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就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并通过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对该课程的教学实施,教学改革方面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教学做合一;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422(2010)06-0088-02
1 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基础教学的改革
1.1 学生基础层次不齐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一些有条件学校在中学时期就开设了计算机教学,学生对计算机的简单操作有一定的认识,会创建文件夹,上网聊天;而在一些偏远的农村中学校,计算机教学几乎为空白,甚至有个别学生连简单的开关机操作都不会。而我校生源大多是来自农村,也有部分学生来自条件较好的城市,这就导致学生基础层次不齐。
1.2 教学内容增加,学时减少
经过多年的总结规范,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从Windows 98、Word 97、Excel 97增加为Windows XP、Word2003、Excel 2003、PowerPoint 2003、计算机网络知识、Inter-net操作等,但学时从以前的80学时逐渐缩减为64学时。
1.3 教学模式传统,课堂缺少互动
目前多媒体技术已被引入课堂,大部分老师在授课时也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但模式上仍是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往往就是教师在上面讲的眉飞色舞,非常起劲,但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导致学生在课堂上精神不集中,容易开小差,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
1.4 理论与实践联系不紧密
计算机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强的课程,在教学中老师先讲解知识点,技能方法。然后学生再到机房进行实践,往往是周一学习了理论知识,到了周四才能进入机房进行实践操作。时间跨度较大,学生容易遗忘,导致理论与实践脱节。
1.5 教师的教学水平有待提高
高职院校的教师一般都来自工科院校的本科生,研究生。由于不是出自师范院校,语言表达,语言艺术也就有所欠缺。而很多学校都安排新老师来讲授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师缺乏教学经验,教学水平不高,从而影响了教学效果。
1.6 考核方式传统,师生无压力
课程结束后由任课教师出题进行考核,学生和老师都没有压力,从而也影响了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
2 基础教学的改革
2.1 分组教学,提高学生积极性
教师任课前首先对班级学生基础情况进行了解摸底,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根据基础好差情况进行搭配,基础较好的同学接受速度快,然后帮助指导组内基础较弱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进行小组竞赛,这样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就调动起来了。针对基础较好的学生,适当开设相关计算机选修课,如网页制作、图像处理等。
2.2 根据实用,够用的原则,确定教学内容
高职教育是一种技能教育,根据这一特点,经过教研室老师的集体讨论,确定了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
(1)了解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包括常用软件使用、硬件、病毒防护、网络操作方面的相关知识等。
(2)培养学生的办公自动化操作能力,掌握OFFICE系列的办公软件的操作,能够运用Word对各对象进行综合排版以及处理长文档;通过Excel处理数据:利用Power-Point制作各种类型的演示文稿等。
2.3 利用“教学做合一”实施教学
“教学做合一”是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反对旧教育、开创新教育的过程中,创造性地提出的教育命题,即视“教学做”为一体。“做”是核心,主张在做上教,做上学。强调“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上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上说,做便是学”。
将“教学做合一”引入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是这样操作的:
(1)在授课前,教师集体备课,确定教学内容,制作多媒体课件,创建项目库,编写实训指导书,为授课做好准备。
(2)改变教学环境,以前理论与实践分别在教室和机房完成,时间跨度大,导致理论与实践脱节,为此,将计算机基础课程的64学时全部安排在机房中进行,并保证每个学生有一台计算机。
(3)教学过程。在教学中教师采用项目驱动进行教学,广泛开展启发式、案例演练、精讲多练等教学方法,理论联系实际。例如在讲解Word中的表格时,会以一张发票为项目,首先展示这个项目,提出问题,按下来将介绍如何制作发票。将表格中的知识点融入其中,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老师通过教学控制软件教,学生通过计算机进行模拟学,边学边做。在做的过程中,老师会在机房内进行巡视指导,及时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学生完成这个项目后,提交作业。基于“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出以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过程,课堂上学生的问题多了,举手的多了。课堂气氛活跃了,激发了学习的积极性。
(4)教学评价。学生上交作业后,教师进行评价,由学生讨论每个作业的完成情况及优缺点。教师再进行分析总结经验,通过教学评价学生之间可以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2.4 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鼓励教师参加培训,提高学历以此来了解计算机发展的动态,并为每个入校的新教师安排了指导教师。通过集体备课、跟踪听课的方式提高业务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2.5 突出网络课堂
学院于2004年已接入互联网,学生在宿舍即可访问校园网。在校园网上建立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网站,提供电子课件,配套习题,在线测试,项目练习、视频教学等学习资源,学生可以随时利用这些网络资源。同时,还提供网上答疑,从而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2.6 实施技能比武
在学院开展了各种技能比武,行业竞赛,2007年参加市第三届技能大赛荣获计算机操作员一等奖2008年参加微软公司举办的第七届信息化核心技能大赛荣获优秀奖。通过参加各类比赛使学生能够从中找到自身的不足,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7 课程考核方式
课程的考核由两部分构成,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其中前者占30%,后者为70%,平时成绩主要由平时作业、实践练习、模块测试等几部分构成。而期末考试则统一组织,利用考试系统进行上机测试,实施教考分离。此外,学院还要求学生考取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B证书。这是毕业条件之一,根据学生通过的情况,对教师实施奖励。通过考核方式改革后,学院教学气氛明显增强,教师之间互相探讨,互相竞争。学生的学习动力更加增强,学生通过努力既学到了较新的知识,掌握了技能,又在大一就拿到了毕业所需的证书。
3 结束语
计算机基础教学就应以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为中心,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目标。通过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学院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有了明显的进步。学生自行完成院办刊物《星报》的编辑排版,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B的合格率达90%,比以前有了大幅提高。学院将继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改革教学方法,最终达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提高《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志超,崔聪聪.高等职业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石家庄: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3).
[2]周贤善,呙明辉,蒋世华.计算机基础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探索[J].荆州: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理工卷,2008(4).
[3]向渝霞.论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J].武汉:成功(教育),2008(12).
[4]何木青.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分析与探索[J].北京:资治文摘(管理版),2009(3).
[5]魏华.浅谈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J].西安:新西部(下半月),2009(10).
[6]禹云.浅谈高职院校的计算机教育[J].齐齐哈尔:青年文学家,2009(1R).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教学做合一;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422(2010)06-0088-02
1 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基础教学的改革
1.1 学生基础层次不齐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一些有条件学校在中学时期就开设了计算机教学,学生对计算机的简单操作有一定的认识,会创建文件夹,上网聊天;而在一些偏远的农村中学校,计算机教学几乎为空白,甚至有个别学生连简单的开关机操作都不会。而我校生源大多是来自农村,也有部分学生来自条件较好的城市,这就导致学生基础层次不齐。
1.2 教学内容增加,学时减少
经过多年的总结规范,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从Windows 98、Word 97、Excel 97增加为Windows XP、Word2003、Excel 2003、PowerPoint 2003、计算机网络知识、Inter-net操作等,但学时从以前的80学时逐渐缩减为64学时。
1.3 教学模式传统,课堂缺少互动
目前多媒体技术已被引入课堂,大部分老师在授课时也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但模式上仍是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往往就是教师在上面讲的眉飞色舞,非常起劲,但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导致学生在课堂上精神不集中,容易开小差,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
1.4 理论与实践联系不紧密
计算机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强的课程,在教学中老师先讲解知识点,技能方法。然后学生再到机房进行实践,往往是周一学习了理论知识,到了周四才能进入机房进行实践操作。时间跨度较大,学生容易遗忘,导致理论与实践脱节。
1.5 教师的教学水平有待提高
高职院校的教师一般都来自工科院校的本科生,研究生。由于不是出自师范院校,语言表达,语言艺术也就有所欠缺。而很多学校都安排新老师来讲授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师缺乏教学经验,教学水平不高,从而影响了教学效果。
1.6 考核方式传统,师生无压力
课程结束后由任课教师出题进行考核,学生和老师都没有压力,从而也影响了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
2 基础教学的改革
2.1 分组教学,提高学生积极性
教师任课前首先对班级学生基础情况进行了解摸底,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根据基础好差情况进行搭配,基础较好的同学接受速度快,然后帮助指导组内基础较弱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进行小组竞赛,这样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就调动起来了。针对基础较好的学生,适当开设相关计算机选修课,如网页制作、图像处理等。
2.2 根据实用,够用的原则,确定教学内容
高职教育是一种技能教育,根据这一特点,经过教研室老师的集体讨论,确定了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
(1)了解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包括常用软件使用、硬件、病毒防护、网络操作方面的相关知识等。
(2)培养学生的办公自动化操作能力,掌握OFFICE系列的办公软件的操作,能够运用Word对各对象进行综合排版以及处理长文档;通过Excel处理数据:利用Power-Point制作各种类型的演示文稿等。
2.3 利用“教学做合一”实施教学
“教学做合一”是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反对旧教育、开创新教育的过程中,创造性地提出的教育命题,即视“教学做”为一体。“做”是核心,主张在做上教,做上学。强调“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上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上说,做便是学”。
将“教学做合一”引入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是这样操作的:
(1)在授课前,教师集体备课,确定教学内容,制作多媒体课件,创建项目库,编写实训指导书,为授课做好准备。
(2)改变教学环境,以前理论与实践分别在教室和机房完成,时间跨度大,导致理论与实践脱节,为此,将计算机基础课程的64学时全部安排在机房中进行,并保证每个学生有一台计算机。
(3)教学过程。在教学中教师采用项目驱动进行教学,广泛开展启发式、案例演练、精讲多练等教学方法,理论联系实际。例如在讲解Word中的表格时,会以一张发票为项目,首先展示这个项目,提出问题,按下来将介绍如何制作发票。将表格中的知识点融入其中,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老师通过教学控制软件教,学生通过计算机进行模拟学,边学边做。在做的过程中,老师会在机房内进行巡视指导,及时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学生完成这个项目后,提交作业。基于“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出以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过程,课堂上学生的问题多了,举手的多了。课堂气氛活跃了,激发了学习的积极性。
(4)教学评价。学生上交作业后,教师进行评价,由学生讨论每个作业的完成情况及优缺点。教师再进行分析总结经验,通过教学评价学生之间可以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2.4 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鼓励教师参加培训,提高学历以此来了解计算机发展的动态,并为每个入校的新教师安排了指导教师。通过集体备课、跟踪听课的方式提高业务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2.5 突出网络课堂
学院于2004年已接入互联网,学生在宿舍即可访问校园网。在校园网上建立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网站,提供电子课件,配套习题,在线测试,项目练习、视频教学等学习资源,学生可以随时利用这些网络资源。同时,还提供网上答疑,从而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2.6 实施技能比武
在学院开展了各种技能比武,行业竞赛,2007年参加市第三届技能大赛荣获计算机操作员一等奖2008年参加微软公司举办的第七届信息化核心技能大赛荣获优秀奖。通过参加各类比赛使学生能够从中找到自身的不足,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7 课程考核方式
课程的考核由两部分构成,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其中前者占30%,后者为70%,平时成绩主要由平时作业、实践练习、模块测试等几部分构成。而期末考试则统一组织,利用考试系统进行上机测试,实施教考分离。此外,学院还要求学生考取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B证书。这是毕业条件之一,根据学生通过的情况,对教师实施奖励。通过考核方式改革后,学院教学气氛明显增强,教师之间互相探讨,互相竞争。学生的学习动力更加增强,学生通过努力既学到了较新的知识,掌握了技能,又在大一就拿到了毕业所需的证书。
3 结束语
计算机基础教学就应以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为中心,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目标。通过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学院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有了明显的进步。学生自行完成院办刊物《星报》的编辑排版,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B的合格率达90%,比以前有了大幅提高。学院将继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改革教学方法,最终达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提高《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志超,崔聪聪.高等职业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石家庄: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3).
[2]周贤善,呙明辉,蒋世华.计算机基础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探索[J].荆州: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理工卷,2008(4).
[3]向渝霞.论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J].武汉:成功(教育),2008(12).
[4]何木青.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分析与探索[J].北京:资治文摘(管理版),2009(3).
[5]魏华.浅谈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J].西安:新西部(下半月),2009(10).
[6]禹云.浅谈高职院校的计算机教育[J].齐齐哈尔:青年文学家,2009(1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