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气囊小肠镜对小肠出血的诊断价值

来源 :中国药物与临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gboss5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肠全长约4~6米,占全消化道长度的70%~75%.长期以来,小肠被认为是消化道检查的盲区[1].消化道出血性疾病临床十分常见,大部分消化道出血部位位于胃及结肠,确诊可经过普通胃镜或肠镜检查[2],文献显示约5%的出血患者难以做出明确诊断,故而一部分学者将此类出血统称为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obscure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OGIB)[3],小肠出血因临床起病隐匿、症状特异性不强、病变部位深而不固定、有效检查手段缺乏等因素,临床诊断十分困难[4],近年来随着消化内镜技术的飞速发展,许多以往难以诊断的小肠出血病因被揭开面纱,被我们所认识[5].目前许多学者建议使用小肠出血( small bowel bleeding,SBB)的定义替代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6].本单位自2006年引进双气囊小肠镜设备,本研究通过对2018—2020年初步诊断小肠出血并行双气囊小肠镜检查患者行回顾性研究,研究双气囊小肠镜对小肠出血的诊断价值.
其他文献
幽门螺杆菌(Hp)主要寄生在胃黏膜组织中,感染后可引起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等疾病.Hp感染主要发生于儿童阶段,且呈持续感染.我国临床对于该病的治疗多采用质子泵抑制剂(PPI)、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的三联疗法,能有效杀伤Hp,抑制致病菌生长,已取得显著效果.但部分患儿长期用药后,出现耐药性及不良反应,影响治疗效果[1].布拉酵母菌散剂是临床使用较广的非原籍真菌性制剂,能够纠正肠道菌群失调.基于此,本研究采用布拉酵母菌联合以PPI为基础的标准三联疗法治疗Hp感染患儿,并观察对Hp根除率及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做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