔术头巾和防晒霜,26岁的姑娘小陆新买的登山鞋不防滑。这两位都是初次登山的菜驴,对装备没有深刻的认识,热情有余,经验不足。于是我匀给青椒一件上衣,把自己的冰爪给了小陆,权作弥补。
四姑娘山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小金县与汶川县的交界处,离成都市245公里。在这里,四座山峰一字排开,耸立在长坪沟和海子沟旁,海拔分别为6250米(幺妹峰)、5355米(三峰)、5279米(二峰)、5038米(大峰)。四姑娘山雄峻挺拔、山体陡峭、冰雪覆盖,山麓森林茂密、绿草如茵,清澈的溪流潺潺不绝,被誉为“东方的阿尔卑斯”。
我们这次冲顶二峰,是从日隆镇海子沟口起步,全程大约24公里,上升高度为2100米。一上一下,总共需要两天时间:第一天晚上到大本营宿营,第二天凌晨冲顶,并在当天返回日隆。大本营到峰顶的路段,需要重点注意的是预防滑坠,防冻伤或晒伤。冲顶要求队员无高反,有较强的体能。就登山难度来讲,二峰线路属于强驴攀登雪山的训练线路,但对一般驴友来说,难度确实很大。
从成都到日隆,一般需要5个小时,但由于汶川地震后,附近的部分公路尚未恢复,致使我们足足走了7个小时。到达巴郎山垭口时,藏族司机纳瓦停车让我们下来照相。或许是因为海拔上升过快,非凡、海天和Y等队友都有一点高反,太阳穴出现疼痛症状,恹恹地不想动弹。海拔4487米的巴郎山垭口已在雪线以上,放眼看去,细长弯曲的山路像蛇一样盘在雪山的腰部,这个画面很有冲击力。看到几个队员无精打采的样子,我们不敢多停留,拍个合影就上车了。
猫鼻梁可以远眺四姑娘山全貌,但我们经过时并没有下车,一路抵达日隆镇。
2、日隆→海子沟口→锅庄坪→保护站→大本营
我们一行人顺利到达二峰大本营,住在那座著名的简易房子里。房子里有一溜木板床,床上简单地铺了一层防潮垫,就着我们自带的睡袋,就成了休憩场所。
从日隆到二峰大本营,可徒步也可骑马。为节省体力,我们最终选择了骑马。马匹是向导小胡给我们安排好的,6匹坐骑供队员乘坐,2匹驮马搭载装备。第二天上午,在景区管理处每人交纳了150元的资源费,办好进山手续后,我们便跨鞍上马,“踢踏、踢踏”地进入了海子沟。
进了沟口不久,上到一个平台,平台上有几个藏族小孩推销喂马的炒蚕豆,10元钱能买一小袋。队伍中的马匹见到炒蚕豆都大口享用,只有Y的坐骑不屑一顾。这家伙看起来心情不好,这也给后面将要发生的事故埋下了隐患。
这个时候,我们每个人的心情都还是轻松愉快的,对登顶二峰充满了信心。途中,我们还轮流唱起了拿手歌曲,藏族马夫五阿哥兴之所至,也给我们献上了一首高亢嘹亮的藏族民歌。在锅庄坪、保护站等地,我们数次下马,摆弄姿势照相。
来之前我就对大家说,这次我们要把川西之旅变成文艺范儿的旅行,要拍出美照,羡煞留在家里的驴友,所以几个美驴都带上了花花绿绿的衣服和裙子。
下午4点,我们一行人顺利到达二峰大本营,住在那座著名的简易房子里。房子里有一溜木板床,床上简单地铺了一层防潮垫,加上我们自带的睡袋,就成了休憩场所。大本营四周一片积雪,放下行李,我们迫不及待去山岗上拍照。
此时,西安来的非凡高反已经比较严重了。大本营海拔4200米,在抵达大本营的最后一段路,大家一起下马步行的时候,他的脸色就不太好看,还出现了头痛和呕吐的症状。他躺在小屋里的木板床上,辗转反侧。
晚上,非凡数次呕吐。吃晚饭时我端了一点萝卜汤给他,他难过地摇摇头,说:“队长,我好难受,要死的感觉。”我摸了他的额头,没有发烧,就笑着说:“你死不了,下到低海拔你照样活蹦乱跳。”我对高反有些经验,只要没有感冒引起的各种肿胀,或者其他并发症,下到海拔3500米以下,就一点事都没有了,所以不必过分担心。
为了养精蓄锐,大家在晚上8点就开始睡觉,我强迫自己入睡,很快就睡着了。不过中间有几次被冻醒。最难受的是起来小解——在这里,夜里起来小解真是要命,冷得发抖,钻回睡袋后很久都捂不热。
3、大本营→好汉坡→平台→垭口→顶峰→大本营
上午9点半,在起风之前,我们终于登顶了!当天登顶的共有8个人,大家在顶峰相聚,脸上都流露出疲惫而又自豪的神情,挤挤巴巴地坐在顶峰上。 凌晨2点起床,吃饭打尖,3:15分动身登山。非凡已经被折磨得没体力了,他躺在床上等我们。我们5个配好装备,跟着向导小胡和另一个向导,向四姑娘山出发。之所以请两个向导,就是为了防备中途有人下撤,能够兵分两路。
果然,走了不久,Y和海天就下撤了。Y有轻微的高反,出发时嘴唇是紫的,海天走了一段,她们俩似乎都坚持不了,但是海天不愿占用一个向导的名额而拖累能冲顶的人,就和Y一起下撤。剩下我、青椒和小陆继续攀登。
由此看来,用3个向导应该比较科学。如果有一个向导能跟着海天走一段再下撤,她就没有遗憾了。
我知道,对于一般驴友来说,登四姑娘山的二峰挺难,但我真没想到会这么难。开始时就是不停地走路,在头灯的引导下,顺着雪山小径慢慢往上爬,过程乏善可陈。等到大家都累得不行了,向导说才过了三分之一呢。我问,垭口快到了吗?向导说,平台还没到呢,垭口还早着呢。这让大家有一种丧失信心的感觉。关键是途中有几个危险路段,稍有不慎,就会滑坠到山坡下。劳累与艰险,就像一对孪生兄弟如影随形。不过,我是怀有信念的——我一定要登上二峰,拍到最精美的照片,所以即便有千难万苦,我也绝不下撤。
就这样走走停停,我们喘着粗气上到了平台。上平台之前的那一小段路最危险:坡度大约有75度,雪深路滑,能够支撑我们的,除了双脚,就只有一支细细的登山杖。在75度的雪地斜坡上,要保证双脚抓牢地面,还要提供充足的前进蹬力,是一件十分费劲的事。当我们终于攀登到平台上,大家一言不发,纷纷瘫倒。
能到达平台的驴友寥寥无几。出发时,来自四面八方的队伍熙熙攘攘,据说有四十多人,然而到达平台的只有十几个。其实很多人下撤不是因为体力,而是因为意志和决心不够。
到达平台后,天光大亮,太阳出来了,壮美的雪山风光呈现在我们面前。天是那么的蓝,云是那么的白,雪是那么的纯净,空气是那么的透明——眼前的一切,美得让人喘不过气来。这样的美景,让人感觉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怪不得前辈们说,绝美的风景往往出在绝境,真的一点儿也不假。
在平台稍事休息,我们继续前行。青椒一声不吭,始终走在最前边。我和小陆不时停下来喝水或者吃点巧克力什么的,却一直不见青椒补充能量。这孩子,牛一样耐受。但由于他没带魔术头巾,无法挡住直射在脸上的强烈的紫外线,他被晒伤了,但他自己还没有感觉。我提醒他抹一点我的防晒霜,他也没回应。接着,我让向导小胡重点照顾小陆,小胡很尽心,几乎是搀着她走完雪深的路段。
时间走到上午8:40,在我们体能接近极限的时候,垭口到了。
在垭口缓了口气,我们几人继续冲顶。这个垭口离顶峰只有300米了,但在这300米的距离里,完全找不到路,景区管理处架设的钢丝绳被雪掩埋了大半,我们只能摸索着前进。这里的氧气只有山下的三分之二,我们把冲锋衣、水壶、登山杖扔在雪地上,轻装前进。
此时,天气突变,顶峰云遮雾罩,能见度很低。刚上垭口时,我们还能看到挺拔峻峭的幺妹峰,现在什么也看不到了。我很后悔当时没有及时拍下照片。在垭口拍幺妹峰,角度不是很好,而现在连角度都没有了,更不要说追求一张美片了。
如果说在登上垭口之前是五步一歇,那么现在严重到一步一歇。幸运的是,上午9点半,在起风之前,我们终于登顶了!加上其他队伍的队员,当天登顶的共有8个人,5女3男,在顶峰相聚,大家的脸上都流露出疲惫而又自豪的神情。由于顶峰很小,8个人挤挤巴巴地坐着,刚好把峰顶坐满,向导们就只能站着。
在顶峰只待了10多分钟,我们就开始下撤。由于天气突变,大雪纷飞,风像刀子一样呼呼地刮着。据说,这样的风力能把体重100公斤的大汉吹下悬崖!
小胡告诉我们,通常情况下,在下午1点半还没有登顶的话,向导就不再往上带人了,因为二峰在下午的气象条件很差,不是大雪就是大风。而今天,大雪和大风都让我们赶上了。
下山用时4小时,由于体力耗尽,实在不想再走,我们大部分时间都是坐在雪地上蜷缩着滑下来的,小陆不断地问向导:“怎么还没到?”问得我都急了。我说你不要问,只管往前走。虽然现在你看起来一步也走不动了,但是如果需要,你还能连续走几个小时!其实,人的潜力比你想象的要大得多。
这次登二峰,我有了重要的收获,或者更确切地说,可称为领悟——只要人的精神不垮,没有过不去的坎,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二峰我能上,火焰山我也能上。
但是,更严峻的考验还在后面。
4、大本营→无名谷地→日隆
我们骑了不到一个小时,快到一个无名谷地时,突然看见前面的Y和小陆骑的两匹马受惊了,飞快地往前跑,接着就听见Y“啊”地一声,从马上摔了下来。
我们回到大本营,看到人去屋空。其他队的驴友早就回镇上了,海天也陪高反严重的非凡回到了日隆,只留下Y在等我们。我把自己放倒在床板上,一点也不想动。
大本营的厨房里只有稀饭。Y给我们盛了饭,夹了榨菜,把筷子递到我们手里,我们虽然很累,但好歹喝了碗稀饭来补充能量。休息半小时后,便决定骑马返程。此时,我下半身是潮湿的,太渴望泡个温泉,然后美美地睡上一觉。
骑了不到一个小时,快到一个无名谷地时,我们突然看见前面的Y和小陆骑的两匹马受惊了,飞快地往前跑,接着就听见Y“啊”地一声,从马上摔了下来。而小陆尽管使劲儿勒住自己马缰,但根本就勒不住自己的坐骑,只得一路紧追马儿。只见那马飞身越过谷底,又跃上一座山梁,不见了踪影。
坏了,要出事!
我和青椒赶紧上前,只见Y躺在山坡上,一动不动,脸色惨白。问她哪儿疼,说是腰疼。我和青椒试着扶她坐起来,但是她疼得叫我们赶紧放手。雪在猛烈地下,这里是风口,气温极低。我赶紧脱下冲锋衣盖在Y身上。
马夫去追小陆了,他们回来之后,我发现小陆没事,才松了一口气。我对马夫说,Y的腰受伤了,你赶紧找人弄一副担架抬她下山。马夫说:“我们轮流背她下山不行吗?”我说:“她的腰可能伤到骨头了,不能背。”于是,马夫骑上马,飞快地向大本营方向奔去。 我意识到,这下麻烦大了。这个地方前不巴村后不巴店,手机也没有信号。最重要的是,下山找救援要3个小时,救援的人上山又需要3个小时。6个小时下来,冻也把人冻死了。Y躺在潮湿的地上,极易失温。我和青椒不断踏步都冷得受不了,更别说躺在地上的Y了。忽然间,我们感到死神像一块巨大的阴云,越逼越近。
小陆提醒驮马上有我们的睡袋,我便让其他马夫把睡袋解下来,给Y套了2床,我和青椒各裹了一床,才感觉稍微好一点。
此时,我突然想起了四姑娘山景区管理处——这就像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进山交资源费的时候,我和他们签过协议,协议上有电话号码。
但不幸的是,电话打不出去。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天越来越暗。我想到了最坏的结果——无人救援,需要我们队员、马夫和向导自己扎担架,齐心协力抬伤员下山。我和青椒、小陆体力已快透支,但如果必须抬的话,我们也要坚持扛住,绝不能任由伤员在这儿失温。
好在马夫很快喊来了七、八个采药人。虽然下着大雪,仍有山民在深山里采虫草、菌菇。一听马夫招呼,大家二话不说,放下手里的活计就来帮忙。
大家迅速用两根粗一点的树棍做主杠,用几根登山杖做横杠,扎起一副简易担架。然后把Y连同睡袋绑在担架上,抬起来就往山下走。我们骑马跟在后面。后来我问马夫,这些出力的人给钱了没有,马夫说,给啥钱啊,都是乡亲。这让我很感动,这里的山民真是淳朴啊!
3个小时后,我们到达海子沟口,海天和非凡早已经租了一辆面包车在那儿等着,迅速将Y送到镇急救中心,但急救中心医疗设备不足,于是又用救护车把Y拉到县医院拍片。经检查,确认是第一节脊椎骨骨裂,需要卧床静养两个月。万幸的是,Y没伤到大脑和神经。
第二天早上7点半,我们开会决定:副队长海天带着非凡、青椒、小陆继续按预定的行程前进,去丹巴、牛背山、海螺沟。我留下来看护Y并等待Y的亲属飞过来;协调马夫对Y的赔偿;联系保险公司将Y送回家。
日隆镇长坪村白海螺客栈,我在这里多待了2天。Y的亲属很快飞过来,保险公司也定了伤员回家的飞机航班。困难的是协调马夫对Y的赔偿。马夫没牵好马,他是有责任的。可是他家里经济条件很差,挣几个辛苦钱很不容易,而且他及时地组织了救援,这两天又嘘寒问暖,没有任何逃避责任的意思。协调他的赔偿,是件困难的事,更是个良心活儿。Y的亲属是个非常善良的人,她也不忍心多要对方的钱,反而还给了马夫的老母亲几百块钱,老人家没要。最后,大家商定了一个双方都基本满意的赔偿数额。
由于出发前,我们都买了美亚“神州行”保险,所以美亚接到我们电话报案以后,便打电话给县医院,向急诊医生和随行的马夫做了调查,拷贝了诊断书等材料,很快做出了理赔决定:派两个医护人员、一辆救护车将Y从日隆送往成都机场,并在民航飞机上拆了9个座位,将担架抬上飞机直飞合肥。合肥方面安排了救护车和两名医护人员把伤者从合肥新桥机场送到家。
等一切都安排好,我就告别了Y,继续我的行程,去往牛背山,用我仅有时间在牛背山待了一个早晨,但就在这个早晨,我看到了难得一见的云海——那如同仙境、美轮美奂的景色,肯定是上天对我多天劳累的最好奖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