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人说,人生不同阶段的学习,侧重点也不一样,小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初中生的主要任务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高中生才可以快速学习全面的知识。这种说法不无道理,高中生的学习是学习习惯与学习方法的融合,如果高中生的学习出现障碍,进展不顺利,有可能与学生的基础和兴趣有关,更有可能是学生学习习惯不恰当、学习方法掌握得不好,而学生对自主学习时间的态度和把握是一个展示习惯与方法的小舞台,这个微型时间段很重要却经常成为教学中的盲区,学生们在这里的学习质量往往都是参差不齐的。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会发现有很多不同类型的学生。成绩优秀的学生和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相比较,他们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有很多差异,其中对自主学习时间的把握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应该如何对待自习时间,才能摆脱学生的学习困境,稳步提高高中学生的数学成绩呢?笔者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教师预设
对于学生听完课之后如何安排课后的大量自习时间,教师起着很关键的作用。例如:学生在面对9门课程的时候,优先选择完成哪一学科的作业跟教师是否认真检査、是否落实到位有关。学生会优先选择认真检査作业的教师的科目进行复习、写作业。假如某学科教师经常不布置作业,或不检査作业,学生有可能課后对该学科不复习,也不写作业。所以教师应该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的安排进行指导。
1.准备内容要翔实
教师对每节课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该认真对待,要明确3个“w”:做什么(what) ,为什么做(why) ,怎么做(how)。因此,教师要在规划的自习时段,准备针对上课所学内容的适量练习,例如每一个知识点对应的练习题,每一个例题对应的变式练习,让学生能在练习中复习知识并学会举一反三,让学生有具体事情可做,通过行动发现问题、培养兴趣,并巩固课堂教学内容。
2.关注学生要全面
不是每一个学生都会学习,所以教师有必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方法的指导,建议他们迅速从听课状态转入练习状态,有效利用课堂自习时间。虽然教师所提出的学习方法不一定适合所有的学生,但是一定适合大多数的学生。对于少数的特优学生和特困学生,教师要安排单独谈话、交流,提供适合他们的学习方法,让他们也有满意的收获。
3.安排自习目标要明确
没有具体目标,学生会迷失方向,自主学习能力欠缺的学生会无所事事,他们会聊天或看课外书,做些与课堂无关的活动。一般情况下,一节课是45分钟,教师的授课时间应该掌握在20分钟到30分钟之间,剩余的时间会留给学生自习,这时教师要明确告诉学生:①本节课所讲的重点、难点,学生要掌握的做题方法、做题技巧;②针对本节课布置的作业、练习;③下节课要讲的内容。如果下节是新课的话应要求学生预习,那么自习时间学生会有针对性地进行预习;如果下节课要讲解练习题,学生会在自习时间提前完成练习题。这样不但使学生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内容,不会浪费宝贵的自习时间,也有利于下节课的顺畅进行。
4.承诺话语要兑现
针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某些问题提出来的改进方法,不是教师随心所欲、想当然得到的,这些方法一定要切合实际,让学生们“够得着”、做得到,保证学生对学习内容和方法的掌握与教师的规划情况一致,这样才不会影响后面的教学计划。当然,我们也不能随意改变自己的教学计划,出现特殊情况要提前通知学生。因为已经事先告知的事情在上课后突然有变化,会让学生无所适从,而且影响教师的信誉度。如果教师经常不遵守承诺、随意改变计划,学生就会逐渐地不再跟随你的计划与指导进行学习。
二、问卷调查
针对我们的自习课情况,笔者对学生做了几个具体问题的调査:
1.被打扰时的反应
对于“自习课的时候你在专心做题,突然有同学向你询问问题,你理不理他(她) ?”这个问题,我们班的75位同学中有70位同学都选择“理”,只有5位同学选择“不理”。当然,理与不理以及怎么理,也应该视具体情况而定。但是,自习课上,有些学生总是和其他人商量,希望借此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殊不知这样反而错失了锻炼自己独立思考能力的宝贵机会,学生们碍于情面不得不回答也是自主学习时间不能有效利用的一个重要原因。
2.无干扰时的表现
对于“你自习的时候是不是注意力集中?”这个问题,有82.7%的同学的答案都是“集中”,但是笔者发现自习的时候班里只有10多个同学不会被外面的声音、突发事件影响,半数学生在自习的时候会有左顾右盼、转笔等注意力不集中的表现。好奇之心人皆有之,但是作为学生,注意力集中与否是学习事半功倍或事倍功半的关键因素,直接影响着学生自习时间的有效利用以及自习的效果。
3.遇问题时的行为
对于“你在做题时碰到问题,你是独立思考,还是问教师或者同学?”这个问题,有回答“独立思考”的,有“问教师或同学”的,也有“先独立思考,想不出来再问教师或同学”的,还有“感觉太难就放弃”的。教师素来欢迎学生问问题,不会反对或责备,但是笔者要求学生在询问前必须熟悉题目,对题目有一定的思考。如果笔者说到题目的已知条件时,前来询问的学生竟然问“为什么?”,笔者一定会批评他。所以学生在思考之后还不理解不了问题,选择问教师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至于同学之间的讨论完全可以在课下,或者教师不在身边的时候进行。
4.用答案时的习惯
对于“你做数学题时,直接抄过手边的答案吗?”这个问题,回答“抄过答案”的学生人数最多,占77.3%。做习题的时候,几乎所有的学生都会把答案放到手边,这样的习惯虽然有利于自己参考答案,但是无形中也会影响自己的思路,遇到稍微有点儿难度的题目就会去翻阅参考答案,不能进行独立的思考与探索,影响自己的学习质量。看见学生这样做,笔者会说:“你们不是在做题,你们只是数学课上的搬运工。”简单地将答案搬运到资料上而已。 自习时间本来就不长,教师在身边的时候,学生最好不说话、不讨论问题,遇到难处理的习题在思考后仍有解题障碍再询问教师,不要把大量宝贵时间用到讨论上。如果教师不在教室,有问题可以课下讨论,这样可以有效利用自習时间进行学习,也能够充分锻炼自己的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教师指导学生改进
教师为学生自习时间做好充分的思想和具体内容的准备,对学生利用自习时间的实际情况也进行了调查分析,那么,教师应该如何指导学生改变自习时的不良习惯,更加有效利用自习时间呢?
1.把握课内的自习时间
教师要向学生强调:每节课的自习时间的首要任务是有针对性地学习本课的内容,进行复习、练习,没有熟练掌握这节课的内容时暂时不要学习其他的东西,本节课所有的学习任务完成以后再进行练习,处理教师布置的作业以及本节课对应的辅导资料的内容。
教师要让学生明确自习课进行的顺序一般是复习——做题——预习。每节课都坚持这么做,学习的效果会有很大提高。笔者在课内自习的时候,发现学生会迫不及待地直接去做教师布置的作业,遇到不会的知识点再去翻课本,学习的效率和练习的效果都不尽如人意。因此,笔者要求学生首先把课上的内容整理好,记清楚,然后再去做题,这样的做题才是对知识的加深。这样做以后,知识点在一个星期,甚至一个月、几个月都不会忘记。
2.把握课间的时间
课间很多同学会出去玩,等上课铃响才慌慌张张地进教室、拿课本,要好几分钟才能静下心来听课,而这时与本节课有关联的知识已经复习完毕,学生错过了对这些知识的复习、联想,显然会影响本节课的听课效果。教师要教导学生正确的安排方法:处理自己的问题——上厕所、同学间交流等,然后拿出下节课的课本,复习上节课或者再看一下教师要讲的内容,看看哪些是自己要认真对待的部分,以便有针对性地听课。
3.把握当天课后的自习时间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中午或晚上回家以后的自习,首要任务是回顾学过的内容,整理并加以思考,然后是处理剩余的作业。根据心理学中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这样及时复习可以加深一天内学习内容的印象,加强学习的效果。
4.把握周末的自习时间
每一个周末是一个总结的时间,任务是总结一星期所学习的内容,并且针对自己遗忘的部分进行复习、再记忆。长此以往的良性循环下,学生的学习效果会越来越好。俗话说“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教师只是外因,学习的效果的好坏关键还是要看学生自身所付出的努力。所以,学生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加强自我管理,完善自己的自习习惯,再加上良好的学习方法,才能水到渠成。相信天道酬勤,通过师生共同努力,学生一定能取得更大的进步。
总之,高中学生对自主学习时间的有效利用率是学生学业成绩形成差别的原因之一,学生正确把握并有效利用自主学习时间需要教师全面、翔实地准备与认真、细致地落实。经过调査,高中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利用存在盲区,有的学生尚未意识到自己的低效甚至无效学习行为,教师应该指导学生改进课内外自习时间的利用习惯与方式,优化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陈晓端.有效教学理念与实践[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陈际升.新课改背景下的高效课堂[J].考试周刊,2011(2):10-11.
[3]刘广富.基于新课程理念下的有效教学策略[J].基础教育参考,2007(3):102-103.
[4]龙宝新,张立昌.高效课堂的理念与行动[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2014.
[5]崔允漷.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J].人民教育,2001(7):42-43.
[6]姚利民.有效学校的六个特征[J].比较教育研究,2002,23(5):36-40.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会发现有很多不同类型的学生。成绩优秀的学生和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相比较,他们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有很多差异,其中对自主学习时间的把握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应该如何对待自习时间,才能摆脱学生的学习困境,稳步提高高中学生的数学成绩呢?笔者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教师预设
对于学生听完课之后如何安排课后的大量自习时间,教师起着很关键的作用。例如:学生在面对9门课程的时候,优先选择完成哪一学科的作业跟教师是否认真检査、是否落实到位有关。学生会优先选择认真检査作业的教师的科目进行复习、写作业。假如某学科教师经常不布置作业,或不检査作业,学生有可能課后对该学科不复习,也不写作业。所以教师应该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的安排进行指导。
1.准备内容要翔实
教师对每节课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该认真对待,要明确3个“w”:做什么(what) ,为什么做(why) ,怎么做(how)。因此,教师要在规划的自习时段,准备针对上课所学内容的适量练习,例如每一个知识点对应的练习题,每一个例题对应的变式练习,让学生能在练习中复习知识并学会举一反三,让学生有具体事情可做,通过行动发现问题、培养兴趣,并巩固课堂教学内容。
2.关注学生要全面
不是每一个学生都会学习,所以教师有必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方法的指导,建议他们迅速从听课状态转入练习状态,有效利用课堂自习时间。虽然教师所提出的学习方法不一定适合所有的学生,但是一定适合大多数的学生。对于少数的特优学生和特困学生,教师要安排单独谈话、交流,提供适合他们的学习方法,让他们也有满意的收获。
3.安排自习目标要明确
没有具体目标,学生会迷失方向,自主学习能力欠缺的学生会无所事事,他们会聊天或看课外书,做些与课堂无关的活动。一般情况下,一节课是45分钟,教师的授课时间应该掌握在20分钟到30分钟之间,剩余的时间会留给学生自习,这时教师要明确告诉学生:①本节课所讲的重点、难点,学生要掌握的做题方法、做题技巧;②针对本节课布置的作业、练习;③下节课要讲的内容。如果下节是新课的话应要求学生预习,那么自习时间学生会有针对性地进行预习;如果下节课要讲解练习题,学生会在自习时间提前完成练习题。这样不但使学生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内容,不会浪费宝贵的自习时间,也有利于下节课的顺畅进行。
4.承诺话语要兑现
针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某些问题提出来的改进方法,不是教师随心所欲、想当然得到的,这些方法一定要切合实际,让学生们“够得着”、做得到,保证学生对学习内容和方法的掌握与教师的规划情况一致,这样才不会影响后面的教学计划。当然,我们也不能随意改变自己的教学计划,出现特殊情况要提前通知学生。因为已经事先告知的事情在上课后突然有变化,会让学生无所适从,而且影响教师的信誉度。如果教师经常不遵守承诺、随意改变计划,学生就会逐渐地不再跟随你的计划与指导进行学习。
二、问卷调查
针对我们的自习课情况,笔者对学生做了几个具体问题的调査:
1.被打扰时的反应
对于“自习课的时候你在专心做题,突然有同学向你询问问题,你理不理他(她) ?”这个问题,我们班的75位同学中有70位同学都选择“理”,只有5位同学选择“不理”。当然,理与不理以及怎么理,也应该视具体情况而定。但是,自习课上,有些学生总是和其他人商量,希望借此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殊不知这样反而错失了锻炼自己独立思考能力的宝贵机会,学生们碍于情面不得不回答也是自主学习时间不能有效利用的一个重要原因。
2.无干扰时的表现
对于“你自习的时候是不是注意力集中?”这个问题,有82.7%的同学的答案都是“集中”,但是笔者发现自习的时候班里只有10多个同学不会被外面的声音、突发事件影响,半数学生在自习的时候会有左顾右盼、转笔等注意力不集中的表现。好奇之心人皆有之,但是作为学生,注意力集中与否是学习事半功倍或事倍功半的关键因素,直接影响着学生自习时间的有效利用以及自习的效果。
3.遇问题时的行为
对于“你在做题时碰到问题,你是独立思考,还是问教师或者同学?”这个问题,有回答“独立思考”的,有“问教师或同学”的,也有“先独立思考,想不出来再问教师或同学”的,还有“感觉太难就放弃”的。教师素来欢迎学生问问题,不会反对或责备,但是笔者要求学生在询问前必须熟悉题目,对题目有一定的思考。如果笔者说到题目的已知条件时,前来询问的学生竟然问“为什么?”,笔者一定会批评他。所以学生在思考之后还不理解不了问题,选择问教师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至于同学之间的讨论完全可以在课下,或者教师不在身边的时候进行。
4.用答案时的习惯
对于“你做数学题时,直接抄过手边的答案吗?”这个问题,回答“抄过答案”的学生人数最多,占77.3%。做习题的时候,几乎所有的学生都会把答案放到手边,这样的习惯虽然有利于自己参考答案,但是无形中也会影响自己的思路,遇到稍微有点儿难度的题目就会去翻阅参考答案,不能进行独立的思考与探索,影响自己的学习质量。看见学生这样做,笔者会说:“你们不是在做题,你们只是数学课上的搬运工。”简单地将答案搬运到资料上而已。 自习时间本来就不长,教师在身边的时候,学生最好不说话、不讨论问题,遇到难处理的习题在思考后仍有解题障碍再询问教师,不要把大量宝贵时间用到讨论上。如果教师不在教室,有问题可以课下讨论,这样可以有效利用自習时间进行学习,也能够充分锻炼自己的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教师指导学生改进
教师为学生自习时间做好充分的思想和具体内容的准备,对学生利用自习时间的实际情况也进行了调查分析,那么,教师应该如何指导学生改变自习时的不良习惯,更加有效利用自习时间呢?
1.把握课内的自习时间
教师要向学生强调:每节课的自习时间的首要任务是有针对性地学习本课的内容,进行复习、练习,没有熟练掌握这节课的内容时暂时不要学习其他的东西,本节课所有的学习任务完成以后再进行练习,处理教师布置的作业以及本节课对应的辅导资料的内容。
教师要让学生明确自习课进行的顺序一般是复习——做题——预习。每节课都坚持这么做,学习的效果会有很大提高。笔者在课内自习的时候,发现学生会迫不及待地直接去做教师布置的作业,遇到不会的知识点再去翻课本,学习的效率和练习的效果都不尽如人意。因此,笔者要求学生首先把课上的内容整理好,记清楚,然后再去做题,这样的做题才是对知识的加深。这样做以后,知识点在一个星期,甚至一个月、几个月都不会忘记。
2.把握课间的时间
课间很多同学会出去玩,等上课铃响才慌慌张张地进教室、拿课本,要好几分钟才能静下心来听课,而这时与本节课有关联的知识已经复习完毕,学生错过了对这些知识的复习、联想,显然会影响本节课的听课效果。教师要教导学生正确的安排方法:处理自己的问题——上厕所、同学间交流等,然后拿出下节课的课本,复习上节课或者再看一下教师要讲的内容,看看哪些是自己要认真对待的部分,以便有针对性地听课。
3.把握当天课后的自习时间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中午或晚上回家以后的自习,首要任务是回顾学过的内容,整理并加以思考,然后是处理剩余的作业。根据心理学中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这样及时复习可以加深一天内学习内容的印象,加强学习的效果。
4.把握周末的自习时间
每一个周末是一个总结的时间,任务是总结一星期所学习的内容,并且针对自己遗忘的部分进行复习、再记忆。长此以往的良性循环下,学生的学习效果会越来越好。俗话说“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教师只是外因,学习的效果的好坏关键还是要看学生自身所付出的努力。所以,学生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加强自我管理,完善自己的自习习惯,再加上良好的学习方法,才能水到渠成。相信天道酬勤,通过师生共同努力,学生一定能取得更大的进步。
总之,高中学生对自主学习时间的有效利用率是学生学业成绩形成差别的原因之一,学生正确把握并有效利用自主学习时间需要教师全面、翔实地准备与认真、细致地落实。经过调査,高中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利用存在盲区,有的学生尚未意识到自己的低效甚至无效学习行为,教师应该指导学生改进课内外自习时间的利用习惯与方式,优化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陈晓端.有效教学理念与实践[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陈际升.新课改背景下的高效课堂[J].考试周刊,2011(2):10-11.
[3]刘广富.基于新课程理念下的有效教学策略[J].基础教育参考,2007(3):102-103.
[4]龙宝新,张立昌.高效课堂的理念与行动[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2014.
[5]崔允漷.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J].人民教育,2001(7):42-43.
[6]姚利民.有效学校的六个特征[J].比较教育研究,2002,23(5):36-40.