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始于美国的次贷危机逐渐演化成全球金融危机,进而引发了世界经济的剧烈动荡。我国经济也未幸免于难。目前,我国经济对世界市场依赖高达30%~36%,已在相当大程度上融入全球经济,在国际金融和经济形势恶化的大环境下,我国主要经济指标也出现明显下行。当一批中小企业在金融风暴中无奈破产倒闭时,农民工成为直接承受失业冲击的群体。特别是自2008年10月份以来,珠三角和长三角等地相继出现了农民工失业和返乡回流等新情况,农民工就业问题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经济风暴冲击农民工群体
种种迹象表明,随着经济增长放缓,我国的就业形势极为严峻,农民工就业不容忽视。
首先,经济增长速度趋缓,对就业的拉动效应下降。相关数据显示,经济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带动的就业增加量,已由“九五”时期的94万人,减少到“十五”时期的80万人,并呈持续下滑状态,2005年,经济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带动的就业增加量只有63万人。经济增速下降就意味着新增就业减少。即使按照“十五”时期的就业弹性计算,今年不高于10%的经济增长,也只能带动800万的就业增加量,离设定的1000万的目标还有一定距离,就业压力明显加大。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力市场监测,2008年第三季度企业用人需求与2007年同期相比有所下降,一些地区新增就业人数增速减缓。
其次,出口减速,劳动力的需求减少。随着中国的外部市场面临衰退,我国出口受到的冲击也最为明显。2008年以来中国对美、欧和日本的出口同比增长,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部分企业特别是外向型企业用工需求减少,进入市场求职的失业人员增多。
来自广东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的资料显示,2008年第三季度,广东全省人力资源市场供求总量为393万人次,较第二季度和上年同期均略有减少。其中,市场需求数量为211万人次,与第二季度相比下降6.42万人次,降幅为2.96%。而第二季度又比一季度的228.66万人次减少了11.26万人次。这也意味着,广东就业市场需求数量已经出现了连续三个季度的下降。同时,上半年广州劳动力市场求人倍率为1.19(反映劳动力市场总量矛盾,求人倍率1.19表示100个求职者竞争119个岗位),这是自2002年以来广州求人倍率首次跌破1.20,意味着供求关系趋于平衡。而据深圳市人才大市场统计,从2008年第二季度开始,到人才市场进场招聘的单位数量就开始明显减少,第三季度比第二季度更是明显下降了三成。与之相对的是,连续4个月,进场找工作的人数增长了近四成。
第三,中小企业经营陷入困境,农民工失业返乡。在国际经济形势增速放缓,国内宏观调控结构调整等因素影响下,2008年部分中小企业处于关闭、停产、半停产境地。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司的统计显示,2008年上半年,全国有6.7万家规模以上中小企业倒闭。
中小企业通常是指年销售额在3亿元以下的企业。中国每年70%以上的新增就业岗位都是由中小企业创造,因此,这些企业破产倒闭直接导致以农民工为主的中低端劳动者失业。2008年10月份以来,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不断升级,局部地区农民工失业人数骤增。宁波金田铜业间隙停产后,原有的6000多名员工中三分之一出现待业状态。绍兴江龙印染企业在倒闭前有员工4000人左右,大多是农民工,现在除100多人留守外,绝大多数员工已经集体下岗。据农业部最近对安徽、广东等11个劳务输出、输入大省120个村的典型调查,2008年10月底在沿海发达地区就业工人总数比上年减少6.5%,实际减少的主要是外来农民工。
促进农民工就业的思路与对策
我国目前农民工数量已经超过2亿,如此庞大的农民工群体已经成为我国产业大军的一支重要力量,外出农民工的工资性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三分之一,占新增纯收入的一半以上。农民工的稳定就业和有序流动,不仅关系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更关系着农民增收和农村社会稳定。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里茨曾指出,失业和通货膨胀是经济运行过程不稳定的两个突出表现,它们的出现正是市场机制失灵的最显著、最有说服力的证据。因此,政府的一个重要职能是提供社会福利,而政府提供最好的社会福利就是稳定就业。就业是最大的民生问题,促进农民工就业,是政府的重要责任。
1.当务之急——妥善安置返乡人员,鼓励农民工创业。面对经济下滑对就业的冲击,政府有关部门要高度关注农民工就业形势的新变化,尽快将农民工失业信息纳入统计范围,加强失业调控和失业预警,采取措施实施失业预防、调节和控制,全力维持就业局势,并妥善解决倒闭企业农民工的劳动保障工作,确保农民工工资足额发放,及时处理劳资纠纷问题,保证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要积极引导和鼓励返乡农民工自主创业。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普查,我国每千人拥有的企业数量只有2.5个,比一般发展中国家还少22~27个。企业数量少,就业的容量就小。农民工自主创业,既有利于实现劳动者自身就业,也有利于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2008年1月1日,《就业促进法》正式实施,9月28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指导意见》, 各级政府部门按照国家的部署,制定相应的土地、税收、信贷等优惠政策,健全服务体系,积极为创业者搭建信息交流、互助扶持等有效渠道,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
2.重中之重——加大政策扶持,稳定农民工就业。一是扩大投资政策。为确保我国经济平稳增长,国务院“重拳出击”迅速果敢出台了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10项措施,投资4万亿元用于基础建设。大批投资项目的建设,为农民工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二是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政策。增加对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规模,实施增值税转型、调整出口退税等政策,加强对中小企业的财税支持。积极推进小额贷款业务,增加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额度,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支持中小企业实行产业转型和结构优化升级,鼓励中小企业向专、新、特、精方向发展,提高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的能力,增强中小企业吸收就业的能力。
3.着眼长远——构筑长效机制,保障农民工就业。一是流动机制。逐渐消除城乡市场分割,建立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将农民工纳入人力资源市场体系,及时发布用工信息,为农民工就业提供周密服务,提高农民工流动的组织程度,实现农民工有序流动。二是培训机制。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刘易斯认为: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劳动力供给就不会是无限的了,低成本优势将消失。劳动力这种由无限供给到短缺的转变,在发展经济学上叫做“刘易斯拐点”。目前,中国已经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刘易斯拐点已初露端倪,可以预计,在整个“十一五”及以后若干年,中国将进入就业结构大调整时期,未来更严峻的可能是结构性失业问题。一些传统行业出现大批下岗失业人员,而一些新兴的产业、行业和职业需要的素质较高的人员又供不应求。因此,扩大农民工就业的出路之一就是通过培训进行技能升级。通过实施“阳光工程”等培训活动,采用校企合作、订单式培训等多种培训模式,增强农民工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高农民工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三是保障机制。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将农民工纳入工伤保险和大病医疗保险体系,优化养老保险的制度设计,逐步实现城市和农村养老保险体系的有效衔接,构筑农民工就业的保障机制。
作者:中共河北省委党校管理部教授
(责编/张立新)
经济风暴冲击农民工群体
种种迹象表明,随着经济增长放缓,我国的就业形势极为严峻,农民工就业不容忽视。
首先,经济增长速度趋缓,对就业的拉动效应下降。相关数据显示,经济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带动的就业增加量,已由“九五”时期的94万人,减少到“十五”时期的80万人,并呈持续下滑状态,2005年,经济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带动的就业增加量只有63万人。经济增速下降就意味着新增就业减少。即使按照“十五”时期的就业弹性计算,今年不高于10%的经济增长,也只能带动800万的就业增加量,离设定的1000万的目标还有一定距离,就业压力明显加大。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力市场监测,2008年第三季度企业用人需求与2007年同期相比有所下降,一些地区新增就业人数增速减缓。
其次,出口减速,劳动力的需求减少。随着中国的外部市场面临衰退,我国出口受到的冲击也最为明显。2008年以来中国对美、欧和日本的出口同比增长,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部分企业特别是外向型企业用工需求减少,进入市场求职的失业人员增多。
来自广东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的资料显示,2008年第三季度,广东全省人力资源市场供求总量为393万人次,较第二季度和上年同期均略有减少。其中,市场需求数量为211万人次,与第二季度相比下降6.42万人次,降幅为2.96%。而第二季度又比一季度的228.66万人次减少了11.26万人次。这也意味着,广东就业市场需求数量已经出现了连续三个季度的下降。同时,上半年广州劳动力市场求人倍率为1.19(反映劳动力市场总量矛盾,求人倍率1.19表示100个求职者竞争119个岗位),这是自2002年以来广州求人倍率首次跌破1.20,意味着供求关系趋于平衡。而据深圳市人才大市场统计,从2008年第二季度开始,到人才市场进场招聘的单位数量就开始明显减少,第三季度比第二季度更是明显下降了三成。与之相对的是,连续4个月,进场找工作的人数增长了近四成。
第三,中小企业经营陷入困境,农民工失业返乡。在国际经济形势增速放缓,国内宏观调控结构调整等因素影响下,2008年部分中小企业处于关闭、停产、半停产境地。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司的统计显示,2008年上半年,全国有6.7万家规模以上中小企业倒闭。
中小企业通常是指年销售额在3亿元以下的企业。中国每年70%以上的新增就业岗位都是由中小企业创造,因此,这些企业破产倒闭直接导致以农民工为主的中低端劳动者失业。2008年10月份以来,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不断升级,局部地区农民工失业人数骤增。宁波金田铜业间隙停产后,原有的6000多名员工中三分之一出现待业状态。绍兴江龙印染企业在倒闭前有员工4000人左右,大多是农民工,现在除100多人留守外,绝大多数员工已经集体下岗。据农业部最近对安徽、广东等11个劳务输出、输入大省120个村的典型调查,2008年10月底在沿海发达地区就业工人总数比上年减少6.5%,实际减少的主要是外来农民工。
促进农民工就业的思路与对策
我国目前农民工数量已经超过2亿,如此庞大的农民工群体已经成为我国产业大军的一支重要力量,外出农民工的工资性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三分之一,占新增纯收入的一半以上。农民工的稳定就业和有序流动,不仅关系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更关系着农民增收和农村社会稳定。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里茨曾指出,失业和通货膨胀是经济运行过程不稳定的两个突出表现,它们的出现正是市场机制失灵的最显著、最有说服力的证据。因此,政府的一个重要职能是提供社会福利,而政府提供最好的社会福利就是稳定就业。就业是最大的民生问题,促进农民工就业,是政府的重要责任。
1.当务之急——妥善安置返乡人员,鼓励农民工创业。面对经济下滑对就业的冲击,政府有关部门要高度关注农民工就业形势的新变化,尽快将农民工失业信息纳入统计范围,加强失业调控和失业预警,采取措施实施失业预防、调节和控制,全力维持就业局势,并妥善解决倒闭企业农民工的劳动保障工作,确保农民工工资足额发放,及时处理劳资纠纷问题,保证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要积极引导和鼓励返乡农民工自主创业。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普查,我国每千人拥有的企业数量只有2.5个,比一般发展中国家还少22~27个。企业数量少,就业的容量就小。农民工自主创业,既有利于实现劳动者自身就业,也有利于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2008年1月1日,《就业促进法》正式实施,9月28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指导意见》, 各级政府部门按照国家的部署,制定相应的土地、税收、信贷等优惠政策,健全服务体系,积极为创业者搭建信息交流、互助扶持等有效渠道,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
2.重中之重——加大政策扶持,稳定农民工就业。一是扩大投资政策。为确保我国经济平稳增长,国务院“重拳出击”迅速果敢出台了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10项措施,投资4万亿元用于基础建设。大批投资项目的建设,为农民工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二是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政策。增加对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规模,实施增值税转型、调整出口退税等政策,加强对中小企业的财税支持。积极推进小额贷款业务,增加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额度,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支持中小企业实行产业转型和结构优化升级,鼓励中小企业向专、新、特、精方向发展,提高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的能力,增强中小企业吸收就业的能力。
3.着眼长远——构筑长效机制,保障农民工就业。一是流动机制。逐渐消除城乡市场分割,建立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将农民工纳入人力资源市场体系,及时发布用工信息,为农民工就业提供周密服务,提高农民工流动的组织程度,实现农民工有序流动。二是培训机制。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刘易斯认为: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劳动力供给就不会是无限的了,低成本优势将消失。劳动力这种由无限供给到短缺的转变,在发展经济学上叫做“刘易斯拐点”。目前,中国已经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刘易斯拐点已初露端倪,可以预计,在整个“十一五”及以后若干年,中国将进入就业结构大调整时期,未来更严峻的可能是结构性失业问题。一些传统行业出现大批下岗失业人员,而一些新兴的产业、行业和职业需要的素质较高的人员又供不应求。因此,扩大农民工就业的出路之一就是通过培训进行技能升级。通过实施“阳光工程”等培训活动,采用校企合作、订单式培训等多种培训模式,增强农民工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高农民工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三是保障机制。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将农民工纳入工伤保险和大病医疗保险体系,优化养老保险的制度设计,逐步实现城市和农村养老保险体系的有效衔接,构筑农民工就业的保障机制。
作者:中共河北省委党校管理部教授
(责编/张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