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下午四点,唢呐一阵悲天悯人的响声之后,院子里的人们,便开始一窝蜂朝外面走。于是整个村子里就沸腾起来,通往村口的大道上,挤满了男女老少。队伍像一条无限蜿蜒的长龙,首尾皆看不到头。
儿女的哭声,是最有讲究的。我总觉得他们事前都排演过如何哭丧,否则,如何会表演得那么动人心弦?那鼻涕流得越长,眼泪溢得越多,将双手拍打得膝盖越响,才能证明自己的孝心比别人更多。女人们更厉害,常常哭得喘不过气来,两三个人架着胳膊,都抬不起她们来,好像她们要长在地上一样,或者马上要哭晕过去了。大人们都啧啧有声,称赞那些哭得动情的子女,我却站在高高的土堆上,一边好奇地观看女人们的夸张表演,一边乐得肚子疼,好像那些女人们的鼻涕眼泪,是专门为取悦我而流的。
唢呐在这时候,是最热情昂扬的。不过我怀疑那是因为他们很快可以拿到薪水,回家去见老婆孩子了,所以才那么卖力地唱啊吹啊,吹得腮帮子鼓鼓的,好像塞着两颗甜蜜的大红枣。那枣含在嘴里,还不舍得咽下去,一定要瞪着眼珠兴奋地炫耀着,让每一个人都知道这场丧事马上就要抵达高潮,并到达尾声了。这时候女主唱的歌声,都是朝悲壮里唱的,要让那哭丧的儿女们,意识到马上就要离开逝去的老人了。所以如果可以,还是将那哭声再掀起一阵高潮吧。看丧事的队伍,摩肩接踵的,有女人们会跟着一起哭,好像自己死了亲人一样。小孩子们也下意识地握紧了妈妈的手,怕被什么人给一起带走了似的。我看着队伍走出了村子,朝村外主人家的田地里行去,忽然觉得有一丝的惆怅,涌上心头。
有些人看得累了,会陆陆续续地回了自己的家,关起门来,指点一番这场丧事的好与坏。我却一定要跟着去看最后的结局,好像不看那包着红布的骨灰盒,入到坟墓里去,而后埋上泥土,筑起新坟,就觉得丧事没有结束一样。
最先抵达坟墓的是那一帮举着花圈的男孩们,他们早就将花圈铺满了坟墓周围的麦田。那个事先被挖出的坟墓,并不太深,一个大人跳下去,还能看得到脑袋在地面上诡异地移动。等到骨灰盒被几个人一起徐徐地放下去的时候,唢呐声和哭声忽然间大作。黄昏已经来临,夕阳血一样,染红了天空上的大片云彩。稀少的看丧事的人群,让坟墓看上去更加的孤寂和凄凉。常常在骨灰盒下放的过程中,那些儿女们会触景生情,扑上去拦住,好像那骨灰盒拦下来了,人也能跟着起死复生一样。一切在白事知宾的安排下,当然是有条不紊。不管女人们怎样歇斯底里地哭喊,黄土还是一锨一锨地被铲进了坟墓里,并堆出一个漂亮的坟头来。而那些散落的花圈,也被插在坟头上,被大风一吹,发出稀里哗啦寂寞的响声。
那新坟立在广袤的原野之中,在黄昏里看上去有些孤独。尽管它的周围,有许多这样大大小小的坟墓,陪伴着它。那些坟墓下的死者,也大抵是跟这新逝去的老人,有过这样那样的交往,或许,曾经是亲戚也不可知。而今,他们又在地下重逢,像以前在人世一样,唠唠叨叨,说长道短,或者,谈论自己这一场丧事,被儿女们办得是否还算是体面周全。
唢呐声停止之后,人群散去的速度,比田野里的风还要迅速,包括哭丧的儿女们。他们大约要回去处理很多的琐事,包括分摊这一场丧事的费用,或者将买下的成批的做孝衣的白布,分给每一家,回去做成棉被的里子,或者纳鞋底的布料。当然,也会将欠下扛花圈的小孩子的五毛钱,给一一都还清了。
我总是飞快地跑回村子里去,好像后面有鬼火在亦步亦趋地跟着我一样。晚上睡觉,母亲帮我扇着蒲扇,我总是会问她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比如那个死去的人真的能喝到瓦罐里的汤水吗?比如坟墓里的鬼魂会跑回家去看一眼哭肿了眼睛的儿女吗?母亲总是用蒲扇拍打一下我的屁股,不耐烦地呵斥道:睡觉!
夜晚的村子,静谧的好像什么也沒有发生过。白日丧事的喧嚣,被虫子的叫声给清洗过后,越发的淡了。我忍着被母亲拍打的疼痛,乖乖地闭上眼睛,很快就睡过去了。
儿女的哭声,是最有讲究的。我总觉得他们事前都排演过如何哭丧,否则,如何会表演得那么动人心弦?那鼻涕流得越长,眼泪溢得越多,将双手拍打得膝盖越响,才能证明自己的孝心比别人更多。女人们更厉害,常常哭得喘不过气来,两三个人架着胳膊,都抬不起她们来,好像她们要长在地上一样,或者马上要哭晕过去了。大人们都啧啧有声,称赞那些哭得动情的子女,我却站在高高的土堆上,一边好奇地观看女人们的夸张表演,一边乐得肚子疼,好像那些女人们的鼻涕眼泪,是专门为取悦我而流的。
唢呐在这时候,是最热情昂扬的。不过我怀疑那是因为他们很快可以拿到薪水,回家去见老婆孩子了,所以才那么卖力地唱啊吹啊,吹得腮帮子鼓鼓的,好像塞着两颗甜蜜的大红枣。那枣含在嘴里,还不舍得咽下去,一定要瞪着眼珠兴奋地炫耀着,让每一个人都知道这场丧事马上就要抵达高潮,并到达尾声了。这时候女主唱的歌声,都是朝悲壮里唱的,要让那哭丧的儿女们,意识到马上就要离开逝去的老人了。所以如果可以,还是将那哭声再掀起一阵高潮吧。看丧事的队伍,摩肩接踵的,有女人们会跟着一起哭,好像自己死了亲人一样。小孩子们也下意识地握紧了妈妈的手,怕被什么人给一起带走了似的。我看着队伍走出了村子,朝村外主人家的田地里行去,忽然觉得有一丝的惆怅,涌上心头。
有些人看得累了,会陆陆续续地回了自己的家,关起门来,指点一番这场丧事的好与坏。我却一定要跟着去看最后的结局,好像不看那包着红布的骨灰盒,入到坟墓里去,而后埋上泥土,筑起新坟,就觉得丧事没有结束一样。
最先抵达坟墓的是那一帮举着花圈的男孩们,他们早就将花圈铺满了坟墓周围的麦田。那个事先被挖出的坟墓,并不太深,一个大人跳下去,还能看得到脑袋在地面上诡异地移动。等到骨灰盒被几个人一起徐徐地放下去的时候,唢呐声和哭声忽然间大作。黄昏已经来临,夕阳血一样,染红了天空上的大片云彩。稀少的看丧事的人群,让坟墓看上去更加的孤寂和凄凉。常常在骨灰盒下放的过程中,那些儿女们会触景生情,扑上去拦住,好像那骨灰盒拦下来了,人也能跟着起死复生一样。一切在白事知宾的安排下,当然是有条不紊。不管女人们怎样歇斯底里地哭喊,黄土还是一锨一锨地被铲进了坟墓里,并堆出一个漂亮的坟头来。而那些散落的花圈,也被插在坟头上,被大风一吹,发出稀里哗啦寂寞的响声。
那新坟立在广袤的原野之中,在黄昏里看上去有些孤独。尽管它的周围,有许多这样大大小小的坟墓,陪伴着它。那些坟墓下的死者,也大抵是跟这新逝去的老人,有过这样那样的交往,或许,曾经是亲戚也不可知。而今,他们又在地下重逢,像以前在人世一样,唠唠叨叨,说长道短,或者,谈论自己这一场丧事,被儿女们办得是否还算是体面周全。
唢呐声停止之后,人群散去的速度,比田野里的风还要迅速,包括哭丧的儿女们。他们大约要回去处理很多的琐事,包括分摊这一场丧事的费用,或者将买下的成批的做孝衣的白布,分给每一家,回去做成棉被的里子,或者纳鞋底的布料。当然,也会将欠下扛花圈的小孩子的五毛钱,给一一都还清了。
我总是飞快地跑回村子里去,好像后面有鬼火在亦步亦趋地跟着我一样。晚上睡觉,母亲帮我扇着蒲扇,我总是会问她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比如那个死去的人真的能喝到瓦罐里的汤水吗?比如坟墓里的鬼魂会跑回家去看一眼哭肿了眼睛的儿女吗?母亲总是用蒲扇拍打一下我的屁股,不耐烦地呵斥道:睡觉!
夜晚的村子,静谧的好像什么也沒有发生过。白日丧事的喧嚣,被虫子的叫声给清洗过后,越发的淡了。我忍着被母亲拍打的疼痛,乖乖地闭上眼睛,很快就睡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