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市场建设谋局

来源 :产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nzx9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碳市场可显著放大碳交易的实际规模,极大提高碳交易的运行效率,充分发挥价格机制的决定性作用,加快中国经济结构的低碳转型步伐,但体系健全、功能完备的碳市场建立是一个漫长的不断探索的过程。
  日前,全国碳市场交易中心建设再行加速,生态环境部、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明确,碳市场将成为未来碳减排、碳达峰的重要市场机制。5月19日,生态环境部发布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下称全国碳市场)建设中的登记、交易和结算三项制度规则(《碳排放权登记管理规则(试行)》、《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规则(试行)》和《碳排放权结算管理规则(试行)》),以进一步规范全国碳排放权登记、交易、结算活动,保护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各参与方合法权益。
  实现碳中和愿景的中坚驱动力量
  通俗来说,碳排放权交易就是把二氧化碳的排放权当成商品一样来买卖;交易前,由政府部门确定减排总量,再将排放权以配额的方式发放给企业等市场主体,虽有买有卖,但排放总量被控制在降低后的指标范围之内。碳排放权交易是利用市场机制控制碳排放总量的有效政策工具,此前在全国7个省市开展的碳交易试点工作为我国建立全国碳市场积累了宝贵经验。碳市场交易策略包括交易时机、买卖方向、价格区间、购买/出售量区间等要素,目前全球碳交易的市场规模平均每年都超过600亿美元,正在运行的碳交易排放体系已达到21个。
  我国碳市场正从探索、迭代、发展到走向成熟。此前,上海市节能减排中心副总工程师齐康解读碳市场建设背景时表示,“碳市场一方面控制排放总量,另一方面通过碳定价促进低碳转型。在当前经济发展阶段,通过碳金融市场建设推动控排企业碳减排、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的实体经济开始成为绿色金融的重要发展方向。同时也意味着除了碳债券、碳信贷等传统的直接投融资工具外,碳交易市场的建设重要性愈加凸显,在未来的碳中和之路上将发挥更大作用。”
  据悉,首批被纳入碳市场的仅有电力行业的2000余家企业,何时全面扩大碳市场行业覆盖、让市场发挥配置碳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引发热议。“我国碳排放权交易的经济影响”课题组的研究显示,“在仅有部分重点行业被纳入全国碳市场的情况下存在碳泄漏现象,即部分未参与碳交易的行业碳排放量相比碳交易实施之前将有所增加,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全国碳市场的减排作用,而对这些未被纳入碳交易的行业征收碳税可以有效避免碳泄漏现象;另外,在达到同样减排目标的情景下,对未参与碳交易的行业征收碳税,除了可以增加政府收入之外,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碳交易价格,从而降低碳市场覆盖行业的碳减排成本。”中国人民大学环境金融学院教授蓝虹认为,“加大碳交易市场活跃性,需要加强参与主体的差异性,只有各行业企业都参与进来,相互之间能耗技术、排放水平差异较大,才会需要进行越来越多的交易。”北京环境交易所总经理、绿色金融委员会副秘书长梅德文预测,“如果未来碳交易市场从电力行业扩大到石化、化工、钢铁、建材、有色、造纸、航空等8大行业,交易规模配额规模预计会到50亿吨。”业界预计“十四五”时期我国有望建成交易额超千亿元的全球最大碳市场。
  充分发挥市场作用与有序管理
  全球范围内,欧洲于2005年即开始启动碳市场,目前是全球最大的碳交易市场,从主体构造到产品设计以及标准创建和运行机制等方面有诸多亮点,我国碳市场建设过程中对此多有参照、借鉴,如引导碳价上升走高、适当进行碳金融创新、丰富碳市场主体、增强碳市场相关能力供给等举措。而能源资源方面极度匮乏的日本在碳市场方面的亮点凸显在“碳定价”机制之上,其不开设公开拍卖或碳交易所,碳交易多是双边交易;只发放减排信用,不发放排放信用,以减排换信用,鼓励以投资可再生能源或扶助其他组织或地区换取减排信用;既管工厂,也管办公楼,将用电量折算为间接排放量。
  业界人士指出,随着碳交易市场的建立和日趋成熟,碳排放权正在演化为企业的一项重要资产,对企业的利润产生影响。典型的案例是特斯拉作为全球最大的“卖碳翁”,通过出售碳积分收入实现盈利,苹果公司为争取更多碳排放配额,直接取消了iphone附带的充电器和耳机,以减少生产和物流等环节的碳排放成本。
  碳市场建设需做好管控与“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决定性作用”之间的平衡,参与碳交易的企业必须设法降低碳排放成本和履约风险,做到履约风险最小化、成本最小化,以及碳资产价值最大化。如复旦大学绿色金融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李志青所言,“企业配额的总量是要管控的,配额初次分配完之后的二次分配,就可以交给市场进行交易。”有观点认为,我国建设碳市场需要将碳价维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上,并分配好碳配额,以防碳市场信号失灵,无法实现建设碳市场的基本目标。
  立法先行,以较高层级的立法保证碳市场的权威性成为共识,履约、监管、执法的严格程度是影响碳交易价格的关键因素,北京中创碳投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唐人虎表示,“政府要做的是向市场传递坚定的讯号,并且要做好碳排放的测量、监测、统计以及核查、监管等工作,对违法违规行为严厉处罚。此外要增加更多元的交易方,不同的参与者对市场有不同的理解,才能够形成活跃的市场。”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指出,“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刚开始建立,许多问题将在管理过程中浮现,以后这个管理规定可能还会继续修改。关键是有了办法,市场要尽快动起来,把规定落到实处。”
  并且,碳市场具有金融属性,碳市场加载金融功能是有效盘活碳资源、做强做大碳市场的关键,央行广州分行行长白鹤祥建议需要强化碳市场的金融属性,“一是对标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不断扩大碳市场的行业覆盖范围,遵循适度从紧的原则确定碳配额总量,合理确定免费分配与有偿分配比例,确保形成合理碳价。二是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适当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允许更多个人类、机构类等投资性交易主体直接参与碳排放权交易,通过交易主体多元化、参与主体的差异化,着力提高碳市场的流动性和成交活跃度。三是借鉴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建设的经验,加快完善与碳市场配套的账户开立、登记、托管、清算、结算等金融市场基础设施,为参与主体入市提供便利。”
其他文献
5月18日,据中国载人航天办公室,我国第一个空间站核心舱天和核心舱在发射升空后,已经完成单舱飞行阶段的在轨测试,后续飞船、舱段的发射将正常按计划实行。  “核心舱是整个空间站最重要、最关键的舱段,建造空间站是我国载人航天三步走战略的第三步,到现在已经进入空间站建造的关键时期。”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郝淳介绍道,“空间站建造分为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和空间站建造两个阶段,从今年到明年,完成这两个阶段
期刊
近期成都正積极谋划,在现有14个产业生态圈基础上构建第15个低碳产业圈,为低碳发展转型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而努力。据了解,成都正对成都市低碳产业进行整体梳理摸底、调研论证,抓紧时间制定碳中和产业生态圈的工作方案,目前已形成初稿,争取近期能够出台。  按照初步计划,未来的碳中和产业生态圈将重点发展节能环保、新能源、清洁生产等产业,加快打造低碳能源、低碳建筑、低碳交通、低碳生活等多元应用场景,为碳达
期刊
“十四五”的第一个春天,成都经济运行开局良好,三次产业齐头并进,经济持续恢复,随着各大城市一季度经济数据的发布,成都继续稳居全国前十。  2021年一季度成都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552.84亿元,同比增长17.3%;较2019年同期增长13.8%,两年平均增长6.7%——经济“首季报”,成都经济运行开局良好。2021年一季度,不仅是今年开局、“十四五”开局,也是新发展阶段的开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
期刊
构建成都软件产业高质量的人才生态,成都2019年起发起“蓉贝”计划,多层次、多维度给予软件人才政策支持。4月14日,依据《成都市软件产业“蓉贝”计划实施办法(试行)》(成经信发〔2019〕11号)《成都市“蓉贝”软件人才评选办法》(成经信发〔2020〕4号)等文件精神,成都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人社局联合印发《成都市“蓉贝”软件人才评估细则》(以下简称《细则》),对“蓉贝”软件人
期刊
日前,成都发布《成都市智慧园区(工业和信息化类)建设导则(试行)》(以下简称《导则》),旨在提升成都市产业园区的管理服务水平和品牌影响力,以及园区企业数字化水平。  据了解,成都智慧园区建设原则是“政府引导、园区主体”“总体规划、分步实施”“聚焦重点、整体推进”。其中特别强调,突出政府对智慧园区建设的引导作用,强化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和园区的主体地位,调动社会各方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企业等多方力
期刊
“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完善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多渠道灵活就业的保障制度,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  5月12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为2亿灵活就业人员送出系列大礼包,包括研究制定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兜底措施,推动放开灵活就业人员在就业地参加社保的户籍限制。开展平台灵活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探索用工企业购买商业保险、保险公司适当让利、政府加大支持的机制等。  有关部门也在加快行动
期刊
“蓉贝”软件人才计划正逐渐被成都乃至全国的高端人才所注意,这对提升成都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软件产业发展、注重奖励有贡献人才的形象起到巨大的宣传作用。不少外地同行对于成都给予软件人才如此高的奖励表示惊讶和赞许。涓涓细流汇成大海,必然推动成都软件产业整体实力跃升。  以“蓉贝”之力兴人才之势  成都泰盟软件有限公司董事长黄武是2020年成都市“蓉贝”软件人才技术领衔人之一,在他看来,不同于其他城市,“蓉
期刊
当下数据服务已成为智慧公安建设的一大特色,基于视频的指挥调度系统正在公安领域不断完善和普及。2019年成都九洲电子信息系统股份有限公司(后简称:成都九洲)打造的“基于数据智慧驱动的全域全时公安指挥调度平台”,一经投入,便给出当年四季度可防性违法犯罪类警情同比下降10.8%,成功保障各类安保100余起(包括1万人以上)的优秀成绩。作为公安体系中全国领先的应用,该平台入选成都2020年信息化类拟支持项
期刊
工业软件是构建先进制造业产业体系的内生动力。当前,我国正加快推进5G网络、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等新型基础设施,而国家级协同攻关平台正是国家工信部围绕关键软件产品生态建设需求,贯彻落实国家软件战略的重要部署。  构建新发展格局  2020年7月,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成都天府软件园有限公司、成都淞幸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等组成的联合体成功中标工信部工业软件协同攻关中心项目。这意味着,西部唯一的国
期刊
工业软件是工业企业运营的“大脑”,是支撑现代产业体系发展和创新的隐形“国之重器”。软件强国战略为我国工业软件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的同时,我国工业软件市场依然面临着由国外工业软件巨头所垄断的局面,国产工业软件不仅不强,甚至难以称“大”。  立足成都市扎实的工业基础、丰富的软件开发资源,近年来成都编制了《成都市推进工业软件发展行动计划(2020-2025年)》(征求意见稿),以推动工业软件自给自足。作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